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8547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8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具体包括:射频模块、天线、信号传输线装置以及热管;其中,所述信号传输线装置分别与所述射频模块、所述天线连接;所述热管包覆在所述信号传输线装置外,所述热管具有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所述冷凝段靠近所述天线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提高所述射频模块的散热性能,避免热量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射频模块集中,进而,可以避免所述移动终端的射频模块出现发热问题,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由于所述热管包覆在所述信号传输线装置外,这样,就可以减小所述热管在所述移动终端中所占用的体积。

mobile termina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obile terminal, which specifically comprises a radio frequency module, an antenna, a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 device and a heat pipe; wherein,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 device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radio frequency module and the antenna; the heat pipe is wrapped outside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 device, and the heat pipe has an evaporation section and a condensation section; the evaporation s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radio frequency module, The condensation section is arranged close to the antenna.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radio frequency module, avoid the heat concentration in the radio frequency module of the mobile terminal, further, avoid the heating problem of the radio frequency module of the mobile terminal, and improve the user's use experience. Moreover, since the heat pipe is wrapped outside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 device, the volume occupied by the heat pipe in the mobile terminal can be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发展,移动终端中的射频模块需要进行射频通信的频率越来越高,射频通信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相应的,射频模块中的射频芯片和射频器件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射频模块的功耗也越来越大。现有的技术中,为了减小射频模块在移动终端中占用的体积,射频模块的集成度往往较高,然而,在射频模块集成度较高且功耗较大的情况下,射频模块的散热性能往往较差,很容易使得移动终端中射频模块的发热问题较为严重,进而,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移动终端中,射频模块的散热性能较差,很容易使得移动终端中射频模块的发热问题较为严重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模块、天线、信号传输线装置以及热管;其中,所述信号传输线装置分别与所述射频模块、所述天线连接;所述热管包覆在所述信号传输线装置外,所述热管具有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所述冷凝段靠近所述天线设置。本技术包括以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中,热管包覆在所述信号传输线装置外,所述热管的蒸发段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所述热管的冷凝段靠近所述天线。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热管可以利用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将与所述蒸发段连接的射频模块的热量迅速传递到所述冷凝段,并在所述冷凝段释放热量,这样,就可以提高所述射频模块的散热性能,避免热量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射频模块集中,进而,可以避免所述移动终端的射频模块出现发热问题,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由于所述热管包覆在所述信号传输线装置外,这样,就可以减小所述热管在所述移动终端中所占用的体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热管和信号传输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实施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可佩戴式设备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其他类型的移动终端参照执行即可。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示出了图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射频模块10、天线11、信号传输线装置12以及热管13;其中,信号传输线装置12分别与射频模块10、天线11连接;热管13包覆在信号传输线装置12外,热管13具有蒸发段131和冷凝段132;蒸发段131与射频模块10连接;冷凝段132靠近天线11设置。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提高射频模块10的散热性能,避免所述移动终端的射频模块10出现发热问题,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本技术实施例中,热管13包覆在信号传输线装置12外,热管13的蒸发段131与射频模块10连接,热管13的冷凝段132靠近天线11。在实际应用中,热管13可以利用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将与蒸发段131连接的射频模块10的热量迅速传递到冷凝段132,并在冷凝段131释放热量,这样,就可以提高射频模块10的散热性能,避免热量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射频模块10集中,进而,可以避免所述移动终端的射频模块10出现发热问题,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由于热管13包覆在信号传输装置12外,这样,就可以减小热管13在所述移动终端中所占用的体积。在实际应用中,信号传输线装置12分别与射频模块10、天线11连接,射频模块10与天线11之间可以通过信号传输线12进行高频信号的传输。本技术实施例中,热管13可以包覆在信号传输装置12外,以将热管13和信号传输线装置12设计成一体结构,这样,就可以减小热管13在所述移动终端中所占用的体积。参照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热管和信号传输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信号传输线装置12可以包括:第一导体层121以及包覆在第一导体层121内的多根信号传输线122;其中,每根信号传输线122可以包括第二导体层123和包覆在第二导体层外123的绝缘层124,绝缘层124与第一导体层121连接;热管13包覆在第一导体层121外。本技术实施例中,在信号传输线装置12中,多根信号传输线122可以共用第一导体层121,这样,就可以减小信号传输线装置12的体积。如图3所示,热管13可以包括热管外壁133、热管内壁134以及设置于热管外壁133、热管内壁134之间的蒸发腔135;其中,热管内壁133包覆在第一导体层121外。在实际应用中,蒸发腔135内可以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适当的工作液体,所述工作液体可以是丙酮、甲醇或者乙醇等沸点较低的液体。热管内壁124上可以设有吸液芯,所述吸液芯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当热管13的蒸发段131的接受到射频模块10的热量时,所述工作液体迅速气化,蒸汽在热扩散的动力下流向冷凝段132,并在冷凝段132冷凝释放出热量,冷凝后的液体在所述吸液芯上的毛细多孔材料的毛细作用下流回蒸发段131。利用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通过所述工作液体在蒸发段131蒸发后在冷凝段132冷凝相变过程,热管13可以将与蒸发段131连接的射频模块10的热量迅速传递到冷凝段132,并在冷凝段131释放热量,这样,就可以提高射频模块10的散热性能,避免热量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射频模块10集中,进而,可以避免所述移动终端的射频模块10出现发热问题,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将信号传输线装置12连接到信号射频模块10和天线11上,信号传输线装置12的两端可以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以从热管13内脱离,使得所述连接部的第一导体层121外露。本技术实施例中,信号传输线装置12还可以包括包覆在所述连接部外的护套,所述护套可以用于保护所述连接部处的第一导体层121外露。可选地,所述护套可以是热塑性塑胶或者热固性塑胶等绝缘材料,本技术实施例对于所述护套的具体材质可以不做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信号传输线装置12可以通过连接器124与射频模块10连接。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具有中框14、第一电路板15以及第二电路板16;第一电路板15、第二电路板16设置于中框14上;射频模块10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5上;天线11设置于第二电路板16上。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路板15可以为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第二电路板16可以为用于放置天线的天线电路板,中框14则可以用于支撑固定第一电路板15以及第二电路板16。具体地,第一电路板15、第二电路板16可以为柔性电路板或者印制电路板等,本技术实施例对于第一电路板15、第二电路板16的具体类型可以不做限定。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模块、天线、信号传输线装置以及热管;其中,/n所述信号传输线装置分别与所述射频模块、所述天线连接;/n所述热管包覆在所述信号传输线装置外,所述热管具有蒸发段和冷凝段;/n所述蒸发段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所述冷凝段靠近所述天线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模块、天线、信号传输线装置以及热管;其中,
所述信号传输线装置分别与所述射频模块、所述天线连接;
所述热管包覆在所述信号传输线装置外,所述热管具有蒸发段和冷凝段;
所述蒸发段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所述冷凝段靠近所述天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线装置包括:第一导体层以及包覆在所述第一导体层内的多根信号传输线;其中,
每根信号传输线包括第二导体层和包覆在所述第二导体层外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与所述第一导体层连接;
所述热管包覆在所述第一导体层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包括:热管外壁、热管内壁以及设置于所述热管外壁和所述热管内壁之间的蒸发腔;其中,
所述热管内壁包覆在所述第一导体层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线装置的两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导体层外露;
所述信号传输线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川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