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下颌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19403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0:36
导下颌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器包括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上颌牙套上具有上凸起,下颌牙套上有下凸起,在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咬合时,上凸起和下凸起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佩戴舒适性好,不影响佩戴者的日常生活进行,改善下颌后缩的导下颌移动的优点。

Invisible appliance without bracket for mandible movement

A non bracket invisible appliance for guiding the movement of the mandible. The appliance includes the upper and lower braces. The upper and lower braces are raised on the upper and lower braces. When the upper and lower braces are occluded, the upper and lower braces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wearing comfort, no influence on the daily life of the wearer, and improvement of the mandible retraction leading to the movement of the mandi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下颌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本技术涉及牙齿矫正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下颌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及其制作方法。技术背景儿童发育早期的牙颌面畸形是主要是口腔不良习惯或功能异常导致,表现为牙弓形状或颌骨间位置关系异常。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头帽-肌激动器、twinblock矫治器、生物调节器、Frankel功能调节器等。头帽-肌激动器由不产生机械力的塑料基托组成,基托的上颌部分覆盖整个腭盖,下颌部分向下延伸到口底。基托的远中达第一恒磨牙远中。基托包括上基托和下基托,上、下基托相连,在前牙区形成下切牙塑料帽包住下前牙,其作用是防止下切牙垂直萌出和唇向倾斜。上颌尖牙之间设有一对曲唇弓,曲唇弓将肌肉的矫正力传导到上前牙,上前牙在曲唇弓的影响下向腭侧倾斜移动。头帽-肌激动器的体积较大,戴入后影响发音和咀嚼,一般仅在夜间佩戴;且头帽-肌激动器的佩戴舒适度差、常需要佩戴头帽、不美观、无法在矫治骨性问题同时排齐牙齿、牵引装置的存在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Twinblock矫治器具有矫治时间较短、患者配合度较高等优势,但是仍然无法在矫治骨性问题同时排齐牙齿、不具有口腔功能训练功能、体积大影响发音等。Frankel功能调节器通过弯制钢丝来提供矫治所需的生物力,可以解决部分早期的牙颌面畸形,但是需要复杂的技工制作、体积较大,患者依从性差。MRC肌功能矫正器,是口腔肌肉功能调整的倡导者,对早期的儿童错合畸形有很好的疗效。MRC是一片软硅胶制作的矫治器,上颌与下颌与分别与软硅胶矫治器的顶面和底面配合,佩戴时,双唇一定要闭合,不能说话、进食等,需要说话、进食时,需要把矫治器从口内拿出。并且MRC只有几种固定型号可选、非个性化定制,而患者口腔状态千差万别,造成选择困难。如果选择了不恰当型号的矫治器,必然导致舒适度差,患儿依从性差。该矫正器还需要患者做大量的肌功能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佩戴舒适性好,不影响佩戴者的日常生活进行,改善下颌后缩的导下颌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及制作方法。导下颌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包括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上颌牙套上具有上凸起,下颌牙套上有下凸起,在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咬合时,上凸起和下凸起接触。上凸起斜面和下凸起斜面之间的原始位置矢状向距离为待矫治距离,上下颌咬合时,上凸起和下凸起抵紧,上凸起在后、下凸起在前,下凸起持续受到向前顶推的力,下凸起受到的力传递到下颌牙套、进而传递到下颌,使下颌迁移。当需要导下颌后移时,则上下颌咬合时,上凸起在前、下凸起在后即可。作为优选的方案,上凸起和下凸起通过斜面配合。斜面作为上、下颌咬合时的切入点,上凸起和下凸起沿着斜面逐渐接触,随着咬合,上凸起和下凸起之间的力逐渐增大。优选的,斜面与牙套顶面的夹角为50°~80°。优选的,斜面与牙套顶面的夹角为70°。上凸起和下凸起通过斜面接触,上、下凸起之间的作用力垂直于斜面,该作用力使下颌矢状向移动和垂直向移动,以打开患者咬合,改善下颌后缩症状。上凸起和下凸起的转角处均圆滑过渡。优选的,上凸起和/或下凸起为突出于牙套的凸泡,凸泡与牙套的腔连通。牙套的腔用于容纳牙齿。优选的,上凸起和下凸起形状和尺寸相同。或者,上凸起和下凸起仅斜面形状相同,斜面以外的部位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不同。上凸起和下凸起跟牙套一次性成型。优选的,上凸起和下凸起均位于后牙区。优选的,上颌牙套具有一对上凸起,下颌牙套具有一对下凸起。一对上凸起和一对下凸起配合,从后牙区两侧向下颌均匀施力。施力过程中,下颌的运动轨迹近似直线移动,有矢状向和垂直向分量。优选的,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具有与患者牙齿适配的牙列,牙套的牙列为矫治目标牙列。,矫治器本体的牙列与矫治目标牙列一致,矫治器上与乳牙和替换期乳牙对应位置需要预留空间,以满足乳恒牙的自然生长和替换。对于上下错颌病例,下凸起和上凸起结合时,下颌的颌面跟上颌的颌面分离,解除了在咬合状态时上颌对下颌的位置约束,利于打开后牙咬和,利于牙齿排齐。制作上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患者的数字化牙齿模型,数字化牙齿模型包括上颌模型、下颌模型和患者的实际上、下颌咬合位置关系;步骤2、在下颌模型的齿顶设置下颌凸起,上颌模型的齿顶设置上颌凸起;步骤3、上颌凸起的作用面和下颌凸起的作用面之间的距离为下颌的目标移动距离;步骤4、将带有上颌凸起的上颌模型做成实体上颌模型,将带有下颌凸起的下颌模型做成实体下颌模型,在实体上颌模型上覆膜制作上颌矫治器,在实体下颌模型上覆膜制作下颌矫治器。通过热塑成型工艺,将膜片在上下颌的3D牙模上压制矫治器,再切割、打磨、消毒等一系列工艺,最终导下颌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制作完成。上颌凸起和下颌凸起的形状、位置、高度根据患者牙齿作个性设计。优选的,步骤3的一种实现方法:上颌模型和下颌模型保持初始咬合位置,先确定上颌凸起的位置,再确定下颌凸起的位置,上颌凸起跟下颌凸起之间有重叠,上颌凸起的作用面和下颌凸起的作用面之间的矢状向距离为下颌的目标矢状向移动距离;或者,先确定下颌凸起的位置,再确定上颌凸起的位置,上颌凸起跟下颌凸起之间有重叠,上颌凸起的作用面和下颌凸起的作用面之间的矢状向距离为下颌的目标矢状向移动距离。这种数字化牙齿模型下,上颌凸起和下颌凸起过盈配合。或者,步骤3的另一种实现方法:在数字化牙齿模型中,将下颌模型移动到目标矫治位置,再确定下颌凸起和上颌凸起的位置,下颌凸起的作用面与上颌凸起的作用面接触。需要导下颌前移时,上颌凸起在下颌凸起之后。需要导下颌后移时,上颌凸起在下颌凸起之前。优选的,步骤2中,上颌凸起有一对,一对上颌凸起对称设置;下颌凸起有一对,一对下颌凸起对称设置。优选的,步骤2中,上颌凸起和下颌凸起均设置与后牙区。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使用透明膜片制成牙套和上凸起、下凸起,透明美观。2、佩戴的舒适性好异物感小,舒适度强。3、上颌和下颌分别有各自的牙套,上颌跟下颌咬合时,上下凸起相互抵紧,提供导下颌移动的生物力,佩戴时不影响上、下颌的相对运动,不影响患者说话,可自行摘戴而不影响进食等生活。4、改善下颌后缩症状的同时,排齐牙列,矫治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上颌牙套的示意图。图2是下颌牙套的示意图。图3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图4是上颌与下颌咬合时,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的配合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上颌牙套1,上凸起11,下颌牙套2,下凸起21。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导下颌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包括上颌牙套1和下颌牙套2,上颌牙套1上具有上凸起11,下颌牙套2上有下凸起21,在上颌牙套1和下颌牙套2咬合时,上凸起11和下凸起21接触。上凸起11和下凸起21之间的距离为待矫治距离,上下颌咬合时,上凸起11和下凸起21抵紧,上凸起11在后、下凸起21在前,下凸起21持续受到向前顶推的力,下凸起21受到的力传递到下颌牙套2、进而传递到下颌,使下颌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导下颌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矫治器包括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上颌牙套上具有上凸起,下颌牙套上有下凸起,在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咬合时,上凸起和下凸起接触;上凸起和/ 或下凸起为突出于牙套的凸泡,凸泡与牙套的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导下颌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矫治器包括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上颌牙套上具有上凸起,下颌牙套上有下凸起,在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咬合时,上凸起和下凸起接触;上凸起和/或下凸起为突出于牙套的凸泡,凸泡与牙套的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下颌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上凸起和下凸起通过斜面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下颌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斜面与牙套顶面的夹角为50°-8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下颌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爱荣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一牙数字口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