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机立辊更换方法及其专用吊具技术

技术编号:2262272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轧机立辊更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轧机顶部的吊装口处的盖板揭开;S2、利用行车吊运专用吊具,专用吊具包括C型钩,C型钩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位于上方的上连接横部、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位于下方的下连接横部、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连接竖部,连接竖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连接横部的一端及下连接横部的一端固接,上连接横部与行车相连接;直至专用吊具进入吊装口中;S3、移动框架,直至框架中待更换的立辊位于专用吊具的正下方;S4、将待更换的立辊与C型钩的下连接横部相连接;S5、利用行车吊运专用吊具及待更换的立辊,直至将待更换的立辊从轧机中吊出。本轧机立辊更换方法,操作简单,更换效率更高。

Replacement method of vertical roll of rolling mill and its special sling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olling mill vertical roll replacement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Uncovering the cover plate at the lifting opening on the top of the rolling mill; S2. Lifting the special lifting appliance with the crane, the special lifting appliance comprises a C-hook, the C-hook comprises an upper connecting transverse part extending along the left and right directions and at the top, a lower connecting transverse part extending along the left and right directions and a lower connecting transverse part extending along the up and down directions Vertical part,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connecting vertical part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upper connecting horizontal part and one end of the lower connecting horizontal part respectively, and the upper connecting horizontal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traveling crane; until the special sling enters the hoisting opening; S3, move the frame until the vertical roller to be replaced in the frame is directly below the special sling; S4, connect the vertical roller to be replaced with the lower connecting horizontal part of the C-hook; S5, use the traveling crane to Lift the special lifting appliance and the vertical roll to be replaced until the vertical roll to be replaced is lifted out of the rolling mill. The vertical roll replacement method of the rolling mil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and higher replacement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轧机立辊更换方法及其专用吊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机检修
,特别是涉及一种轧机立辊更换方法及其专用吊具。
技术介绍
粗轧机是热轧薄板带钢生产线的主要设备之一,轧机立辊装置是粗轧机轧制板坯的关键设备。如图1所示,轧机1的立辊13发生故障,轧线必须停机,并对立辊13进行检查、更换。通常立辊13的更换方法为:1)、将轧机1顶部吊装口处的盖板11揭开;2)、提升万向轴15;3)、将上鼻梁16和下鼻梁17吊出;4)、推拉框架12;5)、吊装立辊13;6)、将上鼻梁16和下鼻梁17回装;7)、万向轴15下降;8)、将轧机1顶部吊装口处的盖板11放下。上述步骤5)、在立辊13吊装过程中,因受轧机1的机架14阻碍,行车2的钢丝绳22容易与吊装口及轧机1的机架14磕碰,从而导致行车2无法对立辊13进行垂直吊装。为降低安全风险,在立辊13吊装过程,需要在轧机1的机架14上寻找吊装点,并用倒链先将立辊13从框架12中提升出,再经由行车2接出。此方法耗时耗力,很难满足业主检修进度的要求,检修效率也受到相应限制。且在立辊13进行移位时,相应的倒链难以找到生根点,吊装立辊13过程中容易产生歪拉斜吊的安全隐患。因此,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检修效率是很有必要的。该问题成为了业主方及检修方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的轧机立辊更换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轧机立辊更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轧机顶部的吊装口处的盖板揭开;S2、利用行车吊运专用吊具,所述专用吊具包括C型钩,所述C型钩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位于上方的上连接横部、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位于下方的下连接横部、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连接竖部,所述连接竖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连接横部的一端及下连接横部的一端固接,所述上连接横部与行车相连接;直至专用吊具进入吊装口中;S3、移动框架,直至框架中待更换的立辊位于专用吊具的正下方;S4、将待更换的立辊与C型钩的下连接横部相连接;S5、利用行车吊运专用吊具及待更换的立辊,直至将待更换的立辊从轧机中吊出;S6、将新的立辊与C型钩的下连接横部相连接;S7、利用行车吊运专用吊具及新的立辊,直至将新的立辊吊装至轧机中。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横部上安装有吊耳,所述步骤S2中,将行车的上吊钩钩住吊耳。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横部的另一端安装有配重块。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横部上安装有下吊钩,所述步骤S4中,将待更换的立辊与下吊钩相连接。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轧机立辊更换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上述轧机立辊更换方法,基于上述步骤S1至S7,实现了对轧机中立辊的更换;且上述步骤S2至S4中,在利用专用吊具及C型钩实现行车与立辊的连接后,基于C型钩的结构特征,使得专用吊具能有效避开轧机的机架,即专用吊具不会与机架产生干涉,从而使得在步骤S5和S7中能直接利用行车将立辊吊装到位,无需再另外借助倒链、并对立辊先进行斜拉等操作,简化了操作步骤,使得本轧机立辊更换方法,操作简单,更换效率更高,且安全性更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专用吊具,该专用吊具能方便立辊的更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所述轧机立辊更换方法的专用吊具,包括C型钩,所述C型钩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位于上方的上连接横部、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位于下方的下连接横部、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连接竖部,所述连接竖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连接横部的一端及下连接横部的一端固接。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横部上安装有吊耳。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横部的另一端安装有配重块。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横部上安装有下吊钩。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专用吊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专用吊具,基于其C型钩的结构特征,使得上述轧机立辊更换方法能够顺利实施,且保证更换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无需再借助倒链、并对立辊先进行斜拉等操作,简化了更换的操作步骤,使得对立辊的更换操作简单、方便,更换效率更高,且安全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轧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专用吊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专用吊具的使用状态图。元件标号说明1轧机11盖板12框架13立辊14机架15万向轴16上鼻梁17下鼻梁2行车21吊钩22钢丝绳3专用吊具31C型钩311上连接横部312下连接横部313连接竖部32吊耳33配重块34下吊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轧机立辊更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轧机1顶部的吊装口处的盖板11揭开;S2、利用行车2吊运专用吊具3,专用吊具3包括C型钩31,C型钩31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位于上方的上连接横部311、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位于下方的下连接横部312、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连接竖部313,连接竖部31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连接横部311的一端及下连接横部312的一端固接,上连接横部311与行车2相连接;直至专用吊具3进入吊装口中;S3、移动框架12,直至框架12中待更换的立辊13位于专用吊具3的正下方;S4、将待更换的立辊13与C型钩31的下连接横部312相连接;S5、利用行车2吊运专用吊具3及待更换的立辊13,直至将待更换的立辊13从轧机1中吊出;S6、将新的立辊13与C型钩31的下连接横部312相连接;S7、利用行车2吊运专用吊具3及新的立辊13,直至将新的立辊13吊装至轧机1中。本专利技术中上述轧机立辊更换方法,基于上述步骤S1至S7,实现了对轧机1中立辊13的更换;且上述步骤S2至S4中,在利用专用吊具3及C型钩31实现行车2与立辊13的连接后,基于C型钩31的结构特征,使得专用吊具3能有效避开轧机1的机架14,即专用吊具3不会与机架14产生干涉,从而使得在步骤S5和S7中能直接利用行车2将立辊13吊装到位,无需再另外借助倒链、并对立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机立辊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将轧机(1)顶部的吊装口处的盖板(11)揭开;/nS2、利用行车(2)吊运专用吊具(3),所述专用吊具(3)包括C型钩(31),所述C型钩(31)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位于上方的上连接横部(311)、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位于下方的下连接横部(312)、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连接竖部(313),所述连接竖部(31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连接横部(311)的一端及下连接横部(312)的一端固接,所述上连接横部(311)与行车(2)相连接;直至专用吊具(3)进入吊装口中;/nS3、移动框架(12),直至框架(12)中待更换的立辊(13)位于专用吊具(3)的正下方;/nS4、将待更换的立辊(13)与C型钩(31)的下连接横部(312)相连接;/nS5、利用行车(2)吊运专用吊具(3)及待更换的立辊(13),直至将待更换的立辊(13)从轧机(1)中吊出;/nS6、将新的立辊(13)与C型钩(31)的下连接横部(312)相连接;/nS7、利用行车(2)吊运专用吊具(3)及新的立辊(13),直至将新的立辊(13)吊装至轧机(1)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机立辊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轧机(1)顶部的吊装口处的盖板(11)揭开;
S2、利用行车(2)吊运专用吊具(3),所述专用吊具(3)包括C型钩(31),所述C型钩(31)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位于上方的上连接横部(311)、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位于下方的下连接横部(312)、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连接竖部(313),所述连接竖部(31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连接横部(311)的一端及下连接横部(312)的一端固接,所述上连接横部(311)与行车(2)相连接;直至专用吊具(3)进入吊装口中;
S3、移动框架(12),直至框架(12)中待更换的立辊(13)位于专用吊具(3)的正下方;
S4、将待更换的立辊(13)与C型钩(31)的下连接横部(312)相连接;
S5、利用行车(2)吊运专用吊具(3)及待更换的立辊(13),直至将待更换的立辊(13)从轧机(1)中吊出;
S6、将新的立辊(13)与C型钩(31)的下连接横部(312)相连接;
S7、利用行车(2)吊运专用吊具(3)及新的立辊(13),直至将新的立辊(13)吊装至轧机(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轧机立辊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横部(311)上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辉刘冬任晓杰李宏亮赵夏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