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引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2475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引脚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上料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引脚夹紧机构、设置在机架上的保护套压紧机构,保护套压紧机构包括上钳嘴、对应上钳嘴设置的下钳嘴,上钳嘴、下钳嘴设置于保护套与引脚夹紧机构之间,上钳嘴、下钳嘴的末端分别连接有上钳身、下钳身,机架上设置有轴体,轴体的轴线沿水平面设置,上钳身、下钳身的相互朝向的侧面中部均转动连接轴体,上钳身、下钳身相朝向的侧面远离上钳嘴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上滑轮、下滑轮,还包括设置在架上的水平运动机构,水平运动机构上联动连接有限位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套引脚的装置。

A set of pi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t of pi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feeding mechanism arranged on the frame, a pin clamping mechanism arranged on the frame, a protective sleeve pressing mechanism arranged on the frame. The protective sleeve press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n upper clamp mouth and a lower clamp mouth arranged corresponding to the upper clamp mouth. The upper clamp mouth and the lower clamp mouth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protective sleeve and the pin clamping mechanism, and the upper clamp mouth The end of the lower tong mouth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tong body and the lower tong body.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n axle body. The axis of the axle body is arranged along the water plane. The middle of the side facing each other of the upper tong body and the lower tong body rotates to connect the axle body. The side facing the upper tong body and the lower tong body is respectively arranged with the upper pulley and the lower pulley away from the end of the upper tong mouth, which also includes the horizontal movement mechanism arranged on the frame, The horizontal motion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a finite column.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and provides a device which can conveniently set pi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引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引脚的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套引脚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一些电器会以钼丝为引脚。如此需要对该引脚套入金属套,例如投影仪的金卤灯等。套上金属套能够增加钼丝和灯座的金属触片的焊接性能,使钼脚和金属触片焊接牢固,同时,通过该金属套的设置,能够避免了直接通过引脚与金属触片进行焊接时,由于焊接的失误而直接影响引脚的性能。目前对引脚套入譬如镍套的保护套一般是采用人工套入,然后通人手利用钳子等工具保护套套住引脚,如此,利用人手对引脚套入保护套的人力成本较高,而且工作的效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套引脚的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套引脚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上料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引脚夹紧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保护套压紧机构,所述保护套压紧机构包括上钳嘴、对应所述上钳嘴设置的下钳嘴,所述上钳嘴与所述下钳嘴之间形成压紧空间,所述上钳嘴、下钳嘴设置于所述保护套与所述引脚夹紧机构之间,所述上钳嘴、下钳嘴的末端分别连接有上钳身、下钳身,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轴体,所述轴体的轴线沿水平面设置,所述上钳身、下钳身的相互朝向的侧面中部均转动连接所述轴体,所述上钳身、所述下钳身相朝向的侧面远离所述上钳嘴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上滑轮、下滑轮,所述上滑轮与所述下滑轮的圆周面相互朝向形成撑开空间,还包括设置在架上的水平运动机构,所述水平运动机构上联动连接有限位柱,当所述水平运动机构带动所述限位柱插入所述撑开空间时,所述限位柱抵接所述上滑轮、下滑轮,使所述上钳身、下钳身相互远离运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台、第一圆柱、第二圆台、第二圆柱,所述第一圆台体面积较大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一圆柱的一端面,所述第一圆柱的另一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圆台面积较小的端面,所述第二圆柱一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圆台面积较大的端面,另一端面连接所述水平运动机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上的震动盘、连接所述震动盘的上料轨道,所述轨道延伸至所述压紧空间旁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料截止机构,所述上料截止机构包括连接所述机架的上下运动气缸、联动连接所述上下运动气缸的压紧柱,所述压紧柱设置在所述轨道的正上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脚夹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驱动装置、联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夹紧头,所述夹紧头包括上夹紧钳、下夹紧钳,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上夹紧钳、下夹紧钳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所述上夹紧钳、下夹紧钳之间形成夹紧空间,所述夹紧头设置于所述压紧空间远离所述上料机构的一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脚夹紧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接套盘。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套盘的底部设置有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的侧面连接有分支管道,所述分支管道与所述回流管道连通,所述分支管道连接至所述接套盘的底部,所述回流管道的下端连接气泵,所述回流管道的上端设置于所述上料机构的上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流管道的上端设置有环体,所述回流管道沿所述环体的径向与所述环体连接,所述环体的内侧面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回流管道,所述环体的轴线沿水平面方向设置,所述环体的外侧面底部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环体内侧面的底部,所述连通管设置于所述上料机构的正上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运动机构包括第一水平运动结构、第二水平运动结构,所述第二水平运动结构联动连接所述第一水平运动结构,所述第二水平运动结构连接所述机架,所述第一水平运动结构联动连接所述限位柱。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水平运动结构包括第二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的第二气缸,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第一水平运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第一滑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上的滑移架、设置在所述滑移架上的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滑移架上表面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所述限位柱,所述第二气缸联动连接所述滑移架,所述第一气缸联动连接所述滑块,所述第二支撑座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引脚夹紧机构用于对待安装保护套的引脚进行夹紧,该水平运动机构用于带动该限位柱水平运动,通过上滑轮、下滑轮的设置,水平运动机构带动限位柱插入到撑开空间中时能够更加方便,该限位柱插入到该撑开空间中,使得上滑轮与下滑轮相互远离运动,从而该上钳身、下钳身、上钳嘴、下钳嘴绕该轴体进行旋转,该上钳嘴与下钳嘴相互靠近,使该压紧空间缩小,从而压扁该保护套于灯脚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三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四轴测图。图中:机架1,上钳嘴2,下钳嘴3,轴体4,上钳身5,下钳身6,上滑轮7,下滑轮8,第一圆台9,第一圆柱10,第二圆台11,第二圆柱12,震动盘13,上料轨道14,压紧柱15,上下运动气缸16,驱动装置17,上夹紧钳18,下夹紧钳19,接套盘20,回流管道21,环体22,连通管23,二支撑座24,第二气缸25,第一滑道26,第二滑道27,滑块28,限位柱29,第一气缸3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图4,一种套引脚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上料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引脚夹紧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保护套压紧机构,所述保护套压紧机构包括上钳嘴2、对应所述上钳嘴2设置的下钳嘴3,所述上钳嘴2与所述下钳嘴3之间形成压紧空间,所述上钳嘴2、下钳嘴3设置于所述保护套与所述引脚夹紧机构之间,所述上钳嘴2、下钳嘴3的末端分别连接有上钳身5、下钳身6,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轴体4,所述轴体4的轴线沿水平面设置,所述上钳身5、下钳身6的相互朝向的侧面中部均转动连接所述轴体4,所述上钳身5、所述下钳身6相朝向的侧面远离所述上钳嘴2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上滑轮7、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引脚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引脚夹紧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保护套压紧机构,所述保护套压紧机构包括上钳嘴、对应所述上钳嘴设置的下钳嘴,所述上钳嘴与所述下钳嘴之间形成压紧空间,所述上钳嘴、下钳嘴设置于所述保护套与所述引脚夹紧机构之间,所述上钳嘴、下钳嘴的末端分别连接有上钳身、下钳身,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轴体,所述轴体的轴线沿水平面设置,所述上钳身、下钳身的相互朝向的侧面中部均转动连接所述轴体,所述上钳身、所述下钳身相朝向的侧面远离所述上钳嘴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上滑轮、下滑轮,所述上滑轮与所述下滑轮的圆周面相互朝向形成撑开空间,还包括设置在架上的水平运动机构,所述水平运动机构上联动连接有限位柱,当所述水平运动机构带动所述限位柱插入所述撑开空间时,所述限位柱抵接所述上滑轮、下滑轮,使所述上钳身、下钳身相互远离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引脚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引脚夹紧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保护套压紧机构,所述保护套压紧机构包括上钳嘴、对应所述上钳嘴设置的下钳嘴,所述上钳嘴与所述下钳嘴之间形成压紧空间,所述上钳嘴、下钳嘴设置于所述保护套与所述引脚夹紧机构之间,所述上钳嘴、下钳嘴的末端分别连接有上钳身、下钳身,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轴体,所述轴体的轴线沿水平面设置,所述上钳身、下钳身的相互朝向的侧面中部均转动连接所述轴体,所述上钳身、所述下钳身相朝向的侧面远离所述上钳嘴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上滑轮、下滑轮,所述上滑轮与所述下滑轮的圆周面相互朝向形成撑开空间,还包括设置在架上的水平运动机构,所述水平运动机构上联动连接有限位柱,当所述水平运动机构带动所述限位柱插入所述撑开空间时,所述限位柱抵接所述上滑轮、下滑轮,使所述上钳身、下钳身相互远离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引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台、第一圆柱、第二圆台、第二圆柱,所述第一圆台体面积较大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一圆柱的一端面,所述第一圆柱的另一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圆台面积较小的端面,所述第二圆柱一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圆台面积较大的端面,另一端面连接所述水平运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引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上的震动盘、连接所述震动盘的上料轨道,所述轨道延伸至所述压紧空间旁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套引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料截止机构,所述上料截止机构包括连接所述机架的上下运动气缸、联动连接所述上下运动气缸的压紧柱,所述压紧柱设置在所述轨道的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引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夹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驱动装置、联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东张海涛周茜钟健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信涵机器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