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续生产材料板的预压力机和系统以及运送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57603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续生产材料板的预压力机,其具有:至少一个无限循环的上压带和下压带;多个提升元件,其中第一提升元件和第二提升元件较佳地在压制间隙的两侧上相对地布置;其中,在上段和下段第一提升元件背向第二提升元件的侧上分别布置有用于联接牵引元件的杠杆伸出部,以接纳作用在两个杠杆伸出部之间的牵引力;以及第二提升元件与预压力机可脱开地连接,使得在脱开状态中,压制间隙在第二提升元件的一侧上是可接触的,且压带可完全取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从预压力机中取出循环压带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接纳预压力机的拆卸下来的循环压带的运送设备和用于连续生产材料板的系统。它们由此确保待生产的材料板的较高的质量。

Prepressing machines and systems for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material plates and delivery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repressing machine for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material plates, which has at least one upper and lower pressing belts with infinite circulation; a plurality of lifting elements, wherein the first lifting element and the second lifting element are arranged relatively on both sides of the pressing gap; wherein, the first lifting element in the upper section and the second lifting element in the lower section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side with the back to the second lifting element The lever extension part for connecting the traction element is used to receive the traction force acting between the two lever extensions; and the second lifting element and the pre press can be separated to connect, so that in the disengaged state, the pressing gap is contactable on one side of the second lifting element, and the pressing belt can be completely taken out. The utility model also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taking out a circulating pressure belt from a pre press, a conveying device for receiving the disassembled circulating pressure belt of the pre press and a system for continuously producing material plates. They thus ensure the high quality of the material plates to be pro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连续生产材料板的预压力机和系统以及运送设备
本技术涉及具有循环的压带的、用于连续生产材料板的预压力机以及系统,和用于接纳和/或送出压带的运送设备。
技术介绍
在从可散布的材料连续生产材料板时,在成型带或运输带上将由颗粒和/或纤维物质(例如,木屑或其它含木质纤维素材料)和粘结剂(例如胶水)制成的混合物散布成散布料垫。随后,在进行必要时需要的预处理之后,对此散布料垫(也被称为颗粒垫或料毡)进行连续或不连续的压制,该压制可借助压力和/或热量进行。例如可以以此方式生产木材板,像刨花板、纤维板或OSB。在实际压制之前,散布料垫通常通过预压力机。该预压力机包括预压机和压制段,在预压机中发生对材料进行排气,而在压制段中对散布料垫进行压缩,并且厚度减小为使得散布料垫可在主压力机中再加工。在预压力机中布置有至少一个循环的上压带(循环带),该至少一个循环的上压带与至少一个下压带一起将散布料垫运送通过预压机和通过压制段。在此,下压带可仅在预压力机的区域中循环,然而同样可能的是,下压带将可散布的材料从散布设备中的撒布区域运送通过预压力机直至主压力机。与此相反地,上压带通常仅在预压力机的区域中运行。然而,也可能布置有多个上压带或下压带。由此例如循环上压带可围绕上段完全循环,并且另一循环压带可在压缩散布料垫的区域中附加地循环以用于支承第一压带。对应地,在下段处也可存在相似的装置。压带可实施为钢带、塑料带或纺织品带(布带)、带有或不带有排气。压制间隙位于压带之间,待压制的材料运送通过该压制间隙。压带支承在辊或可滑动的表面上。预压机中的压制借助多个压力机缸实现,该多个压力机缸沿生产方向布置在压制间隙的侧向,并且通过压带或其支架施加压力到散布料垫上。通常采用液压缸,以使得能实施所需要的压制力。液压缸不仅布置在预压机的区域中,而且布置在预压力机的进一步的延伸曲线中。在EP1829657A2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连续生产材料板的方法和用于实施该方法的预压力机。在预压力机的区域中,膨胀的压制力作用到压料垫上,其中,压制力从一个膨胀最大值到下一个膨胀最大值沿着单调上升的线增高。在这种预压力机中,由于磨损和老化需要定期进行的上压带和/或下压带的更换。为此,压带被拆开,并且沿着长度被取出。然后,新的压带可移入到机器中,并且在连接位置处例如通过焊接、缝纫或粘合而再连接,连接位置的布局、即带的连接的布局在此提出挑战。一方面需要稳定的连接,另一方面在循环压带中的连接位置处的不规则性导致在连续生产的材料板上有规律地重复的留下印记。留下印记损害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在采用呈排气带的形式的压带的情况下,此外会必要的是:定期清洁该压带,以避免排气开口阻塞。为此会必要的是,为了清洁过程而将压带从压力机移除,并且在清洁之后再装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由此出发的是本技术的目标,提出一种用于更换预压力机的循环的压带的方式,由此确保待生产的材料板的较高的质量。此外,应使得在尽可能短的运行中断的情况下的高效的更换是可能的。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续生产材料板的预压力机,该预压力机具有上段和下段,并且具有围绕上段无限循环的至少一个上压带和用于运送散布料垫通过在压带之间的压制间隙的至少一个下压带;用于施加压制力到散布料垫上的多个提升元件,其中,第一提升元件和第二提升元件较佳地彼此相对地布置在压制间隙的两侧上;其中,在预压力机的上段和下段处、在第一提升元件的背向第二提升元件的侧上对应地布置有杠杆伸出部,以联接牵引元件,该牵引元件用于接纳作用在两个杠杆伸出部之间的牵引力(拉力);并且第二提升元件与预压力机可脱开地连接,使得在脱开状态下中,在第二提升元件的一侧上,压制间隙是可触及的,并且上压带和/或下压带完全可引入和可取出。根据另一方面,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引入或取出如前所述的预压力机的循环压带的方法以用于解决该问题,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将牵引元件联接到两个杠杆突起处;脱开第二提升元件与预压力机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件,以使得压制间隙在第二提升元件的侧上是可接触的;并且在第二提升元件的该侧上取出循环压带。此外,本技术的一方面涉及用于接纳和/或送出如前所述的用于连续生产材料板的预压力机的循环压带的运送设备,该运送设备具有上侧轮廓,该上侧轮廓与预压力机中处于夹紧状态中的压带的上部段的轮廓对应,其中,运送设备的上侧构造为用于铺放压带。最后,本技术的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连续生产材料板的系统,该系统具有如前所述的预压力机和运送设备,以及用于接纳作用在两个杠杆延伸部之间的牵引力的牵引元件。在此情况下,尤其是在压制间隙以上的预压力机的上部段被看作上段。在压制间隙以下的预压力机的部段被看作下段。牵引元件可以是被夹紧到两个杠杆伸出部之间并且可用于建立应力的每一种部件。由此,牵引元件可例如是拉杆、拉片或拉板。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设计构造。应理解,预压力机、方法、运送设备和系统可以与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的用于预压力机或方法、运送设备和系统的设计构造对应地实施。在预压力机的常规运行中,布置在预压力机的两侧上的提升元件原则上挡住通往压制间隙的入口,该提升元件较佳地实施为压力机缸。当压带事先已拆开时,运行通过压制间隙的压带可因此仅沿长度取出。为了能够取出循环压带和施加循环压带,根据本技术的预压力机使得能够单侧打开预压力机。上段或下段为了带更换而单侧释放并且仅单侧地支承。然后,压带、尤其是上压带是可触及的,并且可在不将其拆开的情况下取出和/或引入。在预压力机的第一提升元件所在的一侧上,预压力机在上段和下段处至少分别具有一个杠杆伸出部。杠杆伸出部较佳地在其背向预压力机的外侧上、横向于生产方向超出第一提升元件。用于接纳牵引力的牵引元件可联接到或夹紧到两个杠杆伸出部之间。杠杆伸出部与牵引元件和通过第一提升元件预先给出的距离一起构成杠杆系统。通过牵引元件可确定连接元件的杠杆伸出部之间的最大距离以及可通过第一提升元件借助对应的力或压力形成来确定最小距离,在预压力机的与之相对的侧上第二提升元件被卸载(被释放)。通过对应地协调牵引元件的长度与第一提升元件的开口,实现了不再有力作用到第二提升元件上。在卸载的状态中,第二提升元件可脱开或移除,使得压制间隙或循环压带是可触及的。预压力机的整个上部段(也被称作预压力机的上部段)仅还单侧地支承。循环压带可从预压力机在第二提升元件的侧上完全、即也在不拆开的情况下被取出或作为循环压带引入到预压力机中。为了使得能够高效的取出或引入循环压带、较佳的是上压带,由于循环压带的尺寸,采用根据本技术的运送设备是有利的。由此可保证更可靠地取出或送出压带。该运送设备较佳地包括用于可动的提升装置、例如是叉式起重机的接纳部,使得运送设备可借助该提升装置直接在预压力机侧面保持在合适的高度中。循环压带铺放在到运送设备上。上侧轮廓、即运送设备的上部轮廓与压带的轮廓对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压带围绕运送设备延伸。通过运送设备的上侧轮廓的设计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续生产材料板的预压力机(10),所述预压力机具有上段(20)和下段(22),并且具有:/n围绕所述上段(20)无限循环的至少一个上压带(12)和至少一个下压带(14),以用于将散布料垫(60)运送通过在所述上压带和下压带之间的压制间隙(16);/n多个提升元件(18a、18b),用于将压制力施加到所述散布料垫(60)上,其中第一提升元件(18a)和第二提升元件(18b)较佳地彼此相对地布置在所述压制间隙(16)的两侧上;/n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压力机(10)的所述上段(20)和所述下段(22)处、在所述第一提升元件(18a)的背向所述第二提升元件(18b)的侧上分别布置有用于联接牵引元件(30)的杠杆伸出部(28),所述牵引元件用于接纳作用在两个所述杠杆伸出部(28)之间的牵引力;并且/n所述第二提升元件(18b)与所述预压力机(10)可脱开地连接,使得在脱开状态中,所述压制间隙(16)在所述第二提升元件(18b)的一侧上是能触及的,并且循环的所述上压带和/或所述下压带是能整个引入或取出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519 DE 102017110995.11.一种用于连续生产材料板的预压力机(10),所述预压力机具有上段(20)和下段(22),并且具有:
围绕所述上段(20)无限循环的至少一个上压带(12)和至少一个下压带(14),以用于将散布料垫(60)运送通过在所述上压带和下压带之间的压制间隙(16);
多个提升元件(18a、18b),用于将压制力施加到所述散布料垫(60)上,其中第一提升元件(18a)和第二提升元件(18b)较佳地彼此相对地布置在所述压制间隙(16)的两侧上;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压力机(10)的所述上段(20)和所述下段(22)处、在所述第一提升元件(18a)的背向所述第二提升元件(18b)的侧上分别布置有用于联接牵引元件(30)的杠杆伸出部(28),所述牵引元件用于接纳作用在两个所述杠杆伸出部(28)之间的牵引力;并且
所述第二提升元件(18b)与所述预压力机(10)可脱开地连接,使得在脱开状态中,所述压制间隙(16)在所述第二提升元件(18b)的一侧上是能触及的,并且循环的所述上压带和/或所述下压带是能整个引入或取出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压力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伸出部(28)布置在所述预压力机(10)的所述提升元件(18a、18b)的连接部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压力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提升元件(18b)可转动地连接在到所述预压力机(10)的连接部处,以使在脱开状态中所述第二提升元件(18b)的展开是可能的,其中,转动轴线较佳地平行于生产方向(36)定向。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压力机(1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杠杆伸出部(28)具有同样的长度,和/或至少一个所述杠杆伸出部(28)构造为能折叠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压力机(10),其特征在于,布置有两个连接元件(26),用于将所述第一提升元件(18a)与所述第二提升元件(18b)在所述提升元件(18a、18b)的上部段和下部段中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元件(26)较佳地包括所述杠杆伸出部(28)。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压力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连接元件(26)构造为突出超过所述第一提升元件(18a)的支架。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压力机(10),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间隔部件(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森克
申请(专利权)人:迪芬巴赫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