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岩浅埋斜坡地区的地下室地下水自平衡抗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60886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基岩浅埋斜坡地区的地下室地下水自平衡抗浮系统,适于基岩浅埋区斜坡地区,通过透水垫、第一盲沟及第二盲沟,利用第一盲沟及第二盲沟的高度差将所述主排水抗浮地下室的地下水疏排至所述第二盲沟进而渗透至所述第四系砂土层或所述填土层,利用第四系砂土层或填土层渗透系数大,可以较迅速的吸收水的特点作为地下水的排泄区。由于第四系土层孔隙率大,且渗透性好,其渗透系数为10‑20m/d,地下水在第四系土层中渗透扩散,且不会引起土层水位的明显上升,从而实现主排水抗浮地下室的基底地下水水压力不大于20kpa,可由地下室自重来实现地下室的抗浮要求,实现了地下水自身的排泄与补给平衡,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

Self balance anti floating system of underground water in basement based on the area with shallow bedrock slope

The utility model proposes a basement ground water self balance anti floating system based on the area of the shallow buried slope of the bedrock,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slope area of the shallow buried area of the bedrock. Through the permeable pad, the first blind ditch and the second blind ditch, the ground water of the main drainage anti floating basement is drained to the second blind ditch by using the h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rst blind ditch and the second blind ditch, and then permeates to the Quaternary sand soil layer or the For the filling layer, the Quaternary sand layer or filling layer with larg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can absorb water quickly as the discharge area of groundwater. Due to the large porosity and good permeability of the Quaternary soil layer, its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is 10 \u2011 20 m / D, and the seepage and diffusion of groundwater in the Quaternary soil layer will not cause the obvious rise of the water level of the soil layer, so as to realize the basement groundwater pressure of the main drainage anti floating basement is not more than 20 kPa, and the anti floating requirements of the basement can be realized by the self weight of the basement, so as to realize the drainage and self drainage of groundwater Supply balance is conduciv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基岩浅埋斜坡地区的地下室地下水自平衡抗浮系统
本技术属于排水抗浮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基岩浅埋斜坡地区的地下室地下水自平衡抗浮系统。
技术介绍
在基岩浅埋区地下水具有水位高,水量小且地下水梯度变化较大,地下水呈脉状分布的特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经验及抽水试验等,强风化基岩的渗透系数一般小于0.5m/d,中等风化基岩及微风化基岩在裂隙不发育时呈不透水状态,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基岩裂隙中,呈脉状分布且不均匀的特点。根据基岩基坑开挖后的经验,基坑开挖后地下水在自然蒸发的情况下多自行消散,基底呈潮湿状态。对于面积1万平方米的地下室基底,其基坑侧壁及基底均为基岩时,在其基坑开挖后,每天的涌水量约为20-40m3/d。通常勘察单位提供的抗浮设计水位为:斜坡上部为室外坪以下1.5-2.0米,斜坡下方地下室抗浮水位为岩土层地下水的历史最高水位,斜坡中间部分采用线性差值计算法计算。靠地下室自重难以满足建筑抗浮设计要求。如果采用常规的锚杆抗浮措施,抗浮锚杆布设量大且施工难度较大,费用较高,且抗浮锚杆的服役年限目前尚待验证。目前,现有技术在基础底板下设置集水沟槽,汇集地下水后采用机械排水或人工排水的方式将地下水自地下室内疏排至市政管道;而采用集水向外疏排的降水抗浮系统则存在抽水系统后期维护量大,如抽水系统故障无法工作,且维护人员发现不及时的情况下,地下水的上涨会增加地下室底板下的水压力,易引起地下室底板的开裂,损坏。此外,通过在基底设置管网汇集地下水并采用机械方法抽出排走的方式降低地下水水位等方法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不断的地下水疏排易引起地表沉降。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基岩浅埋斜坡地区的地下室地下水自平衡抗浮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基岩浅埋斜坡地区的地下室地下水自平衡抗浮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基岩浅埋斜坡地区的地下室地下水自平衡抗浮系统,包括主排水抗浮地下室及副排水抗浮地下室,所述主排水抗浮地下室与所述副排水抗浮地下室联排设置;所述主排水抗浮地下室包括抗浮基础底板及主排水抗浮地下室侧壁,所述副排水抗浮地下室包括排水基础底板及副排水抗浮地下室侧壁;所述抗浮基础底板的标高高于所述排水基础底板的标高;所述主排水抗浮地下室侧壁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基坑肥槽,所述副排水抗浮地下室侧壁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基坑肥槽;所述抗浮基础底板下方设置有透水垫,所述第一基坑肥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盲沟,所述透水垫与所述第一盲沟连通,以将所述抗浮基础底板下方的地下水通过所述透水垫汇集至所述第一盲沟;所述排水基础底板的下方及所述第二基坑肥槽的外围为第四系砂土层或填土层,所述第二基坑肥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盲沟,所述第一盲沟与所述第二盲沟连通且所述第一盲沟的标高高于所述第二盲沟的标高,以将所述第一盲沟汇集的地下水自流至所述第二盲沟进而渗透至所述第四系砂土层或所述填土层。作为优选,所述抗浮基础底板与所述透水垫之间设置有混凝土垫层及不透水薄膜。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基坑肥槽的上部及所述第一基坑肥槽的下部均设置有隔水层。作为优选,所述隔水层的上侧及所述隔水层的下侧均设置有反滤土工布。作为优选,所述隔水层由粘性土铺设而成。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基坑肥槽的上部的所述隔水层的顶标高低于基岩界面的标高。作为优选,所述透水垫由碎石或风化砂铺设而成。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盲沟及所述第二盲沟由碎石或风化砂填充内埋软式透水管而成。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基坑肥槽的底标高高于或等于副排水抗浮地下室的抗浮设防水位的标高。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基于基岩浅埋斜坡地区的地下室地下水自平衡抗浮系统,适于基岩浅埋区斜坡地区,通过透水垫、第一盲沟及第二盲沟,利用第一盲沟及第二盲沟的高度差将所述主排水抗浮地下室的地下水疏排至所述第二盲沟进而渗透至所述第四系砂土层或所述填土层,利用第四系砂土层或填土层渗透系数大,可以较迅速的吸收水的特点作为地下水的排泄区。由于第四系土层孔隙率大,且渗透性好,其渗透系数为10-20m/d,地下水在第四系土层中渗透扩散,且不会引起土层水位的明显上升,从而实现主排水抗浮地下室的基底地下水水压力不大于20kpa,可由地下室自重来实现地下室的抗浮要求,实现了地下水自身的排泄与补给平衡,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2、本技术的基于基岩浅埋斜坡地区的地下室地下水自平衡抗浮系统,在所述第一基坑肥槽的上部及所述第一基坑肥槽的下部均设置有隔水层,且所述隔水层的上侧及所述隔水层的下侧均设置有反滤土工布;下部的所述隔水层隔绝第一基坑肥槽内地下水下渗;下部的所述隔水层上侧铺设所述反滤土工布来防止细颗粒土流失;上部的所述隔水层隔绝地表水向第一基坑肥槽内下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基于基岩浅埋斜坡地区的地下室地下水自平衡抗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的B-B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主排水抗浮地下室;11、抗浮基础底板;12、主排水抗浮地下室侧壁;13、透水垫;14、第一基坑肥槽;141、第一盲沟;142、隔水层;1421、反滤土工布;15、混凝土垫层及不透水薄膜;2、副排水抗浮地下室;21、排水基础底板;22、副排水抗浮地下室侧壁;23、第二基坑肥槽;231、第二盲沟;3、抗浮设防水位;4、基岩界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基于基岩浅埋斜坡地区的地下室地下水自平衡抗浮系统,包括主排水抗浮地下室1及副排水抗浮地下室2,所述主排水抗浮地下室1与所述副排水抗浮地下室2联排设置;所述主排水抗浮地下室1包括抗浮基础底板11及主排水抗浮地下室侧壁12,所述副排水抗浮地下室2包括排水基础底板21及副排水抗浮地下室侧壁22;所述抗浮基础底板11的标高高于所述排水基础底板21的标高;所述主排水抗浮地下室侧壁1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基坑肥槽14,所述第一基坑肥槽14的底标高高于或等于副排水抗浮地下室2的抗浮设防水位4(抗浮设防水位4是指基础砌置深度内起主导作用的地下水层在建筑物运营期间的最高水位)的标高,所述副排水抗浮地下室侧壁2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基坑肥槽23;所述抗浮基础底板11下方设置有透水垫13,所述抗浮基础底板11与所述透水垫13之间设置有混凝土垫层及不透水薄膜15,所述透水垫由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基岩浅埋斜坡地区的地下室地下水自平衡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排水抗浮地下室及副排水抗浮地下室,所述主排水抗浮地下室与所述副排水抗浮地下室联排设置;所述主排水抗浮地下室包括抗浮基础底板及主排水抗浮地下室侧壁,所述副排水抗浮地下室包括排水基础底板及副排水抗浮地下室侧壁;所述抗浮基础底板的标高高于所述排水基础底板的标高;所述主排水抗浮地下室侧壁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基坑肥槽,所述副排水抗浮地下室侧壁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基坑肥槽;所述抗浮基础底板下方设置有透水垫,所述第一基坑肥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盲沟,所述透水垫与所述第一盲沟连通,以将所述抗浮基础底板下方的地下水通过所述透水垫汇集至所述第一盲沟;/n所述排水基础底板的下方及所述第二基坑肥槽的外围为第四系砂土层或填土层,所述第二基坑肥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盲沟,所述第一盲沟与所述第二盲沟连通且所述第一盲沟的标高高于所述第二盲沟的标高,以将所述第一盲沟汇集的地下水流至所述第二盲沟进而渗透至所述第四系砂土层或所述填土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基岩浅埋斜坡地区的地下室地下水自平衡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排水抗浮地下室及副排水抗浮地下室,所述主排水抗浮地下室与所述副排水抗浮地下室联排设置;所述主排水抗浮地下室包括抗浮基础底板及主排水抗浮地下室侧壁,所述副排水抗浮地下室包括排水基础底板及副排水抗浮地下室侧壁;所述抗浮基础底板的标高高于所述排水基础底板的标高;所述主排水抗浮地下室侧壁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基坑肥槽,所述副排水抗浮地下室侧壁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基坑肥槽;所述抗浮基础底板下方设置有透水垫,所述第一基坑肥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盲沟,所述透水垫与所述第一盲沟连通,以将所述抗浮基础底板下方的地下水通过所述透水垫汇集至所述第一盲沟;
所述排水基础底板的下方及所述第二基坑肥槽的外围为第四系砂土层或填土层,所述第二基坑肥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盲沟,所述第一盲沟与所述第二盲沟连通且所述第一盲沟的标高高于所述第二盲沟的标高,以将所述第一盲沟汇集的地下水流至所述第二盲沟进而渗透至所述第四系砂土层或所述填土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基岩浅埋斜坡地区的地下室地下水自平衡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基础底板与所述透水垫之间设置有混凝土垫层及不透水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寿迎王殿斌闫强刚董成祥于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