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9228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尼器,具体是一种抗震阻尼器,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安装板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相对设置,上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活动柱,活动柱的下端插放于设置在下固定板上的减震腔内,且与形变减震组件连接,所述减震腔的内侧还固定安装有固定柱,固定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磁铁且插放于活动柱上设置的空腔内,活动柱上空腔上端设置有第一电磁铁。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新颖,通过将形变减震组件与两个电磁铁进行配合,实现在受震时,形变减震组件先进行初步减震,当震动幅度较大时,两个电磁铁同时通电,两者之间产生排斥力实现二次减震,从而提高减震效果。

A seismic damp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amper, in particular to an anti-seismic damper, which includes a mounting plate; the moun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two, and the two mounting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fixedly installed with an upper fixed plate and a lower fixed plate, the upper fixed plate and the lower fixed plate are relatively arranged, the upper fixed plate is fixedly installed with at least two movable columns,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movable column is inserted on the lower fixed plate The inner side of the shock absorption cavity is also fixedly installed with a fixed column, the upper end of the fixed column is fixedly installed with a second electromagnet and inserted in the cavity arranged on the movable column,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cavity on the movable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lectromagnet. The invention is novel in design. By combining the deformation damping component with two electromagnets, the deformation damping component is initially damping in case of earthquake. When the vibration amplitude is large, the two electromagnets are energized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repulsion force between them is generated to realize the secondary damp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damp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尼器,具体是一种抗震阻尼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伴随着日益多样化的使用要求,大量复杂体型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不断涌现,这对抗震设计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建筑结构除了需要能够满足承载力计算要求,还要能够实现性能化的设计目标。现有的建筑用阻尼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部分缺陷:一,当阻尼较小时,无法实现较大震动的缓冲抗震,二、当阻尼较大时,对较小震动无法进行有效缓冲,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阻尼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震阻尼器,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安装板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相对设置,上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活动柱,活动柱的下端插放于设置在下固定板上的减震腔内,且与形变减震组件连接,所述减震腔的内侧还固定安装有固定柱,固定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磁铁且插放于活动柱上设置的空腔内,活动柱上空腔上端设置有第一电磁铁,当活动柱向下移动时,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同时通电,相互排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形变减震组件包括活塞和缓冲腔,缓冲腔的内侧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橡胶层,橡胶层的两端与活动板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腔与设置在其侧端的减震腔通过导流道连通,活动板与活塞之间的空腔内填充有液压油。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腔的上下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形变腔,形变腔设置在橡胶层的上下端。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电磁铁上设置有活动腔,与第一电磁铁固定连接的活动杆下端插放于所述活动腔内,位于所述活动腔内的活动杆上固定安装有接触片A,活动腔的内侧底部设置有环形结构的接触片B。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触片A呈柱形结构设置,且接触片A的外径与接触片B的内径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螺栓穿过的安装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计新颖,通过将形变减震组件与两个电磁铁进行配合,实现在受震时,形变减震组件先进行初步减震,当震动幅度较大时,两个电磁铁同时通电,两者之间产生排斥力实现二次减震,从而提高减震效果,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抗震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抗震阻尼器的剖面图。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面图。图中:1-安装板、2-固定螺栓、3-上固定板、4-下固定板、5-活动柱、6-第一电磁铁、7-第二电磁铁、8-活塞、9-固定柱、10-导流道、11-活动板、12-橡胶层、13-缓冲腔、14-形变腔、15-活动杆、16-接触片A、17-接触片B、18-活动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抗震阻尼器,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安装板1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4,所述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4相对设置,上固定板3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活动柱5,活动柱5的下端插放于设置在下固定板4上的减震腔内,且与形变减震组件连接,设置的形变减震组件起到初步减震的作用,所述减震腔的内侧还固定安装有固定柱9,固定柱9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磁铁7且插放于活动柱5上设置的空腔内,活动柱5上空腔上端设置有第一电磁铁6,当活动柱5向下移动时,第一电磁铁6和第二电磁铁7同时通电,相互排斥,从而实现减震缓冲作用,实现与形变减震组件配合提高减震效果,同时可对形变减震组件进行减震补充。具体来说,所述形变减震组件包括活塞8和缓冲腔13,缓冲腔13的内侧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橡胶层12,橡胶层12的两端与活动板11固定连接,所述缓冲腔13与设置在其侧端的减震腔通过导流道10连通,活动板11与活塞8之间的空腔内填充有液压油,当活动柱5向下移动时带动活塞8向下移动,活塞8向下移动时通过液压油及活动板11的作用挤压橡胶层12,使得橡胶层12发生形变,从而进行减震处理。进一步来说,所述缓冲腔13的上下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形变腔14,形变腔14设置在橡胶层12的上下端,当活动板11相向移动时对橡胶层12进行挤压,形变腔14为橡胶层12提供了形变空间。为了增加本申请的完善性,所述第二电磁铁7上设置有活动腔18,与第一电磁铁6固定连接的活动杆15下端插放于所述活动腔18内,位于所述活动腔18内的活动杆15上固定安装有接触片A16,活动腔18的内侧底部设置有环形结构的接触片B17,当第一电磁铁6和第二电磁铁7相向运动时,接触片A16与接触片B17接触,使得第一电磁铁6和第二电磁铁7通电带磁,利用同级相斥的远离实现缓冲。具体的,所述接触片A16呈柱形结构设置,且接触片A16的外径与接触片B17的内径相同,从而为第一电磁铁6和第二电磁铁7持续带电提供移动行程。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方便该装置的安装,还提出了另一种实施例来完善本申请,具体的,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螺栓2穿过的安装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阻尼器,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安装板(1)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4),所述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4)相对设置,上固定板(3)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活动柱(5),活动柱(5)的下端插放于设置在下固定板(4)上的减震腔内,且与形变减震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腔的内侧还固定安装有固定柱(9),固定柱(9)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磁铁(7)且插放于活动柱(5)上设置的空腔内,活动柱(5)上空腔上端设置有第一电磁铁(6),当活动柱(5)向下移动时,第一电磁铁(6)和第二电磁铁(7)同时通电,相互排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阻尼器,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安装板(1)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4),所述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4)相对设置,上固定板(3)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活动柱(5),活动柱(5)的下端插放于设置在下固定板(4)上的减震腔内,且与形变减震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腔的内侧还固定安装有固定柱(9),固定柱(9)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磁铁(7)且插放于活动柱(5)上设置的空腔内,活动柱(5)上空腔上端设置有第一电磁铁(6),当活动柱(5)向下移动时,第一电磁铁(6)和第二电磁铁(7)同时通电,相互排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减震组件包括活塞(8)和缓冲腔(13),缓冲腔(13)的内侧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橡胶层(12),橡胶层(12)的两端与活动板(1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13)与设置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林袁雄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