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和钻井平台助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5774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和钻井平台助浮系统,包括船体,所述的船体底部两侧设有并排的气囊袋,所述的气囊袋内设有助浮气囊,所述的助浮气囊由若干个气柱组成,所述的船体底部两侧的气囊袋之间连接有充放气系统,所述的充放气系统包括气源,所述的气囊袋两端连接有充放气阀门,所述的充放气阀门通过分管路连接分控制阀,所述的气源通过主管路连接分控制阀,所述的气柱内设有瓣膜,所述的瓣膜可以实现气源向气柱内的单向充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使用方便安全,维护费用低,控制可靠性高。

A floating aid system for ship and drilling platfor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oating aid system of a ship and a drilling platform, which comprises a ship body, two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ship body are provided with side-by-side air bags, and the air bag is provided with a floating aid air bag, the air bag is composed of several air columns, and the air bag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ship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n air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system, the air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system comprises an air source, and the air The two ends of the bag are connected with the air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valves, the air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valv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sub control valves through the branch pipes, the air sour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b control valves through the main pipes, the air column is equipped with valves, and the valves can realize the one-way air charging from the air source to the air column.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and safe use, low maintenance cost and high control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和钻井平台助浮系统
本技术涉及船舶和钻井平台
,具体是指一种船舶和钻井平台助浮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造船业的繁荣和海洋石油事业的发展,大型船舶的建造吨位越来越大,如各种散货船、集装箱船等,以满足更大运输能力的需求,用于海洋石油开发的钻井平台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包括各种自升式平台、半潜式平台、浮式平台等。船舶和钻井平台建造的自重逐渐增大,如十万吨级的集装箱船、总重量达25000吨的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等,船体的体积更加庞大,长达200多米、宽达80多米,这些船舶平台的建造基本采用船坞内建设的方式,从船坞出航至指定码头或航道水域,进行下一步的安装和试验等。受船坞本身容许建造能力的限制以及老式船坞结构设计的滞后性影响,在船舶平台的建造和出航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由于船舶平台吃水深度大于航道或船坞的水深,从而导致船舶平台触底或船底与水底小于安全距离而无法出航或经过浅水水域到达指定地点,影响了船舶平台的出航和进一步的交付使用的进度,在某些造船厂也出现过船舶坐地搁浅、船底与水底障碍物碰撞从而损坏船体的惨痛事故,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船舶和钻井平台助浮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船舶和钻井平台助浮系统,使用方便安全,维护费用低,控制可靠性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船舶和钻井平台助浮系统,包括船体,所述的船体底部两侧设有并排的气囊袋,所述的气囊袋内设有助浮气囊,所述的助浮气囊由若干个气柱组成,所述的船体底部两侧的气囊袋之间连接有充放气系统,所述的充放气系统包括气源,所述的气囊袋两端连接有充放气阀门,所述的充放气阀门通过分管路连接分控制阀,所述的气源通过主管路连接分控制阀,所述的气柱内设有瓣膜,所述的瓣膜可以实现气源向气柱内的单向充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可以实现短时间迅速充气,可重复使用,投入费用低,维护费用低,可以提高控制精度和效率,提升安全性。作为改进,所述的气囊袋采用碳纤维材料。作为改进,所述的助浮气囊采用聚氯乙稀材料。作为改进,所述的分控制阀包括电磁控制阀,所述电磁控制阀电连接电气控制台。作为改进,所述的助浮气囊的形状为椭球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船舶和钻井平台助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船舶和钻井平台助浮系统助浮气囊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船舶和钻井平台助浮系统气柱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船舶和钻井平台助浮系统充放气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船体,2、气囊袋,3、助浮气囊,4、气柱,5、充放气系统,6、气源,7、充放气阀门,8、分管路,9、分控制阀,10、主管路,11、瓣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船舶和钻井平台助浮系统,包括船体1,所述的船体1底部两侧设有并排的气囊袋2,所述的气囊袋2内设有助浮气囊3,所述的助浮气囊3由若干个气柱4组成,所述的船体1底部两侧的气囊袋2之间连接有充放气系统5,所述的充放气系统5包括气源6,所述的气囊袋2两端连接有充放气阀门7,所述的充放气阀门7通过分管路8连接分控制阀9,所述的气源6通过主管路10连接分控制阀9,所述的气柱4内设有瓣膜11,所述的瓣膜11可以实现气源6向气柱4内的单向充气。所述的气囊袋2采用碳纤维材料。所述的助浮气囊3采用聚氯乙稀材料。所述的分控制阀9包括电磁控制阀,所述电磁控制阀电连接电气控制台。所述的助浮气囊3的形状为椭球形。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通过电气控制台控制分控制阀的开闭,气源进行充气,瓣膜可以实现气源向气柱内的单向充气,从而实现船舶和钻井平台的助浮。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和钻井平台助浮系统,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体(1)底部两侧设有并排的气囊袋(2),所述的气囊袋(2)内设有助浮气囊(3),所述的助浮气囊(3)由若干个气柱(4)组成,所述的船体(1)底部两侧的气囊袋(2)之间连接有充放气系统(5),所述的充放气系统(5)包括气源(6),所述的气囊袋(2)两端连接有充放气阀门(7),所述的充放气阀门(7)通过分管路(8)连接分控制阀(9),所述的气源(6)通过主管路(10)连接分控制阀(9),所述的气柱(4)内设有瓣膜(11),所述的瓣膜(11)可以实现气源(6)向气柱(4)内的单向充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和钻井平台助浮系统,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体(1)底部两侧设有并排的气囊袋(2),所述的气囊袋(2)内设有助浮气囊(3),所述的助浮气囊(3)由若干个气柱(4)组成,所述的船体(1)底部两侧的气囊袋(2)之间连接有充放气系统(5),所述的充放气系统(5)包括气源(6),所述的气囊袋(2)两端连接有充放气阀门(7),所述的充放气阀门(7)通过分管路(8)连接分控制阀(9),所述的气源(6)通过主管路(10)连接分控制阀(9),所述的气柱(4)内设有瓣膜(11),所述的瓣膜(11)可以实现气源(6)向气柱(4)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刘洋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凯瑞亿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