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旋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8430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旋钮,包括底座和与底座相互套接、用以相对于底座定轴旋转的旋转体;旋转体的旋转轴与底座的回转轴重合;旋转体的底面嵌有多个用以当旋转体相对于底座旋转时与控制零件主体内的霍尔传感器感应以实现旋钮调节的第一磁铁;全部第一磁铁以旋转体的旋转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旋转体相对于底座也即相对于控制零件主体旋转的过程中,全部第一磁铁与控制零件主体内的霍尔传感器感应以实现旋钮调节,一方面无需在控制零件主体设置用于连接扭杆与旋转的开口即可实现旋钮调节的功能,另一方面底座与控制零件主体可采用不破坏控制零件主体完整性的方式实现连接。

A movable knob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vable knob,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a rotating body which are sleeved with the base to rotate relative to the fixed axis of the base; the rotating axis of the rotating body coincides with the rotating axis of the base;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rotating body is embed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magnets which are used to realize the adjustment of the knob by sensing with the hall sensor in the main body of the control part when the rotating body rotates relative to the base; full The first magnet is arranged in an annular array with the rotating axis of the rotator as the center. When the rotating body rotates relative to the base, i.e. relative to the main body of the control part, all the first magnets and Hall sensors in the main body of the control part sense to realize knob adjustment. On the one hand, the function of knob adjustment can be realized without setting the opening for connecting the torsion bar and rotation in the main body of the control part. On the other hand, the base and the main body of the control part can adopt non-destructive control zero The connection is realized by the integrity of the component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旋钮
本技术涉及旋钮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旋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旋钮开关通常包括控制零件主体和旋钮,控制零件主体上设有扭杆,扭杆直接与旋钮连接,使用时旋转旋钮以带动扭杆转动,从而实现对控制零件主体的相应功能的控制与调节。为了在控制零件主体设置旋钮,需要在控制零件主体用于安装旋钮的表面设置开口以设置扭杆并连接旋钮,而在控制零件主体设置开口会降低控制零件主体的密封度,导致控制零件主体容易积灰进水。例如为了在触摸显示屏表面设置旋钮开关,则需要在触摸显示屏的表面挖设开口,不仅提高了产品的成本,而且对触摸显示屏的制造工艺要求过高。基于上述问题,如何提供一种不破坏控制零件主体的旋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旋钮,无需在控制零件主体设置开口即可实现旋钮对控制零件主体的操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旋钮,包括底座和与所述底座相互套接、用以相对于所述底座定轴旋转的旋转体;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与所述底座的回转轴重合;所述旋转体的底面嵌有多个用以当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底座旋转时与控制零件主体内的霍尔传感器感应以实现旋钮调节的第一磁铁;全部所述第一磁铁以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优选地,所述底座为回转体;所述旋转体具有用以套设于所述底座的回转面外周的内腔。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内腔之间的轴承。优选地,所述旋转体的底面还嵌有多个第二磁铁;所述底座的顶面嵌有多个当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底座旋转时用以与全部所述第二磁铁间断性吸合以产生旋钮手感的第三磁铁;全部所述第二磁铁和全部所述第三磁铁分别以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且全部所述第一磁铁与全部所述第三磁铁的数目相等且等径设置。优选地,所述旋转体的底面设有一组呈环形阵列分布且直径不同、用以嵌装全部所述第二磁铁的第一安装槽;所述底座的顶面设有一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用以嵌装全部所述第三磁铁的第二安装槽。优选地,任一所述第一磁铁和任一所述第二磁铁的规格相同。优选地,任一所述第一磁铁距离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的距离大于任一所述第二磁铁距离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的距离。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的底面、用以吸附于控制零件主体的表面以实现定位的第四磁铁。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可移动旋钮包括底座和套接于底座的旋转体;旋转体的旋转轴与底座的回转轴重合,因而旋转体能够相对于底座定轴转动;旋转体的底面嵌设有多个以旋转体的旋转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磁铁,当底座固定于控制零件主体用于安装旋钮的表面时,转动旋转体使其相对于底座旋转,则全部第一磁铁能够与控制零件主体内的霍尔传感器感应以实现旋钮调节的功能。上述装置中的旋转体通过多个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磁铁与控制零件主体内的霍尔传感器感应以实现旋钮调节,无需通过扭转连接旋钮与控制零件主体,也就无需在控制零件主体用于安装旋钮的表面设置开口;而底座与控制零件主体用于安装旋钮的表面的固定方式则可采用粘贴、吸附等无需破坏控制零件主体完整性的方式,而该装置的可移动性也体现于底座与控制零件主体的连接方式中,从而扩大了该装置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其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移动旋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可移动旋钮的爆炸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顶盖、2-第二磁铁、3-旋转体、31-第一安装槽、32-内腔、33-顶盖安装凹槽、4-轴承、5-第一磁铁、6-第四磁铁、7-第三磁铁、8-底座、81-固定槽、82-第二安装槽、83-凸部、84-基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移动旋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可移动旋钮的爆炸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体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旋钮,包括相互套接的底座8和旋转体3;底座8固定于控制零件主体用于安装旋钮的表面,起到固定作用;旋转体3能够对底座8定轴旋转,且旋转体3的底面嵌有多个用以当旋转体3相对于底座8旋转时与控制零件主体内的霍尔传感器感应以实现旋钮调节的第一磁铁5。其中,全部第一磁铁5以旋转体3的旋转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当旋转体3相对于底座8也即相对于控制零件主体旋转时,霍尔传感器能够间断性地与任一第一磁铁5正对。由于霍尔传感器正对任一第一磁铁5和霍尔传感器处于相邻两个第一磁铁5之间时产生的霍尔电动势不同,因此能够借助这一变换的霍尔电动势作为旋钮调节信号,以取代扭杆运动产生的旋钮调节信号,避免在控制零件主体设置用于安装扭杆和旋钮的开口。上述装置中的底座8的作用仅在于将旋转体3固定于控制零件主体的表面且供旋转体3定轴旋转,因而底座8可采用不破坏控制零件主体完整性的方式固定于控制零件主体,例如采用粘贴、吸附的方式。由于底座8与控制零件主体的连接不依赖于二者的结构,因而底座8能够安装至控制零件主体的任一位置,也即该可移动旋钮具有可移动性;当然,只有控制零件主体的该位置内置有霍尔传感器时该可移动旋钮才具备旋钮调节的作用,当同一控制零件主体的不同位置均设有霍尔传感器时,该可移动旋钮能够满足多个位置的旋钮调节的需求;反之,出于节省空间或者方便后续操作的目的时,则将可移动旋钮暂时移动至其他位置。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提供的可移动旋钮做更进一步的说明。在上述实施例中,底座8与旋转体3相互套接,且旋转体3的旋转轴与底座8的回转轴重合、以实现旋转体3绕底座8定轴旋转;其中,底座8的回转轴并不局限于底座8为回转体结构则底座8的回转中心则为底座8的回转轴这一种情形,还包括当底座8的内部具有用以供旋转体3插入且旋转的回转空腔时回转空腔的回转中心则为底座8的回转轴这一情形,此时底座8的外周的形状并不限制为回转面。简而言之,前述两种形成底座8的回转轴的方式中,前者相当于旋转体3的尺寸大于底座8的尺寸,旋转体3套设于底座8的外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旋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8)和与所述底座(8)相互套接、用以相对于所述底座(8)定轴旋转的旋转体(3);所述旋转体(3)的旋转轴与所述底座(8)的回转轴重合;所述旋转体(3)的底面嵌有多个用以当所述旋转体(3)相对于所述底座(8)旋转时与控制零件主体内的霍尔传感器感应以实现旋钮调节的第一磁铁(5);全部所述第一磁铁(5)以所述旋转体(3)的旋转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旋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8)和与所述底座(8)相互套接、用以相对于所述底座(8)定轴旋转的旋转体(3);所述旋转体(3)的旋转轴与所述底座(8)的回转轴重合;所述旋转体(3)的底面嵌有多个用以当所述旋转体(3)相对于所述底座(8)旋转时与控制零件主体内的霍尔传感器感应以实现旋钮调节的第一磁铁(5);全部所述第一磁铁(5)以所述旋转体(3)的旋转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8)为回转体;所述旋转体(3)具有用以套设于所述底座(8)的回转面外周的内腔(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旋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8)与所述内腔(32)之间的轴承(4)。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3)的底面还嵌有多个第二磁铁(2);所述底座(8)的顶面嵌有多个当所述旋转体(3)相对于所述底座(8)旋转时用以与全部所述第二磁铁(2)间断性吸合以产生旋钮手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浩然胡琦
申请(专利权)人:科世达上海机电有限公司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