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旭美专利>正文

一种妇科护理用给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086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妇科护理用给药器,包括注射器和给药管,所述注射器通过第一连接软管连接有三通管,三通管还分别连接有第二连接软管和第三连接软管,其中第三连接软管与药管连通;所述给药管包括内给药管和端部密封的外给药管,且两者采用活动连接,通过旋转内给药管可实现其与外给药管侧壁处的第一空腔或外给药管密封端处的第二空腔之间的连通,且外给药管的侧壁和密封端分别开设若干个侧给药孔和端给药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集中给药,又可分散给药,同时还方便加药,避免常规给药器取出后再上药造成患者不适感和细菌感染的风险。

A drug delivery device for Gynecological Nurs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edicine feeder for gynaecological nursing, which comprises a syringe and a medicine feeding pipe. The syringe is connected with a three-way pipe through a first connecting hose, and the three-way pipe is also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connecting hose and a third connecting hose respectively, wherein the third connecting hose is connected with the medicine pipe; the medicine feeding pipe comprises an internal medicine feeding pipe and an external medicine feeding pipe sealed at the end, and the two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in a movable way By rotating the inner dosing tube, it can b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avity at the side wall of the outer dosing tube or the second cavity at the sealing end of the outer dosing tube, and the side wall and the sealing end of the outer dosing tub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several side dosing holes and end dosing holes.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only centralize the administration, but also disperse the administr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onvenient to add the medicine, so as to avoid the risk of discomfort and bacterial infection of patients caused by taking out the conventional medicine feeder and applying the medicine ag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妇科护理用给药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妇科护理用给药器。
技术介绍
目前,医院在对妇科病人进行护理时,经常需要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给药,通过给药器将药液注入阴道内进行护理和治疗,而目前妇科护理用给药器装置大都结构简单,药物只能通过注射管顶端的出药口推出并进行集中给药,或者通过注射管侧壁分散出药,不能根据患者需要进行调节,且注射管在注射完药液后需要重新取出并再次装药,容易增加患者的不适感,且加大了细菌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集中给药,又可分散给药,同时还方便加药的妇科护理用给药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妇科护理用给药器,包括注射器和给药管,所述注射器通过第一连接软管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还分别连接有第二连接软管和第三连接软管,其中第三连接软管端部通过活动硬质接头与所述给药管相连接;所述给药管包括一端部密封设置的外给药管,外给药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侧给药孔,外给药管的密封端开设有若干个端给药孔,且外给药管的内侧设置有套管,套管的两端均通过环形连接板与所述外给药管的侧壁相连接,且外给药管的侧壁、环形连接板和套管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套管的内侧活动连接有内给药管,内给药管的外侧两端分别套设有限位板和第一盖板,同时限位板与远离密封端的所述环形连接版相抵合,第一盖板与靠近密封端的所述环形连接版相抵合,所述第一盖板通过环形分布的连接杆连接有第二盖板,同时外给药管的内侧固连有与第二盖板相抵合的圆形隔板,且圆形隔板与外给药管的密封端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圆形隔板上开设有环形分布的第一开口,靠近密封端的所述环形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交错分布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分别开设有正对设置且环形分布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软管上设有夹片,所述第三连接软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注射器上设有刻度尺。优选的,所述外给药管的外侧端部设有与外给药管一体连接的环形拿持柄,与拿持柄同侧的内给药管端部套设有防滑橡胶圈。优选的,所述内给药管与套管之间转动连接,且远离密封端的所述环形连接版上设置有角度盘,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配合角度盘使用的指针。优选的,所述第一盖板为环形板,所述第二盖板为圆形板,且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外径均与外给药管的内径相等,第一盖板的内径与内给药管的内径相等。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的大小和形状均相等,且均为环扇形,同时环扇形对应的圆心角不大于30°。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均以圆心角间隔90°相邻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双层给药管设计,由内给药管进药,外给药管的侧壁或密封端出药,进而实现分散给药或集中给药,内给药管与外给药管之间采用活动连接,通过旋转内给药管可实现其与外给药管侧壁处的第一空腔或外给药管密封端处的第二空腔之间的连通,可以根据患者需要来调节分散给药和集中给药;同时给药管与注射器之间采用三通管连接,三通管另一端可对注射器进行上药,避免常规给药器取出后再上药造成患者不适感和细菌感染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给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给药管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外给药管密封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注射器、101刻度尺、20第一连接软管、21第二连接软管、211夹片、22第三连接软管、221单向阀、222活动硬质接头、23三通管、30给药管、301外给药管、3011侧给药孔、3012拿持柄、3013圆形隔板、3014第一开口、3015端给药孔、302套管、303环形连接板、3031第二开口、304第一空腔、305内给药管、3051限位板、3052第一盖板、3053连接杆、3054第二盖板、3055第三开口、3056第四开口、306第二空腔、307防滑橡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妇科护理用给药器,包括注射器10和给药管30,注射器30通过第一连接软管20连接有三通管23,三通管23还分别连接有第二连接软管21和第三连接软管22,其中第三连接软管22端部通过活动硬质接头222与给药管30相连接;给药管30包括一端部密封设置的外给药管301,外给药管30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侧给药孔3011,外给药管301的密封端开设有若干个端给药孔3015,且外给药管301的内侧设置有套管302,套管302的两端均通过环形连接板303与外给药管301的侧壁相连接,且外给药管301的侧壁、环形连接板303和套管302之间形成第一空腔304,套管302的内侧活动连接有内给药管305,内给药管305的外侧两端分别套设有限位板3051和第一盖板3052,同时限位板3051与远离密封端的环形连接版303相抵合,第一盖板3052与靠近密封端的环形连接版303相抵合,第一盖板3052通过环形分布的连接杆3053连接有第二盖板3054,同时外给药管301的内侧固连有与第二盖板3054相抵合的圆形隔板3013,且圆形隔板3013与外给药管301的密封端之间形成第二空腔306;圆形隔板3013上开设有环形分布的第一开口3014,靠近密封端的环形连接板303上开设有与第一开口3014交错分布的第二开口3031,第一盖板3052和第二盖板3054上分别开设有正对设置且环形分布的第三开口3055和第四开口3056。进一步地,第二连接软管21上设有夹片211,第三连接软管22上设有单向阀221;注射器10上设有刻度尺101。进一步地,外给药管301的外侧端部设有与外给药管301一体连接的环形拿持柄3012,与拿持柄3012同侧的内给药管305端部套设有防滑橡胶圈307。进一步地,内给药管305与套管302之间转动连接,且远离密封端的环形连接版303上设置有角度盘,限位板3051上设置有配合角度盘使用的指针。进一步地,第一盖板3052为环形板,第二盖板3054为圆形板,且第一盖板3052和第二盖板3054的外径均与外给药管301的内径相等,第一盖板3052的内径与内给药管305的内径相等。进一步地,第一开口3014、第二开口3031、第三开口3055和第四开口3056的大小和形状均相等,且均为环扇形,同时环扇形对应的圆心角不大于30°。进一步地,第一开口3014、第二开口3031、第三开口3055和第四开口3056均以圆心角间隔90°相邻分布。采用本技术的一种妇科护理用给药器,用注射器10抽取药物,可通过刻度尺101确定其量,然后依次通过第一连接软管20、三通管23和第二连接软管22对给药管30注射药物,第二连接软管22上设有单向阀221,可避免药物倒灌,通过防滑橡胶圈307旋转内给药管305,当内给药管305中第一盖板3052上的第三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妇科护理用给药器,包括注射器(10)和给药管(30),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10)通过第一连接软管(20)连接有三通管(23),所述三通管(23)还分别连接有第二连接软管(21)和第三连接软管(22),其中第三连接软管(22)端部通过活动硬质接头(222)与所述给药管(30)相连接;所述给药管(30)包括一端部密封设置的外给药管(301),外给药管(30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侧给药孔(3011),外给药管(301)的密封端开设有若干个端给药孔(3015),且外给药管(301)的内侧设置有套管(302),套管(302)的两端均通过环形连接板(303)与所述外给药管(301)的侧壁相连接,且外给药管(301)的侧壁、环形连接板(303)和套管(302)之间形成第一空腔(304),所述套管(302)的内侧活动连接有内给药管(305),内给药管(305)的外侧两端分别套设有限位板(3051)和第一盖板(3052),同时限位板(3051)与远离密封端的所述环形连接板(303)相抵合,第一盖板(3052)与靠近密封端的所述环形连接板(303)相抵合,所述第一盖板(3052)通过环形分布的连接杆(3053)连接有第二盖板(3054),同时外给药管(301)的内侧固连有与第二盖板(3054)相抵合的圆形隔板(3013),且圆形隔板(3013)与外给药管(301)的密封端之间形成第二空腔(306);所述圆形隔板(3013)上开设有环形分布的第一开口(3014),靠近密封端的所述环形连接板(303)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3014)交错分布的第二开口(3031),所述第一盖板(3052)和第二盖板(3054)上分别开设有正对设置且环形分布的第三开口(3055)和第四开口(305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妇科护理用给药器,包括注射器(10)和给药管(30),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10)通过第一连接软管(20)连接有三通管(23),所述三通管(23)还分别连接有第二连接软管(21)和第三连接软管(22),其中第三连接软管(22)端部通过活动硬质接头(222)与所述给药管(30)相连接;所述给药管(30)包括一端部密封设置的外给药管(301),外给药管(30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侧给药孔(3011),外给药管(301)的密封端开设有若干个端给药孔(3015),且外给药管(301)的内侧设置有套管(302),套管(302)的两端均通过环形连接板(303)与所述外给药管(301)的侧壁相连接,且外给药管(301)的侧壁、环形连接板(303)和套管(302)之间形成第一空腔(304),所述套管(302)的内侧活动连接有内给药管(305),内给药管(305)的外侧两端分别套设有限位板(3051)和第一盖板(3052),同时限位板(3051)与远离密封端的所述环形连接板(303)相抵合,第一盖板(3052)与靠近密封端的所述环形连接板(303)相抵合,所述第一盖板(3052)通过环形分布的连接杆(3053)连接有第二盖板(3054),同时外给药管(301)的内侧固连有与第二盖板(3054)相抵合的圆形隔板(3013),且圆形隔板(3013)与外给药管(301)的密封端之间形成第二空腔(306);所述圆形隔板(3013)上开设有环形分布的第一开口(3014),靠近密封端的所述环形连接板(303)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3014)交错分布的第二开口(3031),所述第一盖板(3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美
申请(专利权)人:王旭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