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水混合调控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425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龙头技术领域,是一种冷热水混合调控阀,它包括阀体、阀盖、阀芯、阀杆、手柄等,阀体内腔由三个间壁分隔为冷水室、热水室、混合室、温水室,进水阀芯、阀盖、阀杆调温手柄在冷水室和热水室中组合成调温阀,出水阀芯、阀盖、阀杆、调流量手柄在温水室中组合成流量调节开闭阀,水温调节和流量调节分别由调温阀和开闭阀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能迅速而无级地将冷水热水进行调节,冷热水混合效果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安装拆卸、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龙头
,是一种冷热水混合调控阀。通常宾馆、招待所、饭店、民用住宅及理发店等要使用大量热水,人体最感舒服的水温是32—41℃,超过42℃,人会即刻感到灼烫感。实际中借助于管网从热水站送来的热水其温度都高于使用温度,只能掺混冷水后方能使用。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在冷热水来路上分别装上单个普通水龙头,使用时要把两个龙头来回地拧动,改变冷热水来路的流通截面,进而改变冷热水比例,得到合适温度的温水。要是觉得温水流量过大或过小,又得重新进行调节,这种操作十分烦杂,既费功夫又费时间,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懒得重新调节,以致造成颇大的浪费,例如在公共澡堂、洗脸间等,即使在擦抹肥皂之际,也有意不把水关掉,既浪费水又浪费能源。另外,冷水热水混合效果差,有时感到一股水流的一边是热的,另一边又是冷的,有时热得很,过一会冷得受不了。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温迅速方便、冷热水混合良好,独立而互不干扰进行温度和流量的调节的冷热水混合调控阀。本技术的目的是用以下方式来实现的。参考图1,该冷热水混合调控阀包括阀体(1)、与阀体(1)内腔螺纹连接的两个阀盖(2、3)、两个阀芯(8、12)、两个阀杆(9、13)、两个手柄(25、26),阀体(1)腔内有三个间壁(15、16、17)将阀体内腔分隔为冷水室(4)、热水室(5)、混合室(6)、温水室(7)、冷水室(4)设有冷水入口(18)、热水室(5)设有热水入口(19)、温水室(7)设有温水出口(20),间壁(15、16)上分别设有通孔(21、22),阀盖(2)内有一通孔,靠冷水室(4)一端孔的形状为多角形(如六角状),端头为圆孔作为冷水阀座,另一端孔为圆形,进水阀芯(8)穿过间壁(15),一端伸入热水室(5)、外端头呈圆锥形阀瓣与通孔(22)相配,轴线上有圆孔(23),阀芯(8)另一端伸入冷水室(4),呈圆锥形与冷水阀座相配,圆锥形后有一段圆柱,圆柱部分比阀盖(2)的冷水阀座小,与阀盖(2)内孔保持一定的间隙,圆柱部分的圆周上有若干个通孔,紧接圆柱部分是外周呈多角形(如六角状)的头部,与阀盖(2)内多角形孔(也为六角状)相配,阀芯头部有螺纹孔与阀杆(9)一端上的螺纹相连接,阀杆(9)另一端穿过阀盖(2)的通孔与调温手柄(25)固接,间壁(17)有通孔,出水阀芯(12)一端为阀瓣,另一端有螺孔,外周呈多角形(如六角状),阀盖(3)中心有一通孔、靠温水室侧孔为多角形(如六角状)与阀芯(12)相配,其余为圆孔,阀杆(13)一端上的螺纹与阀芯(12)上的螺孔相连接,另一端穿过阀盖(3)的通孔伸向外侧与调流量手柄(26)固接,阀杆(9、13)上有环形槽在阀盖的端面处,槽中嵌有夹紧挡圈(10、27),与此对应,在阀杆(9、13)上有挡肩(14、28)。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阀体,2,3—阀盖,4—冷水室,5—热水室,6—混合室,7—温水室,8—阀芯,9—阀杆,10—夹紧挡圈,11—螺钉,12—阀芯,13—阀杆,14、28—挡肩,15、16、17—间壁,18—冷水入口,19—热水入口,20—温水入口,21、22—通孔,23—圆孔,14—通孔,25、26—手柄,27—夹紧挡圈,29—螺钉。由图可知,阀体(1)分为进水和出水两部分,分别有阀盖(2、3)与之螺纹连接,顺着箭头所指的水流方向,阀体内有三个间壁(15、16、17),这样阀体内腔就分隔为冷水室(4)、热水室(5)、混合室(6)和温水室(7)。冷水室设有可与冷水输入管相接的冷水入口(18)、热水室设有可与热水输入管相接的热水入口(19)、温水室设有可与温水输出管相接的温水出口(20),间壁(15、16)上分别设有通孔(21、22),通孔(22)的热水室侧的孔边缘作为热水阀座。阀盖(2)内有一通孔,靠冷水室(4)一端孔的形状为六角状,而端头部分为圆孔,孔边作为冷水阀座,另一端孔为圆形。阀芯(8)穿过间壁(15),一端伸入热水室(5),外端头呈圆锥形阀瓣与热水阀座相配形成热水阀,轴线上有一圆孔(23),阀芯(8)上与间壁(15)之通孔(21)的配合部分处有内装0形密封圈的环形沟槽,此结构使得冷水室与热水室彼此密封。阀芯(8)另一端伸入冷水室(4),外周呈圆锥形收缩构成圆锥形阀瓣与冷水阀座相配形成冷水阀。阀芯(8)收缩后有一段直径较小的圆住部分,此圆柱部分与阀盖(2)内孔保持一定的间隙,圆柱部分的圆周上有若干个通孔(24),即通孔(24)与圆孔(23)相通,紧接此圆柱部分是外周呈六角状的头部,它与阀盖(2)内六角孔相配,且阀芯能轴向移动,圆周方向不能转动,头部有螺纹孔,此螺纹孔与圆孔(23)不相通。阀杆(9)一端上的螺纹与阀芯(8)上的螺纹孔相连接,另一端穿过阀盖(2)的通孔伸向外侧,在阀杆(9)穿过阀盖(2)的两者结合面处有0和密封圈,起密封作用。阀杆(9)上有一个环形槽正好暴露在阀盖(2)的端面处,槽中嵌上夹紧挡圈(10),在夹紧挡圈(10)的反向端阀杆(9)具有挡肩,依靠这挡圈和挡肩,使得阀杆(9)在阀盖中不会产生轴向移动。阀杆(9)的外端有一螺孔,手柄(25)嵌合在其端头,用螺钉(11)连接周定。这样就构成了调温阀。当顺时针拧动手柄(25)时,阀杆(9)转动,带动阀芯(8)向混合室(16)方向移动,直至热水阀侧全关闭(如图所示),此时冷水阀的阀瓣与阀座间的间隙最大。冷水从冷水入口(18)经间隙进入径向孔(24)再转入轴向圆孔(23)流入混合室(6)。当反时针拧动手柄(25)时,阀芯向相反方向移动,热水阀侧渐渐打开,冷水阀侧渐渐关小,热水被冷水射流引入从其外围进入混合室(6)这样不但避免了冷热水间发生的对撞还更有利于冷热水之间的混合。冷水侧和热水侧的开闭是连动的,一侧开大,另一侧同时相应关小,这样有利于迅速调到所需温度。间壁(17)有一个通孔,在温水室(7)一侧的平面上形成平面阀座。阀芯(12)的一端装有密封垫圈和密封挡圈构成阀瓣,另一端有一螺孔,阀芯(12)的外周呈六角状。阀盖(3)中心有一通孔,靠温水室侧孔为六角状(余下部分为圆孔),它与阀芯(12)相配,使得阀芯能轴向移动而圆周方向不能转动。阀杆(13)一端上的螺纹与阀芯(12)上的螺孔相连接,另一端穿过阀盖(3)的通孔伸向外侧,两者结合面靠0形密封圈密封,阀杆(13)上有一个环形槽正好暴露在阀盖(3)的端而处,槽中嵌上夹紧挡圈(27),在夹紧挡圈(27)的反向端阀杆(13)具有挡肩,依靠这挡圈和挡肩,使得阀杆(13)在阀盖(3)中不会产生轴向移动。阀杆(13)的外端有一螺孔,手柄(26)嵌合在其端头,用螺钉(29)连接固定。这样就构成了出水的开闭阀。当顺时针拧动手柄(26)时,阀杆(13)转动,带动阀芯(12)向混合室(6)方向移动,直至开闭阀全关闭(如图所示),这时温水被截断,不向外供应合乎需要的温水。当反时针拧动手柄(26)时,阀芯向相反方向移动,开闭阀渐渐开大,向外供应合乎需要温度和流量的温水。本技术结构简单,两个调节手柄,一为调温阀,另一个为流量调节开闭阀,调温阀调温迅速,热水冷水混合良好,开闭阀起开关和调节流量大小的作用,而且温度调节与流量调节独立进行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热水混合调控阀,包括阀体(1)、与阀体(1)内腔螺纹连接的两个阀盖(2、3)、两个阀芯(8、12)、两个阀杆(9、13)、两个手柄(25、26),其特征在于阀体(1)腔内有三个间壁(15、16、17)将阀体内腔分隔为冷水室(4)、热水室(5)、混合室(6)、温水室(7)、冷水室(4)设有冷水入口(18)、热水室(5)有热水入口(19)、温水室(7)设有温水出口(20),间壁(15、16)上分别设有通孔(21、22),阀盖(12)内有一通孔,靠冷水室(4)一端孔的形状为多角形,端头为圆孔作为冷水阀座,另一端孔为圆形,进水阀芯(8)穿过间壁(15),一端伸入热水室(5)、外端头呈圆锥形阀瓣与通孔(22)相配,轴线上有圆孔(23),阀芯(8)另一端伸入冷水室(4),呈圆锥形与冷水阀座相配,圆锥形后有一段圆柱,圆柱部分比阀盖(3)的冷水阀座孔小,与阀盖(2)内孔保持一定的间隙,圆柱部分的圆周上有若干个通孔(24),紧接圆柱部分是外周呈多角形的头部、与阀盖(2)内多角形孔相配,阀芯头部有螺纹孔与阀杆(9)一端上的螺纹相连接,阀杆(9)另一端穿过阀盖(2)的通孔与调温手柄(25)固接,间壁(17)有通孔,出水阀芯(12)一端为阀瓣,另一端有螺孔,外周呈多角形,阀盖(3)中心有一通孔、靠温水室侧孔为多角形与阀芯(12)相配,其余为圆孔,阀杆(13)一端上的螺纹与阀芯(2)上的螺孔相连接,另一端穿过阀盖(3)的通孔伸向外侧与调流量手柄(26)固接,阀杆(9、13)上有环形槽在阀盖(2、3)的端面处,槽中嵌有夹紧挡圈(10、27),与此对应,在阀杆(9、13)上有挡肩(14、2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秋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能源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