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换向阀体内设有换向阀芯,换向阀芯的一端设有第一顶杆与第一阀活塞连接,换向阀芯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顶杆与第二阀活塞连接,换向阀体与第一阀活塞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换向阀体与第二阀活塞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换向阀体底部设有第一控制信号口,第二控制信号口和控制流体排放口,换向阀体顶部设有控制流体入口,第一控制信号口连接第一换向触发机构,第二控制信号口连接第二换向触发机构,另外换向阀芯的顶部还设有弹簧缩节,其优点是对流体的适用性及承受流体高压能力强且能对大流量流体进行控制,其密封性好,适用于高压、高速换向的流体控制阀场合。(*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術纖技术鱖本技术涉及流鹏l鹏,尤其渉及种对气# 体进行换鹏制的阀。背景默传统的气体或者液体大多附顿圆柱型沿轴线运动切换的控制的阀,其劍腿 区密甜仅依靠^w阀门密^ffl^t并且仅條阀芯处密唾欄的自身张力^t,对高lii流体承受台幼乾由丁^tl司飾顿,其密主檲6^化、激娜踢导3^f封 规另夕,剛顿密娜量多,倒可一歸ffiEM少有zJl^娜,,聘,单 个阀芯就魏一系列臓娜鹏若其中一31^ 坏 ^封。其次战好-^ 鹏制 " 体介质衞吉麟柳当敲求,甚致 为此而繊,蘇,设备,其) ,密甜性麟且i^Pi^制顿输及 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见有^^雜的问题提出一#^盼流^§制阀^l舌换向阀芯、换向阀体、崎活塞、复^#簧、TM、换向M^^调、弹^fe节 妾喊其WE在于换向阀体内设有换向阀芯,换向阀芯的m^有第一了蹄T勻第 一蹄舌BS,换向阀芯的另一^^有第_^杆与第二^^^ ,换向 % 第一掛活tel司设有第一复傲单簧,换向W^第二^g&tl司设有第二复, 簧,换向&自部设有第一控制信号口 ,第二控制信号口和控制流体排放口,换向阀体顶部设有控制流体入口,第一控制信号口连接第一换向 触发机构,第二控制信号口连接第二换向触发机构,另外换向阀芯的 顶部还设有弹簧縮节。所述的换向阀芯为顶端封闭,底部开口的空心圆柱体或多种形状 的空心体,换向阀芯内部封闭空间连通低压流体排放口,换向阀芯外 部空间连通高压控制流体入口,换向阀芯与换向阀体之间的密封面为 平面,在换向阀芯底部一侧。所述的换向阀芯的一端通过第一顶杆与第一阀活塞的一端连接, 该换向阀芯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顶杆与第二阀活塞的一端连接,该第一 阀活塞的另一端与第一阀驱动流体入口连接,第二阀活塞的另一端与 第二阀驱动流体入口连接,换向阀体与第一阀活塞之间设有第一复位 弹簧,换向阀体与第二阀活塞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的换向阀体内设有方槽,方槽内设有换向阀芯,换向阀芯底 部一侧设有第一控制信号口,第二控制信号口,和控制流体排放口, 换向阀体顶部设有控制流体入口 ,该换向阀芯与换向阀体之间的密封 面为平面,在换向阀芯底部一侧。所述的第一换向触发机构包括第一锥阀,该第一锥阀与第一触点 连接,第一锥阀设有弹簧,该弹簧被锁帽锁定在第一锥阀的阀杆上, 该第一锥阀的阀口一端与第二控制信号口连通,该第一锥阀阀口的另 一端与第一阀驱动流体入口连通,第一阀驱动流体入口与第二控制信 号口之间还设有第一球阀,其中第二换向触发机构包括第二锥阀,该 第二锥阀与第二触点连接,第二锥阀设有弹簧,该弹簧被锁帽锁定在第二锥阀的阀杆上,该第二锥阀的阀口一端与第一控制信号口连通,该 第二锥阀阀口的另一端与第二阀驱动流体入口连通,第二阀驱动流体 入口与第一控制信号口之间还设有第二球阀。所述的换向阀芯顶端设有与换向阀体连接的弹簧缩节,该弹簧缩 节包括伸縮管,伸縮管内置縮节弹簧,该伸缩管的一端与拨动片铰接, 该伸縮管的另一端与换向阀体连接,拨动片的另一端与换向阀芯顶端 铰接。由于采用上述结构,高低压密封区的阀芯仅需一道密封圈且密封 面为单一平面接触,阀芯可以自由转动利于密封磨合,由于换向阀芯 内部封闭空间连通低压流体排放口,换向阀芯外部空间连通高压控制 流体入口,换向阀芯内外压差形成自身的密封压紧力,有利于高压流 体密封,因此优点显见;其密封性好,对流体的适用性及承受流体髙 压能力强,且能对大流量流体进行控制,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控制 方便、适用于高压、适用于高速换向的流体控制阀场合,控制方便, 使用寿命长,维护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流体控制阀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换向阀体剖面图图3为换向触发机构剖面图图4为弹簧縮节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中标号换向阀芯(l)、阀活塞(301)、 (302)、顶杆(501)、 (502)、复位弹簧(401)、(402)、换向阀体(2)、换向蝕发机构(601)、 (701)、球阀(602)、 (702)、锥阀(603)、 (703)、弹簧(604)、 (704)、 锁帽(605)、 (705)、触点(606)、 (706)弹簧縮节(8)、縮节弹簧(801)、 伸縮管(802)、拨动片(803)、铰接点(804)、 (805)、 (806)、控制 流体入口 (16)、泄放口 (14)、 (15)、控制流体排放口 (11)、阀驱动 流体入口(12)、 (13)、控制信号口 (9)、 (10)图l为本流体控制阀总体结构示意图。换向阀体(2)内设有方槽, 方槽内设有换向阀芯(1),换向阀芯(1)底部一侧设有与第一流体控 制口连通的第一控制信号口 (9),与第二流体控制口连通的第二控制 信号口 (10),和控制流体排放口 (11),换向阀体顶部设有控制流体 入口,第一控制信号口 (9)连接第一换向触发机构(601),第二控制 信号口 (10)连接第二换向触发机构(701)。换向阀体内(2)的换向 阀芯(1)的一端通过第一顶杆(501)与第一阀活塞(301)的一端连 接,该换向阀芯(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顶杆(502)与第二阀活塞(302) 的一端连接,该第一阀活塞(301 )的另一端与第--阀驱动流体入口 ( 12) 连接,第二阀活塞(302)的另一端与第二阆驱动流体入口 (13)连接。 换向阀芯(1)的顶端设有与换向阀体(2)连接的弹簧縮节(8)。图4为弹簧縮节剖面图。该弹簧縮节(8)包括伸縮管(802), 伸縮管(802)内置縮节弹簧(801),该伸縮管(802)的一端与拨动 片(803)铰接,该伸縮管(802)的另一端与换向阀体(2)铰接,拨 动片(803)的另一端与换向阀芯(1)顶端铰接,该弹簧縮节(8)也可用簧片替代。图2为换向阀体剖面图。换向阀芯(1)为顶端封闭,底部开口 的空心圆柱体或多种形状的空心体,换向阀芯(1)内部封闭空间连通 低压控制流体排放口 (11),换向阀芯(1)外部空间连通高压控制流 体入口 (16),换向阀芯(1)的一端通过第一顶杆(501)与第一阀活 塞(301)的一端连接,该换向阀芯(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顶杆(502) 与第二阀活塞(302)的一端连接,该第一阀活塞(301)的另一端与 第一阀驱动流体入口 (12)连接,第二阀活塞(302)的另一端与第二 阀驱动流体入口 (13)连接,换向阀体(2)与第一阀活塞(301)之 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401),换向阀体(2)与第二阀活塞(302)之 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402)。换向阀体(2)内设有方槽,方槽内设有 换向阀芯(1),换向阀芯(1)底部一侧设有第--控制信号口 (9),第 二控制信号口 (10),和控制流体排放口 (11),换向阀体(2)顶部设 有控制流体入口 (16),该换向阀芯(1)与换向阀体(2)之间的密封 面为平面,在换向阀芯底部一侧。图3为换向触发机构剖面图。其中第一换向触发机构(601)包括 第一锥阀(603),该第一锥阀(603)与第一触点(606)连接,第一 锥阀(603)设有弹簧(604),弹簧(604)被锁帽(605)锁定在第一 锥阀(603)的阀杆上,该第一锥阀(603)的阀口一端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控制阀,包括换向阀芯、换向阀体、阀活塞、复位弹簧、顶杆、换向触发机构、弹簧缩节组成,其特征在于:换向阀体内设有换向阀芯,换向阀芯的一端设有第一顶杆与第一阀活塞连接,换向阀芯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顶杆与第二阀活塞连接,换向阀体与第一阀活塞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换向阀体与第二阀活塞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换向阀体底部设有第一控制信号口,第二控制信号口和控制流体排放口,换向阀体顶部设有控制流体入口,第一控制信号口连接第一换向触发机构,第二控制信号口连接第二换向触发机构,另外换向阀芯的顶部还设有弹簧缩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卫权,
申请(专利权)人:俞卫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