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雄高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2614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箱体和位于箱体内底部的充电桩本体,所述箱体的后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壁通过两个合页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箱体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底罩,所述底罩内通过收放机构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四角处均安装有滚轮,所述底罩底部开设有与滚轮对应的通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收放机构,从而可将滚轮放下,从而便于滚轮移动,从而便于对该装置进行整体的移动,从而便于维修人员将充电桩本体进行归置,从而便于整体维修,提高了维修效率,通过设置充电线固定机构,从而可使得充电线不易从充电口处脱落,从而不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正常充电。

A charging pile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harging pile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which comprises a box body and a charging pile body at the bottom of the box body. The rear side of the box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the inner wall of the opening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a box door through two hinges, the rear side of the box doo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handle, the lower side of the box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bottom cover, and the bottom cover is connected with a bottom plate through a retracting and releasing mechanism The bottom four corners of the bottom plate are all equipped with rollers, and the bottom of the bottom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port corresponding to the rollers. By setting the retracting and releasing mechanism, the roller can be put down,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roller movement,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overall movement of the device,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maintenance personnel to place the charging pile body,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overall maintenance and improve the maintenance efficiency. By setting the charging wire fixing mechanism, the charging wire is not easy to fall off from the charging port, so as not to shadow Sound normal charging of new energy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现有的充电桩往往是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从而不便于对其进行移动,从而不便于维修人员对充电桩进行集中的检修和维护,现有的充电桩的充电线由于拉扯易导致充电线从充电口处脱落,从而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正常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充电桩往往是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从而不便于对其进行移动,从而不便于维修人员对充电桩进行集中的检修和维护,现有的充电桩的充电线由于拉扯易导致充电线从充电口处脱落,从而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正常充电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箱体和位于箱体内底部的充电桩本体,所述箱体的后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壁通过两个合页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箱体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底罩,所述底罩内通过收放机构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四角处均安装有滚轮,所述底罩底部开设有与滚轮对应的通口,所述箱体的两侧壁均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转动连接有五个等距排列的通风板,所述箱体内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通风板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上端贯穿箱体顶部并向上延伸,所述箱体顶部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子传动轴,所述子传动轴上通过限定机构与移动杆连接,所述箱体的前侧开设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的下侧设有两个充电线固定机构,所述箱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集雨机构。优选的,所述收放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底罩内的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远离丝杆的一端贯穿底罩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所述丝杆的左右两端的螺纹反向设置,所述丝杆上螺纹套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座,所述丝杆的下侧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贯穿滑座并与底罩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座的下侧转动连接有斜杆,所述斜杆远离滑座的转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底板上侧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斜杆转动连接并相互交错。优选的,所述底罩内相对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套设有两个滑套,所述滑套与底板侧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转杆上固定套设有外齿圈,所述外齿圈的下侧设有固定连接在底罩侧壁上的横板,所述横板的下侧设有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上端贯穿横板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下侧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弹簧与横板上侧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与外齿圈对应的第一限位齿。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固定连接有五个等距排列的固定轴,所述通风板上开设有与固定轴对应的活动口。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箱体顶部的主传动轴,所述主传动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盘,所述主传动轴上固定套设有主锥齿轮,所述主锥齿轮的两侧啮合连接有子锥齿轮,两个所述子锥齿轮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子传动轴,所述子传动轴上转动套设有两个固定连接在箱体顶部的轴承座。优选的,所述限定机构包括固定套设在子传动轴上的直齿轮,所述移动杆靠近直齿轮的一侧开设有与直齿轮对应的齿槽,所述直齿轮远离移动杆的一侧设有固定连接在箱体顶部的竖板,所述竖板远离直齿轮的一侧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弹簧连接有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的端部贯穿竖板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远离第二拉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直齿轮对应的第二限位齿,所述第二拉杆的后侧设有固定连接在箱体顶部的磁铁,所述第二拉杆由铁制成。优选的,所述充电线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远离固定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环,所述圆环的上下两侧均设有调节螺栓,所述圆环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调节螺栓贯穿固定槽并螺纹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远离调节螺栓的一端贯穿固定槽并固定连接有夹板。优选的,所述集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顶部的集雨箱,所述集雨箱内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集雨箱的底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管,所述导管上安装有开关阀,所述导管的下端通过波纹管连接有滴灌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收放机构,通过转动第一转盘,第一转盘转动带动转杆转动,转杆转动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带动滑座移动,滑座移动带动斜杆移动,斜杆移动带动底板移动,底板移动带动滚轮下移,从而可将滚轮放下,从而便于滚轮移动,从而便于对该装置进行整体的移动,从而便于维修人员将充电桩本体进行归置,从而便于整体维修,提高了维修效率;2、通过设置充电线固定机构,通过转动调节螺栓,调节螺栓转动带动移动座移动,移动座移动带动夹板移动,夹板移动从而可对充电线进行固定,从而可使得充电线不易从充电口处脱落,从而不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正常充电;3、通过设置传动机构、限定机构、连接板和通风板的配合,通过转动第二转盘,第二转盘转动带动主传动轴转动,主传动轴转动带动主锥齿轮转动,主锥齿轮转动带动子锥齿轮转动,子锥齿轮转动带动子传动轴转动,子传动轴转动带动直齿轮转动,直齿轮转动带动齿槽移动,齿槽移动带动移动杆上移,移动杆上移带动通风板转动,从而可控制通风板的开启和关闭,从而便于通风和防潮,调节好后,将第二拉杆与磁铁分离,由于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会带动第二限位板上的第二限位齿与直齿轮啮合,从而可固定住直齿轮的位置,从而可防止移动杆移动;4、通过设置集雨机构,集雨箱可收集雨水,雨水经过滤网过滤后可依次通过导管和波纹管流进滴灌管内,通过滴灌管内渗出,从而可对周围的花草树木进行浇水,节约了水资源,更加的环保。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C处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箱体(2)和位于箱体(2)内底部的充电桩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的后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壁通过两个合页(41)转动连接有箱门(40),所述箱门(40)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把手(42),所述箱体(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底罩(1),所述底罩(1)内通过收放机构连接有底板(16),所述底板(16)的底部四角处均安装有滚轮(17),所述底罩(1)底部开设有与滚轮(17)对应的通口,所述箱体(2)的两侧壁均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转动连接有五个等距排列的通风板(34),所述箱体(2)内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板(33),所述连接板(33)与通风板(34)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3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25),所述移动杆(25)的上端贯穿箱体(2)顶部并向上延伸,所述箱体(2)顶部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子传动轴,所述子传动轴上通过限定机构与移动杆(25)连接,所述箱体(2)的前侧开设有充电口(4),所述充电口(4)的下侧设有两个充电线固定机构,所述箱体(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集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箱体(2)和位于箱体(2)内底部的充电桩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的后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壁通过两个合页(41)转动连接有箱门(40),所述箱门(40)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把手(42),所述箱体(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底罩(1),所述底罩(1)内通过收放机构连接有底板(16),所述底板(16)的底部四角处均安装有滚轮(17),所述底罩(1)底部开设有与滚轮(17)对应的通口,所述箱体(2)的两侧壁均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转动连接有五个等距排列的通风板(34),所述箱体(2)内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板(33),所述连接板(33)与通风板(34)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3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25),所述移动杆(25)的上端贯穿箱体(2)顶部并向上延伸,所述箱体(2)顶部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子传动轴,所述子传动轴上通过限定机构与移动杆(25)连接,所述箱体(2)的前侧开设有充电口(4),所述充电口(4)的下侧设有两个充电线固定机构,所述箱体(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集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底罩(1)内的丝杆(12),所述丝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远离丝杆(12)的一端贯穿底罩(1)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5),所述丝杆(12)的左右两端的螺纹反向设置,所述丝杆(12)上螺纹套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座(14),所述丝杆(12)的下侧设有限位杆(13),所述限位杆(13)的两端分别贯穿滑座(14)并与底罩(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座(14)的下侧转动连接有斜杆(15),所述斜杆(15)远离滑座(14)的转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底板(16)上侧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斜杆(15)转动连接并相互交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罩(1)内相对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滑杆(19),所述滑杆(19)上滑动套设有两个滑套(18),所述滑套(18)与底板(16)侧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上固定套设有外齿圈(6),所述外齿圈(6)的下侧设有固定连接在底罩(1)侧壁上的横板(7),所述横板(7)的下侧设有第一拉杆(8),所述第一拉杆(8)的上端贯穿横板(7)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0),所述第一限位板(10)的下侧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弹簧(9)与横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雄高
申请(专利权)人:李雄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