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传力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884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型钢传力构件,设于并排设置的两结构墙体之间,所述型钢传力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两结构墙体连接的二支撑梁,所述二支撑梁的相对内侧端部之间具有间距;连接套筒,套设于所述二支撑梁的内侧端部并与所述二支撑梁的内侧端部连接;二斜支撑,各所述斜支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结构墙体及所述支撑梁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型钢传力构件可周转重复利用,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可根据需要随时快速拆装,方便快捷,解决了以往将型钢预埋到墙体结构内部的繁琐工序,减少工料损耗,有效节约成本。

Steel transmission memb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ype steel force transmitting component, which is arranged between two structural walls arranged side by side, the type steel force transmitting component includes: two support beams connected with the two structural walls respectively, the relative inner ends of the two support beams are spaced; a connecting sleeve is sleeved at the inner ends of the two support beams and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ends of the two support beams; The two ends of each diagonal support are respectively fixed with the structural wall and the support beam. The utility model can rotate and reuse the section steel force transmitting component, save materials and reduce costs, and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disassembled quickly at any time according to needs, which is convenient and fast.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tedious process of embedding the section steel into the wall structure in the past, reduces the loss of work and materials, and effectively saves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型钢传力构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型钢传力构件。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中受施工工艺、技术要求、荷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其工程可靠进行,有必要采取一些临时支顶、传力等技术措施作为结构施工安全保障。对于有支护体系的地下工程涉及的洞口部位换撑,例如:地下部分的楼梯间、汽车坡道、后浇带,以及其他水平洞口等,为保证其在换撑阶段洞口部位进行荷载传递,需要临时设置传力构件;常用传力措施有预埋型钢、临时浇筑混凝土楼板等方法,预埋型钢能够起到传力作用,防止施工结构偏移,但是在施工结束后需要切除预埋型钢,工序繁琐,造成钢材损失、施工成本增加且影响施工进度;浇筑混凝土楼板作为传力措施一次性投入较大、且无法实现周转使用,造成措施费用增加且影响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拆便捷、可周转使用的型钢传力构件,解决现有的传力措施工序繁琐、施工成本高且影响施工进度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型钢传力构件,设于并排设置的两结构墙体之间,所述型钢传力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两结构墙体连接的二支撑梁,所述二支撑梁的相对内侧端部之间具有间距;连接套筒,套设于所述二支撑梁的内侧端部并与所述二支撑梁的内侧端部连接;二斜支撑,各所述斜支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结构墙体及所述支撑梁固定。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筒的相对两侧面上间隔开设有连接孔,所述二支撑梁的内侧端部间隔开设有组接孔,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二支撑梁之间通过销栓穿置所述连接孔及所述组接孔固定并通过穿置不同位置的所述连接孔及所述组接孔适应所述二支撑梁相对内侧端部之间的不同间距。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为H型钢支撑梁,所述连接套筒为方钢套筒。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二支撑梁的相对外侧端部固定有二千斤顶,所述二千斤顶分别顶紧于所述两结构墙体与所述二支撑梁。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千斤顶为剪式千斤顶。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斜支撑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铰,一所述连接铰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梁焊接固定,一所述连接铰的另一端与所述斜支撑铰接;另一所述连接铰的一端与所述结构墙体通过膨胀螺栓可拆卸固定,另一所述连接铰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梁铰接。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型钢传力构件代替了传统在需传力的洞口部位预埋型钢或临时浇筑混凝土楼板的方法,本技术型钢传力构件可周转重复利用,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可根据需要随时快速拆装,方便快捷,解决了以往将型钢预埋到墙体结构内部的繁琐工序,减少工料损耗,有效节约成本,的同时缩短了施工工期。(2)本技术需组装部位仅为连接套筒与支撑梁连接,以及斜撑梁与结构墙体固定,组装方便、操作简易,省时增效。(3)所述支撑梁由两段H型钢、一个方钢套筒通过销栓连接,H型钢梁上设有多组组接孔,可结合两端的千斤顶适应不同长度尺寸的支撑梁及不同跨度的结构墙体;所述斜支撑与连接铰铰接连接,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所述斜支撑的长度,适应性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型钢传力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结构墙体1;支撑梁2;组接孔20;连接套筒3;连接孔30;斜支撑4;千斤顶5;顶板51;连接板52;伸缩结构53;丝杆轴套54;丝杆55;扳手56;连接铰6。具体实施方式为利于对本技术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型钢传力构件,设于并排设置的两结构墙体1之间,所述型钢传力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两结构墙体1连接的二支撑梁2、连接套筒3及二斜支撑4,所述二支撑梁2的相对内侧端部之间具有间距;所述连接套筒3套设于所述二支撑梁2的内侧端部并与所述二支撑梁2的内侧端部连接;各所述斜支撑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结构墙体1及所述支撑梁2固定。所述连接套筒3的相对两侧面上间隔开设有连接孔30,所述二支撑梁2的内侧端部间隔开设有组接孔20,所述连接套筒3与所述二支撑梁2之间通过销栓(图未示)穿置所述连接孔30及所述组接孔20固定并通过穿置不同位置的所述连接孔30及所述组接孔20适应所述二支撑梁2相对内侧端部之间的不同间距,从而技术型钢传力构件可用于不同间距的两结构墙体1之间的传力。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2为H型钢支撑梁,所述连接套筒3为方钢套筒。较优地,所述二支撑梁2的相对外侧端部固定有二千斤顶5,所述二千斤顶5分别顶紧于所述两结构墙体1与所述二支撑梁2;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千斤顶5包括与所述结构墙体1顶紧的顶板51及与所述支撑梁2外侧端部固定的连接板52,所述连接板52与所述顶板51相对设置,所述连接板52与所述顶板51之间固定有伸缩结构53,所述伸缩结构53包括上支架与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为活动连接的二上支杆,所述二上支杆的自由端分别与所述顶板51、所述连接板52活动连接,所述下支架为活动连接的二下支杆,所述二下支杆的自由端分别与所述顶板51、所述连接板52活动连接,所述伸缩结构53的顶端及底端分别固定有丝杆轴套54,所述丝杆轴套54内螺接有丝杆55,所述丝杆55的顶部设有扳手56,转动所述扳手56,所述丝杆55转动令所述伸缩结构53向两侧伸展,所述伸缩结构53的宽度增加以顶紧所述支撑梁2端部与所述结构墙体1;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千斤顶5为剪式千斤顶;所述剪式千斤顶结构轻便便于安拆、使用方便。所述斜支撑4用于连接结构墙体与支撑梁,能保证支撑梁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斜支撑4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铰6,一所述连接铰6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梁2焊接固定,一所述连接铰6的另一端与所述斜支撑4铰接;另一所述连接铰6的一端与所述结构墙体1通过膨胀螺栓(图未示)可拆卸固定,另一所述连接铰6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梁2铰接。以上具体说明了本技术型钢传力构件的结构,以下说明其安装方法。令所述连接套筒3套接于所述二支撑梁2的内侧端部,根据所述结构墙体1之间的间距调节所述支撑梁2的长度,利用销栓穿置所述支撑梁2与所述连接套筒3固定;优选地,所述二支撑梁2及所述连接套筒3的整体长度略短于所述结构墙体1之间的间距,短约10公分左右;安装所述斜支撑4;启用所述支撑梁2相对外侧的二千斤顶6,将所述支撑梁2顶紧于所述两结构墙体1之间,所述千斤顶6用于抵抗所述结构墙体1外侧荷载传递给结构墙体1的水平推力。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型钢传力构件,设于并排设置的两结构墙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传力构件包括:/n分别与所述两结构墙体连接的二支撑梁,所述二支撑梁的相对内侧端部之间具有间距;/n连接套筒,套设于所述二支撑梁的内侧端部并与所述二支撑梁的内侧端部连接;/n二斜支撑,各所述斜支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结构墙体及所述支撑梁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钢传力构件,设于并排设置的两结构墙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传力构件包括:
分别与所述两结构墙体连接的二支撑梁,所述二支撑梁的相对内侧端部之间具有间距;
连接套筒,套设于所述二支撑梁的内侧端部并与所述二支撑梁的内侧端部连接;
二斜支撑,各所述斜支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结构墙体及所述支撑梁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传力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的相对两侧面上间隔开设有连接孔,所述二支撑梁的内侧端部间隔开设有组接孔,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二支撑梁之间通过销栓穿置所述连接孔及所述组接孔固定并通过穿置不同位置的所述连接孔及所述组接孔适应所述二支撑梁相对内侧端部之间的不同间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建伟高欢迎孔迎彬刘艳华张加鑫张锳铘张泽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