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916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按键组件,是装设于一摇杆部件上,该按键组件包括一底座、一压力感测器及一键帽;所述底座中间具有一容置槽,所述底座的两侧皆具有一向外凸伸形成的限位部;所述压力感测器装设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键帽覆盖在所述压力感测器的上方,所述键帽的下表面具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压力感测器相接触,所述键帽的两侧皆具有一向外凸伸形成的活动部,所述两活动部分别安装在所述两限位部上,且所述两活动部可分别在所述两限位部间上下活动。借由所述底座、所述压力感测器及所述键帽之间设置所述限位部及所述活动部,以形成一可按压的按键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按键组件达到模组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键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按键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模组化的按键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摇杆部件是包括一顶盖及一压力感测器,所述压力感测器通常为透过一压力元件感测器,或是软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的电荷,即手指按压的力量越大,按压面积越大,而FPC会感测并转换成数字且换算为按压力量大小值。所述顶盖具有一按键,组装时是将一压力感测器装设在顶盖之下。当使用者使用时,将按压所述按键,所述按键会先向下与所述压力感测器的上表面接触,再将所述压力感测器向下压,以完成所述按键的按压。然而,为导入一种泡绵软性材质的压力感测器,所述泡绵软性材质的压力感测器具有较强的感测灵敏度。因此,在上述的结构中,容易受结构间的累积公差影响,导致按压时的数值过度变动。且若是所述按键故障,也难以辨别是否为所述压力感测器或其他结构导致,且不易更换。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模组化的按键组件,使得所述泡绵软性材质的压力感测器使用时能具有较少的累积公差,且能易于所述摇杆部件中进行检测及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可模组化的按键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按键组件,设置在一摇杆部件中,包含一底座、一压力感测器和一键帽;所述底座中间具有一容置槽,所述底座的两侧皆具有一向外凸伸形成的限位部;所述压力感测器,装设于所述底座的所述容置槽中;所述覆盖在所述压力感测器的上方,所述键帽的下表面具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压力感测器相接触,所述键帽的两侧皆具有一向外凸伸形成的活动部,所述两活动部分别安装在所述两限位部上,且所述两活动部可分别在所述两限位部间上下活动。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两限位部皆包括一从所述底座的一侧向外凸伸形成的下延伸部,所述两下延伸部之末端皆开设有一限位开口。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两活动部皆包括一从所述键帽向外凸伸形成的上延伸部,所述两上延伸部皆分别设于所述两下延伸部上方,所述两上延伸部皆具有一向下凸伸形成的凸块,所述两凸块分别对应所述两限位开口而设,所述两凸块皆具有一向一侧凸伸形成的限位块,所述两凸块分别向下穿过对应之所述限位开口,所述两限位块的上表面分别抵顶于所述两下延伸部的下表面。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压力感测器包括一软性材质感测器,所述键帽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软性材质感测器的上表面相接触。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底座靠近外侧边缘上具有数个向上凸伸形成的限位块,使所述底座中间围设形成一所述容置槽。如上所述,借由所述底座、所述压力感测器及所述键帽之间设置所述限位部及所述活动部,以形成一可按压的按键结构,使得本技术按键组件达到模组化。当使用者按压本技术按键组件时,能直接透过所述键帽将压力传递至所述压力感测器上,以此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较少的累积公差。其模组化的结构,也能灵活的在其他载具中组装或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按键组件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按键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2所示本技术按键组件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图4为搭载本技术按键组件的摇杆部件的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搭载本技术按键组件的摇杆部件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图4所示搭载本技术按键组件的摇杆部件的VI—VI线的剖面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按键组件100底座1容置槽11限位块111限位部12下延伸部121限位开口122固定孔13压力感测器2软性材质感测器21第一电容22键帽3接触部31活动部32上延伸部321凸块322限位块323摇杆部件200外壳4容置空间41凸块42固定槽43电路板5第一连通开口51固定架6限位壁61挡止块62活动开口63第二连通开口64外壳7开口71顶盖8。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和功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按键组件100包括一底座1、一压力感测器2及一键帽3。所述底座1中间具有一容置槽11,所述底座1靠近外侧边缘上具有数个向上凸伸形成的限位块111,使所述底座1中间围设形成一容置槽11。所述底座1的两侧皆具有一向外凸伸形成的限位部12,所述两限位部12皆包括一从所述底座1的一侧向外凸伸形成的下延伸部121。所述两下延伸部121之末端皆开设有一限位开口122。所述底座1开设有一上下贯穿形成的固定孔13。所述压力感测器2装设于所述底座1上由所述限位块111所围设而成的所述容置槽11中。所述压力感测器2包括一软性材质感测器21。所述压力感测器2具有一向外延伸的第一电容22。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键帽3覆盖在所述压力感测器2的上方,所述键帽3的下表面具有一接触部31,所述接触部31与所述软性材质感测器21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键帽3的两侧皆具有一向外凸伸形成的活动部32,所述两活动部32分别安装在所述两限位部12上,且所述两活动部32可分别在所述两限位部12间上下活动。所述两活动部32皆包括一从所述键帽3向外凸伸形成的上延伸部321,所述两上延伸部321皆分别设于所述两下延伸部121上方。所述两上延伸部321皆具有一向下凸伸形成的凸块322,所述两凸块322分别对应所述两限位开口122而设,所述两凸块322皆具有一向一侧凸伸形成的限位块323。组装时,所述两凸块322分别向下穿过对应之所述限位开口122,所述两限位块323的上表面分别抵顶于所述两下延伸部121的下表面。由于本技术按键组件100是使用所述软性材质感测器21,所述软性材质感测器21会使得所述压力感测器2的感测灵敏度较软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及压力元件感测器大。当使用者按压所述压力感测器2时,容易导致压力数值过度变动。故本技术按键组件100将所述压力感测器2装设于所述底座1及所述键帽3中。当使用者按压本技术按键组件100时,所述两凸块322皆能于所述两限位开口122中往下移动,使所述两上延伸部321皆能往下移动,以让使用者将所述键帽3进行下压的动作。由于所述软性材质感测器21具有弹性,当所述软性材质感测器21受所述键帽3下压时,使用者按压所述键帽3的位置,会将对应于该位置的所述软性材质感测器21因受压力而产生凹陷,此时,所述软性材质感测器21之凹陷的部位,会因所述软性材质感测器21本身之弹性而产生一向上的回弹力。当使用者放开本技术按键组件100时,呈凹陷状态之所述软性材质感测器31会向上回弹以回复初始状态,进而将所述接触部31向上推,使得所述两上延伸部321的凸块322皆能于所述两限位开口122中往上移动,进而使所述键帽3回复至初始状态,此时,所述两限位块323的上表面分别抵顶于所述两下延伸部121的下表面,以抵消所述软性材质感测器21所产生的向上回弹力,使得所述键帽3得以稳定的维持在初始状态,如此完成一次按压的动作。请参阅图4至图6,揭示一装设所述本技术按键组件100是之摇杆部件200。所述摇杆部件200包括一外壳4、电路板5、一固定架6及顶盖7。所述外壳4中具有一容置空间41,所述电路板5及所述固定架6皆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41中,所述外壳4的底部具有一向上凸伸形成的凸块42,所述凸块42具有一向下凹陷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键组件,设置在一摇杆部件中,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底座、一压力感测器和一键帽;所述底座中间具有一容置槽,所述底座的两侧皆具有一向外凸伸形成的限位部;所述压力感测器,装设于所述底座的所述容置槽中;所述键帽覆盖在所述压力感测器的上方,所述键帽的下表面具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压力感测器相接触,所述键帽的两侧皆具有一向外凸伸形成的活动部,所述两活动部分别安装在所述两限位部上,且所述两活动部可分别在所述两限位部间上下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组件,设置在一摇杆部件中,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底座、一压力感测器和一键帽;所述底座中间具有一容置槽,所述底座的两侧皆具有一向外凸伸形成的限位部;所述压力感测器,装设于所述底座的所述容置槽中;所述键帽覆盖在所述压力感测器的上方,所述键帽的下表面具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压力感测器相接触,所述键帽的两侧皆具有一向外凸伸形成的活动部,所述两活动部分别安装在所述两限位部上,且所述两活动部可分别在所述两限位部间上下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限位部皆包括一从所述底座的一侧向外凸伸形成的下延伸部,所述两下延伸部之末端皆开设有一限位开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启明李宗仕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