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节水减排防污高产的灌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58620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0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节水减排防污高产的灌溉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1:移栽回青期,田间要保持一定的浅薄水层;S2:分蘖前期,分蘖初、盛期采用湿润管理即三到五天灌一次10mm以下薄水层;S3:分蘖后期,分蘖后期落干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并促进根群发育健壮;S4:拔节孕穗期,田间保持10~20mm深水层;S5:抽穗扬花期,这个时期的适宜灌层水深为0~10mm;S6:乳熟期,控制三至五天灌一次跑马水;S7:黄熟期,穗部勾头前,三到五天灌一次10mm以下薄水层,穗部勾头后,田间落干。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水稻的灌溉施肥做到适时适量精准灌溉施肥管理,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农田污染物负荷排放,可以充分利用水肥耦合进行灌溉,提高水肥利用率。

An irrigation method for saving water, reducing emission, preventing pollution and high yield of r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rrigation method for water 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high yield of rice,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operation steps: S1: in the period of transplanting and returning to green, the field should maintain a certain shallow and thin water layer; S2: in the early stage of tillering, in the early stage and the full stage of tillering, the wet management is adopted, i.e. irrigation of a thin water layer less than 10 mm once every three to five days; S3: in the late stage of tillering, in the late stage of tillering, the field should be dried and dried to control the ineffective tiller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oot group Strong; S4: jointing and booting stage, keeping 10-20 mm deep water layer in the field; S5: heading and flowering stage, the suitable depth of irrigation layer in this period is 0-10 mm; S6: milking stage, controlling three to five days to irrigate horse water once; S7: Yellow stage, before heading, three to five days to irrigate a thin water layer of less than 10 mm, after heading, the field will be dry.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timely and appropriate precise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 for the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of rice, improves the water utilization rate, reduces the pollutant load discharge of the farmland, can fully utilize the coupling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for irrigation, and improves the water and fertilizer utilization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节水减排防污高产的灌溉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水稻节水减排防污高产的灌溉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农业用水大户,占农业用水量的80%以上。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灌溉技术指导。为了减少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的消耗,各地水稻节水技术针对当地情况,均有所作用,但效果均一般,缺乏一种具有普遍性、时效性、综合性的水稻节水减排高产灌溉技术。因此,亟需一种水稻节水减排高产灌溉技术指导水稻灌溉、施肥,为水稻节水减排高产灌溉施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节水减排防污高产的灌溉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节水减排防污高产的灌溉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1:移栽回青期,由于插秧时根部受了伤,吸水能力减弱,因此,田间要保持一定的浅薄水层,创造一个良好的温湿环境;S2:分蘖前期,分蘖期是植株营养器官发育的阶段,分蘖初、盛期采用湿润管理即三到五天灌一次10mm以下薄水层,促使禾苗迅速分蘖;S3:分蘖后期,分蘖后期落干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并促进根群发育健壮,促使黑根减少,白根大量增加,有利于茎秆坚实,增强抗倒能力,同时减少病虫害,培育大穗;S4:拔节孕穗期,拔节孕穗期植株从营养生长转到生殖生长的时期,是水稻全生长期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因此,田间保持10~20mm深水层;S5:抽穗扬花期,抽穗开花期也是水稻对水分反应较敏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适宜灌层水深为0~10mm,水层的存在满足植株吸水吸肥的需要,起到调节水、地温,提高田间温度的作用;S6:乳熟期,这个时期作物需水已下降,控制三至五天灌一次跑马水,同时需要保持田间没有水层,此时田间土壤含水率为65-75%,即能满足作物的需要;S7:黄熟期,这个时期作物的生理需水已急剧下降,穗部勾头前,三到五天灌一次10mm以下薄水层,穗部勾头后,田间落干,利于收割。优选的,步骤S1中采用漫灌方式于地表浇灌形成10~20mm水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根据水稻在不同生长时期对需水量不同的特性,对水稻的灌溉施肥做到适时适量精准灌溉施肥管理,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农田污染物负荷排放,可以充分利用水肥耦合进行灌溉,提高水肥利用率,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省工、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由粗放式向现代化转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水稻节水减排防污高产的灌溉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1:移栽回青期,由于插秧时根部受了伤,吸水能力减弱,因此,田间要保持一定的浅薄水层,创造一个良好的温湿环境,采用漫灌方式于地表浇灌形成10~20mm水层;薄水插秧,浅水返青。插秧时,秧苗从稠密的秧田更换到稀落的大田,此时,虽然植株幼小,生理需水不多(平均每昼夜0.5~1.1mm),但是,由于插秧时根部受了伤,吸水能力减弱,植株吸收的水分不能满足禾苗产生凋萎枯黄现象,因此,这个时期是生态需水大于生理需水,也就是说,主要是生态需水。所以,田间要保持一定的浅薄水层,创造一个良好的温湿环境,充分满足群体的生态需水,是促使禾苗迅速转青的关键。根据试验资料和高产用水经验,采用薄水(15~20mm)插秧,浅水(30~40mm)养苗的灌溉方法,禾苗转青快,因为它能起到多方面的作用:(1)薄水插秧能够使秧苗插得直,插得稳,苗齐,秧苗定根牢,不易倒苗。(2)插后浅灌,可使秧苗茎杆一部分基部淹没于水中,这不仅可以减少植株蒸发的面积,使植株水分蒸发减少,而且还会让秧苗从茎叶的气孔吸收一部分水分,弥补根系吸水不足,使禾苗吸收的水分与蒸腾消耗的水分处于平衡状态,减少凋萎现象。(3)浅水可以创造一个较稳定的温湿环境,如遇有大风、大雨,还可以减轻秧苗受风浪摧折,有利于禾苗生长发育。(4)浅水还能抑制田间杂草丛生,减少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无效消耗,使养分集中供给禾苗吸收,禾苗有了较丰富的营养条件,就能早生根、长新叶,加快回青。在一般情况下,浅水灌溉要比深水灌或湿润灌提早二至三天转青,禾苗生长也较青秀健壮。如果这些阶段采用湿润灌溉,田间容易脱水受旱,特别是多肥的条件下,会使土壤溶液浓度增大,养分不易输送,根部吸收困难,甚至烧根死苗,所以群众中有“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的农谚。但是深水灌溉也不好,深灌会造成浮秧,茎叶下垂,飘于水中,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极引起叶鞘过于伸长,植株软弱披伏,不利于新根新叶的生长,阻碍禾苗转青。可见水层过深或田间没有水层都是不适宜的。但是浅水层的掌握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秧龄较长的秧苗,水层可深一些;秧龄短的秧苗,水层可稍浅些。扯秧的水层要深些,而铲秧的水层就稍为浅些,施用耙面肥时插秧的,田间水层也宜深些(所谓深些、浅些是指在30~40mm水层这个范围)。值得注意的是,移栽回青期在早稻经常会碰到倒春寒,晚稻遇上高35℃以上的气温条件。因此不论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田间水层都就加深到45~60mm水层,这样较深的水层可以调节田间的气温和水温,使水、土温提高或降低,避免水、土温低而影响禾苗生长,或者由于水温高而烫伤植株茎部,阻碍禾苗转青。待低温或高温过后,才恢复到30~40mm的浅水层。S2:分蘖前期,分蘖期是植株营养器官发育的阶段,分蘖初、盛期采用湿润管理即三到五天灌一次10mm以下薄水层,促使禾苗迅速分蘖;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分蘖期是植株营养器官发育的阶段,也是奠定穗数的重要时期,促进有效分蘖增多,防止生长过旺,保证株健根强,是确定这个时期灌溉技术的依据。观测资料证明,分蘖初、盛期采用湿润管理即三到五天灌一次10mm以下薄水层,经常保持田间土壤水分饱和状态,是促使禾苗有效分蘖迅速、提前、集中和增多的优良灌溉方法。这是因为:(1)在分蘖阶段,禾苗本身具有喜温好湿的生理特性,采用湿润灌溉可以使阳光直接照射在田间土壤及植株基部,土壤吸热快土温易升高,日最高土温比浅水灌溉高四到六度,而且土温昼夜温差变幅也较大,当田间湿润时,土温日变幅达到20.4℃,而水层的日变幅只有13℃,土壤温度的提高和昼夜温差的增大,都有利于刺激低位分蘖的萌发,而使分蘖提早。(2)湿润灌使土壤的各种气体与大气得到了交换,更新了土壤环境,而使土壤通透,增加土壤的氧气,由于氧气多了,氧化作用也就大大增强,从而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增强,加速肥料的分解,提高肥效,特别是速效铵态氨显著增加,为多分蘖提供良好的养分和物质条件。(3)增强根系吸收能力,让根部吸收大量的养分,经茎秆不断地输送到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碳水化合物,然后形成淀粉、蛋白质和糖类,充实植株内细胞,利于禾苗分蘖。据观测资料,采用湿润灌平均每蔸分蘖数比浅水灌溉多2.1~3.2支苗,平均有效分蘖率提高4.5%~6.3%。...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节水减排防污高产的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nS1:移栽回青期,由于插秧时根部受了伤,吸水能力减弱,因此,田间要保持一定的浅薄水层,创造一个良好的温湿环境;/nS2:分蘖前期,分蘖期是植株营养器官发育的阶段,分蘖初、盛期采用湿润管理即三到五天灌一次10mm以下薄水层,促使禾苗迅速分蘖;/nS3:分蘖后期,分蘖后期落干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并促进根群发育健壮,促使黑根减少,白根大量增加,有利于茎秆坚实,增强抗倒能力,同时减少病虫害,培育大穗;/nS4:拔节孕穗期,拔节孕穗期植株从营养生长转到生殖生长的时期,是水稻全生长期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因此,田间保持10~20mm深水层;/nS5:抽穗扬花期,抽穗开花期也是水稻对水分反应较敏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适宜灌层水深为0~10mm,水层的存在满足植株吸水吸肥的需要,起到调节水、地温,提高田间温度的作用;/nS6:乳熟期,这个时期作物需水已下降,控制三至五天灌一次跑马水,同时需要保持田间没有水层,此时田间土壤含水率为65-75%,即能满足作物的需要;/nS7:黄熟期,这个时期作物的生理需水已急剧下降,穗部勾头前,三到五天灌一次10mm以下薄水层,穗部勾头后,田间落干,利于收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节水减排防污高产的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移栽回青期,由于插秧时根部受了伤,吸水能力减弱,因此,田间要保持一定的浅薄水层,创造一个良好的温湿环境;
S2:分蘖前期,分蘖期是植株营养器官发育的阶段,分蘖初、盛期采用湿润管理即三到五天灌一次10mm以下薄水层,促使禾苗迅速分蘖;
S3:分蘖后期,分蘖后期落干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并促进根群发育健壮,促使黑根减少,白根大量增加,有利于茎秆坚实,增强抗倒能力,同时减少病虫害,培育大穗;
S4:拔节孕穗期,拔节孕穗期植株从营养生长转到生殖生长的时期,是水稻全生长期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因此,田间保持10~20mm深水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建郭攀梁梅英粟世华吴昌智赵海雄伍慧锋冯广马剑青粟有科唐建军黄绘李明区粟梅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市农田灌溉试验中心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