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把控制流体和液控流体都供给切换阀2的岐管1A,它设有:与供给口4相通的内部液控流路8、与外部液控口X↓[1]相通的外部液控流路13、有选择地从上述内部液控流路8及外部液控流路13把液控流体导引给液控阀20的梭形滑阀11;该梭形滑阀11的两个输入口11a、11b分别与上述内部液控流路8和外部液控流路13连接的同时,输出口11c与液控供给流路6相连接。(*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置液控式切换阀用的岐管,特别涉及一种能把被安装的切换阀分为内部液控式和外部液控式使用的切换阀用岐管。在现有技术中,作为切换压缩空气等压力流体流向的切换阀之一液控式切换阀,它由主阀和液控阀构成,它是借助从液控阀供给的液控流体压作用在主阀的阀构件上来切换该阀构件的。这样的液控式切换阀虽然有时也单独使用,但大都是通过把多个切换阀设置在公用的岐管上而集成化,通过该岐管把控制流体和液控流体总括起来供给各个切换阀的。另外,上述切换阀根据液控流体的供给方法被分为内部液控式和外部液控式。内部液控式切换阀是从主阀的供给口把控制流体的一部分作为液控流体导引到液控阀的。另一方面,外部液控式切换阀是通过连接在液控阀上的外部配管等将与控制流体不同的专用液控流体导引到该液控阀的。虽然这两种切换阀根据作业条件而适当分开地使用,但是,时常会由于作业条件变更而必须把内部液控式变更为外部液控式、或相反地把外部液控式变更为内部液控式。为了能适应上述这种情况,过去,在日本专利公报,例如实开昭64-17078号和实开平1-163270号、或实开平1-174684号等曾提出能将内部液控式和外部液控相互变更的切换阀方案。但是,因为以前的切换阀是把切换装置直接组装在切换阀的阀本体上,所以都存在着使该切换阀体积增大、结构也变得复杂的缺点。特别是由于在切换阀的阀本体内已经装入很多零件而没有富余的空间量,所以,再在其中装入切换装置在设计和制作上都有很大的困难。而且,上述切换装置是通过用手工作业进行零件的装卸和安装来切换成内部液控式和外部液控式的结构,所以,其切换作业非常麻烦,在需要更换的切换阀很多的情况下,不仅在切换作业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判断是否全部正确地切换的作业中也很费工、并容易发生错误操作。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借助把切换装置组装到岐管内、能避免切换阀大形化及其结构复杂化、而且只要,将该切切换阀安装在岐管上就能自动且可靠地把切换阀分为内部液控式和外部液控式使用的切换阀用岐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内部液控式和外部液控式之间变更时能防止液控流体残留在上述岐管内部,从而能消除液控流体剩余压力影响的切换阀用岐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岐管设有用来为设置面上的各个切换阀供给液控流体的共用的液控供给流路、从供给口分支的内部液控流路、与外部液控口相通的外部液控流路,同时还有设置在这些内部液控流路、外部液控流路及液控供给流路之间的、从内部液控流路及外部液控流路的任一方有选择地把液控流体导引到切换阀的液控流体切换装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上述液控流体切换装置由梭形滑阀构成,该梭形滑阀设有两个输入口、一个输出口、阀室、梭形滑阀构件,上述阀室是开设着上述输入口、输出口的;上述梭形滑阀构件是装在阀室内、并经常使高压侧的输入口和输出口连接起来、将低压侧的输入口闭锁;上述两个输入口分别与内部液控流路和外部流路相连接的同时,输出口与液控供给流路相连接。因此,在不从外部向上述外部液控口供给液控流体时,将与内部液控流路相通的高压输入口打开,并且与输出口连通,同时,将与外部液控流路相通的低压的输入口闭锁。因此,将液控流体从供给口通过内部液控流路及液控供给流路供到各个切换阀,使该切换阀成为内部液控式切换阀。另一方面,当压力比控制液体高的液控流体从外部供给外部液控口时,与上述梭形滑阀的外部液控流路相通的高压输入口和输出口相连接,与内部液控流路相通的低压的输入口闭锁。这样,液控流体从外部液控流路通过液控供给流路供给各个切换阀,因此该切换阀作为外部液控式切换阀而动作。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把上述液控流体切换装置直接组装在岐管的内部;还可以组装到控制阀的内部,然后把该控制阀安装在岐管之上。在把上述液控流体切换装置装入控制阀内时,最好是把该控制阀安装在岐管上面的与切换阀设置面邻接的位置上,在这些控制阀及岐管的至少一方上形成上述外部液控口。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在岐管上设置了切换阀的状态的轴侧图。图2是在控制阀的安装位置把图1所示的岐管进行剖面而显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3是在切换阀的安装位置把图1所示的岐管进行剖面而显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岐管的第2实施例的剖面图。下面参照着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至图3表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该第1实施例的切换阀用的岐管1A做成细长的长方体状,在其上面,与该岐管1A的轴线方向上并行地形成多个(图示的例子中为5个)切换阀设置面1a,该切换阀设置面1a用来设置液控式切换阀2。在上述岐管1A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面上设置着1个供给口4和2个排出口5A、5B。上述供给口4用于把压缩空气等控制流体从外部导入、并供给各个切换阀2;上述排出口5A、5B用于把从各个切换阀2排出的控制流体排出到外部,这些口4、5A、5B通过在岐管1A的内部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流路、分别与各个切换阀设置面1a上的供给通孔4a及排出通孔5a、5b相连通。另外,在上述岐管1A的内部、沿轴线方向设置着1个液控供给流路6,该液控供给流路6用于将液控流体供给各个切换阀2,与全部液控供给孔6a都连通上,这些液控供给孔6a的口是开设在各个切换阀设置面上的。该液控供给流路6的两端由图中未示的栓塞堵塞着。并且,在上述岐管1A的横宽方向的一侧面上、分别对应于各个切换阀2地设2个输出口7A、7B,这些输出口7A、7B分别与各个切换阀设置面1a上开口的两个输出通孔7a、7b相连通。在上述岐管1A的上面形成控制阀安装面1b,该控制阀安装面1b位于与上述切换阀设置面1a相邻接的位置上;在该控制阀安装面1b上安装着长方体状的控制阀10,该控制阀10的内部安装着作为液控流体切换装置的梭形滑阀11;在该控制阀10和岐管1A上设置着用流路相互连通的多个外部液控口X1、X2、X3、X4。这些外部液控口是用于从外部导入专用的液控流体的,在图示的例子中,4个外部液控口X1、X2、X3、X4分别设置在控制阀10及岐管1A的位置和朝向不同的面上,根据现场状况不同可以选择易连接的配管的口。另外,不使用的口由柱塞堵塞住。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都是针对使用外部液控口X1的。上述的梭形滑阀11是有选择地从上述供给口4或从外部供给口X1把液控流体导入各个切换阀2的,它设有第1、第2两个输入口11a、11、一个输出口11c、梭形滑阀构件15;上述两个输入口11a、11b的口开设在阀室12内的相对位置上,上述输出口11c的口设在位于输入口11a、11b之间的阀室12上,上述梭形滑阀构件15是安装在上述阀室12内、借助从输入口流入的流体压力的作用而动作、并且经常使高压侧的输入口和输出口相连通、闭锁低压侧的输入口的。而且第1输入口11a借助内部液控流路8与供给口4连通,第2输入口11b借助外部液控流路13与外部液控口X1连通,而且输出口11c借助输出流路14与上述液控供给流路6连通。这里所说的“1个输出口”未必只是指输出口开设在阀室12的一个部位上的情况,即使在阀室12的多个部位开着口,如果它们都共同与液控供给流路6相连通,则也包含在“1个输出口”的概念中。上述梭形滑阀11的阀室12形成在在控制阀10的下面所形成的孔与岐管1A的上面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切换阀用岐管,其特征在于:它设有下列构件,即、至少一个切换阀设置面、各个切换阀共用的供给口和排出口、各个切换阀共用的液控供给流路、从上述供给口分支的内部液控流路、外部液控口及外部液控流路、液控流体切换装置;上述供给口和排出口是与上述设置面上的供给通孔和排出通孔连通、并且通过这些通孔向各个切换阀供给控制流体以及从各个切换阀排出控制流体的;上述液控供给流路是与上述设置面上的液控通孔相连通、并通过该液控通孔向各个切换阀供给液控流体的;上述外部液控口是用于从外部导入液控流体的;上述外部液控流路是与上述外部液控口相通的;上述液控流体切换装置是设在上述内部液控流路、外部液控流路与液控供给流路之间、并且有选择地从内部液控流路及外部液控流路的任何一方把液控流体引给切换阀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芳村亲一,石川诚,
申请(专利权)人:速睦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