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噪音节能型风机盘管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113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低噪音节能型风机盘管机组,包括机壳、新风入管、新风出管、排风出管、排风入管、新风机、排风机、电机、热交换器、净化系统、盘管、隔音板及消音腔,机壳内设新风输入道、与新风输入道垂直的新风处理流道、排风输入道、与排风输入道垂直的排风换热流以及电机固定腔,新风输入道内设初效过滤网和静电过滤网,排风入管内设有吸音隔板,净化系统、盘管、隔音以及消音腔依次设于新风处理流道上,机壳内壁具多孔性吸声材料层;该风机盘管机组通过合理分布的新风流道和排风流道,提高噪音吸收率,设置的吸音装置可减小噪音泄露量,电机封装于密封内腔,可充分吸收和隔绝其噪音,在新风输入道内过滤粉尘和大颗粒物质,减少噪音源。

Low noise energy saving fan coil uni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ow-noise and energy-saving fan coil unit, which comprises a casing, a fresh air inlet pipe, a fresh air outlet pipe, an exhaust air outlet pipe, an exhaust air inlet pipe, a fresh fan, an exhaust fan, a motor, a heat exchanger, a purification system, a coil, a sound insulation plate and a noise elimination chamber. The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fresh air input channel, a fresh air processing flow channel, an exhaust air input channel which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fresh air input channel, and an exhaust air input channel The vertical exhaust heat exchange flow and the fixed cavity of the motor, the primary effect filter screen and the electrostatic filter screen are set in the fresh air input channel, the sound absorption partition is set in the exhaust air inlet pipe, the purification system, the coil, the sound insulation and the silencing cavity are successively set on the fresh air treatment flow channel,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has a porous sound-absorbing material layer; the fan coil unit improves the noise through the reasonably distributed fresh air flow channel and the exhaust flow channel Sound absorption rate. The sound absorption device can reduce the noise leakage. The motor is enclosed in the sealed inner cavity, which can fully absorb and isolate its noise. The dust and large particles are filtered in the fresh air input channel to reduce the noise sou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噪音节能型风机盘管机组
本技术涉及盘管机组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低噪音节能型风机盘管机组。
技术介绍
噪音不仅会损害人的心情和听觉,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人体的其他系统也会受到影响,风机盘管机组作为提供室内冷热源和新风的设备,也是封闭室内的主要噪音来源之一,风机盘管的运行噪声主要由机械噪声和气动噪声两部分组成,其中,机械噪声主要由电机和风机运行产生,气动噪声与风机盘管机组的内部结构相关,特别是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由于风机盘管机组多安装在客厅和卧室内,其运行时候的噪音往往容易通过开放的送风口和回风入口传到室内,影响室内环境,因此,风机盘管机组不仅需要外部整体隔音,同时,需要合理设计进风区域、出风区域和回风进风区域,减少噪声源,同时对机壳内部的噪音充分进行吸收、反射,减小由送风口和和回风入口泄露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噪音节能型风机盘管机组,通过合理设计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并在机壳内部设置消声结构和消音箱,充分吸收、隔绝、反射运行噪音。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低噪音节能型风机盘管机组,包括机壳、位于机壳一侧的新风入管、新风出管和排风出管、位于机壳另一侧的排风入管、新风机、排风机、分别驱动新风机和排风机的两个电机、热交换器、净化系统、盘管、隔音板以及消音腔,机壳内设有与新风入管连通的新风输入道、与新风输入道垂直的新风处理流道、与排风入管连通的排风输入道、与排风输入道垂直的排风换热流道以及用于安装两个电机的密闭的电机固定腔,新风机位于新风输入道上,新风输入道内还设有初效过滤网和静电过滤网,排风机位于排风输入道上,排风入管内设有吸音隔板,热交换器分别与新风处理流道和排风换热流道连通,净化系统、盘管、隔音板以及消音腔依次设置于新风处理流道上,隔音板中部设有连通消音腔入口的通道孔,机壳内壁表面具有多孔性吸声材料层。优选地,电机固定腔腔壁设有散热隔层,散热隔层通过旁通支路分别与排风输入道和排风出管连通,电机固定腔填充散热材料。优选地,电机、排风机、新风机、盘管与机壳的连接部位均设有减震垫。优选地,消音腔内设有与通道孔连接的一圈微孔围板、数圈吸音围板以及位于数圈吸音围板之间的一圈反射围板,反射围板的内表面设有不规则高度的锥形凸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低噪音节能型风机盘管机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噪音吸收率高,通过合理分布的新风流道和排风流道,提高噪音吸收率;2、在新风出管的前端和排风入管的后端设置各种吸音或消音的结构或装置,可减小噪音泄露量;3、将作为机械噪音的主要来源之一的两个电机封装于同一密封内腔,利用机壳和腔壁表面的多孔性吸声材料层充分吸收和隔绝其噪音;4、在新风输入道内过滤粉尘和大颗粒物质,避免这些物质在风道中运动产生的噪音,减少噪音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低噪音节能型风机盘管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热交换器,2、机壳,21、新风输入道,22、新风处理流道,23、排风输入道,24、排风换热流道,25、电机固定腔,251、散热隔层,3、新风入管,4、排风入管,41、吸音隔板,5、新风出管,6、排风出管,7、新风机,8、排风机,9、电机,10、初效过滤网,11、静电过滤网,12、分布器,13、集风器,14、净化系统,15、盘管,16、隔音板,17、消音腔,171、微孔围板,172、吸音围板,173、反射围板,18、吸音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低噪音节能型风机盘管15机组,包括机壳2、位于机壳2一侧的新风入管3、新风出管5和排风出管6、位于机壳2另一侧的排风入管4、新风机7、排风机8、分别驱动新风机7和排风机8的两个电机9、热交换器1、净化系统14、盘管15、隔音板16以及消音腔17,机壳2内设有与新风入管3连通的新风输入道21、与新风输入道21垂直的新风处理流道22、与排风入管4连通的排风输入道23、与排风输入道23垂直的排风换热流道24以及用于安装两个电机9的密闭的电机9固定腔25,排风机8和新风机7均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相互垂直,为了减少离心风机进出口的噪音,同时增大离心风机两端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的宽度,新风输入道21与新风处理流道22垂直,由于机壳2内壁表面具有多孔性吸声材料层,还可提高排风经过热交换器1产生的噪音在与其垂直的排风输入道23壁面上吸收率,在排风输入道23上还可设置位于热交换器1前端的吸音板18,新风机7、电机9、排风机8以及新风输入道21位于同一平面上,便于集中噪声源,该一侧的机壳2内壁设置的吸声材料层厚度较厚,同时将两个电机9设置于同一密闭的电机9固定腔25,可对电机9噪音源进行完全隔绝,减少噪音泄露;新风机7位于新风输入道21上,新风输入道21内还设有初效过滤网10和静电过滤网11,用于吸尘与过滤掉大颗粒物质,避免这些物质在风道中运动产生的噪音,排风机8位于排风输入道23上,排风入管4内设有吸音隔板41,吸收泄露至排风入管4内的噪音,减少由排风入管4管口泄露至室内的噪音,热交换器1分别与新风处理流道22和排风换热流道24连通,净化系统14、盘管15、隔音板16以及消音腔17依次设置于新风处理流道22上,新风由新风机7输送,依次经过热交换器1回收排风热量、经过净化系统14进行过滤和除异味净化、经过盘管15进行温度调节以及经过消音腔17消除噪音后输入室内,隔音板16可将新风处理流道22内的大部分噪音反射、吸收和隔绝,隔音板16中部设有连通消音腔17入口的通道孔,气流和部分噪音由通道孔进入消音腔17进行终极消音,在消音腔17内设有与通道孔连接的一圈微孔围板171、数圈吸音围板172以及位于数圈吸音围板172之间的一圈反射围板173,微孔围板171、吸音围板172和反射围板173的形状与消音腔17形状适应,微孔围板171、吸音围板172和反射围板173可提高噪音与板面的接触面积,从而高效清除噪音,反射围板173的内表面设有不规则高度的锥形凸起,对噪音进行不规律反射和干涉,吸收与消除噪音波,微孔围板171上均匀分布有数个气孔,其可对气流脉动噪音进行反射实现初级消声,吸音隔板41、隔音板16、吸音围板172和反射围板173均由两侧多孔板体和中间的吸音棉组成,为了减小截面突变引起的气动噪音,在新风机7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噪音节能型风机盘管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位于机壳一侧的新风入管、新风出管和排风出管、位于机壳另一侧的排风入管、新风机、排风机、分别驱动新风机和排风机的两个电机、热交换器、净化系统、盘管、隔音板以及消音腔,机壳内设有与新风入管连通的新风输入道、与新风输入道垂直的新风处理流道、与排风入管连通的排风输入道、与排风输入道垂直的排风换热流道以及用于安装两个电机的密闭的电机固定腔,新风机位于新风输入道上,新风输入道内还设有初效过滤网和静电过滤网,排风机位于排风输入道上,排风入管内设有吸音隔板,热交换器分别与新风处理流道和排风换热流道连通,净化系统、盘管、隔音板以及消音腔依次设置于新风处理流道上,隔音板中部设有连通消音腔入口的通道孔,机壳内壁表面具有多孔性吸声材料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噪音节能型风机盘管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位于机壳一侧的新风入管、新风出管和排风出管、位于机壳另一侧的排风入管、新风机、排风机、分别驱动新风机和排风机的两个电机、热交换器、净化系统、盘管、隔音板以及消音腔,机壳内设有与新风入管连通的新风输入道、与新风输入道垂直的新风处理流道、与排风入管连通的排风输入道、与排风输入道垂直的排风换热流道以及用于安装两个电机的密闭的电机固定腔,新风机位于新风输入道上,新风输入道内还设有初效过滤网和静电过滤网,排风机位于排风输入道上,排风入管内设有吸音隔板,热交换器分别与新风处理流道和排风换热流道连通,净化系统、盘管、隔音板以及消音腔依次设置于新风处理流道上,隔音板中部设有连通消音腔入口的通道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旺张春来苏晓和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亨益空调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