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197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代步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轮椅。其中,包括扶手支架、座椅支架和靠背支架,所述轮椅还包括翻转机构,所述扶手支架以及所述座椅支架均通过所述翻转机构实现所述扶手支架及所述座椅支架相对所述靠背支架的同步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轮椅能够实现扶手与座椅支架的同步折叠,结构简单,折叠方便。

A wheelchai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alking tools, in particular to a wheelchair. Wherein, the wheelchair includes an armrest bracket, a seat bracket and a backrest bracket, the wheelchair also includes a turning mechanism, the armrest bracket and the seat bracket realize the synchronous rotation of the armrest bracket and the seat bracket with respect to the backrest bracket through the turning mechanism. The wheelchair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synchronous folding of the armrest and the seat bracket, with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fo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椅
本技术涉及代步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轮椅。
技术介绍
轮椅不仅是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工具,也是一种重要的康复工具,有助于轮椅使用者借助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轮椅一般包括轮椅架、车轮、刹车装置、坐垫和靠垫等部分组成,其中轮椅架一般包括座椅支架、靠背支架、前轮支架、后轮支架等部分组成,车轮中的前轮设置在前轮支架上,车轮中的后轮设置在后轮支架上,刹车装置设置在车轮上,坐垫和背靠分别设置在座椅支架和靠背支架上。普通轮椅采用人为推动的方式使轮椅运行;手摇轮椅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手摇装置,控制轮椅的运行;电动轮椅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电子助力系统,能够使轮椅使用者更为方便地对轮椅的运行进行操作和控制,减轻使用者的体力消耗。由于轮椅的体积和重量较大,为方便轮椅的使用,现有的电动轮椅大多为可折叠结构。但现有的轮椅大多结构复杂,且扶手难以实现与座椅支架以及靠背支架同步折叠,使轮椅的整体折叠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椅,能够实现扶手与座椅支架的同步折叠,结构简单,且折叠效果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轮椅,包括扶手支架、座椅支架和靠背支架,所述轮椅还包括翻转机构,所述扶手支架以及所述座椅支架均通过所述翻转机构实现所述扶手支架及所述座椅支架相对所述靠背支架的同步转动。作为轮椅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扶手支架包括扶手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扶手上的第一扶手杆和第二扶手杆,所述第一扶手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扶手杆一端均转动连接在所述扶手上,所述第一扶手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靠背支架连接并能相对所述靠背支架转动;所述第二扶手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椅支架远离所述座椅支架后端的位置转动连接。作为轮椅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转接板以及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转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座椅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靠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靠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通过齿轮转轴与所述转接板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扶手杆的下端与所述齿轮转轴固定连接。作为轮椅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接板包括相连且呈预设夹角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的前端与所述座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的后端与所述第二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的上端与靠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齿轮转轴与所述第二板的下端转动连接。作为轮椅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齿轮为不完全齿轮。作为轮椅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齿轮转轴包括沿所述齿轮转轴的轴向依次连接的齿轮连接部、后座椅连接部和扶手连接部,所述齿轮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孔插接连接;所述扶手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扶手杆的下端插接连接,所述转接板转动套设在所述后座椅连接部上。作为轮椅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齿轮连接部为长方体形凸起,所述中心孔为方形孔,所述长方体形凸起的四个外周面分别与所述方形孔的四个内侧壁贴合。作为轮椅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扶手连接部的横截面为矩形,且所述横截面的面积沿所述齿轮连接部向所述扶手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扶手杆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所述扶手连接部插接。作为轮椅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座椅连接部和扶手连接部之间设置有限位凸缘,所述转接板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凸缘能与所述限位块抵接以限制所述座椅支架在展开状态下相对所述靠背支架的向下翻转。作为轮椅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扶手包括盖板和沿盖板边缘设置的侧板,所述盖板和所述侧板合围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扶手杆和所述第二扶手杆的上端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轮椅,通过在轮椅中采用翻转机构使座椅支架及扶手支架与靠背支架连接,能实现座椅支架与扶手支架相对靠背支架的同步翻转折叠,使扶手支架和座椅支架的联动折叠效果更好,折叠更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轮椅的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轮椅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轮椅支架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扶手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轮椅支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控制盒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控制盒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盒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轮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轮组件去掉罩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爆炸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板与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轮毂的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提供的轮毂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轮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轮驱动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轮椅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前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踏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总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1-座椅前支架;11-前座椅板;12-第一前座椅支杆;13-座椅连接套;2-座椅后支架;21-后座椅板;22-第一后座椅支杆;3-靠背支架;31-头枕部;32-背靠部;33-支撑部;331-连接杆;34-延伸部;4-前轮支架;41-前轮;42-第一前轮支杆;421-连杆部;422-铰接部;43-第二前轮支杆;44-前轮连接架;45-前轮挡件;46-保护盒;47-保护盖;48-前轮连接套;5-后轮支架;51-后轮;52-轮毂;521-内轮毂;5211-限位槽;5212-穿设孔;5213-安装孔;522-外轮毂;523-轮辐;53-罩盖;54-固定板;541-固定孔;542-固定件;543-锁紧件;55-后轮驱动组件;551-驱动部;5511-驱动套筒;5512-第一封盖;5513-第二封盖;552-传动部;5521-第三封盖;5522-第四封盖;553-刹车部;554-第一连接耳板;555-第二连接耳板;556-连接凸耳;561-第一夹板;562-第二夹板;563-第一连接套筒;564-第二连接套筒;565-第一连接通孔;566-轴连接孔;567-第二连接通孔;57-第一后轮支杆;58-第二后轮支杆;59-第三后轮支杆;501-加强筋板;502-后轮挡板;503-支架护板;504-后轮连接套;505-输出轴;6-扶手支架;61-扶手;62-第一扶手杆;63-第二扶手杆;64-翻转机构;641-第一齿轮;642-第二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椅,包括扶手支架(6)、座椅支架和靠背支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还包括翻转机构(64),所述扶手支架(6)以及所述座椅支架均通过所述翻转机构(64)实现所述扶手支架(6)及所述座椅支架相对所述靠背支架(3)的同步转动;/n所述扶手支架(6)包括扶手(61)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扶手(61)上的第一扶手杆(62)和第二扶手杆(63),所述第一扶手杆(6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扶手杆(63)一端均转动连接在所述扶手(61)上,所述第一扶手杆(6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翻转机构(64)与所述靠背支架(3)连接并能相对所述靠背支架(3)转动;所述第二扶手杆(63)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椅支架远离所述座椅支架后端的位置转动连接;/n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转接板(643)以及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641)和第二齿轮(642),所述转接板(643)的一端与所述座椅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靠背支架(3)转动连接;/n所述第一齿轮(641)与所述靠背支架(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642)通过齿轮转轴(644)与所述转接板(643)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扶手杆(62)的下端与所述齿轮转轴(644)固定连接;/n所述齿轮转轴(644)包括沿所述齿轮转轴(644)的轴向依次连接的齿轮连接部(6443)、后座椅连接部(6442)和扶手连接部(6441),所述齿轮连接部(6443)与所述第二齿轮(642)的中心孔插接连接;所述扶手连接部(6441)与所述第一扶手杆(62)的下端插接连接,所述转接板(643)转动套设在所述后座椅连接部(644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椅,包括扶手支架(6)、座椅支架和靠背支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还包括翻转机构(64),所述扶手支架(6)以及所述座椅支架均通过所述翻转机构(64)实现所述扶手支架(6)及所述座椅支架相对所述靠背支架(3)的同步转动;
所述扶手支架(6)包括扶手(61)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扶手(61)上的第一扶手杆(62)和第二扶手杆(63),所述第一扶手杆(6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扶手杆(63)一端均转动连接在所述扶手(61)上,所述第一扶手杆(6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翻转机构(64)与所述靠背支架(3)连接并能相对所述靠背支架(3)转动;所述第二扶手杆(63)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椅支架远离所述座椅支架后端的位置转动连接;
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转接板(643)以及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641)和第二齿轮(642),所述转接板(643)的一端与所述座椅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靠背支架(3)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641)与所述靠背支架(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642)通过齿轮转轴(644)与所述转接板(643)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扶手杆(62)的下端与所述齿轮转轴(644)固定连接;
所述齿轮转轴(644)包括沿所述齿轮转轴(644)的轴向依次连接的齿轮连接部(6443)、后座椅连接部(6442)和扶手连接部(6441),所述齿轮连接部(6443)与所述第二齿轮(642)的中心孔插接连接;所述扶手连接部(6441)与所述第一扶手杆(62)的下端插接连接,所述转接板(643)转动套设在所述后座椅连接部(644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志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