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混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8038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混色机,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底部的四角处皆安装有滚轮,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搅拌筒,所述搅拌筒包括外壳与内壳,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安装有加热器,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贯穿支撑架并延伸至搅拌筒内部的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新型通过将搅拌筒有内壳与外壳构成,内壳与外壳之间设置有空腔,空腔的内部安装有加热器,当物料进入搅拌筒内后,电机通过转轴带动搅拌桨进行转动,对物料进行搅拌,使物料高速翻滚碰撞磨擦发热,与此通过,加热器产生热量,并将热量通过内壳扩散至搅拌筒内部,两者相配合,热量产生快,且热量传递均匀。

A new color mix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混色机
本技术涉及混色机
,具体为一种新型的混色机。
技术介绍
混色机,是利用拨料叶片旋涡式高速运转,使塑料粒(或树脂粉)高速翻滚碰撞磨擦发热,使物料在混色的同时也使水份从排气管快速蒸发而达到干燥的目的,它多用于塑料制品方面,分为立式混色机、卧式混色机、滚筒式混色机以及干燥混色机。现有的混色机只是单独靠叶片咋转动产生的摩擦发热来实现混色,热量传递不均匀,且产生热量的速度较慢;现有的混色机在运转的过程中,电机通过转轴带动叶片进行转动,转轴及叶片会产生较大的晃动,从而带动机体产生晃动;现有的混色机内部的底端为水平结构,而出料口设置在筒体一侧的底端,进行出料时,会有一部分料停留在筒体内部底端,取出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混色机只是单独靠叶片咋转动产生的摩擦发热来实现混色,热量传递不均匀,且产生热量的速度较慢;现有的混色机在运转的过程中,电机通过转轴带动叶片进行转动,转轴及叶片会产生较大的晃动,从而带动机体产生晃动;现有的混色机内部的底端为水平结构,而出料口设置在筒体一侧的底端,进行出料时,会有一部分料停留在筒体内部底端,取出较为麻烦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混色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混色机,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底部的四角处皆安装有滚轮,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搅拌筒,所述搅拌筒包括外壳与内壳,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安装有加热器,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贯穿支撑架并延伸至搅拌筒内部的转轴,所述转轴外侧位于搅拌筒内部的底端连接有搅拌叶,且搅拌叶与内壳相贴合,所述转轴的末端连接有搅拌桨,所述搅拌筒的内壁固定有四组连接杆,且四组连接杆呈“十”字形分布,四组所述连接杆的末端连接有位于搅拌叶与搅拌桨之间且与转轴转动连接的轴承,所述搅拌筒一侧的顶端设置有铰接座,且搅拌筒的顶部通过铰接座活动连接有顶盖,所述搅拌筒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出料管。优选地,所述出料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插板,且出料管的外侧设置有与插板相互卡合的插槽。优选地,所述顶盖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把手,且把手的外侧设置有硅胶套。优选地,所述滚轮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且滚轮上设置有脚刹。优选地,所述加热器的数目为四组,且四组加热器呈“十”字形分布与空腔的内部。优选地,所述加热器与电机皆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外壳由隔热材质构成,所述内壳由导热材质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搅拌筒有内壳与外壳构成,内壳与外壳之间设置有空腔,空腔的内部安装有加热器,当物料进入搅拌筒内后,电机通过转轴带动搅拌桨进行转动,对物料进行搅拌,使物料高速翻滚碰撞磨擦发热,与此通过,加热器产生热量,并将热量通过内壳扩散至搅拌筒内部,两者相配合,热量产生快,且热量传递均匀;通过在搅拌筒的内壁固定四组连接杆,四组连接杆呈“十”字形分布,且四组连接杆的末端连接有与转轴活动连接的轴承,在轴承与连接杆的作用下,可对转轴进行限位,转轴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晃动较小,从而减少机体产生的晃动;通过在转轴外侧位于搅拌筒内部的底端连接搅拌叶,搅拌叶与搅拌筒内部底端相贴合,进行出料时,转轴带动搅拌叶进行转动,搅拌叶将搅拌筒内部底端的物料刮向出料管,防止物料停留在搅拌筒内部的底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架;2、滚轮;3、搅拌筒;4、外壳;5、内壳;6、空腔;7、加热器;8、电机;9、转轴;10、搅拌叶;11、搅拌桨;12、连接杆;13、轴承;14、铰接座;15、顶盖;16、出料管;17、插板;18、把手;19、脚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出的电机(型号为YE2/YS/Y2)可在市场或者私人订购所得。请参阅图1-3,一种新型的混色机,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底部的四角处皆安装有滚轮2,支撑架1的顶部设置有搅拌筒3,搅拌筒3包括外壳4与内壳5,外壳4与内壳5之间设置有空腔6,空腔6的内部安装有加热器7,支撑架1的底部安装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贯穿支撑架1并延伸至搅拌筒3内部的转轴9,转轴9外侧位于搅拌筒3内部的底端连接有搅拌叶10,且搅拌叶10与内壳5相贴合,转轴9的末端连接有搅拌桨11,搅拌筒3的内壁固定有四组连接杆12,且四组连接杆12呈“十”字形分布,四组连接杆12的末端连接有位于搅拌叶10与搅拌桨11之间且与转轴9转动连接的轴承13,搅拌筒3一侧的顶端设置有铰接座14,且搅拌筒3的顶部通过铰接座14活动连接有顶盖15,搅拌筒3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出料管16。本技术通过在搅拌筒3的内壁固定四组连接杆12,四组连接杆12呈“十”字形分布,且四组连接杆12的末端连接有与转轴9活动连接的轴承13,在轴承13与连接杆12的作用下,可对转轴9进行限位,转轴9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晃动较小,从而减少机体产生的晃动;通过在转轴9外侧位于搅拌筒3内部的底端连接搅拌叶10,搅拌叶10与搅拌筒3内部底端相贴合,进行出料时,转轴9带动搅拌叶10进行转动,搅拌叶10将搅拌筒3内部底端的物料刮向出料管16,防止物料停留在搅拌筒3内部的底端。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2,出料管1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插板17,且出料管16的外侧设置有与插板17相互卡合的插槽,本技术通过在出料管1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插板17,当进行出料时,抽出插板17,出料管16与搅拌筒3内部相连通,搅拌筒3内部的物料通过出料管16落出。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2,顶盖15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把手18,且把手18的外侧设置有硅胶套,本技术通过在顶盖15的顶部设置把手18,可通过把手18打开或关闭顶盖15,较为方便,通过在把手18的外侧设置硅胶套,可增加把手18手感舒适度。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2,滚轮2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且滚轮2上设置有脚刹19,本技术通过在滚轮2上这支脚刹19,当将机体推动至指定位置后,踩下脚刹19,进行制动。请着重参阅图1,加热器7的数目为四组,且四组加热器7呈“十”字形分布与空腔6的内部,本技术通过在空腔6的内部呈“十”字形分布四组加热器7,可使内壳5受热均匀,从而使搅拌筒3内的物料受热均匀。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2,加热器7与电机8皆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本技术通过将加热器7与电机8皆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可通过外界电源为加热器7与电机8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请着重参阅图1,外壳4由隔热材质构成,内壳5由导热材质构成,本技术通过将内壳5的材质设置为导热材质,加热器7产生的热量可快速传递至内壳5上,并由内壳5扩散至搅拌筒3的内部,通过将外壳4设置为隔热材质,可防止热量向外扩散。工作原理:将机体推动至指定的位置,踩下脚刹19,进行制动,接通电源,通过把手18打开顶盖15,向搅拌筒3内倒入物料,然后通过把手18闭合顶盖,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混色机,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底部的四角处皆安装有滚轮(2),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设置有搅拌筒(3),所述搅拌筒(3)包括外壳(4)与内壳(5),所述外壳(4)与内壳(5)之间设置有空腔(6),所述空腔(6)的内部安装有加热器(7),所述支撑架(1)的底部安装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贯穿支撑架(1)并延伸至搅拌筒(3)内部的转轴(9),所述转轴(9)外侧位于搅拌筒(3)内部的底端连接有搅拌叶(10),且搅拌叶(10)与内壳(5)相贴合,所述转轴(9)的末端连接有搅拌桨(11),所述搅拌筒(3)的内壁固定有四组连接杆(12),且四组连接杆(12)呈“十”字形分布,四组所述连接杆(12)的末端连接有位于搅拌叶(10)与搅拌桨(11)之间且与转轴(9)转动连接的轴承(13),所述搅拌筒(3)一侧的顶端设置有铰接座(14),且搅拌筒(3)的顶部通过铰接座(14)活动连接有顶盖(15),所述搅拌筒(3)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出料管(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混色机,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底部的四角处皆安装有滚轮(2),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设置有搅拌筒(3),所述搅拌筒(3)包括外壳(4)与内壳(5),所述外壳(4)与内壳(5)之间设置有空腔(6),所述空腔(6)的内部安装有加热器(7),所述支撑架(1)的底部安装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贯穿支撑架(1)并延伸至搅拌筒(3)内部的转轴(9),所述转轴(9)外侧位于搅拌筒(3)内部的底端连接有搅拌叶(10),且搅拌叶(10)与内壳(5)相贴合,所述转轴(9)的末端连接有搅拌桨(11),所述搅拌筒(3)的内壁固定有四组连接杆(12),且四组连接杆(12)呈“十”字形分布,四组所述连接杆(12)的末端连接有位于搅拌叶(10)与搅拌桨(11)之间且与转轴(9)转动连接的轴承(13),所述搅拌筒(3)一侧的顶端设置有铰接座(14),且搅拌筒(3)的顶部通过铰接座(14)活动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善鸿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台达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