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起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530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8:42
一种线圈起立架,属于变压器线圈制造技术领域,包括翻转部、支撑部和驱动部。翻转部包括起立斗、转轴、下支点和上支点,起立斗用于放置线圈,起立斗侧向设置一对转轴,转轴连接支撑部。起立斗上设计一对支点,分别为下支点和上支点,两个支点与驱动部相连接。支撑部包括地梁、立柱和支座,地梁和立柱形成一组支撑结构,两组支撑结构分别对接转轴,将翻转部支撑在地面上。其中转轴安装在立柱顶部的轴孔内。支撑部上设计支座,支座用于连接驱动部的传动轴。驱动部包括齿条、传动轴和齿轮,齿条为圆弧形,齿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上支点和下支点,齿条与齿轮互相啮合,齿轮中心连接传动轴,传动轴安装在支座上,传动轴连接至动力源为齿轮提供动力。

A coil stan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il stand,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ransformer coil manufacturing, and comprises a turning part, a supporting part and a driving part. The turning part includes a lifting bucket, a rotating shaft, a lower fulcrum and an upper fulcrum. The lifting bucket is used for placing coils. A pair of rotating shafts are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lifting bucket, and the rotating shaft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ing parts. A pair of fulcrums are designed on the lifting bucket, which are respectively the lower fulcrum and the upper fulcrum, and the two fulcrum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part. The supporting part includes ground beam, column and support. The ground beam and column form a group of supporting structures. The two groups of supporting structures are respectively butted with the rotating shaft to support the turnover part on the ground. The rotating shaft is installed in the shaft hole at the top of the column. A support is designed on the support part, and the support is used for connecting the transmission shaft of the driving part. The driving part includes a rack, a transmission shaft and a gear. The rack is arc-shaped. The two ends of the rack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fulcrum and the lower fulcrum. The rack and the gear mesh with each other. The gear cent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transmission shaft, which is installed on the support. The transmission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source to provide power for the g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圈起立架
本技术属于变压器线圈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线圈起立架。
技术介绍
变压器生产过程中线圈绕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线圈绕制通常采用卧姿进行绕制,线圈绕制完毕后往往需要进行起立操作,该操作通常借助线圈起立架来完成。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线圈起立架通常需要借助吊具来完成线圈起立操作,这时通常对吊具的操作有较高的要求,操作不慎可能导致线圈或线圈起立架损坏。业界需要一端自带动力装置驱动线圈起立架完成线圈起立操作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线圈起立架。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线圈起立架,包括翻转部、支撑部和驱动部。翻转部包括起立斗、转轴、下支点和上支点,起立斗用于放置线圈,起立斗侧向设置一对转轴,转轴连接支撑部。起立斗上设计一对支点,分别为下支点和上支点,两个支点与驱动部相连接。支撑部包括地梁、立柱和支座,地梁和立柱形成一组支撑结构,两组支撑结构分别对接转轴,将翻转部支撑在地面上。其中转轴安装在立柱顶部的轴孔内。支撑部上设计支座,支座用于连接驱动部的传动轴。驱动部包括齿条、传动轴和齿轮,齿条为圆弧形,齿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上支点和下支点,齿条与齿轮互相啮合,齿轮中心连接传动轴,传动轴安装在支座上,传动轴连接至动力源为齿轮提供动力。进一步的,起立斗为V字形结构,其具体形式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计。进一步的,起立斗的一侧开口另一侧封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成两端开口的形式,当然,若设计为两端开口的形式,需要注意结构加强。进一步的,可以根据需要在起立斗的两侧设计对称的支点,对称的支点设计可保证线圈起立操作的平稳性。进一步的,地梁和支柱之间可根据需要设置斜撑杆以增强支撑部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翻转部的两侧均设置驱动部,此时,下支点、上支点、支座均需要对称设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线圈起立架,特别适合于吊运重量重心分布不在JP柜形心线上的情形,其吊具的吊臂可灵活调整,吊臂之间的角度也可灵活调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0.翻转部,11.起立斗,12.转轴,13.下支点,14.上支点,20.支撑部,21.地梁,22.立柱,23.支座,30.驱动部,31.齿条,32.传动轴,33.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参见图1~图4所示,一种线圈起立架,包括翻转部10、支撑部20和驱动部30。翻转部10包括起立斗11、转轴12、下支点13和上支点14,起立斗11用于放置线圈,本实施例的起立斗11为V字形结构,其具体形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设计,本实施例的起立斗11的一侧开口另一侧封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成两端开口的形式,当然,若设计为两端开口的形式,需要注意结构加强。起立斗11侧向设置一对转轴12,转轴12连接支撑部20。起立斗11上设计一对支点,分别为下支点13和上支点14,两个支点与驱动部30相连接。本实施例仅在起立斗11的一侧设计了支点,也可以根据需要在起立斗11的两侧设计对称的支点,对称的支点设计可保证线圈起立操作的平稳性。支撑部20包括地梁21、立柱22和支座23,地梁21和立柱22形成一组支撑结构,两组支撑结构分别对接转轴12,将翻转部10支撑在地面上。其中转轴12安装在立柱22顶部的轴孔内。地梁21和支柱22之间可根据需要设置斜撑杆以增强支撑部20的稳定性。支撑部20上设计支座23,支座23用于连接驱动部30的传动轴32。驱动部30包括齿条31、传动轴32和齿轮33,齿条31为圆弧形,齿条31的两端分别连接上支点14和下支点13,齿条31与齿轮33互相啮合,齿轮33中心连接传动轴32,传动轴32安装在支座23上,传动轴32连接至动力源为齿轮33提供动力。本实施例的驱动部30仅位于翻转部10的一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翻转部10的两侧均设置驱动部30,此时,下支点13、上支点14、支座23均需要对称设计。以上实施例主要说明了本技术的线圈起立架。尽管只对其中有限的实施例和技术特征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技术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与范围内以许多其他的形式实施。因此,所展示的实施例被视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形的,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技术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本技术可能涵盖各种修改与替换的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起立架,包括翻转部(10)、支撑部(20)和驱动部(30),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部(10)包括起立斗(11)、转轴(12)、下支点(13)和上支点(14),所述起立斗(11)用于放置线圈,所述起立斗(11)侧向设置一对转轴(12),所述转轴(12)连接支撑部(20),所述起立斗(11)上设计一对支点,分别为下支点(13)和上支点(14),两个支点与驱动部(30)相连接,支撑部(20)包括地梁(21)、立柱(22)和支座(23),所述地梁(21)和立柱(22)形成一组支撑结构,两组支撑结构分别对接转轴(12),将翻转部(10)支撑在地面上,所述转轴(12)安装在立柱(22)顶部的轴孔内,所述支撑部(20)上设计支座(23),所述驱动部(30)包括齿条(31)、传动轴(32)和齿轮(33),所述齿条(31)为圆弧形,所述齿条(31)的两端分别连接上支点(14)和下支点(13),所述齿条(31)与齿轮(33)互相啮合,所述齿轮(33)中心连接传动轴(32),所述传动轴(32)安装在支座(23)上,所述传动轴(32)连接至动力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起立架,包括翻转部(10)、支撑部(20)和驱动部(30),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部(10)包括起立斗(11)、转轴(12)、下支点(13)和上支点(14),所述起立斗(11)用于放置线圈,所述起立斗(11)侧向设置一对转轴(12),所述转轴(12)连接支撑部(20),所述起立斗(11)上设计一对支点,分别为下支点(13)和上支点(14),两个支点与驱动部(30)相连接,支撑部(20)包括地梁(21)、立柱(22)和支座(23),所述地梁(21)和立柱(22)形成一组支撑结构,两组支撑结构分别对接转轴(12),将翻转部(10)支撑在地面上,所述转轴(12)安装在立柱(22)顶部的轴孔内,所述支撑部(20)上设计支座(23),所述驱动部(30)包括齿条(31)、传动轴(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坤王佳豪洪婧洪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亚威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