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929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设备防护领域,涉及一种传感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系统组件;所述防护系统组件包括传感器托架、分设在传感器托架两侧的前盖及后盖、设置在后盖上的固线器以及设置在托架内部且用于固定传感器的连接板;所述前盖上内嵌有光学镜片;还包括防碰罩和立柱,防护系统组件通过防碰罩安装在立柱上,并可以实现安装位置及俯仰角度的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对高温、高粉尘、异物掉落或侵入等恶劣环境下工作的传感器进行全方位防护,并实现传感器位置、角度可调,保证传感器的可靠性、寿命和功能性,装置安装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A sensor protec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equipment protection, and relates to a sensor protection device, including a protection system component; the protection system component includes a sensor bracket, a front cover and a back cover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ensor bracket, a wire fixer arranged on the back cover and a connecting plate arranged inside the bracket for fixing the sensor; the front cover is embedded with an optical lens; and also includes anti-collision The cover and column, and the protective system components are installed on the column through the anti-collision cover, and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and pitch angle can be adjusted. The invention can provide all-round protection for the sensors working in the harsh environment such as high temperature, high dust, foreign matter falling or invading, and realize the adjustable position and angle of the sensors, so as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service life and functionality of the sensors.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device is simple and the manufacturing cost is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感器防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设备防护领域,涉及一种传感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钢铁冶炼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传感器设备对冶炼过程进行监测监控。然而大部分冶炼工序中,铁水、钢水、铸坯等均会释放大量热辐射,冶炼过程伴随产生大量烟尘,使传感器设备长期处于高温、高粉尘环境中。此外,冶炼生产现场环境复杂,时有坠物或异物侵入对传感器造成损坏,甚至炉前常有钢渣喷溅,损坏仪器设备。因此,对钢铁冶炼生产中的传感器仪器设备进行有效防护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现有的大多传感器防护装置,仅实现了对传感器的冷却,少数装置具有吹扫功能,但普遍不便于根据实际现场环境调节传感器位置、角度方向,并且结构复杂,传感器仪表维护多有不便,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防护装置,以对高温、高粉尘、异物掉落或侵入等恶劣环境下工作的传感器进行全方位防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感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系统组件;所述防护系统组件包括传感器托架、分设在传感器托架两侧的前盖及后盖、设置在后盖上的固线器以及设置在托架内部且用于固定传感器的连接板;所述前盖上内嵌有光学镜片。可选地,所述固线器远离传感器托架的一侧还连接有金属软管,用于保护传感器的接线。可选地,所述前盖及后盖均通过密封垫与所述传感器托架相连。可选地,所述光学镜片通过压环设置在前盖上。可选地,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滑槽,用于调节传感器与光学镜片的距离。可选地,所述传感器托架上开设有与防护系统组件内部连通的气体入口,用于防护系统组件的内部清洁。可选地,所述前盖上开设有至少一组通气槽,气体由气体入口经通气槽到达光学镜片表面,用于光学镜片的表面清洁。可选地,所述通气槽开设在压环与前盖的接口处。可选地,还包括立柱以及设置在立柱上的防碰罩,所述防护系统组件设置在防碰罩上。可选地,所述防碰罩呈弯折状,其一侧与立柱相连,一侧与防护系统组件相连。可选地,所述防碰罩通过圆弧槽与立柱和/或防护系统组件相连。可选地,所述立柱上开设有若干高度不同的安装孔,用于将防碰罩安装于不同高度。可选地,所述防碰罩与立柱、防碰罩与防护系统组件、传感器与连接板、连接板与传感器托架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进行固定。可选地,所述前盖与传感器托架、后盖与传感器托架、压环与前盖、金属软管与后盖、金属软管与立柱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进行固定。可选地,传感器的轴线与光学镜片轴线共线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可以通入冷却气体对高温、高粉尘等恶劣环境下工作的传感器进行有效的降温,同时冷却气体通过通气槽可到达防护系统组件外部,对光学镜片外表面进行吹扫、防止沾灰。另外,装置通过防碰罩的圆弧槽实现传感器俯仰、水平安装角度调节,可根据使用现场实际情况,使传感器调整至最佳工作位置和角度。除此之外,防碰罩、防护系统组件对周边可能侵入、掉落的异物形成有效的隔绝和阻挡,对传感器形成全方位多重保护。装置整体安装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防护系统组件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防护系统组件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防碰罩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图4,附图中的元件标号分别表示:立柱1、防碰罩2、防护系统组件3、传感器4、传感器托架5、连接板6、前盖7、光学镜片8、压环9、密封垫10、后盖11、固线器12、金属软管13、气体入口14、通气槽15、滑槽16。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传感器防护装置包括:立柱1、防碰罩2、防护系统组件3、传感器4。防护系统组件3包括传感器托架5、连接板6、前盖7、光学镜片8、压环9、后盖11、密封垫10、固线器12、金属软管13等。所述防碰罩2侧面及顶面分别有一组安装孔和圆弧槽,两组螺栓分别经侧面的安装孔和圆弧槽,使防碰罩2侧面在立柱1适当高度位置连接安装;另外两组螺栓分别通过顶面的的安装孔和圆弧槽,使防碰罩2与防护系统组件3中的传感器托架5连接,并使防护系统组件3悬挂安装于防碰罩2下,由此防碰罩可阻挡坠物直接砸落损坏防护系统组件和传感器核心部件,形成多重保护。根据现场实际安装条件,结合圆弧槽调整防护系统组件的俯仰、水平角度,调整完成后将螺栓紧固。所述传感器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连接板6上,连接板6通过螺栓与传感器托架5连接,利用连接板6上的滑槽16调整传感器前后位置,调整完毕后紧固螺栓,使传感器4固定于传感器托架5内。所述前盖7后端与传感器托架5螺纹连接,通过密封垫10密封;前盖7前端嵌入光学镜片8,压环9通过螺纹与前盖7前端连接并将光学镜片8压紧。后盖11一端与传感器托架5螺纹连接,通过密封垫10密封,后盖11尾端壳体安装固线器12,传感器电缆穿过固线器固定、密封。金属软管13一端与后盖11尾端螺纹连接,另一端通过螺纹与立柱1侧面连接,传感器线缆穿过金属软管13铺设入立柱1,并最终与控制系统相连。传感器使用时,由传感器托架5上开设的气体入口14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进入防护系统组件3后,对传感器和防护装置进行充分冷却,有效实现降温目的。同时,冷却气体还经由前盖7前端和压环9上均布的通气槽15,到达防护系统组件3外部,沿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感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系统组件;所述防护系统组件包括传感器托架、分设在传感器托架两侧的前盖及后盖、设置在后盖上的固线器以及设置在托架内部且用于固定传感器的连接板;所述前盖上内嵌有光学镜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系统组件;所述防护系统组件包括传感器托架、分设在传感器托架两侧的前盖及后盖、设置在后盖上的固线器以及设置在托架内部且用于固定传感器的连接板;所述前盖上内嵌有光学镜片。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传感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及后盖均通过密封垫与所述传感器托架相连。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传感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片通过压环设置在前盖上。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传感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滑槽,用于调节传感器与光学镜片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传感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托架上开设有与防护系统组件内部连通的气体入口,用于防护系统组件的内部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彤刘向东龚贵波刘景亚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