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锥体套式自动检测双涨珩磨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255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五锥体套式自动检测双涨珩磨头,包括磨头体,磨头体设有中心孔,中心孔内设有外涨芯杆,外涨芯杆外侧设有三个粗珩磨涨芯;粗珩磨涨芯的外侧设有粗珩磨砂条座,粗珩磨砂条座上设有粗珩磨凸块;粗珩磨凸块上设有粗珩磨推动面;外涨芯杆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内涨芯杆,内涨芯杆通过连接键连接有两个精珩磨涨芯,外涨芯杆杆体上设有键孔;精珩磨涨芯的外侧设有精珩磨砂条座,精珩磨砂条座上设有精珩磨凸块;精珩磨凸块上设有精珩磨推动面;还包括粗珩磨复位机构、精珩磨复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避免了珩磨加工过程中更换珩磨头,提高了生产效率低和珩磨加工的精度,降低了珩磨加工的废品率。

Five cone sleeve type automatic detection double expansion honing hea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ve cone sleeve type automatic detection double rising honing head, which comprises a grinding head body, the grinding hea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entral hole, an outer expanding core rod is arranged in the central hole, and three coarse honing expanding cores are arranged outside the outer expanding core rod; the outer side of the coarse honing expanding core rod is provided with a coarse honing strip seat, the coarse honing convex block is arranged on the coarse honing convex block, the coarse honing driving surface is arranged on the coarse honing convex block, and the outer expanding core rod A through-hole is provided, the through-hole is provided with an inner expanding core rod, the inner expanding core rod is connected with two fine honing expanding cores through a connecting key, and the outer expanding core ro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key hole;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ne honing expanding core is provided with a fine honing bar seat, and the fine honing bar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fine honing convex block; the fine honing convex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fine honing driving surface; it also includes a coarse honing reset mechanism and a fine honing reset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avoids replacing the honing head in the honing process, improves the low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honing precision, and reduces the reject rate of hon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五锥体套式自动检测双涨珩磨头
本技术涉及珩磨加工
,尤其涉及五锥体套式自动检测双涨珩磨头。
技术介绍
珩磨是用珩磨条对精加工表面进行精整加工的一种工艺,是汽车发动机缸体缸孔加工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目前,珩磨用的珩磨头分为粗珩磨头和精珩磨头,在使用时需要不断更换珩磨头来实现粗珩磨、精珩磨的交替加工,这种方式不但费时费力,加工工艺成本高,工作效率低,而且珩磨头更换时,珩磨的初始位置、进给量等各项参数发生了变化,造成珩磨加工的精度低,加工出的发动机缸体废品率高,难以满足发动机缸体的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五锥体套式自动检测双涨珩磨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五锥体套式自动检测双涨珩磨头,包括磨头体,所述磨头体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内设有外涨芯杆,所述外涨芯杆上端连接有外推杆且其外侧直列设有三个粗珩磨涨芯;三个粗珩磨涨芯的外侧设有若干个粗珩磨砂条座,粗珩磨砂条座径向滑动设于磨头体上,粗珩磨砂条座上设有三个与粗珩磨涨芯一一对应的粗珩磨凸块;所述粗珩磨凸块上设有粗珩磨推动面,所述粗珩磨推动面与其对应的粗珩磨涨芯的锥面相匹配并接触;所述外涨芯杆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内涨芯杆,所述内涨芯杆上端连接有内推杆;内涨芯杆通过连接键连接有两个精珩磨涨芯,两个精珩磨涨芯直列设于外涨芯杆的外侧,外涨芯杆杆体上设有用于连接键穿过并可沿外涨芯杆轴向移动的键孔;两个精珩磨涨芯的外侧设有若干个精珩磨砂条座,精珩磨砂条座径向滑动设于磨头体上,精珩磨砂条座上设有两个与精珩磨涨芯一一对应的精珩磨凸块;所述精珩磨凸块上设有精珩磨推动面,所述精珩磨推动面与其对应的精珩磨涨芯的锥面相匹配并接触;还包括粗珩磨复位机构、精珩磨复位机构;所述粗珩磨复位机构包括第一弹簧、第一涨缩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连接在外涨芯杆上且另一端连接在底盖上,所述底盖设于磨头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涨缩簧设于粗珩磨砂条座的外侧;所述精珩磨复位机构包括第二弹簧、第二涨缩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连接在内涨芯杆上且另一端连接在底盖上,第二弹簧套设在第一弹簧内,所述第二涨缩簧设于精珩磨砂条座的外侧。优选地,所述精珩磨涨芯上还设有卡簧,卡簧设于连接键的上方。优选地,三个粗珩磨涨芯和两个精珩磨涨芯间隔设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粗珩磨砂条座上安装有粗珩磨条,精珩磨砂条座上安装有精珩磨条。需要粗珩磨加工时,向下推动外推杆,外推杆压缩第一弹簧向下移动,粗珩磨涨芯的锥面向外推动与其接触的粗珩磨砂条座上的粗珩磨推动面,使粗珩磨砂条座沿磨头体的径向方向扩张,粗珩磨条涨出,与发动机缸体缸孔加工面接触并进行粗珩磨。粗珩磨工序完成后,外推杆对外涨芯杆卸压,粗珩磨砂条座在第一涨缩簧和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迅速退回至初始位置。需要精珩磨加工时,向下推动内推杆,内推杆压缩第二弹簧向下移动,精珩磨涨芯的锥面向外推动与其接触的精珩磨砂条座上的精珩磨推动面,使精珩磨砂条座沿磨头体的径向方向扩张,精珩磨条涨出,与发动机缸体缸孔加工面接触并进行精珩磨。精珩磨工序完成后,内推杆对内涨芯杆卸压,精珩磨砂条座在第二涨缩簧和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迅速退回至初始位置。本技术中的珩磨头采用双进给机构,使粗珩磨、精珩磨两道工序既能同时进行,又可独立完成,有利于充分发挥粗珩磨、精珩磨各自的切削性能,避免了珩磨加工过程中更换珩磨头,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低和珩磨加工的精度,减小了误差,降低了珩磨加工的废品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磨头体、2中心孔、3外涨芯杆、4第一卡簧、5外推杆、6粗珩磨涨芯、7粗珩磨砂条座、8粗珩磨凸块、9粗珩磨推动面、10通孔、11内涨芯杆、12第二涨缩簧、13内推杆、14精珩磨涨芯、15凹槽、16连接键、17第三卡簧、18键孔、19精珩磨砂条座、20精珩磨凸块、21精珩磨推动面、22第一弹簧、23第一涨缩簧、24底盖、25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见图1,五锥体套式自动检测双涨珩磨头,包括磨头体1、粗珩磨复位机构、精珩磨复位机构。所述磨头体1设有中心孔2。所述中心孔2内设有外涨芯杆3,所述外涨芯杆3上端通过第一卡簧4连接有外推杆5。外涨芯杆3外侧直列设有三个粗珩磨涨芯6。三个粗珩磨涨芯6的外侧设有4个粗珩磨砂条座7,粗珩磨砂条座7径向滑动设于磨头体1上,粗珩磨砂条座7上设有三个与粗珩磨涨芯6一一对应的粗珩磨凸块8。所述粗珩磨凸块8上设有粗珩磨推动面9,所述粗珩磨推动面9与其对应的粗珩磨涨芯6的锥面相匹配并接触。所述外涨芯杆3设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内设有内涨芯杆11,所述内涨芯杆11上端通过第二卡簧连接有内推杆13。内涨芯杆11外侧连接有两个精珩磨涨芯14。两个精珩磨涨芯14直列设于外涨芯杆3的外侧。三个粗珩磨涨芯6和两个精珩磨涨芯14间隔设置。精珩磨涨芯14的上端设有凹槽15,凹槽15内设有连接键16和第三卡簧17,第三卡簧17设于连接键16的上方。外涨芯杆3上设有用于连接键16穿过的轴向的键孔18,连接键16的一端与精珩磨涨芯14连接,另一端与内涨芯杆11连接,连接键16可在键孔18内沿外涨芯杆3轴向移动。两个精珩磨涨芯14的外侧设有4个精珩磨砂条座19,精珩磨砂条座19径向滑动设于磨头体1上,精珩磨砂条座19上设有两个与精珩磨涨芯14一一对应的精珩磨凸块20。所述精珩磨凸块20上设有精珩磨推动面21,所述精珩磨推动面21与其对应的精珩磨涨芯14的锥面相匹配并接触。所述粗珩磨复位机构包括第一弹簧22、第一涨缩簧23,所述第一弹簧22一端连接在外涨芯杆3上且另一端连接在底盖24上,所述底盖24设于磨头体1的底部,所述第一涨缩簧23设于粗珩磨砂条座7的外侧。所述精珩磨复位机构包括第二弹簧25、第二涨缩簧12,所述第二弹簧25一端连接在内涨芯杆11上且另一端连接在底盖24上,第二弹簧25套设在第一弹簧22内,所述第二涨缩簧12设于精珩磨砂条座19的外侧。粗珩磨砂条座7上安装有粗珩磨条,精珩磨砂条座19上安装有精珩磨条。需要粗珩磨加工时,向下推动外推杆5,外推杆5压缩第一弹簧22向下移动,粗珩磨涨芯6的锥面向外推动与其接触的粗珩磨砂条座7上的粗珩磨推动面9,使粗珩磨砂条座7沿磨头体1的径向方向扩张,粗珩磨条涨出,与发动机缸体缸孔加工面接触并进行粗珩磨。粗珩磨工序完成后,外推杆5对外涨芯杆3卸压,粗珩磨砂条座在第一涨缩簧23和第一弹簧22的弹力作用下迅速退回至初始位置。需要精珩磨加工时,向下推动内推杆13,内推杆13压缩第二弹簧25向下移动,精珩磨涨芯14的锥面向外推动与其接触的精珩磨砂条座19上的精珩磨推动面21,使精珩磨砂条座19沿磨头体1的径向方向扩张,精珩磨条涨出,与发动机缸体缸孔加工面接触并进行精珩磨。精珩磨工序完成后,内推杆13对内涨芯杆11卸压,精珩磨砂条座在第二涨缩簧12和第二弹簧25的弹力作用下迅速退回至初始位置。本实施例中粗珩磨涨芯6和精珩磨涨芯14采用直列式分布,适合缸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五锥体套式自动检测双涨珩磨头,包括磨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头体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内设有外涨芯杆,所述外涨芯杆上端连接有外推杆且其外侧直列设有三个粗珩磨涨芯;三个粗珩磨涨芯的外侧设有若干个粗珩磨砂条座,粗珩磨砂条座径向滑动设于磨头体上,粗珩磨砂条座上设有三个与粗珩磨涨芯一一对应的粗珩磨凸块;所述粗珩磨凸块上设有粗珩磨推动面,所述粗珩磨推动面与其对应的粗珩磨涨芯的锥面相匹配并接触;所述外涨芯杆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内涨芯杆,所述内涨芯杆上端连接有内推杆;内涨芯杆通过连接键连接有两个精珩磨涨芯,两个精珩磨涨芯直列设于外涨芯杆的外侧,外涨芯杆杆体上设有用于连接键穿过并可沿外涨芯杆轴向移动的键孔;两个精珩磨涨芯的外侧设有若干个精珩磨砂条座,精珩磨砂条座径向滑动设于磨头体上,精珩磨砂条座上设有两个与精珩磨涨芯一一对应的精珩磨凸块;所述精珩磨凸块上设有精珩磨推动面,所述精珩磨推动面与其对应的精珩磨涨芯的锥面相匹配并接触;还包括粗珩磨复位机构、精珩磨复位机构;所述粗珩磨复位机构包括第一弹簧、第一涨缩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连接在外涨芯杆上且另一端连接在底盖上,所述底盖设于磨头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涨缩簧设于粗珩磨砂条座的外侧;所述精珩磨复位机构包括第二弹簧、第二涨缩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连接在内涨芯杆上且另一端连接在底盖上,第二弹簧套设在第一弹簧内,所述第二涨缩簧设于精珩磨砂条座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五锥体套式自动检测双涨珩磨头,包括磨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头体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内设有外涨芯杆,所述外涨芯杆上端连接有外推杆且其外侧直列设有三个粗珩磨涨芯;三个粗珩磨涨芯的外侧设有若干个粗珩磨砂条座,粗珩磨砂条座径向滑动设于磨头体上,粗珩磨砂条座上设有三个与粗珩磨涨芯一一对应的粗珩磨凸块;所述粗珩磨凸块上设有粗珩磨推动面,所述粗珩磨推动面与其对应的粗珩磨涨芯的锥面相匹配并接触;所述外涨芯杆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内涨芯杆,所述内涨芯杆上端连接有内推杆;内涨芯杆通过连接键连接有两个精珩磨涨芯,两个精珩磨涨芯直列设于外涨芯杆的外侧,外涨芯杆杆体上设有用于连接键穿过并可沿外涨芯杆轴向移动的键孔;两个精珩磨涨芯的外侧设有若干个精珩磨砂条座,精珩磨砂条座径向滑动设于磨头体上,精珩磨砂条座上设有两个与精珩磨涨芯一一对应的精珩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林李延彪张风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原内配集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