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锁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950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锁控制电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集中管控门锁使用的缺点,包括H桥电路,所述H桥电路包括P5、M+和M‑,P5的1号端串联Q2的集电极以及Q1的集电极,Q1的基极串联R1,Q1的发射极接地,R1与M+串联连接,R1与Q1之间并联R7,R7接地,Q2的基极串联R2,Q2的发射极串联6V电源,R2串联Q3的集电极,Q3的发射极接地,并且Q3的基极串联R3,R3串联至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集中管控不同人员的权限分配,而且每次记录都进行存储,并且具有超低功耗,简单易用。

A control circuit of electromagnetic loc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telligent door lock, in particular to an electromagnetic lock control circuit, which solv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at the door lock can not be centrally controlled, including an H-bridge circuit, the H-bridge circuit includes P5, M + and m \u2011, the 1 end of P5 is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the collector of Q2 and the collector of Q1, the base of Q1 is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R1, the emitter of Q1 is grounded, R1 and M + are connected in series, R1 and Q1 are connected in series R7 and R7 are connected in parallel, R2 of Q2 is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the base, 6V of Q2 is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the emitter, R2 is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the collector of Q3, and Q3 is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the emitter. R3 of Q3 is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the collector of Q3 to m \u2011.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only centrally control the authority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personnel, but also store every record, with ultra-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easy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锁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智能门锁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锁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集中管控的门锁是以机械钥匙为主,市场上智能门锁皆以家庭小部分群体用户为主,暂无集中多级管控系统,本电控主要是解决集中管控。在当前的市场中,机械钥匙会在集中管控中带来众多钥匙难以分辨,不同人员钥匙忘记归还,影响工作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集中管控门锁使用的缺点,而提出的作为执行单元的一种电磁锁控制电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锁控制电路,包括H桥电路,所述H桥电路包括P5、M+和M-,P5的1号端串联Q2的集电极以及Q1的集电极,Q1的基极串联R1,Q1的发射极接地,R1与M+串联连接,R1与Q1之间并联R7,R7接地,Q2的基极串联R2,Q2的发射极串联6V电源,R2串联Q3的集电极,Q3的发射极接地,并且Q3的基极串联R3,R3串联至M-;所述P5的2号端串联Q5的集电极以及Q4的集电极,Q4的基极串联R4,Q4的发射极接地,R4与M-串联连接,R4与Q4之间并联R7,R7接地,Q5的基极串联R5,Q5的发射极串联6V电源,R5串联Q6的集电极,Q6的发射极接地,并且Q6的基极串联R6,R6串联至M+。优选的,所述P5为电路连接器。优选的,所述R1、R2、R3、R4、R5、R6和R7均为电阻,R1的阻值为330R,R2的阻值为1K,R3的阻值为330R,R4的阻值为330R,R5的阻值为1K,R6的阻值为330R,R7的阻值为10K。优选的,所述Q1、Q3、Q4和Q6均为NPN三极管,NPN三极管的型号为S8050。优选的,所述Q2和Q5均为PNP三极管,PNP三极管的型号为S850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针对集中管控中不同人员的开锁权限,做了以云端服务器为基础人权限分配,在不同人员权限下,具有不同的开锁方式,配合本技术作为执行机构,达到逻辑上集中管控。2、本技术结合当下人手一部手机作为人员识别标识,在每次操控中,服务器均做记录。3、本技术针对集中管控研发的智能管控锁,具有超低功耗,简单易用等特性,再配合极端无电情况下,机械钥匙打开门锁,为集中管控门锁多了多项选择以及更实用的价值。综上所述,本技术不仅能够集中管控不同人员的权限分配,而且每次记录都进行存储,并且具有超低功耗,简单易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磁锁控制电路的H桥控制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磁锁控制电路的门锁控制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磁锁控制电路的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照图1-3,一种电磁锁控制电路,包括H桥电路,H桥电路包括P5、M+和M-,P5的1号端串联Q2的集电极以及Q1的集电极,Q1的基极串联R1,Q1的发射极接地,R1与M+串联连接,R1与Q1之间并联R7,R7接地,Q2的基极串联R2,Q2的发射极串联6V电源,R2串联Q3的集电极,Q3的发射极接地,并且Q3的基极串联R3,R3串联至M-;P5的2号端串联Q5的集电极以及Q4的集电极,Q4的基极串联R4,Q4的发射极接地,R4与M-串联连接,R4与Q4之间并联R7,R7接地,Q5的基极串联R5,Q5的发射极串联6V电源,R5串联Q6的集电极,Q6的发射极接地,并且Q6的基极串联R6,R6串联至M+。具体的,R1、R2、R3、R4、R5、R6和R7均为电阻,R1的阻值为330R,R2的阻值为1K,R3的阻值为330R,R4的阻值为330R,R5的阻值为1K,R6的阻值为330R,R7的阻值为10K;具体的,Q1、Q3、Q4和Q6均为NPN三极管,NPN三极管的型号为S8050;具体的,Q2和Q5均为PNP三极管,PNP三极管的型号为S8500。本实施例中(图2中平时默认高电平,低电平触发有效),在门锁控制端,采用TTP223超低功耗触摸T1触发唤醒蓝牙,蓝牙在指定唤醒时间内,手机可连接并接收手机端的开关命令,蓝牙在收到命令后,执行门锁控制电路H桥,以联动门锁打开;进一步的,手机APP在联接上蓝牙后,会向服务器上报本次联接的蓝牙MAC,服务器获取本次门锁的MAC后,生成动态密码下发至手机,手机在拿到本次动态密码,转发蓝牙去执行相关开锁命令;进一步的,服务器在收到手机端上报的MAC后,会依据客户的信息,查找相应的人员权限,在权限许可方位内,生成本次执行命令的动态密码,并在服务器上记录本次执行的命令;其中,蓝牙低功耗的特殊处理,在无触发信号或唤醒时间过后,蓝牙处于最低休眠模式,除中断外,自触发不可唤醒,电流大约1uA,整个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保证了其超低功耗;触摸低功耗的特殊处理,TTP223在供电部分串入电阻值电阻50欧姆,并调高其感应灵敏度,保证其在4mm亚克力厚度上可感应,在休眠后电流处于2uA;H桥电机控制,在图1中加入休眠对地电阻R7,保证电路在休眠状态下,绝对关断,H桥的具体控制如下:当M+为高,触发Q1导通,Q6导通,Q5导通;M-为低电平时时,Q2截止,Q3截止,Q4截至,控制信号M+,经过R1R6限流电阻,触发Q6,Q1导通,然后R5电阻对地,触发Q5导通,电流流向为6V经过Q5流向P5的2号端,再经P5的1号端流向Q1对地;当M-为高,触发Q2导通,Q3导通,Q4导通;M+为低电平时时,Q1截止,Q5截止,Q6截至,控制信号M+,经过R3R4限流电阻,触发Q3,Q4导通,然后R2电阻对地,触发Q2导通,电流流向为6V经过Q2流向P5的1号端,再经P5的2号端流向Q4对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锁控制电路,包括H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H桥电路包括P5、M+和M-,P5的1号端串联Q2的集电极以及Q1的集电极,Q1的基极串联R1,Q1的发射极接地,R1与M+串联连接,R1与Q1之间并联R7,R7接地,Q2的基极串联R2,Q2的发射极串联6V电源,R2串联Q3的集电极,Q3的发射极接地,并且Q3的基极串联R3,R3串联至M-;所述P5的2号端串联Q5的集电极以及Q4的集电极,Q4的基极串联R4,Q4的发射极接地,R4与M-串联连接,R4与Q4之间并联R7,R7接地,Q5的基极串联R5,Q5的发射极串联6V电源,R5串联Q6的集电极,Q6的发射极接地,并且Q6的基极串联R6,R6串联至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锁控制电路,包括H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H桥电路包括P5、M+和M-,P5的1号端串联Q2的集电极以及Q1的集电极,Q1的基极串联R1,Q1的发射极接地,R1与M+串联连接,R1与Q1之间并联R7,R7接地,Q2的基极串联R2,Q2的发射极串联6V电源,R2串联Q3的集电极,Q3的发射极接地,并且Q3的基极串联R3,R3串联至M-;所述P5的2号端串联Q5的集电极以及Q4的集电极,Q4的基极串联R4,Q4的发射极接地,R4与M-串联连接,R4与Q4之间并联R7,R7接地,Q5的基极串联R5,Q5的发射极串联6V电源,R5串联Q6的集电极,Q6的发射极接地,并且Q6的基极串联R6,R6串联至M+。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东宋珂许鹏张永晖王帅李桂芳沈明生田彦鑫徐玉霞王玉栋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新乡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