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易拉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66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易拉罐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多层易拉罐,包括中空结构的易拉罐本体,所述易拉罐本体的顶部焊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顶端焊接有内凹结构的盖板,所述易拉罐本体的内部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易拉罐本体的内部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下方固定设有第二固定板;饮用者可通过第一折痕将粘接膜撕掉,通过粘接膜可将外部的灰尘和杂质隔开,利于卫生饮用,因盖板和若干个第一导向槽组合成第二扇形结构,第二扇形结构的外廓符合人体嘴巴的结构特征,方便饮用,且第二扇形结构的外沿设置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若干个第一导向槽,利于饮料直接从盖板处导入饮用者口中,外翻的设计可减少饮料的残留。

A kind of multi-layer can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can, in particular to a multi-layer can, including a hollow structure can body, the top of the can body is welded with a connecting cylinder, the top of the connecting cylinder is welded with a cover plate of the concave structure, the internal of the can body is fixed with a first fixed plate, and the internal of the can body is close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rst fixed plate The second fixed plate is arranged for the square fixation; the drinker can tear off the adhesive film through the first fold, and separate the external dust and impurities through the adhesive film,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drinking. Because the cover plate and several first guide grooves are combined into a second fan-shaped structure, the outline of the second fan-shaped structure conforms to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human mouth,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drinking, and the outer edge of the second fan-shaped structure is set upward The convex arc structure and a number of first guide grooves are favorable for the beverage to be directly introduced into the mouth of the drinker from the cover plate, and the design of eversion can reduce the residue of the beve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易拉罐
本技术属于易拉罐
,具体涉及一种多层易拉罐。
技术介绍
市面上盛装液体饮料的容器大致有两类,瓶装和罐装两类,前者有玻璃瓶和塑料瓶两种,后者即以金属罐体为主,瓶装饮料采用螺纹瓶盖密封,可携带身边分多次饮用,螺纹瓶盖给重复启闭带来便利,广受消费者的喜爱;柱形易拉罐即具有密封性能好,保质期长且罐体可回收,生产过程较为环保的特点,也是用以盛装饮料不可或缺的容器。专利号(CN200920084873.X,公开了一种多层易拉罐)它包括吸管、拉环、密封锡箔纸、隔层,吸管从拉环开口处伸入易拉罐的隔层中,易拉罐由隔层分成几层,密封锡箔纸粘在隔层面上,此专利通过设置隔板配合密封锡箔纸,将易拉罐分层,实现了避免杂质进入没有喝的饮料和科学饮用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原有的多层易拉罐,瓶盖的内侧壁大多为卷边结构,包括罐口的位置,在饮用时,罐口与瓶盖连接处的卷边结构,会残留饮料,不仅造成饮料的浪费,且不便饮用,瓶盖的表面以及罐口附近会散落灰尘,影响饮用者的健康;2、原有的多层易拉罐,实现了避免杂质进入没有喝的饮料和科学饮用的效果,但若易拉罐存放碳酸饮料,在搬运时,因其内部对液体的冲击力没有缓冲,容易造成易拉罐内部压力过大,不易打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层易拉罐,具有饮用卫生,减少残留饮料以及便于打开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易拉罐,包括中空结构的易拉罐本体,所述易拉罐本体的顶部焊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顶端焊接有内凹结构的盖板,所述易拉罐本体的内部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易拉罐本体的内部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下方固定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易拉罐本体的底面固定设有底座,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拉环,所述拉环和所述盖板转动连接,所述拉环的上表面设有转轴,所述拉环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盖板转动连接,所述拉环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板,所述盖板的上表面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罐口,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罐口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所述易拉罐本体的底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易拉罐本体的外侧壁中间位置处固定设有固定条,所述易拉罐本体的内侧壁固定设有第一涂层,所述第一涂层的内侧壁固定设有第二涂层,所述盖板的上表面靠近所述拉环的下方固定设有垫环,所述盖板的内侧壁靠近所述罐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盖板的表面粘接固定有粘接膜,所述粘接膜的表面具有第一折痕,所述底座的底面固定设有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外侧壁具有第二折痕,所述易拉罐本体的内侧壁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条的表面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导向槽。优选的,所述固定条为中间向里凹的条形结构,所述固定条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固定条呈对称分布在所述易拉罐本体的外侧壁。优选的,若干个所述第二导向槽以所述通孔为中心点向四周呈扩散状分布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表面。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表面的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表面的所述通孔均与所述罐口处于同一垂直线,且所述罐口为第一扇形结构,两个所述通孔为椭圆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盖板和若干个所述第一导向槽组合成第二扇形结构,所述盖板为圆形结构,且所述第二扇形结构的周长是所述盖板的周长的三分之一,且第二扇形结构的外沿设置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槽为波浪形,且所述固定槽共设有为若干个。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将所述易拉罐本体的内部等分成三个容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靠近罐口的一侧的盖板内侧壁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导向槽,并在盖板的上表面设有粘接膜,盖板为圆形结构,在饮用时,饮用者可通过第一折痕,将粘接膜撕掉,通过粘接膜可将外部的灰尘和杂质隔开,利于卫生饮用,因盖板和若干个第一导向槽组合成第二扇形结构,且第二扇形结构的周长是盖板的周长的三分之一,第二扇形结构的外廓符合人体嘴巴的结构特征,方便饮用,且第二扇形结构的外沿设置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通过若干个第一导向槽,利于饮料直接从盖板处导入饮用者口中,外翻的设计可减少饮料的残留。2、在易拉罐本体的内侧壁开设有固定槽,并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导向槽,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相同,在搬运易拉罐本体的过程中,其内部的每层液体产生晃动,因若干个第二导向槽以通孔为中心点向四周呈扩散状分布在第一固定板的表面,可将液体产生晃动力通过若干个第二导向槽引导至易拉罐本体的内壁,之后,通过波浪形的固定槽,使得液体处于上下晃动,减缓液体的冲击力,减小内部的压力,便于打开。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固定环和底座连接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一固定板和密封板安装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易拉罐本体局部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的固定条结构示意图;图中:1、易拉罐本体;2、固定条;3、连接筒;4、盖板;5、第一涂层;6、第二涂层;7、第一固定板;8、第二固定板;9、底座;10、第一凹槽;11、垫环;12、拉环;13、转轴;14、连接板;15、罐口;16、第一导向槽;17、粘接膜;18、第一折痕;19、第二凹槽;20、固定环;21、第二折痕;22、通孔;23、密封板;24、固定槽;25、第三凹槽;26、第二导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易拉罐,包括中空结构的易拉罐本体1,易拉罐本体1的顶部焊接有连接筒3,连接筒3的顶端焊接有内凹结构的盖板4,易拉罐本体1的内部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板7,易拉罐本体1的内部靠近第一固定板7的下方固定设有第二固定板8,易拉罐本体1的底面固定设有底座9,盖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0,第一凹槽10内设有拉环12,拉环12和盖板4转动连接,拉环12的上表面设有转轴13,拉环12通过转轴13与盖板4转动连接,拉环12靠近转轴13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板14,盖板4的上表面靠近连接板14的一侧开设有罐口15,连接板14通过罐口15与盖板4固定连接,易拉罐本体1的底面开设有第二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易拉罐,包括中空结构的易拉罐本体(1),所述易拉罐本体(1)的顶部焊接有连接筒(3),所述连接筒(3)的顶端焊接有内凹结构的盖板(4),所述易拉罐本体(1)的内部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板(7),所述易拉罐本体(1)的内部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7)的下方固定设有第二固定板(8),所述易拉罐本体(1)的底面固定设有底座(9),所述盖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0),所述第一凹槽(10)内设有拉环(12),所述拉环(12)和所述盖板(4)转动连接,所述拉环(12)的上表面设有转轴(13),所述拉环(12)通过所述转轴(13)与所述盖板(4)转动连接,所述拉环(12)靠近所述转轴(13)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板(14),所述盖板(4)的上表面靠近所述连接板(14)的一侧开设有罐口(15),所述连接板(14)通过所述罐口(15)与所述盖板(4)固定连接,所述易拉罐本体(1)的底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9),所述第一固定板(7)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22),所述通孔(22)内设有密封板(23),所述密封板(23)通过所述通孔(22)与所述第一固定板(7)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拉罐本体(1)的外侧壁中间位置处固定设有固定条(2),所述易拉罐本体(1)的内侧壁固定设有第一涂层(5),所述第一涂层(5)的内侧壁固定设有第二涂层(6),所述盖板(4)的上表面靠近所述拉环(12)的下方固定设有垫环(11),所述盖板(4)的内侧壁靠近所述罐口(15)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导向槽(16),所述盖板(4)的表面粘接固定有粘接膜(17),所述粘接膜(17)的表面具有第一折痕(18),所述底座(9)的底面固定设有固定环(20),所述第一固定板(7)的外侧壁具有第二折痕(21),所述易拉罐本体(1)的内侧壁开设有固定槽(24),所述固定条(2)的表面开设有第三凹槽(25),所述第一固定板(7)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导向槽(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易拉罐,包括中空结构的易拉罐本体(1),所述易拉罐本体(1)的顶部焊接有连接筒(3),所述连接筒(3)的顶端焊接有内凹结构的盖板(4),所述易拉罐本体(1)的内部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板(7),所述易拉罐本体(1)的内部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7)的下方固定设有第二固定板(8),所述易拉罐本体(1)的底面固定设有底座(9),所述盖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0),所述第一凹槽(10)内设有拉环(12),所述拉环(12)和所述盖板(4)转动连接,所述拉环(12)的上表面设有转轴(13),所述拉环(12)通过所述转轴(13)与所述盖板(4)转动连接,所述拉环(12)靠近所述转轴(13)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板(14),所述盖板(4)的上表面靠近所述连接板(14)的一侧开设有罐口(15),所述连接板(14)通过所述罐口(15)与所述盖板(4)固定连接,所述易拉罐本体(1)的底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9),所述第一固定板(7)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22),所述通孔(22)内设有密封板(23),所述密封板(23)通过所述通孔(22)与所述第一固定板(7)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拉罐本体(1)的外侧壁中间位置处固定设有固定条(2),所述易拉罐本体(1)的内侧壁固定设有第一涂层(5),所述第一涂层(5)的内侧壁固定设有第二涂层(6),所述盖板(4)的上表面靠近所述拉环(12)的下方固定设有垫环(11),所述盖板(4)的内侧壁靠近所述罐口(15)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导向槽(16),所述盖板(4)的表面粘接固定有粘接膜(17),所述粘接膜(17)的表面具有第一折痕(18),所述底座(9)的底面固定设有固定环(20),所述第一固定板(7)的外侧壁具有第二折痕(2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军叶梅芳黄伟陶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太平洋制罐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