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苗期抗褐飞虱规模化鉴定与筛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616357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病虫害防治与水稻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苗期抗褐飞虱规模化鉴定与筛选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播种田划分为多个区域,将供试水稻材料与感虫对照对应播种于毗邻的区域,将经纯化、脱毒和规模化繁殖得到的各虫龄褐飞虱混合均匀,人工接虫至供试水稻材料和感虫对照,以供试水稻材料相对应的感虫对照为参照,进行供试水稻材料的褐飞虱抗性评价。该方法与现有的SSST方法相比,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鉴定效率,具有较高的鉴定准确性和稳定性,更适于进行抗褐飞虱水稻的大规模鉴定和筛选,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A method of large-scale identification and screening of rice resistance to brown planthopper at Seedling Stag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lant pest control and rice breeding, in particular to a large-scale identification and screening method of rice seedling resistance to brown planthopper.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e seeded field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areas, the tested rice material and the susceptible control are seeded in the adjacent areas, the brown planthopper of each insect age obtained by purification, detoxification and large-scale propagation are mixed evenly, and th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is carried out to the tested rice material and the susceptible control, and the resistant brown planthopper of the tested rice material is carried out with the sensitive control corresponding to the tested rice material as the reference Sex evaluation.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SSST method, this method simplifies the operation process, improves the identification efficiency, has higher identification accuracy and stability, is more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identification and screening of rice resistant to brown planthopper, and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苗期抗褐飞虱规模化鉴定与筛选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病虫害防治与水稻育种
,具体涉及一种水稻苗期抗褐飞虱规模化鉴定与筛选方法。
技术介绍
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培育农艺性状优良的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并进行推广是防治褐飞虱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水稻抗褐飞虱育种的复杂性与艰巨性,目前中国少有中抗褐飞虱及以上抗性的水稻品种通过审定。申请人通过多年实践发现,由于缺乏操作简便、鉴定结果准确、稳定的水稻苗期规模化抗褐飞虱鉴定与筛选方法,若想实现水稻抗褐飞虱育种的目标存在较大困难。目前,抗褐飞虱性状的鉴定方法主要有标准苗期筛选法(SSST法)、存活率测定法、蜜露量测定法、成株期筛选法、植株生长指标的变化率以及电子刺吸仪监测技术(EPG法)等方法,其中,SSST法为目前最主要的使用方法。该方法是在框/盆中单粒等距多行行播,一框/盆中有一行或数行对照;由于精细操作,该方法适用于小批量材料进行鉴定与筛选,但较难满足水稻抗褐飞虱育种的规模化苗期抗褐飞虱鉴定与筛选需求。因此,亟需开发一种鉴定准确性和稳定性较高、适用于规模化抗褐飞虱鉴定与筛选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鉴定准确性和稳定性、适用于水稻苗期抗褐飞虱规模化鉴定和筛选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稻苗期抗褐飞虱规模化鉴定方法:将播种田划分为多个区域,将供试水稻材料与感虫对照对应播种于毗邻的区域,将经纯化、脱毒和规模化繁殖得到的各虫龄褐飞虱混合均匀,人工接虫至供试水稻材料和感虫对照,以供试水稻材料相对应的感虫对照为参照,进行供试水稻材料的褐飞虱抗性评价。优选地,所述对应播种为每1~2个区域的供试水稻材料对应1个区域的感虫对照。更优选地,所述播种田划分为多个块状格子。本专利技术发现,通过上述方式将供试水稻材料与感虫对照毗邻对应播种,能够更好地控制感虫对照和供试水稻材料的试验条件的一致性,使得感虫对照真正发挥“对照”的作用,有效提高抗褐飞虱规模化鉴定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块状格子为尺寸为(4~8)寸×(4~8)寸。优选地,播种时,将相近数量的种子均匀摊开播入各区域中;控制相对应的感虫对照与供试水稻材料的发芽种子量、种子萌发情况和播种面积相接近;待所述供试水稻材料长至三叶时,剔除弱苗,将所述供试水稻材料与其相对应的感虫对照的发芽苗的密度与数量调整至相接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播种田划分为4寸×4寸的方格,每格的播种量为30粒发芽水稻种子。优选地,所述供试水稻材料包含已知的不同抗性等级的材料,以检测鉴定的有效性与稳定性。所述已知的不同抗性等级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RHT、珞扬69、Mudgo、93-11、TN1等。在播种后围好薄膜,盖好网罩或尼龙网以防止褐飞虱等自由进出。做好水肥光温管理,以保证水稻种子的萌发和水稻苗的正常生长。优选地,所述人工接虫为按平均每株苗接褐飞虱5-10头,并使感虫对照在5~10天内受害致死的标准进行。在人工接虫过程中,保证供试水稻材料与其相对应的感虫对照的接虫量基本一致。更优选将各虫龄褐飞虱混合后先经纯化,再混合均匀进行人工接虫。与现有抗褐飞虱鉴定方法中人工接虫需要选择1-2龄或2-3龄幼虫不同,本专利技术中,只需将经纯化、脱毒和规模化繁殖的各虫龄褐飞虱混合均匀接虫即可实现较高的鉴定准确性和稳定性。播种田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温室、网室或环境条件适于抗虫鉴定的大田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播种田位于带有玻璃顶的网室内,并且有光、温调节设施。优选地,所述供试水稻材料的褐飞虱抗性评价为利用标准苗期筛选法,当相对应的感虫对照达到9级时,随机抽样多苗进行供试水稻材料的褐飞虱抗性评价。更优选地,当相对应的感虫对照的受害达7级时观察并记录供试水稻材料的受害情况并登记分级,之后每日1次,直至相对应的感虫对照达9级,以相对应感虫对照达9级时供试水稻材料的受害等级作为供试水稻材料的抗性等级。在鉴定规模较大时易出现鉴定不均匀的区块,对该区块应尽早补虫或延迟定级,直至95%以上的供试水稻材料定级完毕。在供试水稻材料定级完毕后,杀灭褐飞虱等,将抗性较好的材料恢复后移栽至大田。优选地,用于所述脱毒和规模化繁殖的养虫水稻为高感四种褐飞虱生物型(生物型1、生物型2、生物型3和生物型4)的不育系水稻材料。本专利技术发现不育系水稻的营养物质大部分集中在茎秆中,与现有的抗褐飞虱鉴定方法中常用的养虫水稻TN1相比,采用不育系水稻材料作为养虫水稻,更易于褐飞虱的繁殖。更优选地,所述不育系水稻材料为生育期长、营养丰富、遗传稳定的两系不育系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养虫水稻为隆科638S。现有的抗褐飞虱鉴定方法中,褐飞虱的繁殖存在大规模繁殖困难、脱毒不彻底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发现,采用在多个种植有养虫水稻的温室或网室之间每代轮换、转移褐飞虱的方法更有利于褐飞虱取食营养,提高其繁殖效率,并减少褐飞虱在一个温室或网室多代繁殖带毒的概率,有效提高脱毒效果。优选地,所述脱毒和规模化繁殖为在多个种植有所述养虫水稻的温室或网室之间每代轮换进行。更优选地,在褐飞虱成虫中后期时将其收集纯化后转移至下一个种植有所述养虫水稻的温室或网室。若脱毒效果不明显时,将褐飞虱转移时期调整为褐飞虱羽化时。养虫水稻的种植规格可根据温室或网室的面积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养虫水稻材料的种植规格为两厢或四厢,多本移栽,每厢长20米、宽3m,每两厢材料中间预留长20m、宽2.5m的抗性鉴定用地;每厢养虫材料放入褐飞虱成虫1万头至3万头直至其繁殖出下一代。为更好地促进褐飞虱的规模化繁殖,优选通过调节所述养虫水稻的播期,使褐飞虱繁殖时养虫水稻处于分蘖盛期至孕穗期。在脱毒和规模化繁殖过程中,保持网室杂虫较少、环境条件适宜(相对湿度75%以上,气温20-33℃)。褐飞虱在脱毒和规模化繁殖前需先经过纯化处理,在人工接虫前也需要进行纯化处理,本专利技术发现褐飞虱在受到干扰时较杂虫更易跳动,并且跳得较高,利用该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适用于大规模繁殖的褐飞虱纯化方法:用硬纸板在装有大量褐飞虱的塑料筐的筐底处来回晃动,将褐飞虱收集于所述硬纸板上,人工挑除收集到的杂虫。优选地,用硬纸板在距离所述塑料筐的筐底的3-5cm处来回晃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塑料筐的长×宽×高为60cm×40cm×40cm,硬纸板长宽为25cm×15cm。从水稻上收集褐飞虱可采用将稻蔸上的褐飞虱轻轻拍入塑料筐中的方法。所述人工挑除收集到的杂虫可采用削尖的铅笔进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水稻苗期抗褐飞虱规模化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褐飞虱的纯化:将稻蔸上的褐飞虱轻轻拍入塑料筐中,用硬纸板在装有褐飞虱的塑料筐的框底3-5cm处来回晃动,将褐飞虱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苗期抗褐飞虱规模化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播种田划分为多个区域,将供试水稻材料与感虫对照对应播种于毗邻的区域,将经纯化、脱毒和规模化繁殖得到的各虫龄褐飞虱混合均匀,人工接虫至供试水稻材料和感虫对照,以供试水稻材料相对应的感虫对照为参照,进行供试水稻材料的褐飞虱抗性评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苗期抗褐飞虱规模化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播种田划分为多个区域,将供试水稻材料与感虫对照对应播种于毗邻的区域,将经纯化、脱毒和规模化繁殖得到的各虫龄褐飞虱混合均匀,人工接虫至供试水稻材料和感虫对照,以供试水稻材料相对应的感虫对照为参照,进行供试水稻材料的褐飞虱抗性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播种为每1~2个区域的供试水稻材料对应1个区域的感虫对照;
优选地,所述区域为块状格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播种时,将相近数量的种子均匀摊开播入各区域中;控制相对应的供试水稻材料与感虫对照的发芽种子量、种子萌发情况和播种面积相接近;待所述供试水稻材料长至三叶时,剔除弱苗,将所述供试水稻材料与其相对应的感虫对照的发芽苗的密度与数量调整至相接近;
优选地,所述供试水稻材料包含已知的不同抗性等级的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接虫为按平均每株苗接褐飞虱5~10头,并使感虫对照在5~10天内受害致死的标准进行,并保证供试水稻材料与其相对应的感虫对照的接虫量基本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远柱刘开雨秦鹏符辰建徐安隆徐世龙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