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可降解柔性神经束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8763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07:41
本公开涉及一种可降解柔性神经修复装置。该装置包括:柔性基底用于承载神经修复电极、能量接收线圈和连接导线,连接导线将能量接收线圈和神经修复电极连接在一起;能量接收线圈用于在接收到对应于自身共振频率的电磁波时产生感应电流;柔性基底包括与神经修复电极相对应的神经束固定部,神经束固定部和神经修复电极共同缠绕在待修复神经束上、且神经修复电极与待修复神经束接触,神经束固定部用于固定待修复神经束,神经修复电极用于将接收到的电流传递至待修复神经束。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在生物体内可降解,对生物体的副作用小,加速了神经束的治疗修复过程,且装置的柔性、可延展性好,不会对生物体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Degradable flexible nerve repair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egradable flexible nerve repair device. The device includes: a flexible base for carrying the nerve repair electrode, an energy receiving coil and a connecting wire, the connecting wire connecting the energy receiving coil and the nerve repair electrode together; an energy receiving coil for generating the induced current when receiving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corresponding to the self resonance frequency; a flexible base including the nerve bundle fixing part corresponding to the nerve repair electrode and the nerve The fixed part of the nerve bundle is used to fix the nerve bundle to be repaired, and the nerve repair electrode is used to transfer the received current to the nerve bundle to be repaired. The device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is degradable in the organism, has little side effect on the organism, accelerates the treatment and repair process of the nerve bundle, and has good flexibility and ductility, and will not bring inconvenience to the life and work of the org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降解柔性神经束修复装置
本公开涉及柔性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可降解柔性神经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疾病在人类健康中是一类比较重要的疾病,由于大部分神经而言具有自我修复的过程,研究表明在神经修复的过程中,一定的电刺激可以加速神经修复的过程。而在传统的医疗器械领域,采用的卡夫电极、utah电极以及Michigan电极等均是采用传统的硬质材料,这些材料与人体的组织存在较大的力学失配,因此在植入人体内不仅存在较大的机械失配,难以在小创伤的情况下与人体组织形成良好的共形贴合接触。同时,由于传统电极等采用的均为不可体内降解材料,而且具有多条引线实现体内电极的供电,从而进行特定频率信号的电刺激。这些问题给神经修复的医疗器械的研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由于采用电缆供电通讯的方式,传统的电刺激器件往往在工作时需要从体内引出几根线缆,这对创口的闭合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由于材料的不可降解,使得传统的医疗器械在完成功能应用后,需要采用手术进行二次取出,这个给患者带来在一系列的并发症,由于二次手术给患者造成的二次组织破坏、感染、炎症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柔性瞬态电子器件是近几年来新型的一种电子器件,这种电子器件是指其组成的功能单元均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以特定的速率消失(或降解)的一种柔性电子器件。由于瞬态电子器件具有可控消失的特点,因此在临床医学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用于进行神经束修复、且在生物体内可降解的柔性电子器件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可降解柔性神经修复装置。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降解柔性神经修复装置,所述装置植入于生物体内部、且能够在所述生物体内部降解,所述装置包括:神经修复电极、柔性基底、能量接收线圈和连接导线,所述柔性基底用于承载所述神经修复电极、所述能量接收线圈和所述连接导线,所述能量接收线圈和所述连接导线位于所述柔性基底的内部,所述连接导线将所述能量接收线圈和所述神经修复电极连接在一起;所述能量接收线圈,用于在接收到对应于自身共振频率的电磁波时,通过电磁共振产生感应电流;所述柔性基底包括与所述神经修复电极相对应的神经束固定部,所述神经修复电极位于所述神经束固定部的一面,所述神经束固定部和所述神经修复电极共同缠绕在待修复神经束上、且所述神经修复电极与所述待修复神经束接触,所述神经束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待修复神经束,所述神经修复电极用于将接收到的电流传递至所述待修复神经束。对于上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神经束固定部的结构包括半圆柱状结构和螺旋结构中的任一种,所述神经修复电极的结构包括半圆柱状结构和螺旋结构中的任一种。对于上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神经修复电极,包括:第一金属电极和第二金属电极,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和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分别作用于所述待修复神经束中受损部位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和所述第二金属电极中金属导线的形状为可延展形状或网状。对于上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瞬态二极管,用于对所述感应电流进行整流,并将整流后得到的整流电流发送至所述神经修复电极,所述整流电流为单相脉冲电流,其中,所述连接导线还用于将所述瞬态二极管连接到所述能量接收线圈和所述神经修复电极之间,所述瞬态二极管设置在所述柔性基底的内部。对于上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瞬态电容器,用于控制所述能量接收线圈进行电磁共振的共振频率,其中,所述连接导线还用于将所述瞬态电容器连接到所述能量接收线圈和所述神经修复电极之间,所述瞬态电容器设置在所述柔性基底的内部。对于上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能量接收线圈的形状包括环状、回形状中的任一种,构成所述能量接收线圈的金属导线的导线形状为可延展形状。对于上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导线的形状为可延展形状。对于上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绝缘部,位于所述连接导线与所述能量接收线圈的交叠部分之间。对于上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基底的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聚乳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聚乙烯醇、纤维素和蚕丝蛋白,所述神经修复电极、能量接收线圈、连接导线的材料包括铁、镁、锌、钼中至少一种,绝缘部的材料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镁中至少一种。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可降解柔性神经修复装置,能够植入生物体内部,通过神经束固定部固定待修复神经束,同时采用无线供能实现对待修复神经束的电刺激,加速了神经束的治疗修复过程,并且,在完成治疗修复后装置可以直接在生物体内降解,对生物体的副作用小,不会带来二次手术取出装置等二次伤害。由于装置的柔性、可延展性好,植入生物体内部后也不会对生物体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附图说明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神经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神经修复装置中神经修复电极和神经束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神经修复装置中神经修复电极和神经束固定部的结构展开示意图。图5、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神经修复装置的结构展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神经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能够植入于生物体内部、且能够在生物体内部降解,该装置包括:神经修复电极8、柔性基底1、能量接收线圈2和连接导线3,柔性基底1用于承载神经修复电极7、能量接收线圈2和连接导线3,能量接收线圈2和连接导线3位于柔性基底1的内部。柔性基底用于支撑装置中的各部件,确保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连接导线3将能量接收线圈2和神经修复电极7连接在一起。能量接收线圈2,用于在接收到对应于自身共振频率的电磁波时,通过电磁共振产生感应电流。柔性基底1包括与神经修复电极8相对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降解柔性神经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植入于生物体内部、且能够在所述生物体内部降解,所述装置包括:神经修复电极、柔性基底、能量接收线圈和连接导线,/n所述柔性基底用于承载所述神经修复电极、所述能量接收线圈和所述连接导线,所述能量接收线圈和所述连接导线位于所述柔性基底的内部,/n所述连接导线将所述能量接收线圈和所述神经修复电极连接在一起;/n所述能量接收线圈,用于在接收到对应于自身共振频率的电磁波时,通过电磁共振产生感应电流;/n所述柔性基底包括与所述神经修复电极相对应的神经束固定部,所述神经修复电极位于所述神经束固定部的一面,所述神经束固定部和所述神经修复电极共同缠绕在待修复神经束上、且所述神经修复电极与所述待修复神经束接触,/n所述神经束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待修复神经束,/n所述神经修复电极用于将接收到的电流传递至所述待修复神经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解柔性神经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植入于生物体内部、且能够在所述生物体内部降解,所述装置包括:神经修复电极、柔性基底、能量接收线圈和连接导线,
所述柔性基底用于承载所述神经修复电极、所述能量接收线圈和所述连接导线,所述能量接收线圈和所述连接导线位于所述柔性基底的内部,
所述连接导线将所述能量接收线圈和所述神经修复电极连接在一起;
所述能量接收线圈,用于在接收到对应于自身共振频率的电磁波时,通过电磁共振产生感应电流;
所述柔性基底包括与所述神经修复电极相对应的神经束固定部,所述神经修复电极位于所述神经束固定部的一面,所述神经束固定部和所述神经修复电极共同缠绕在待修复神经束上、且所述神经修复电极与所述待修复神经束接触,
所述神经束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待修复神经束,
所述神经修复电极用于将接收到的电流传递至所述待修复神经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束固定部的结构包括半圆柱状结构和螺旋结构中的任一种,所述神经修复电极的结构包括半圆柱状结构和螺旋结构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修复电极,包括:第一金属电极和第二金属电极,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和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分别作用于所述待修复神经束中受损部位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和所述第二金属电极中金属导线的形状为可延展形状或网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雪李航飞韩志远蔡世生王峰乐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