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泵暖泵系统及发电机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61008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给水泵暖泵系统及发电机组,涉及余热余能高效利用环保设备技术领域。一种给水泵暖泵系统,其包括第一给水泵、第二给水泵、第一通道管和第一手动阀。第一给水泵包括第一泵体和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第一泵体和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相连通。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通过第一通道管连通于第二给水泵,并且第一手动阀安装于第一通道管上。一种发电机组,其采用了上述的给水泵暖泵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给水泵暖泵系统及发电机组能保证第二给水泵的安全稳定性,能降低暖泵的技术成本。

Feed water pump warm-up system and generator se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ting pump system of a feed water pump and a generator set, and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for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residual heat and energ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ump warming system of a feed pump,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feed pump, a second feed pump, a first channel pipe and a first manual valve. The first feed pump comprises a first pump body and a first emergency desuperheating water pipeline, and the first pump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mergency desuperheating water pipeline. The first emergency desuperheating water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feed pump through the first channel pipe, and the first manual valve is installed on the first channel pip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generator set, which adopts the feed pump warm-up system. The water supply pump warming system and the generator set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ensur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second water supply pump, and can reduce the technical cost of warming the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给水泵暖泵系统及发电机组
本技术涉及余热余能高效利用环保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给水泵暖泵系统及发电机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以及各大钢铁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高、焦、转炉煤气的清洁高效利用,越来越受到各钢铁企业的重视,钢铁企业煤气发电新技术新工艺亦在不断进步与革新,逐步从中温中压向高温高压发展,并于近期发展至超高温超高压、亚临界中间再热参数系列。新技术新机型的开发和应用为钢铁企业煤气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亦为企业节能减排及能源二次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其不仅可以实现节能减排,提高企业自发电率,而且可有效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效益的提升固然是企业所不断追求的,但生产的安全、可靠、稳定亦是企业无法忽视的。小型煤气发电机组的高参数化,对煤气发电设备、系统、乃至技术理念的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小型高参数煤气发电机组给水泵暖泵系统一般从泵出口高压给水管路引出,设节流装置+单级孔板,该方案节流前后压差较大,易出现泄漏、暖泵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如果从泵体新增一路低压中间抽头,仅作为暖泵水水源,在泵体设计和制造时需重点考虑高低压级密封、焊接强度等问题,设备成本、泵体安全风险均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水泵暖泵系统,其能保证第二给水泵的安全稳定性,能降低暖泵的技术成本。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给水泵暖泵系统,所述给水泵暖泵系统包括第一给水泵、第二给水泵、第一通道管和第一手动阀。所述第一给水泵包括第一泵体和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所述第一泵体和所述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通过所述第一通道管连通于所述第二给水泵,并且所述第一手动阀安装于所述第一通道管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中间抽头,所述第一通道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中间抽头。进一步地,所述给水泵暖泵系统还包括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管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给水泵包括第二泵体和第二事故减温水管道,所述第二泵体和所述第二事故减温水管道连通。所述给水泵暖泵系统还包括第二通道管和第二手动阀,所述第二事故减温水管道通过所述第二通道管和所述第一泵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手动阀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管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事故减温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二中间抽头,所述第二通道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中间抽头。进一步地,所述给水泵暖泵系统还包括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止回阀安装于所述第二通道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管包括第一通道段和第二通道段,所述第一通道段和所述第二通道段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一通道段连通于所述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所述第二通道段连通于所述第二给水泵。所述给水泵暖泵系统还包括节流孔板和多个节流装置,多个所述节流装置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段,所述节流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段和所述第二通道段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道段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通道段的孔径,并且所述第一通道段的管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通道段的管壁厚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道段采用15CrMo制成。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给水泵暖泵系统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给水泵暖泵系统能通过直接从第一给水泵的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内部的水通过第一通道管引导至第二给水泵,并向第二给水泵暖泵,能避免第二给水泵出现局部温差过大造成故障和损坏的情况,保证第二给水泵的安全稳定性。并且通过在第一给水泵的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上直接引出第一通道管,能降低暖泵造成的技术成本。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机组,其能保证第二给水泵的安全稳定性,能降低暖泵的技术成本。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发电机组,包括给水泵暖泵系统。所述给水泵暖泵系统包括第一给水泵、第二给水泵、第一通道管和第一手动阀。所述第一给水泵包括第一泵体和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所述第一泵体和所述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通过所述第一通道管连通于所述第二给水泵,并且所述第一手动阀安装于所述第一通道管上。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发电机组的有益效果与本技术上述提供的给水泵暖泵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给水泵暖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给水泵暖泵系统;100-第一给水泵;110-第一泵体;120-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121-第一中间抽头;200-第二给水泵;210-第二泵体;220-第二事故减温水管道;221-第二中间抽头;310-第一通道管;311-第一手动阀;312-第一止回阀;320-第二通道管;321-第二手动阀;322-第二止回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水泵暖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泵暖泵系统包括第一给水泵、第二给水泵、第一通道管和第一手动阀;/n所述第一给水泵包括第一泵体和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所述第一泵体和所述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相连通;/n所述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通过所述第一通道管连通于所述第二给水泵,并且所述第一手动阀安装于所述第一通道管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水泵暖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泵暖泵系统包括第一给水泵、第二给水泵、第一通道管和第一手动阀;
所述第一给水泵包括第一泵体和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所述第一泵体和所述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相连通;
所述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通过所述第一通道管连通于所述第二给水泵,并且所述第一手动阀安装于所述第一通道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泵暖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事故减温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中间抽头,所述第一通道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中间抽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泵暖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泵暖泵系统还包括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泵暖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给水泵包括第二泵体和第二事故减温水管道,所述第二泵体和所述第二事故减温水管道连通;
所述给水泵暖泵系统还包括第二通道管和第二手动阀,所述第二事故减温水管道通过所述第二通道管和所述第一泵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手动阀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给水泵暖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熊敬超宋自新胡松刘立新余永江唐美琼韩汉平彭锦万强张文玲廖申丁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