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明华专利>正文

自控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1329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用于自动控制调节液体流量的水箱中的一种自控调节,在阀腔中部有台肩,球阀活动放在导向环中,下部有顶杆,与偏心凸轮活动接触,浮体带动偏心凸轮正、反方向旋转,使顶杆顶推球阀,自动控制进水流量,该自控调节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之优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调节控制进水(液体)池的水(液体液)面的调节阀,具体是一种自控调节阀。目前用于水箱或便器水箱进水控制的装置,一般是用浮球阀,它采用杠杆顶压阀心,长期处于工作(顶压)状态,影响使用寿命,同时浮球体积大,连杆长,容易发生故障。本技术设计一种结构紧凑,利用水(液体)自身压力关闭阀门的自控调节阀。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记载如下它包括有阀体、球阀、导向环、顶杆、偏心凸轮和浮体,在阀腔的中间部位有台肩,台肩上端设置有导向环,导向环内腔配放球阀,台肩下面阀腔设置有顶杆,其技术特点是浮体由套管连接偏心凸轮,顶杆下端一头与偏心凸轮活动接触。由于本技术的浮体随水(液)面位置变化而上升或下降,带动偏心凸轮绕轴转动,带动顶杆下、上顶压球阀,上、下实现关闭或开启,自动控制水(液)面的高度。导向块和导向环能使顶杆和球阀定向运行,比浮球阀具有结构紧凑,顶杆和球阀运行稳定,减少故障发生率。以下,按附图说明及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详述如下图1是本技术结构视图。本技术自控调节阀结构如图1所示,阀体4的阀腔中部置有台肩3,台肩3的上方放置有活动的导向环6,导向环6的内腔有呈对应十字形不相连的4条筋骨,中间是园孔,球阀5活动置放于4条筋骨的中间园孔中,球阀5随水的压力变化沿着园孔上下升降。台肩3下方的阀腔中活动放置与导向块连为一体的顶杆7,顶杆7下端呈园球状,同偏心凸轮8活动接触,浮体1一端与同阀体4相连的转轴9连接的套管2螺纹连接,套管2与阀体4开口处之间有一定间隙,浮体1内腔装有整个内腔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水(液体),保持与水(液体)相同的比重。浮体1处在液面中,当水(液)面下降一定高度,浮体1下降,和通过套管2绕着转轴9带动偏心凸轮8反时旋转,顶推顶杆7及导向块上升,顶杆7的上端一头上台球阀5,球阀5沿导向环6中的园孔上升进水(液体);在液面上升一定高度,浮体1又使偏心凸轮8顺时旋转,顶杆7沿偏心凸轮8周边下降,球阀5在水(液体)压力作用下,沿中间园孔下降,堵塞台肩3的中心孔,密封关闭水(液体)流量。权利要求1.一种自控调节阀,它包括有阀体,导向环,球阀,顶杆,偏心凸轮和浮体,阀腔中间有台肩,下腔有与导向块连为一体的顶杆,上腔有导向环,导向环中置放球阀,其特征是浮体(1)与偏心凸轮(8)相连,偏心凸轮(8)与顶杆(7)活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调节阀,其特征是浮体(1)腔内放置有四分之三的水(液体)。专利摘要本技术是用于自动控制调节液体流量的水箱中的一种自控调节,在阀腔中部有台肩,球阀活动放在导向环中,下部有顶杆,与偏心凸轮活动接触,浮体带动偏心凸轮正、反方向旋转,使顶杆顶推球阀,自动控制进水流量,该自控调节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之优点。文档编号F16K1/14GK2421461SQ00217169公开日2001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4日专利技术者施明华 申请人:施明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控调节阀,它包括有阀体,导向环,球阀,顶杆,偏心凸轮和浮体,阀腔中间有台肩,下腔有与导向块连为一体的顶杆,上腔有导向环,导向环中置放球阀,其特征是浮体(1)与偏心凸轮(8)相连,偏心凸轮(8)与顶杆(7)活动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施明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