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局部峰值频率的陆相薄储层解释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56391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局部峰值频率的陆相薄储层解释方法及系统,属于地震勘探技术领域,解决了对薄层进行精细刻画较难的问题。一种基于局部峰值频率的陆相薄储层解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地震数据进行Q补偿,得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对所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广义S变换,得到时频数据体;获取所述时频数据体的局部时频峰值所有对应的时刻,由局部时频峰值所有对应的时刻确定薄层位置。实现提高了薄层的解释精度。

An interpreta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continental thin reservoir based on local peak frequenc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rpreta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continental thin reservoir based on local peak frequency,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eismic exploration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 fine description of thin layer. An interpretation method of continental thin reservoir based on local peak frequenc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making Q compensation for seismic data to obtain seismic data after Q compensation; making generalized S transformation for seismic data after Q compensation to obtain time-frequency data volume; obtaining all corresponding time of local time-frequency peak of time-frequency data volume, and all corresponding time of local time-frequency peak of local time-frequency peak Locate the thin layer. It improves the interpretation accuracy of thin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局部峰值频率的陆相薄储层解释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勘探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局部峰值频率的陆相薄储层解释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油田开发的时间的变化,以及数据量增多,这些地震解释成果与地质认识不一致,以及地质认识与实际工程开发结果存在矛盾,很显然,要提供可靠的地震解释成果需要地震解释人员结合开发阶段的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而陆相湖盆烃类储层以碎屑岩占绝对优势,储层非均质性强,尽管开发阶段井网密度很高,但仅靠井资料对井间关系进行推断仍非常不确定,而地震信息虽具备横向可追踪的特性,但常规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低,难以用于对薄储层(薄层)进行精细刻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克服上述一种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峰值频率的陆相薄储层解释方法及系统。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局部峰值频率的陆相薄储层解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地震数据,将地震数据进行Q补偿,得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对所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广义S变换,得到时频数据体;获取所述时频数据体的局部时频峰值所有对应的时刻,由局部时频峰值所有对应的时刻确定薄层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将地震数据进行Q补偿,得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具体包括:利用公式对地震数据进行Q补偿,得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SQ(t),其中,r(τ)为反射系数序列,aQ(τ,f)=e-πfτQ+iH(πfτ/Q)为Q的传递函数,H为在τ时刻对频率f的希尔伯特变换。进一步地,对所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广义S变换,得到时频数据体,具体包括:利用公式对所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广义S变换,得到时频数据体ST(τ,f),其中,λ和q是控制广义S变换时频分辨率的两个参数,λ>1,q>1。进一步地,获取所述时频数据体的局部时频峰值所有对应的时刻,具体包括:求取时频数据体ST(τ,f)中频率的极大值,此时对应的时刻τ则为时频数据体的局部时频峰值所有对应的时刻。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局部峰值频率的陆相薄储层解释系统,包括地震数据采集模块、补偿模块、时频数据体获取模块、薄层位置确定模块;地震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地震数据;补偿模块用于将地震数据进行Q补偿,得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时频数据体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广义S变换,得到时频数据体;薄层位置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时频数据体的局部时频峰值所有对应的时刻,由局部时频峰值所有对应的时刻确定薄层位置。进一步地,时频数据体获取模块利用公式对地震数据进行Q补偿,得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SQ(t),其中,r(τ)为反射系数序列,aQ(τ,f)=e-πfτQ+iH(πfτ/Q)为Q的传递函数,H为在τ时刻对频率f的希尔伯特变换。进一步地,时频数据体获取模块利用公式对所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广义S变换,得到时频数据体ST(τ,f),其中,λ和q是控制广义S变换时频分辨率的两个参数,λ>1,q>1。进一步地,所述薄层位置确定模块还包括局部时频峰值对应时刻确定单元;所述局部时频峰值对应时刻确定单元求取时频数据体ST(τ,f)中频率的极大值,此时对应的时刻τ则为时频数据体的局部时频峰值所对应的时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充分利用薄层的频率响应特征来反映薄层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而分析并量化薄层纵向位置,更好地对薄层进行解释;利用局部峰值频率的高频成分进行薄层的解释,由局部峰值频率可以对一个同相轴内的薄层进行多层解释,有效避免了常规地层解释中在一个同相轴内只解释一层,并且避免了后期根据一层的解释层位进行切片或者时移来刻画薄层的时候的串层现象,从而提高了薄层的解释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基于局部峰值频率的陆相薄储层解释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地震数据的频谱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基于局部频率峰值的地质分层及薄层砂体顶面解释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港2033地质分层结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局部峰值频率的陆相薄储层解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地震数据,将地震数据进行Q(吸收系数)补偿,得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对所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广义S变换,得到时频数据体;获取所述时频数据体的局部时频峰值所有对应的时刻,由局部时频峰值所有对应的时刻确定薄层位置。所述地震数据的频谱示意图,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振幅。在常规褶积模型中,假设地震道是平稳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地震信号是非平稳的,有明显的局部特征,因而需要在地震数据中,依据常Q模型,将原始子波与吸收衰减造成的非平稳效应包含进去;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地震数据包括多个地震单道记录数据,具体分析时,可通过地震单道记录数据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分析。优选的,所述将地震数据进行Q补偿,得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具体包括:利用公式对地震数据进行Q补偿,得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SQ(t),其中,r(τ)为反射系数序列,aQ(τ,f)=e-πfτ/Q+iH(πfτ/Q)为Q的传递函数,H为在τ时刻对频率f的希尔伯特变换。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可以更好表征地层信息。在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的基础上,可根据广义S变换得到时频数据体;优选的,对所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广义S变换,得到时频数据体,具体包括:利用公式对所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广义S变换,得到时频数据体ST(τ,f),其中,λ和q是控制广义S变换时频分辨率的两个参数,λ>1,q>1。需要说明的是,由傅里叶变换可以推导SQ(t)的S变换,即:上式中,σ为尺度系数;σ为频率f的函数,则可得到SQ(t)的广义S变换,当0<λ<1,0<q<1时,可上述变换可以降低时频分辨率,当λ>1,q>1时,上述变换可以提高时频分辨率,当λ=1,q=1时,上述变换即为一般的S变换;上式中λ>1,q>1时,即可得到时频数据体ST(τ,f)。优选的,获取所述时频数据体的局部时频峰值所有对应的时刻,具体包括:求取时频数据体ST(τ,f)中频率的极大值,此时对应的时刻τ则为时频数据体的局部时频峰值所有对应的时刻。在时频数据体ST(τ,f)中,如果存在(a,b)区间内的一个时刻τ0对应的频率,大于在(a,b)区间内的除τ0以外所有时刻对应的频率,则τ0对应的频率为局部时频峰值,τ0该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局部峰值频率的陆相薄储层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采集地震数据,将地震数据进行Q补偿,得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n对所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广义S变换,得到时频数据体;/n获取所述时频数据体的局部时频峰值所有对应的时刻,由局部时频峰值所有对应的时刻确定薄层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局部峰值频率的陆相薄储层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地震数据,将地震数据进行Q补偿,得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
对所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广义S变换,得到时频数据体;
获取所述时频数据体的局部时频峰值所有对应的时刻,由局部时频峰值所有对应的时刻确定薄层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局部峰值频率的陆相薄储层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地震数据进行Q补偿,得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具体包括:
利用公式对地震数据进行Q补偿,得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SQ(t),其中,r(τ)为反射系数序列,aQ(τ,f)=e-πfτ/Q+iH(πfτ/Q)为Q的传递函数,H为在τ时刻对频率f的希尔伯特变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局部峰值频率的陆相薄储层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广义S变换,得到时频数据体,具体包括:
利用公式对所述经Q补偿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广义S变换,得到时频数据体ST(τ,f),其中,λ和q是控制广义S变换时频分辨率的两个参数,λ>1,q>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局部峰值频率的陆相薄储层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时频数据体的局部时频峰值所有对应的时刻,具体包括:
求取时频数据体ST(τ,f)中频率的极大值,此时对应的时刻τ则为时频数据体的局部时频峰值有对应的时刻。


5.一种基于局部峰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辉群郭淑文周淑慧邢兴佘晓宇周宗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长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