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国先专利>正文

一种感染科病人用辅助通风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113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染科病人用辅助通风设备,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顶部的支撑板、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上表面的通风箱;通风箱的中间位置横向垂直设置有一隔板将通风箱隔成第一通风风道和第二通风风道,位于隔板一侧的第一通风风道内设置进风风机,位于进风风机一侧的通风箱外壁上连通有一第一L形管道式进风口,位于第一L形管道式进风口与进风风机之间的第一通风风道内设置有第一空气粗效过滤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感染科病房内空气通风、净化、消毒、灭菌效果差,不能实时监控排出和排入空气温度湿度,通风设备不方便移动的问题。

An auxiliary ventilation device for patients in infectious depart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xiliary ventilation device for patients in an infection department,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auxiliary devices.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support frame, a support plate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support frame, and a ventilation box fixedly install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support plate;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ventilation box is horizontally and vertically provided with a partition plate to separate the ventilation box into a first ventilation channel and a second ventilation channel, the first ventilation channel on one side of the partition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fan,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ventilation box on one side of the air inlet fan is communicated There is a first L-shaped pipe type air inlet, and a first air coarse effect filter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ventilation duct between the first L-shaped pipe type air inlet and the air inlet fan.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that the effect of air ventilation, purification,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in the ward of infection department is poor,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the air discharged and discharged cannot be monitored in real time, and the ventilation equipment is not convenient to m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染科病人用辅助通风设备
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感染科病人用辅助通风设备。
技术介绍
感染科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病,感染科的病房需要进行通风,特别是在特殊的时期段,更要加强房间的通风,感染科的病房对卫生条件和病毒、病菌的控制特别严格,为了防止感染科病人遭受病菌的感染,需要做到感染科病房内无菌的环境,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感染科病人用辅助通风设备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染科病人用辅助通风设备,通过提供一种移动式支撑架,支撑架上安装有控制箱和电池箱,支撑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由隔板隔成两个通风风道的通风箱,位于通风箱内的两通风风道内各安装有一空气粗效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静电过滤器、紫外线杀菌灯、温度传感器对排出排入感染科病房内的空气进行消毒、杀菌、净化处理,并实时监控排入和排出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解决了感染科病房内空气通风、净化、消毒、灭菌效果差,不能实时监控排出和排入空气温度湿度,通风设备不方便移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感染科病人用辅助通风设备,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顶部的支撑板、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上表面的通风箱;所述支撑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承载板,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一底板,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PLC控制箱,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装载有锂电池的电池箱;所述通风箱为顶部开口结构,所述通风箱的中间位置横向垂直设置有一隔板将通风箱隔成第一通风风道和第二通风风道,所述隔板的顶面开设有一第一滑槽,所述通风箱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有一第二滑槽,所述通风箱的顶部滑动配合有一盖板;位于所述隔板一侧的第一通风风道内设置进风风机,位于所述进风风机一侧的通风箱外壁上连通有一第一L形管道式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L形管道式进风口与进风风机之间的第一通风风道内设置有第一空气粗效过滤器;位于所述进风风机另一侧的通风箱外壁上连通有一第一L形管道式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L形管道式出风口与进风风机之间设置有第一活性炭过滤器和第一静电过滤器,所述第一活性炭过滤器和第一静电过滤器之间形成一定间距;位于所述隔板另一侧的第二通风风道内设置出风风机,位于所述出风风机一侧的通风箱外壁上连通有一第二L形管道式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L形管道式进风口与出风风机之间的第二通风风道内设置有第二空气粗效过滤器;位于所述出风风机另一侧的通风箱外壁上连通有一第二L形管道式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L形管道式出风口与出风风机之间设置有第二活性炭过滤器和第二静电过滤器,所述第二活性炭过滤器和第二静电过滤器之间形成一定间距;所述通风箱的两外侧壁对称设置有一与墙壁相贴合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均布设置有固定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性炭过滤器和第一静电过滤器之间形成20~50cm间距;位于所述第一活性炭过滤器和第一静电过滤器之间第一通风风道的内侧壁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一紫外线杀菌灯;位于所述第一活性炭过滤器和第一静电过滤器之间第一通风风道的内底面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湿度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活性炭过滤器和第二静电过滤器之间形成20~50cm间距;位于所述第二活性炭过滤器和第二静电过滤器之间第二通风风道的内侧壁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二紫外线杀菌灯;位于所述第二活性炭过滤器和第二静电过滤器之间第二通风风道的内底面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L形管道式出风口和第二L形管道式进风口的一端各设置有一挡雨罩。进一步地,所述第一L形管道式进风口与第二L形管道式出风口的管内各设置有一纤维滤网。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有三道与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滑动配合的滑条,所述盖板的顶部设置有一把手。进一步地,所述PLC控制箱上设置有显示屏,以及电源和风机控制按钮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推拉手。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移动式支撑架,支撑架上安装有控制箱和电池箱,支撑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由隔板隔成两个通风风道的通风箱,位于通风箱内的两通风风道内各安装有一空气粗效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静电过滤器、紫外线杀菌灯、温度传感器对排出排入感染科病房内的空气进行消毒、杀菌、净化处理,并实时监控排入和排出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具有感染科病房内空气通风、净化、消毒、灭菌效果好,可实时监控排出和排入空气温度湿度,通风设备方便移动的优点。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感染科病人用辅助通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结构主视图。图3为图1的结构左视图。图4为图1的结构右视图。图5为图1的结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通风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结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通风箱,101-隔板,1011-第一滑槽,102-第二滑槽,103-进风风机,1031-第一空气粗效过滤器,1032-第一活性炭过滤器,1033-第一静电过滤器,1034-第一紫外线杀菌灯,1035-第一温度传感器,1036-第一湿度传感器,104-出风风机,1041-第二空气粗效过滤器,1042-第二活性炭过滤器,1043-第二静电过滤器,1044-第二紫外线杀菌灯,1045-第二温度传感器,1046-第二湿度传感器,105-第一L形管道式进风口,106-第一L形管道式出风口,107-第二L形管道式进风口,108-第二L形管道式出风口,109-纤维滤网,110-挡雨罩,111-固定板,112-固定安装孔,2-盖板,201-把手,202-滑条,3-支撑架,301-支撑板,302-承载板,303-底板,304-推拉手,305-移动轮,4-PLC控制箱,401-显示屏,5-电池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部”、“中间位置”、“底部”、“横向”、“垂直”、“顶面”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染科病人用辅助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3)、设置于支撑架(3)顶部的支撑板(301)、固定安装于支撑板(301)上表面的通风箱(1);/n所述支撑架(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承载板(302),所述支撑架(3)的底部设置有一底板(303),所述承载板(302)上设置有PLC控制箱(4),所述底板(303)上设置有装载有锂电池的电池箱(5);/n所述通风箱(1)为顶部开口结构,所述通风箱(1)的中间位置横向垂直设置有一隔板(101)将通风箱(1)隔成第一通风风道和第二通风风道,所述隔板(101)的顶面开设有一第一滑槽(1011),所述通风箱(1)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有一第二滑槽(102),所述通风箱(1)的顶部滑动配合有一盖板(2);/n位于所述隔板(101)一侧的第一通风风道内设置进风风机(103),位于所述进风风机(103)一侧的通风箱(1)外壁上连通有一第一L形管道式进风口(105),位于所述第一L形管道式进风口(105)与进风风机(103)之间的第一通风风道内设置有第一空气粗效过滤器(1031);位于所述进风风机(103)另一侧的通风箱(1)外壁上连通有一第一L形管道式出风口(106),位于所述第一L形管道式出风口(106)与进风风机(103)之间设置有第一活性炭过滤器(1032)和第一静电过滤器(1033),所述第一活性炭过滤器(1032)和第一静电过滤器(1033)之间形成一定间距;/n位于所述隔板(101)另一侧的第二通风风道内设置出风风机(104),位于所述出风风机(104)一侧的通风箱(1)外壁上连通有一第二L形管道式进风口(107),位于所述第二L形管道式进风口(107)与出风风机(104)之间的第二通风风道内设置有第二空气粗效过滤器(1041);位于所述出风风机(104)另一侧的通风箱(1)外壁上连通有一第二L形管道式出风口(108),位于所述第二L形管道式出风口(108)与出风风机(104)之间设置有第二活性炭过滤器(1042)和第二静电过滤器(1043),所述第二活性炭过滤器(1042)和第二静电过滤器(1043)之间形成一定间距;/n所述通风箱(1)的两外侧壁对称设置有一与墙壁相贴合的固定板(111),所述固定板(111)上均布设置有固定安装孔(1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染科病人用辅助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3)、设置于支撑架(3)顶部的支撑板(301)、固定安装于支撑板(301)上表面的通风箱(1);
所述支撑架(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承载板(302),所述支撑架(3)的底部设置有一底板(303),所述承载板(302)上设置有PLC控制箱(4),所述底板(303)上设置有装载有锂电池的电池箱(5);
所述通风箱(1)为顶部开口结构,所述通风箱(1)的中间位置横向垂直设置有一隔板(101)将通风箱(1)隔成第一通风风道和第二通风风道,所述隔板(101)的顶面开设有一第一滑槽(1011),所述通风箱(1)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有一第二滑槽(102),所述通风箱(1)的顶部滑动配合有一盖板(2);
位于所述隔板(101)一侧的第一通风风道内设置进风风机(103),位于所述进风风机(103)一侧的通风箱(1)外壁上连通有一第一L形管道式进风口(105),位于所述第一L形管道式进风口(105)与进风风机(103)之间的第一通风风道内设置有第一空气粗效过滤器(1031);位于所述进风风机(103)另一侧的通风箱(1)外壁上连通有一第一L形管道式出风口(106),位于所述第一L形管道式出风口(106)与进风风机(103)之间设置有第一活性炭过滤器(1032)和第一静电过滤器(1033),所述第一活性炭过滤器(1032)和第一静电过滤器(1033)之间形成一定间距;
位于所述隔板(101)另一侧的第二通风风道内设置出风风机(104),位于所述出风风机(104)一侧的通风箱(1)外壁上连通有一第二L形管道式进风口(107),位于所述第二L形管道式进风口(107)与出风风机(104)之间的第二通风风道内设置有第二空气粗效过滤器(1041);位于所述出风风机(104)另一侧的通风箱(1)外壁上连通有一第二L形管道式出风口(108),位于所述第二L形管道式出风口(108)与出风风机(104)之间设置有第二活性炭过滤器(1042)和第二静电过滤器(1043),所述第二活性炭过滤器(1042)和第二静电过滤器(1043)之间形成一定间距;
所述通风箱(1)的两外侧壁对称设置有一与墙壁相贴合的固定板(111),所述固定板(111)上均布设置有固定安装孔(112)。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先王万琴陈福秀
申请(专利权)人:王国先王万琴陈福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