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定的混纺纱生产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2796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0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混纺纱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结构稳定的混纺纱生产用设备,针对现有混纺纱生产设备内部灰尘影响混纺纱生产质量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箱体、绕线辊、第一转轴、第一出线辊、第二转轴、第二出线辊、安装箱、隔板和抽风机;箱体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绕线辊转动以进行混纺纱收线过程的第一驱动机构;安装箱设置在隔板底部,且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中部,安装箱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以进行第一出线辊和第二出线辊放线过程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从隔板下方抽风并将空气从箱体内向外排出的抽风机设置在隔板顶部;隔板水平设置在箱体内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将设备内部的含尘空气排放至设备外部。

A kind of equipment for production of blended yarn with stable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blended yarn production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kind of equipment for blended yarn production with stable structure.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dust inside the existing blended yarn production equipment affects the production quality of blended yarn, the following scheme is proposed, which includes a box body, a winding roller, a first rotating shaft, a first outgoing roller, a second rotating shaft, a second outgoing roller, an installation box, a partition board and an exhaust fan; the bottom of the box body The inner wall of the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for driving the winding roller to rotate for the process of blending yarn take-up; the installation box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diaphragm, and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and the installation box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driving mechanism for driving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to rotate for the process of the first outgoing roller and the second outgoing roller take-up; and is used for drawing from the bottom of the diaphragm The exhaust fan for air exhausting from the box body outward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partition board, which is horizontally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x body. The invention can discharge the dust containing air inside the equipment to the outside of th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稳定的混纺纱生产用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纺纱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混纺纱生产用设备。
技术介绍
混纺纱是指由二种或二种以上不同纤维按一定比例混合纺制的纱线,如涤棉混纺纱、涤粘混纺纱和化纤混纺纱等等。还有用多种纤维按不同比例来分配调节生产的混纺纱。在使用混纺纱生产设备将多种不同纤维纺制成混纺纱线时,出线辊向绕线辊供应纤维线,最终在绕线辊上制成混纺纱线。但是,现有混纺纱生产设备内部会积聚灰尘,灰尘容易散落在混纺纱上,从而影响混纺纱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混纺纱生产用设备,解决了现有混纺纱生产设备内部灰尘影响混纺纱生产质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结构稳定的混纺纱生产用设备,包括箱体、绕线辊、第一转轴、第一出线辊、第二转轴、第二出线辊、安装箱、隔板和抽风机;箱体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绕线辊转动以进行混纺纱收线过程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一出线辊在第一转轴上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二出线辊在第二转轴上并排设置有多个;安装箱设置在隔板底部,且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中部,安装箱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以进行第一出线辊和第二出线辊放线过程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从隔板下方抽风并将空气从箱体内向外排出的抽风机设置在隔板顶部;隔板水平设置在箱体内壁上。优选的,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台、驱动装置、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中间齿轮、中间转轴和第二从动齿轮;安装台设置在安装箱内壁上;驱动装置设置在安装台上,且与主动齿轮传动连接;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和中间齿轮分别啮合连接;中间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连接,中间齿轮设置在中间转轴上;中间转轴与安装箱转动连接;第一从动齿轮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第二从动齿轮设置在第二转轴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贯穿安装箱并与安装箱转动连接。优选的,抽风机上设置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抽风机的进风端连接有输气管,出风端连接有连接管;输气管底部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并排设置有多个,进气管贯穿隔板并与隔板下方空间连通;连接管连接有除尘箱;除尘箱设置在隔板上,除尘箱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优选的,输气管底部设置有支架;支架设置在隔板顶部。优选的,除尘箱上设置有滤网;滤网位于出气口处。优选的,还包括有除尘组件;除尘组件在除尘箱纵向两侧内壁上分别并排设置有多组,且在除尘箱纵向两侧内壁上的多组除尘组件交替设置,除尘组件包括安装板和吸尘棉;安装板逐渐向远离进气口方向倾斜;吸尘棉设置在安装板朝向进气口一侧上。优选的,除尘箱顶部设置有多个第一长条孔;第一长条孔与安装板一一对应;安装板贯穿第一长条孔,且顶部连接有顶板;顶板底部设置有弹性垫,顶部设置有第二把手;弹性垫上设置有用于穿过安装板的第二长条孔。优选的,箱体上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上设置有第一把手。优选的,箱体横向两侧分别设置有侧箱门。优选的,箱体底部设置有支撑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以将第一出线辊和第二出线辊上的纤维线放出。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绕线辊转动,以将第一出线辊和第二出线辊放出的纤维线纺制成混纺纱。抽风机能将设备内部的含尘空气排放至箱体外部,从而避免灰尘散落在混纺纱上而影响混纺纱的生产质量的情况产生。安装箱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中部,安装箱内设置的第二驱动机构能均衡的驱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扭矩输出过程更均衡稳定。2、本专利技术中的抽风机将箱体内部位于隔板下方空间的含尘空气从进气管吸入输气管,并通过连接管从进气口输送至除尘箱内进行除尘处理,经除尘箱处理后的空气从出气口排放至设备外部。通过交替设置多组除尘组件,以扩大吸尘棉与输送至除尘箱内的含尘空气的接触面积,且延长含尘空气在除尘箱内的留存时间,从而提高了吸尘棉的吸尘效率和吸尘效果。通过设置顶板、第二把手和弹性垫,使得工人能通过提起第二把手将除尘组件从除尘箱内移出,以更换积满灰尘的吸尘棉,更换操作非常方便。弹性垫被顶板压在箱体顶部,能防止含尘空气从第一长条孔逸出。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观察窗,方便工人直观的观察箱体内的混纺纱生产作业。通过设置第一把手,方便工人开启和关闭观察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混纺纱生产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混纺纱生产用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混纺纱生产用设备中的齿轮传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混纺纱生产用设备中输气管、抽风机和除尘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混纺纱生产用设备中除尘箱及其内部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混纺纱生产用设备中除尘箱及其内部结构的俯视剖视图。图中:1、箱体;101、观察窗;102、第一把手;103、侧箱门;2、第一驱动机构;201、绕线辊;3、第一转轴;301、第一出线辊;4、第二转轴;401、第二出线辊;5、安装箱;6、安装台;7、驱动装置;8、主动齿轮;9、第一从动齿轮;10、中间齿轮;1001、中间转轴;11、第二从动齿轮;12、隔板;13、输气管;131、进气管;14、支架;15、抽风机;16、连接管;17、除尘箱;171、进气口;172、出气口;173、第一长条孔;18、滤网;19、除尘组件;191、安装板;192、吸尘棉;20、顶板;21、第二把手;22、弹性垫;221、第二长条孔;23、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6,一种结构稳定的混纺纱生产用设备,包括箱体1、绕线辊201、第一转轴3、第一出线辊301、第二转轴4、第二出线辊401、安装箱5、隔板12和抽风机15;箱体1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绕线辊201转动以进行混纺纱收线过程的第一驱动机构2;第一出线辊301在第一转轴3上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二出线辊401在第二转轴4上并排设置有多个;安装箱5设置在隔板12底部,且位于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中部,安装箱5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转动以进行第一出线辊301和第二出线辊401放线过程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从隔板12下方抽风并将空气从箱体1内向外排出的抽风机15设置在隔板12顶部;隔板12水平设置在箱体1内壁上。本专利技术中,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转动,以将第一出线辊3和第二出线辊4上的纤维线放出。第一驱动机构2驱动绕线辊201转动,以将第一出线辊3和第二出线辊4放出的纤维线纺制成混纺纱。抽风机15能将设备内部的含尘空气排放至箱体1外部,从而避免灰尘散落在混纺纱上而影响混纺纱的生产质量的情况产生。安装箱5位于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中部,安装箱5内设置的第二驱动机构能均衡的驱动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转动,扭矩输出过程更均衡稳定。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台6、驱动装置7、主动齿轮8、第一从动齿轮9、中间齿轮10、中间转轴1001和第二从动齿轮11;安装台6设置在安装箱5内壁上;驱动装置7设置在安装台6上,且与主动齿轮8传动连接;主动齿轮8与第一从动齿轮9和中间齿轮10分别啮合连接;中间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稳定的混纺纱生产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绕线辊(201)、第一转轴(3)、第一出线辊(301)、第二转轴(4)、第二出线辊(401)、安装箱(5)、隔板(12)和抽风机(15);箱体(1)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绕线辊(201)转动以进行混纺纱收线过程的第一驱动机构(2);第一出线辊(301)在第一转轴(3)上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二出线辊(401)在第二转轴(4)上并排设置有多个;安装箱(5)设置在隔板(12)底部,且位于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中部,安装箱(5)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转动以进行第一出线辊(301)和第二出线辊(401)放线过程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从隔板(12)下方抽风并将空气从箱体(1)内向外排出的抽风机(15)设置在隔板(12)顶部;隔板(12)水平设置在箱体(1)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稳定的混纺纱生产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绕线辊(201)、第一转轴(3)、第一出线辊(301)、第二转轴(4)、第二出线辊(401)、安装箱(5)、隔板(12)和抽风机(15);箱体(1)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绕线辊(201)转动以进行混纺纱收线过程的第一驱动机构(2);第一出线辊(301)在第一转轴(3)上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二出线辊(401)在第二转轴(4)上并排设置有多个;安装箱(5)设置在隔板(12)底部,且位于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中部,安装箱(5)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转动以进行第一出线辊(301)和第二出线辊(401)放线过程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从隔板(12)下方抽风并将空气从箱体(1)内向外排出的抽风机(15)设置在隔板(12)顶部;隔板(12)水平设置在箱体(1)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混纺纱生产用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台(6)、驱动装置(7)、主动齿轮(8)、第一从动齿轮(9)、中间齿轮(10)、中间转轴(1001)和第二从动齿轮(11);安装台(6)设置在安装箱(5)内壁上;驱动装置(7)设置在安装台(6)上,且与主动齿轮(8)传动连接;主动齿轮(8)与第一从动齿轮(9)和中间齿轮(10)分别啮合连接;中间齿轮(10)与第二从动齿轮(11)啮合连接,中间齿轮(10)设置在中间转轴(1001)上;中间转轴(1001)与安装箱(5)转动连接;第一从动齿轮(9)设置在第一转轴(3)上;第二从动齿轮(11)设置在第二转轴(4)上;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均贯穿安装箱(5)并与安装箱(5)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混纺纱生产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抽风机(15)上设置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抽风机(15)的进风端连接有输气管(13),出风端连接有连接管(16);输气管(13)底部连接有进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光杨双会耿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华运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