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控制阀与血压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780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构架壳体(2)具有气体流入口(1a)与气体流出口(1b),对着流入口(1a)可进退地配置作动轴(4),由安装于作动轴前端的孔密封件(3)开关流入口(1a)。在作动轴(4)上同极相对且在中间夹着轭铁(22a)地安装着二个永久磁铁(5a、5b),在永久磁铁(5a、5b)外侧相邻相互反向卷绕地配置三个电磁线圈(6a、6b、6c)。电流流过电磁线圈(6a、6b、6c)时,由各电磁线圈(6a、6b、6c)与各永久磁铁(5a、5b)产生的电磁力合成,由该合成力使作动轴(4)向图中的左向移动,孔密封件(3)关闭流入口(1a)。由这种构造可提供构造简单、可有效利用电磁力的推力、小型耗电少、不良动作少的流量控制阀。(*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比如在血压计中作为空气排出装置等使用的流量控制阀、以及具有这种流量控制阀的血压计。这种流量控制阀,电流流过电磁线圈时,在永久磁铁与电磁线圈中产生的电磁力使驱动轴与电磁线圈一体移动,孔密封件关闭气体流入口。这种控制阀的方式,由于电磁线圈的移动而叫做线圈移动式。但是,这种流量控制阀,复杂零件多,组装时需要人手多,不能由自动组装机自动组装。另外,还有零件造价高、生产性不良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申请人考虑了附图说明图15A、图15B所示流量控制阀,并在前提出了专利申请。该流量控制阀为永久磁铁移动的磁铁移动式。在图15A、15B的流量控制阀中,由前盖2、前壳体8与构架盖10构成壳体,该壳体具有喷嘴状内管1向内部开口的气体流入口1a、和由内部空间连通该气体流入口1a的气体流出口1b。在壳体内对流入口1a可进退地配置着作动轴4,为由作动轴4的移动开关流入口1a,将孔密封件3安装于相对着流入口1a的作动轴4的前端4a。作动轴4由永久磁铁5推压,永久磁铁5可移动地插通在设置了电磁线圈6的线圈骨架7的中空部,电磁线圈6连接于外部端子11。由该永久磁铁5与电磁线圈6所产生的电磁力使作动轴4向图15A左方移动。另外,作动轴4由挡板9连结于前盖2,由挡板9向图15A的右方赋能。孔密封件3的端面与流入口1a的开口面同是平坦面,但孔密封件3的端面相对流入口1a的开口面倾斜(不平行),比如倾斜3°。在线圈骨架7的中空部,有成为永久磁铁5的止动板的壁,为使永久磁铁5进行平滑移动,形成了空气孔7b。现说明利用这样构成的流量控制阀进行血压测定情况之一例。血压计的概略构成示于图13,作为图13中的缓慢排气阀36使用了上述流量控制阀。首先,在电磁线圈6中流过规定值的电流,由与永久磁铁5的作用产生电磁力。由该电磁力使永久磁铁5向左方移动,推压作动轴4。这样,由于作动轴前端4a的孔密封件3压接于流入口1a,内管1成完全关闭状态。其次,在该关闭状态使泵作动,向封套注入空气对封套加压。而后,转到封套的减压过程。这时,通过慢慢减少向电磁线圈6供给的电流,由电磁力形成的推力逐渐减弱。这时,由挡板9的弹簧作用与孔密封件3的倾斜反弹作用,孔密封件3向右移动,流入口1a慢慢打开,封套内的空气从流入口1a经流出口1b慢慢排到大气中。在此过程中测定人们的血压值。像上述这样,在图15A、15B所示的流量控制阀中,利用电磁线圈6产生的电磁力形成的推力关闭流入口1a,利用挡板9的反弹力与孔密封件3自身所具有的反弹力打开流入口1a。这种由电磁力形成的推力与反弹力,通过永久磁铁5与作动轴4传递到孔密封件3。但是,在图15A、15B所示的构造中有着不能有效利用电磁线圈6所产生的电磁力形成的推力、在需要大的阀负荷(孔密封件3对流入口1a)的压接力的流量控制阀中尺寸变大、电力消耗变大的问题。即,在图15A、15B所示的流量控制阀中,由于使孔密封件3对流入口1a的压接力不那么大,在比之于手指用血压计需要加更大压力的腕用血压计中压接力不充分,在将封套加压到最高血压值以上时恐怕不能将流入口1a完全关闭。为避免这点,要形成更大的压接力,就会产生加大流量控制阀、电力消耗也加大的问题。还有,在图15A、15B所示流量控制阀中,在受到落下等的冲击时,永久磁铁5多因其脆性而打出缺口、产生流量控制特性不良的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专利技术人调研了过去的文献,从其中特别注意了德国专利第1808900号(申请日1968年11月14日)中所记述的电磁装置。该德国专利所记述的电磁装置,在其由三个部分卷绕构成的线圈的中空中心,同轴且可沿轴向移动地配置由二个永久磁铁构成的芯部,两外侧的绕线的卷绕方向与正中间的绕线的卷绕方向相反,永久磁铁的磁极相互反向(同极相互相对方向)。本专利技术人着眼于该电磁装置芯部可得到较大推力,应适用于将其用于血压计用流量控制阀,经反复试验失败、锐意研究取得结果,直至完成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流量控制阀具有壳体、可动构件、开关构件、电磁线圈与永久磁铁;所述壳体具有气体流入口和通过内部空间连通该气体流入口的气体流出口;所述可动构件可相对前述气体流入口进退地配置于前述壳体内;所述开关构件以前述可动构件的移动来开关前述气体流入口的方式,夹在相对着气体流入口的可动构件部分;所述电磁线圈与永久磁铁用来使可动构件移动、并配置于壳体内;由前述电磁线圈与永久磁铁产生的电磁力使可动构件移动,以开关构件开关气体流入口,由此来控制气体流量;其特征在于,前述电磁线圈与永久磁铁中,二者之一至少使用一个、另一方使用多个,在使用多个永久磁铁的情况下、同极之间相互对向配置,在使用多个电磁线圈的情况下,以可动构件可在移动方向受到由各电磁线圈与各永久磁铁产生的电磁力的合成力的方式,来设定各电磁线圈的卷绕方向,通过改变流过各电磁线圈的电流方向,使由各电磁线圈与永久磁铁产生的电磁力合成形成可动构件的推力。这种流量控制阀,电磁线圈与永久磁铁中的任何一方使用至少一个、另一方使用多个。例如像在以下实施例中说明的那样,有二个永久磁铁与三个电磁线圈的组合(参照图1A、1B)、一个永久磁铁与二个电磁线圈的组合(参照图9A、9B)、四个永久磁铁与五个电磁线圈的组合(参照图10A、10B)、二个永久磁铁与一个电磁线圈的组合(参照图11A、11B);其他的适当组合也可以。在使用多个永久磁铁的情况下,使相互排斥的同极(N极或S极)之间对向配置。在使用多个电磁线圈的情况下,以可动构件在移动方向受到由各电磁线圈与各永久磁铁产生的电磁力的合成力的方式、来设定各电磁线圈的卷绕方向。具体而言,在多个电磁线圈并列时,如任一个电磁线圈的卷绕方向为右向,其相邻电磁线圈的卷绕方向即为左向。即其卷绕方向交互反向,相邻电磁线圈中的电流反向流动。由该永久磁铁与电磁线圈,可合成由各电磁线圈与各永久磁铁产生的电磁力、并使其作用于可动构件,与分别只各使用一个的现有例相比,可大幅度加大可动构件的移动推力,安装于可动构件的开关构件对气体流入口的压接力格外加大。其结果,如是与现有例同一尺寸,可加大可动构件的推力,如是与现有例同样大推力,可减小其尺寸。由此,可以提供构造简单、可充分引出有效利用电磁力形成的推力、小型耗电少、动作不良少的流量控制阀。在本专利技术的流量控制阀中,在使用多个永久磁铁的情况下,使永久磁铁同极相互对向,但如同极相互相邻,永久磁铁相互排斥,组装非常困难。但是,如在永久磁铁与永久磁铁间配置由磁性体构成的轭铁。各永久磁铁吸引轭铁,由于几乎没有相斥力,组装变得容易,也可以有效利用永久磁铁的磁力。另外,在一个永久磁铁的情况下,最好是在永久磁铁的一个极性侧(如N极侧)配置轭铁。轭铁有着有效集中电磁线圈的磁束的作用,借使用轭铁,可有效利用电磁力。尚且,在永久磁铁间配置轭铁的情况下,作为轭铁最好具有比永久磁铁相互对向面更向外突出的端面。这是由于如果是与永久磁铁相互对向面同样大小的端面,永久磁铁多少也要受到此同极间相互相斥作用;如做成比永久磁铁相互对向面更向外侧突出的端面,永久磁铁同极相互对向配置也更容易。另外,如永久磁铁与轭铁并列安装于可动构件、与可动构件一体移动,相应于由电磁力形成的推力而移动的可动构件、永久磁铁与轭铁也一同移动。电磁线圈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量控制阀,这种流量控制阀具有壳体(2、7)、可动构件(4)、开关构件(3)、电磁线圈(6a、6b、6c)与永久磁铁(5a、5b);所述壳体(2、7)具有气体流入口(1a)和通过内部空间连通该气体流入口(1a)的气体流出口(1b);所述可动构件(4)可相对前述气体流入口(1a)进退地配置于前述壳体(2、7)内;所述开关构件(3)以前述可动构件(4)的移动来开关前述气体流入口(1a)的方式,夹在相对着气体流入口(1a)的可动构件(4)部分;所述电磁线圈(6a、6b、6c)与永久磁铁(5a、5b)用来使可动构件(4)移动、并配置于壳体(2、7)内;由前述电磁线圈(6a、6b、6c)与永久磁铁(5a、5b)产生的电磁力使可动构件(4)移动,以开关构件(3)开关气体流入口(1a),由此来控制气体流量;其特征在于, 前述电磁线圈(6a、6b、6c)与永久磁铁(5a、5b)中,二者之一至少使用一个、另一方使用多个,在使用多个永久磁铁(5a、5b)的情况下、同极之间相互对向配置,在使用多个电磁线圈(6a、6b、6c)的情况下,以可动构件(4)可在移动方向受到由各电磁线圈(6a、6b、6c)与各永久磁铁(5a、5b)产生的电磁力的合成力的方式,来设定各电磁线圈(6a、6b、6c)的卷绕方向,通过改变流过各电磁线圈(6a、6b、6c)的电流方向,使由各电磁线圈(6a、6b、6c)与永久磁铁(5a、5b)产生的电磁力合成形成可动构件(4)的推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井了一松田寿臣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