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灭弧的灭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8433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灭弧的灭弧装置,包括桥接板和对称设置在桥接板两侧的侧板,所述桥接板与两侧的侧板一体成型且呈U型设置,所述两侧侧板上对称设置有导磁件,两个导磁件呈相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比现有技术磁吹力更大,电弧脱离触头速度更快的快速灭弧的灭弧装置。

Fast arc extinguish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rc extinguishing device for fast arc extinguishing, which comprises a bridge plate and a side plat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ridge plate. The bridge plate and the side plates on both sides are integrally formed and arranged in a U-shape. The side plates on both side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with magnetic guiding parts, and the two magnetic guiding parts are arranged in phas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rc extinguishing device with larger magnetic blowing force and faster arc separation speed from the contact tha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速灭弧的灭弧装置
本技术属于低压电器
,尤其是一种快速灭弧的灭弧装置。
技术介绍
在交流接触器中,为了迅速熄灭电弧,保护主触头,提高产品使用寿命,通常都会在交流接触器中设置有灭弧件,灭弧件的形状一般为直接折弯成型的U形灭弧件,包括桥接板和设置在桥接板两侧的侧板,交流接触器中的动/静触头位于两侧板远离桥接板的一端的端部之间,交流接触器中动静触头之间形成的电弧电流沿灭弧件形成磁场,电弧电流在磁场线的作用下会向灭弧件移动,灭弧件中的磁场作用于电弧电流上越强,电弧受到的磁吹力越大,电弧离开触头到灭弧件的速度越快,灭弧的效果越好。现有的灭弧件产生的磁场主要集中于灭弧件本体中,然后通过两侧板远离桥接板的一端的端部之间的空气形成磁回路,空气部分的磁场线作用于电弧电流,产生磁吹作用,但是现有的灭弧件的两侧板距离较远,作用于电弧电流的磁场线较分散,磁吹力较小,电弧脱离触头速度较慢,容易导致触头烧损,降低产品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比现有技术磁吹力更大,电弧脱离触头速度更快的快速灭弧的灭弧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灭弧的灭弧装置,包括桥接板和对称设置在桥接板两侧的侧板,所述桥接板与两侧的侧板一体成型且呈U型设置,所述两侧侧板上对称设置有导磁件,两个导磁件呈相向设置。采用上述方案,产生的电弧电流会在周围形成磁场,根据右手定则,磁场线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由于灭弧件的磁导率远大于空气,因此磁场线主要集中在灭弧件上并通过两侧的侧板之间的空气形成回路。电弧电流受到向上的磁场线作用,根据左手定则能够判断出电弧电流受到向灭弧件桥接板方向的作用力,电弧电流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离开触头到桥接板上,在两侧侧板上对称设置有导磁件,两个导磁件呈相向设置,由于导磁件的磁导率比空气要高,因此在两个导磁件之间的磁导线更集中,作用于电弧电流的磁吹力更大,能够使得电弧电流更快速的脱离触头并向桥接板移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均设置在两侧板之间,所述两个导磁件之间的中心连线位于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采用上述方案,使得两个导磁件之间的磁吹力能够准确地作用在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电流上,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两个导磁件之间的中心连线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的中心线呈垂直设置并位于同一平面上。采用上述方案,进一步提高了作用在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电流上的磁吹力,使得电弧电流能够快速脱离触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两个侧板的侧沿均对称设置有凹槽,所述两个凹槽内均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导磁件分别由两个弯折部向内弯折形成。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得产品的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更加方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侧板一体成型设置。采用上述方案,一体成型设置进一步方便加工,并且能够提高产品结构的稳定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灭弧片的外观示意图1;附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灭弧片的外观示意图2;附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设置的外观示意图1;附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设置的外观示意图2;附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电弧电流受力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电弧电流移动示意图;附图7图1中A部的放大图;附图8图3中B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8所示,一种快速灭弧的灭弧装置,包括桥接板1和对称设置在桥接板1两侧的侧板2,桥接板1的上沿x低于两侧板的上沿,桥接板的下沿y高于两侧板的下沿,所述桥接板1与两侧的侧板2一体成型且呈U型设置,图5所示,产生的电弧电流会在周围形成磁场,根据右手定则,磁场线a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由于灭弧件的磁导率远大于空气,因此磁场线a主要集中在灭弧件上并通过两侧的侧板2之间的空气形成回路。电弧电流在两侧板之间受到向上的磁场线a1的作用,根据左手定则能够判断出电弧电流受到向灭弧件桥接板1方向的作用力b,电弧电流在该作用力b的作用下离开触头到桥接板1上,所述桥接板1上对应U型的内凹面上设置有若干凸起11,所述凸起11呈条状设置。所述桥接板1上设置有若干气流孔12。所述气流孔12设置于凸起11与桥接板1之间连接处,所述气流孔12沿凸起11的长度方向呈条状设置。所述凸起11呈上下均布设置在桥接板1上,若干所述凸起11均朝桥接板1两侧方向延伸,所述凸起11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设置,所述两侧侧板2上对称设置有导磁件21,两个导磁件21呈相向设置,由于导磁件21的磁导率比空气要高,因此在两个导磁件21之间的磁导线更集中,作用于电弧电流的磁吹力更大,能够使得电弧电流更快速的脱离触头并向桥接板1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动触头3和静触头4,所述动触头3和静触头4均设置在两侧板2之间,所述两个导磁件21之间的中心连线位于动触头3与静触头4之间。所述两个导磁件21之间的中心连线与动触头3和静触头4之间的中心线呈垂直设置并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两个侧板2的侧沿均对称设置有凹槽22,所述两个凹槽22内均设置有弯折部221,所述导磁件21分别由两个弯折部221向内弯折形成。所述弯折部221与所述侧板2一体成型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设置,包括动导电板31、静导电板41,所述静触头4设置在静导电板41一端,静导电板41一端设置在桥接板1下方并位于两侧板2之间,静导电板41另一端朝桥接板1后方延伸,所述静导电板41一端设置有一引弧片5,所述引弧片5的一端51贴合设置在静导电板41上,另一端52延伸设置在靠近桥接板1的下沿处,所述引弧片5与桥接板1下沿之间的距离小于静导电板41与两侧板2之间的距离,通过引弧片5将静导电板41的电弧电流引导到灭弧件的桥接板1上并与动导电板31上的电弧电流形成较长的电弧c。所述引弧片5的一端51的宽度大于引弧片5另一端52的宽度且引弧片5另一端52的宽度渐小。所述引弧片5的一端51靠近静触头4设置且引弧片5的一端51与静触头4之间的距离小于静导电板41与两侧板2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弧片5为铁磁材料。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技术的,或者凡是采用本技术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灭弧的灭弧装置,包括桥接板和对称设置在桥接板两侧的侧板,所述桥接板与两侧的侧板一体成型且呈U型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侧板上对称设置有导磁件,两个导磁件呈相向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灭弧的灭弧装置,包括桥接板和对称设置在桥接板两侧的侧板,所述桥接板与两侧的侧板一体成型且呈U型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侧板上对称设置有导磁件,两个导磁件呈相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灭弧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均设置在两侧板之间,所述两个导磁件之间的中心连线位于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顺锋朱嫣然李新叶郑云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