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淮阴工学院专利>正文

特种化工设备管束自动穿管专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239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0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管束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特种化工设备管束自动穿管专用装置,管束中部通过至少一个外表面具有啮合齿的格栅定位固定,管束末端通过法兰定位固定,该装置中,每套格栅支撑旋转机构中,基座上具有与格栅为同心圆的弧面凹槽,主动齿轮转动连接在弧面凹槽底部,且主动齿轮与格栅外表面的啮合齿之间啮合;旋转驱动机构中,旋转驱动组件固定在支撑架上,用于驱动主动轴旋转,各主动齿轮均套设固定在主动轴的外壁;送管伸缩机构位于管束的前端下方,其中的送管驱动组件固定在伸缩组件的顶端,用于驱动管束中当时与其有效接触的管道向格栅中移动,伸缩组件用于驱动送管驱动组件上下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半自动穿管,人工参与较少,穿管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Special device for automatic pipe threading of special chemical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tube bundle equipment, and discloses a special device for automatic tube bundle threading of special chemical equipmen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tube bundle is positioned and fixed by at least one grating with meshing teeth on the surface, and the end of the tube bundle is positioned and fixed by the flange. In the device, each set of grating supports the rotary mechanism,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n arc groove which is concentric with the grating, and the driving gear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arc groove, and the engagement teeth between the driving gear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grid mesh; in the rotating drive mechanism, the rotating drive component is fixed on the support frame to drive the rotation of the driving shaft, and each driving gear is sleeved and fix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driving shaft; the tube feeding expansion mechanism is located under the front end of the tube bundle, and the tube feeding drive component is fixed on the top end of the expansion component for The tube in effective contact with the tube bundle at that time moves to the grid, and the telescopic component is used to drive the tube feeding driving component up and down.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semi-automatic pipe threading with less manual participation and greatly improved pipe thread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特种化工设备管束自动穿管专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束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特种化工设备管束自动穿管专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化工行业有很多种包含有管束的特种装备,无一例外,管束是这些装备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然而目前化工装备管束穿管主要采用人工单独穿管方式,将单独管道依次穿过开好管孔的管板,工程量大,效率低下,质量无法保障。有U型管等焊接要求的管束,基本上采用的是单根穿管,单根焊接的方式,极大的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特种化工设备管束自动穿管专用装置,可以实现半自动穿管,人工参与较少,穿管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特种化工设备管束自动穿管专用装置,管束中部通过至少一个外表面具有啮合齿的格栅定位固定,所述管束末端通过法兰定位固定,该装置包括至少一套且套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格栅的数量的格栅支撑旋转机构,还包括旋转驱动机构以及至少一套送管伸缩机构;每套所述格栅支撑旋转机构中,基座上具有与所述格栅为同心圆的弧面凹槽,主动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弧面凹槽底部,且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格栅外表面的啮合齿之间啮合;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中,旋转驱动组件固定在支撑架上,用于驱动主动轴旋转,各所述格栅支撑旋转机构中的各所述主动齿轮均套设固定在所述主动轴的外壁;所述送管伸缩机构位于所述管束的前端下方,其中的送管驱动组件固定在伸缩组件的顶端,所述送管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管束中当时与其有效接触的管道向所述格栅中移动,所述伸缩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送管驱动组件上下移动。优选地,所述旋转驱动组件构中,旋转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旋转驱动电机的第一蜗杆输出轴与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蜗轮啮合,所述主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蜗轮啮合。旋转驱动电机通过第一蜗杆输出轴驱动第一蜗轮转动,第一蜗轮再驱动主动轴转动,进而主动轴驱动各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再驱动各格栅转动,进而格栅带动管束转动。优选地,所述送管驱动组件中,所述送管驱动电机的第二蜗杆输出轴与第二蜗轮啮合,所述第二蜗轮与所述双向螺杆的一端啮合,所述双向螺杆的中部具有两段螺纹,每段螺纹分别与第一滚轮蜗轮和第二滚轮蜗轮啮合,所述第一滚轮蜗轮与第一滚轮啮合,所述第二滚轮蜗轮与第二滚轮啮合,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分别位于所述管束中当时与二者均有效接触的管道下方两侧。送管驱动电机通过其第二蜗杆输出轴驱动第二蜗轮旋转,第二蜗轮驱动双向螺杆旋转,双向螺杆再通过其中部两端螺纹驱动第一滚轮蜗轮和第二滚轮蜗轮同时顺时针旋转,第二滚轮蜗轮和第二滚轮蜗轮再分别驱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同时顺时针旋转,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旋转则会带动位于二者上方且与二者有效接触的管道前进。优选地,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所述管束中任意一根管道的外径,且大于二者的中心间距。这样设计之后,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就能够一方面将管道输送出去,又能避免管道被二者卡住。优选地,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均为圆台状滚轮。使用圆台状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同向转动的同时将两滚轮上的管道自动向前滚动传送,一方面自动化程度高,另一方面,转动前进的管道发生的挠度变形会更小,进一步提高穿管的整齐度。优选地,所述伸缩组件中,伸缩主杆竖直固定在底座上,伸缩次杆嵌套连接在所述伸缩主杆上,所述锁紧阀设置在所述伸缩主杆上,用于将所述伸缩次杆与所述伸缩主杆锁紧固定。需要伸缩组件升高或降低送管驱动组件的位置时,拧开锁紧阀,将伸缩次杆上移或下移到其上的送管驱动组件所需的位置后,锁紧锁紧阀即可。优选地,所述送管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伸缩次杆的顶端,所述双向螺杆、第一滚轮蜗轮、第二滚轮蜗轮、所述第一滚轮以及所述第二滚轮均转动连接在所述伸缩次杆的顶端。优选地,在所述弧面凹槽的两侧上沿处还分别设置有辅助转轮,各所述辅助转轮分别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且与所述主动齿轮位于同一平面内。辅助转轮的设置能够确保各格栅在转动时更加平稳。优选地,所述主动齿轮位于所述弧面凹槽的最底端,两侧的所述辅助转轮在所述主动齿轮两侧对称分布。优选地,所述主动轴与各所述主动齿轮套设固定的位置截面为梅花状。主动轴这样设计使得主动齿轮在与其组装时更加平滑,尤其是需要同时穿插五个主动齿轮时,梅花状的截面可以在满足带动各主动齿轮旋转的功能性前提下,有效的减小装置的复杂性,更加符合模数化理念;另一方面,其工作寿命远超过齿轮式主动轴,基本不会发生啮合齿断裂失效的情况,加强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益效果:需要穿管时,送管驱动组件驱动当时与其接触的管道向格栅的管孔中前进,当将一根管道全部穿进所有格栅且端部穿过法兰上的管孔后,送管驱动组件停止驱动,然后通过伸缩组件将送管驱动组件上移或下移一个管道直径的间距,再以上述同样的方式将第二根管道穿入第一根管道下方的格栅管孔内,依次类推,当管束的一列管道全部穿插完毕之后,启动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组件驱动主动轴旋转,主动轴驱动各主动齿轮旋转,主动齿轮再驱动与其啮合的各格栅旋转,当格栅旋转到与刚刚穿插完毕的第一列管道相邻的第二列格栅通孔位置后,旋转驱动组件停止运行,此时,再通过上述相同的方式使用送管驱动组件依次输送第二列管道,当第二列管道全部输送到第二列格栅通孔之后,再通过上述相同的方式,使用旋转驱动组件驱动格栅旋转到第三个格栅通孔后停止。依次类推,直到格栅通孔全部被管道穿满后结束。可见,本装置能够通过送管伸缩机构实现管道自动穿入格栅,通过旋转驱动机构实现格栅的自动旋转,这样,只需要人工将管道放在送管伸缩机构的送管驱动组件上,在伸缩组件需要升高或降低的高度,人工控制旋转驱动组件的旋转位置即可,人力消耗较少,有效提高穿管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特种化工设备管束自动穿管专用装置与管束配合使用时的示意图;图2为格栅支撑旋转机构的主视图;图3为格栅支撑旋转机构的侧视图;图4为旋转驱动机构的机构的主视图;图5为主动轴、主动齿轮以及格栅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6为送管伸缩机构的主视图;图7为送管伸缩机构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图8为穿管模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特种化工设备管束自动穿管专用装置,如图1至8所示,管束1的中部通过四个外表面具有啮合齿的格栅2定位固定,末端通过法兰3定位固定,管束1上每一根管道101都需要依次穿过这四个格栅2和法兰3才能完成穿管,然后再完成焊接固定等工序。本实施方式中的管束1穿管装置主要由四套格栅支撑旋转机构4、一套送管伸缩机构6以及一套旋转驱动机构5组成,一套格栅支撑旋转机构4分别位于一个格栅2的下方,每套格栅支撑旋转机构4均由基座401、主动齿轮403和两个辅助转轮404组成,基座401上具有与其上方的格栅2为同心圆的弧面凹槽402,主动齿轮403转动连接在弧面凹槽402的最底部,两个辅助转轮404在主动齿轮403两侧对称分布且转动连接在弧面凹槽402的两侧上沿,两个辅助转轮404与主动齿轮403位于同一平面内;主动齿轮403与其上方的格栅2外表面的啮合齿之间啮合,如图5。旋转驱动机构5由支撑架501、旋转驱动组件和主动轴502组成,旋转驱动组件固定在支撑架501上,用于驱动主动轴502旋转,由旋转驱动电机503和第一蜗轮505组成,旋转驱动电机5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特种化工设备管束自动穿管专用装置,管束(1)中部通过至少一个外表面具有啮合齿的格栅(2)定位固定,所述管束(1)末端通过法兰(3)定位固定,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至少一套且套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格栅(2)的数量的格栅支撑旋转机构(4),还包括旋转驱动机构(5)以及至少一套送管伸缩机构(6);每套所述格栅支撑旋转机构(4)中,基座(401)上具有与所述格栅(2)为同心圆的弧面凹槽(402),主动齿轮(403)转动连接在所述弧面凹槽(402)底部,且所述主动齿轮(403)与所述格栅(2)外表面的啮合齿之间啮合;所述旋转驱动机构(5)中,旋转驱动组件固定在支撑架(501)上,用于驱动主动轴(502)旋转,各所述格栅支撑旋转机构(4)中的各所述主动齿轮(403)均套设固定在所述主动轴(502)的外壁;所述送管伸缩机构(6)位于所述管束(1)的前端下方,其中的送管驱动组件固定在伸缩组件的顶端,所述送管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管束(1)中当时与其有效接触的管道(101)向所述格栅(2)中移动,所述伸缩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送管驱动组件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种化工设备管束自动穿管专用装置,管束(1)中部通过至少一个外表面具有啮合齿的格栅(2)定位固定,所述管束(1)末端通过法兰(3)定位固定,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至少一套且套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格栅(2)的数量的格栅支撑旋转机构(4),还包括旋转驱动机构(5)以及至少一套送管伸缩机构(6);每套所述格栅支撑旋转机构(4)中,基座(401)上具有与所述格栅(2)为同心圆的弧面凹槽(402),主动齿轮(403)转动连接在所述弧面凹槽(402)底部,且所述主动齿轮(403)与所述格栅(2)外表面的啮合齿之间啮合;所述旋转驱动机构(5)中,旋转驱动组件固定在支撑架(501)上,用于驱动主动轴(502)旋转,各所述格栅支撑旋转机构(4)中的各所述主动齿轮(403)均套设固定在所述主动轴(502)的外壁;所述送管伸缩机构(6)位于所述管束(1)的前端下方,其中的送管驱动组件固定在伸缩组件的顶端,所述送管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管束(1)中当时与其有效接触的管道(101)向所述格栅(2)中移动,所述伸缩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送管驱动组件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化工设备管束自动穿管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中,旋转驱动电机(503)固定在所述支撑架(501)上,所述旋转驱动电机(503)的第一蜗杆输出轴(504)与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501)上的第一蜗轮(505)啮合,所述主动轴(5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蜗轮(505)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化工设备管束自动穿管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管驱动组件中,所述送管驱动电机(601)的第二蜗杆输出轴(602)与第二蜗轮(603)啮合,所述第二蜗轮(603)与所述双向螺杆(604)的一端啮合,所述双向螺杆(604)的中部具有两段螺纹,每段螺纹分别与第一滚轮蜗轮(605)和第二滚轮蜗轮(606)啮合,所述第一滚轮蜗轮(605)与第一滚轮(607)啮合,所述第二滚轮蜗轮(606)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伯奎金伟进黄梓庭滑小彤许兆美蒋素琴王玲
申请(专利权)人:淮阴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