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鹏飞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6158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10:20
一种多功能梯子,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和两个连接杆;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连接方式均为铰接,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均包括两个对称的纵梁,两个纵梁之间设有水平的转轴,第二部、第三部转轴上设有踏板,第一部上侧和第四部下侧设有横梁,第一部、第三部纵梁右侧设有销钉,第二部、第四部纵梁左侧身后销钉,连接杆为长条形杆体,连接杆的长度大于第二纵梁,连接杆长度方向两侧均设有轴向一致的销孔。本梯子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变化为长梯、人字梯和脚手架三种工具,达到一梯多用的效果,提高施工效率,而且本梯子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适于推广使用。

A multifunctional ladd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ultifunctional ladder,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part, a second part, a third part, a fourth part and two connecting rods which are successively connected from top to bottom; the first part, a second part, a third part and a fourth part are all connected in an articulated way; the first part, a second part, a third part and a fourth part are all connected in an articulated way, and the first part, a second part, a third part and a fourth part are all composed of two symmetrical longitudinal beams, between which are provided with horizontal rotating shafts, and the second part and the third part are provided with rotating shafts There is a pedal, the upper side of the first part and the lower side of the fourth part are provided with a cross beam,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rst and third longitudinal beams are provided with pins, the left rear pins of the second and fourth longitudinal beams are provided, the connecting rod is a long bar body, the length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greater than the second longitudinal beam, and both sides of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connecting rod are provided with pin holes with the same axial direction. The ladder can be changed into three tools, i.e. long ladder, herringbone ladder and scaffold through simple opera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multi-purpose effect of one ladder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Moreover, the ladder is simple in structure, reasonable in design and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梯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梯子。
技术介绍
现代工程的装修,合理的使用工具能够有效地提高装修效率。但是多种单一功能工具的使用也会影响我们地工作。装修时使用的攀爬工具梯子,人字梯,脚手架,它们功能单一使用范围狭窄,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不将它们全部携带到施工地点,浪费人力物力,频繁换用工具耽误工程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梯子,其有三种变化方式,分别为长梯、人字梯和脚手架,可以一梯多用,提高施工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梯子,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和两个连接杆;所述的第一部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一纵梁,两个第一纵梁之间设有若干连接两个第一纵梁且水平布置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两个第一纵梁的上侧设有水平布置且长度方向为左右走向的第一横梁,第一横梁长度方向两侧均超出第一纵梁,所述右侧的第一纵梁的右侧设有若干第一销钉,所述的第一销钉在右侧的第一纵梁上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所述的第二部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二纵梁,第二纵梁的规格与第一纵梁相匹配,两个第二纵梁之间设有若干连接两个第二纵梁且水平布置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每个第二转轴的中部均设有踏板,两个第二纵梁的上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纵梁的下侧铰接,且铰接轴走向为左右向,所述左侧的第二纵梁的左侧设有若干第二销钉,所述的第二销钉在左侧的第二纵梁上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所述的第三部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三纵梁,第三纵梁的规格与第二纵梁相匹配,两个第三纵梁之间设有若干连接两个第三纵梁且水平布置的第三转轴,第三转轴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每个第三转轴的中部均设有踏板,两个第三纵梁的上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纵梁的下侧铰接,且铰接轴走向为左右向,每个第三纵梁与第二纵梁的连接处还设有插销机构,所述右侧的第三纵梁的右侧设有若干第三销钉,所述的第三销钉在右侧的第三纵梁上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所述的第四部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第四纵梁,第四纵梁的规格与第三纵梁相匹配,两个第四纵梁之间设有若干连接两个第四纵梁且水平布置的第四转轴,第四转轴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两个第四纵梁的下侧设有水平布置且长度方向为左右走向的第二横梁,第二横梁长度方向两侧均超出第四纵梁,所述左侧的第四纵梁的左侧设有若干第四销钉,所述的第四销钉在左侧的第四纵梁上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所述的第一纵梁沿竖直向的高度和第四纵梁沿竖直向的高度相同,所述的第二纵梁沿竖直向的高度和第三纵梁沿竖直向的高度相同,所述的第一销钉、第二销钉、第三销钉和第四销钉规格一致;所述的连接杆为一个长条形的杆体,连接杆的长度大于第二纵梁沿竖直向的高度,连接杆长度方向两侧均设有与第一销钉相匹配的销孔,且同一连接杆上的两个销孔轴向一致。为简单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梯子均简称为本梯子。本梯子的使用方法为:1、长梯,将插销组件销合,使得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三纵梁、第四纵梁长度方向走向一致,然后斜靠在墙上将踏板转动至水平即可使用。2、人字梯,将插销组件分离,使得第一纵梁、第二纵梁长度方向走向一致,第三纵梁、第四纵梁长度方向走向一致,然后沿第二部与第三部的铰接处转动,使得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均与地面接触,形成人字梯,然后将一个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销钉、第三销钉连接,将另一个连接杆两端与对应的第二销钉、第四销钉连接,然后将踏板转动至水平即可使用。3、脚手架,将插销组件销合,使得第二纵梁、第三纵梁长度方向走向为水平向,然后沿第一部与第二部的铰接处向下转动第一部使第一纵梁竖直且第一横梁与地面接触,然后沿第三部与第四部的铰接处向下转动第四部使第四纵梁竖直且第二横梁与地面接触,形成一个拱形的脚手架,然后将一个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销钉、第三销钉连接,将另一个连接杆两端与对应的第二销钉、第四销钉连接,然后将踏板转动至水平即可使用。本梯子的优点:本梯子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变化为长梯、人字梯和脚手架三种工具,达到一梯多用的效果,提高施工效率,而且本梯子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适于推广使用。为达到本梯子更好的使用效果,其优选方案如下: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规格一致,且第二转轴、第三转轴上均设有轴肩,所述的轴肩周向外侧设有若干凹槽,所述的第二纵梁、第三纵梁在位置上对应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的轴肩处均设有对应的弹簧销,所述的弹簧销与凹槽相配合。通过在轴肩上设置凹槽以及在纵梁上设置于凹槽相匹配的弹簧销,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即当踏板转动至某一角度时可以将弹簧销卡入凹槽中限制轴肩的转动,从而固定踏板的位置。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横梁上侧和第二横梁的下侧均设有分别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相匹配的防滑垫层。防滑垫层可以防止本梯子使用时发生打滑造成人员受伤,而且也可以起到保护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作用,减小使用时的磨损。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的铰接处、第三纵梁与第四纵梁的铰接处均要求仅能向一个方向转动,即在长梯和人字梯状态下需要有一个防止反向转动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纵梁所用型材的具体特点进行设置,本申请中对该部分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梯子长梯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本梯子长梯状态的右视图。图3是本梯子人字梯状态的右视图。图4是本梯子脚手架状态的右视图。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5,一种多功能梯子,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部1、第二部2、第三部3、第四部4和两个连接杆6;所述的第一部1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一纵梁11,两个第一纵梁11之间设有若干连接两个第一纵梁11且水平布置的第一转轴13,第一转轴13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两个第一纵梁11的上侧设有水平布置且长度方向为左右走向的第一横梁14,第一横梁14长度方向两侧均超出第一纵梁11,所述右侧的第一纵梁11的右侧设有若干第一销钉13,所述的第一销钉13在右侧的第一纵梁11上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所述的第二部2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二纵梁21,第二纵梁21的规格与第一纵梁11相匹配,两个第二纵梁21之间设有若干连接两个第二纵梁21且水平布置的第二转轴22,第二转轴22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每个第二转轴22的中部均设有踏板5,两个第二纵梁21的上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纵梁11的下侧铰接,且铰接轴走向为左右向,所述左侧的第二纵梁21的左侧设有若干第二销钉23,所述的第二销钉23在左侧的第二纵梁21上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所述的第三部3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三纵梁31,第三纵梁31的规格与第二纵梁21相匹配,两个第三纵梁31之间设有若干连接两个第三纵梁31且水平布置的第三转轴32,第三转轴32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每个第三转轴32的中部均设有踏板5,两个第三纵梁31的上侧分别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和两个连接杆;/n所述的第一部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一纵梁,两个第一纵梁之间设有若干连接两个第一纵梁且水平布置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两个第一纵梁的上侧设有水平布置且长度方向为左右走向的第一横梁,第一横梁长度方向两侧均超出第一纵梁,所述右侧的第一纵梁的右侧设有若干第一销钉,所述的第一销钉在右侧的第一纵梁上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n所述的第二部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二纵梁,第二纵梁的规格与第一纵梁相匹配,两个第二纵梁之间设有若干连接两个第二纵梁且水平布置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每个第二转轴的中部均设有踏板,两个第二纵梁的上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纵梁的下侧铰接,且铰接轴走向为左右向,所述左侧的第二纵梁的左侧设有若干第二销钉,所述的第二销钉在左侧的第二纵梁上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n所述的第三部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三纵梁,第三纵梁的规格与第二纵梁相匹配,两个第三纵梁之间设有若干连接两个第三纵梁且水平布置的第三转轴,第三转轴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每个第三转轴的中部均设有踏板,两个第三纵梁的上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纵梁的下侧铰接,且铰接轴走向为左右向,每个第三纵梁与第二纵梁的连接处还设有插销机构,所述右侧的第三纵梁的右侧设有若干第三销钉,所述的第三销钉在右侧的第三纵梁上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n所述的第四部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第四纵梁,第四纵梁的规格与第三纵梁相匹配,两个第四纵梁之间设有若干连接两个第四纵梁且水平布置的第四转轴,第四转轴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两个第四纵梁的下侧设有水平布置且长度方向为左右走向的第二横梁,第二横梁长度方向两侧均超出第四纵梁,所述左侧的第四纵梁的左侧设有若干第四销钉,所述的第四销钉在左侧的第四纵梁上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n所述的第一纵梁沿竖直向的高度和第四纵梁沿竖直向的高度相同,所述的第二纵梁沿竖直向的高度和第三纵梁沿竖直向的高度相同,所述的第一销钉、第二销钉、第三销钉和第四销钉规格一致;/n所述的连接杆为一个长条形的杆体,连接杆的长度大于第二纵梁沿竖直向的高度,连接杆长度方向两侧均设有与第一销钉相匹配的销孔,且同一连接杆上的两个销孔轴向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和两个连接杆;
所述的第一部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一纵梁,两个第一纵梁之间设有若干连接两个第一纵梁且水平布置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两个第一纵梁的上侧设有水平布置且长度方向为左右走向的第一横梁,第一横梁长度方向两侧均超出第一纵梁,所述右侧的第一纵梁的右侧设有若干第一销钉,所述的第一销钉在右侧的第一纵梁上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
所述的第二部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二纵梁,第二纵梁的规格与第一纵梁相匹配,两个第二纵梁之间设有若干连接两个第二纵梁且水平布置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每个第二转轴的中部均设有踏板,两个第二纵梁的上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纵梁的下侧铰接,且铰接轴走向为左右向,所述左侧的第二纵梁的左侧设有若干第二销钉,所述的第二销钉在左侧的第二纵梁上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
所述的第三部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三纵梁,第三纵梁的规格与第二纵梁相匹配,两个第三纵梁之间设有若干连接两个第三纵梁且水平布置的第三转轴,第三转轴沿竖直向等距间隔布置,每个第三转轴的中部均设有踏板,两个第三纵梁的上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纵梁的下侧铰接,且铰接轴走向为左右向,每个第三纵梁与第二纵梁的连接处还设有插销机构,所述右侧的第三纵梁的右侧设有若干第三销钉,所述的第三销钉在右侧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飞李馨馨
申请(专利权)人:李鹏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