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7282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比现有的细的释放阀,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释放阀(20)中,在筒形的外阀杆(21)的内部嵌合有筒形的可动阀体(30),形成共同贯通筒形的外阀杆(21)及可动阀体(30)的内侧的连通空间(20R),据此,能够将从外阀杆(21)的一端流入连通空间(20R)内的压缩流体供给到与外阀杆(21)的另一端相连接的密闭空间(例如,轮胎空间的内部空间)。而且,因为可动阀体(30)可沿压缩流体的流动方向、即沿外阀杆(21)的轴向直线运动,所以不会像现有的释放阀那样可动阀体从外阀杆向侧面突出,而可以采用细型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当内部的压力达到所规定的值以上时,使内部的压缩流体向外部开放的释放阀(relief valve)。
技术介绍
现有,作为这种释放阀所共知的有,例如,如图8所示,在安装于管道5(也可以是容器)上的筒体1的内部设置有喷嘴2,由压缩螺旋弹簧4将可动阀体推压到该喷嘴2的排出口的结构。在这样的装置中,当管道5的内部压力达到所规定的压力以上时,可动阀体3反抗压缩螺旋弹簧4的弹力而离开喷嘴2的排出口,内部的流体就向外排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特开2001-271950(段落0004,图6)然而,上述释放阀中的可动阀体3可沿着向外部排出的流体的流动方向(例如图8中箭头A的方向)直线运动。因此,例如,如该图所示,可动阀体3在与管道5内的压缩空气的流动方向(即管道5的轴向,图8中箭头B的方向)直行的方向上直线运动,在从管道5侧向伸出的位置上安装有可动阀体3,在供给用压缩空气流动方向的侧向必须具有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实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释放阀,与现有的释放阀相比,能够更加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项专利技术中的释放阀20、60、73、74、96,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两端开放的筒形、轴向并排具有内径相互不同的大径嵌合部26、66、98与小径嵌合部28的外阀杆(stem)21、37、63、77;呈两端开放的筒形、跨越嵌合在所述小径嵌合部28及所述大径嵌合部26、66、98的内侧,可以在所述小径嵌合部28侧的开放位置与所述大径嵌合部26、66、98侧的闭塞位置之间直线运动的可动阀体30、81、87;均贯通所述外阀杆21、37、63、77及所述可动阀体30、81、87的内侧,使压缩流体从一端向另一端流动的连通空间20R;设置在所述可动阀体30、81、87与所述小径嵌合部28之间,将所述可动阀体30、81、87与所述外阀杆21、37、63、77之间的周面间隙45中的、从所述小径嵌合部28侧向所述连通空间20R的路径闭塞的常闭密封装置41;设置在所述可动阀体30、81、87与所述大径嵌合部26、66、98之间,当所述可动阀体30、81、87移动到所述闭塞位置时,将从所述周面间隙45中的、从所述大径嵌合部26、66、98一侧向所述连通空间20R的路径闭塞,另一方面,当所述可动阀体30、81、87移动到所述开放位置时,将其路径开放的开闭密封装置42;无论所述外阀杆21、37、63、77中可动阀体30、81、87的位置如何,都通常将所述周面间隙45向所述外阀杆21、37、63、77的外侧开放的释放孔46;施力或摩擦将所述可动阀体30、81、87保持在所述闭塞位置的闭塞位置保持装置38、41、82;以及从所述可动阀体30、81、87向所述大径嵌合部26、66、98的内侧突出,当所述可动阀体30、81、87处在所述闭塞位置、所述连通空间20R的内部压力达到规定的值以上时,用于使所述可动阀体30、81、87移动到所述开放位置一侧的受压壁31、71、79、88。第2项专利技术,在第1项专利技术所述的释放阀20、60、96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塞位置保持装置,是由对所述可动阀体30、81、87向所述大径嵌合部26、66、98一侧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38、82构成的。第3项专利技术,在第2项专利技术所述的释放阀96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螺旋弹簧82,插入所述可动阀体81的外侧,且以被按压的状态组装在所述大径嵌合部26和所述小径嵌合部28的阶梯差部分77D与所述受压壁79之间。第4项专利技术,在第1项专利技术所述的释放阀73、74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密封装置41,由收容在O型圈沟槽35中的第一O型圈41构成,所述O型圈沟槽35形成在所述小径嵌合部28或所述可动阀体30、81、87的任一处上,所述闭塞位置保持装置将第一O型圈41的摩擦力作为所述保持力。第5项专利技术,在第1项专利技术所述的释放阀73、74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塞位置保持装置,将由所述连通空间20R内流动的流体阻力赋予所述可动阀体30、87的推压力作为所述保持力。第6项专利技术,在第1~5项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释放阀60、73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阀杆62的大径嵌合部66,由第一大径嵌合部64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一大径嵌合部64的所述小径嵌合部28一侧,内径比所述第一大径嵌合部64大的第二大径嵌合部63所构成,在所述可动阀体30的所述受压壁71上,轴向并排具有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大径嵌合部64的一对受压壁结构法兰67、70,所述开闭密封装置42,收容于所述一对受压壁结构法兰67、70之间,并且由外径比所述第一大径嵌合部64大且比所述第二大径嵌合部63小的第二O型圈42构成。(专利技术的作用与效果)第1项专利技术根据第1项专利技术的释放阀20、60、73、74、96,压缩流体在贯通筒形的外阀杆21、37、63、77及可动阀体30、81、87的连通空间20R内流动。这样,可动阀体30、81、87可沿该流动方向,即沿外阀杆21、37、63、77的轴向直线运动。这里,在连通空间20R的内部压力比所规定的值小的情况下,可动阀体30、81、87保持在闭塞位置,外阀杆21、37、63、77与可动阀体30、81、87与释放孔46之间的路径被密闭。而且,在连通空间20R的内部压力达到所规定的值以上时,由于施加到受压壁31的压力,可动阀体30、81、87向开放位置移动,连通空间20R与释放孔46之间开通,压缩流体从该释放孔46向外阀杆21、37、63、77的外侧排出。由此,能够保持连通空间20R内的压缩流体的压力不会达到所规定的值以上。根据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由于可动阀体30、81、87是沿着外阀杆21、37、63、77的轴向直线运动,所以不会象现有的释放阀那样可动阀体从外阀杆向侧面突出,而可以采用细型的结构。第2项专利技术在第2项专利技术的释放阀20、60、96中,在连通空间20R内的压缩流体的压力达到所规定的值以上时,压缩螺旋弹簧38、82收缩的同时,可动阀体30、81、87向开放位置移动,连通空间20R内的压缩流体向外阀杆21、63、77的外侧排出,在连通空间20R内的压缩流体的压力变得小于所规定的值时,由压缩螺旋弹簧38、82的弹力使可动阀体30、81、87回到闭塞位置,将连通空间20R密闭。第3项专利技术在第3项专利技术的释放阀96中,由于该压缩螺旋弹簧82插入可动阀体81的外侧,所以与可动阀体81及压缩螺旋弹簧82在轴向并排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释放阀96在轴向成为紧凑的结构。第4项专利技术在第4项专利技术的释放阀73、74中,由于将第一O型圈41的摩擦力作为闭塞位置保持装置的保持力而将可动阀体30保持在闭塞位置,所以能够削减部件的数目。第5项专利技术在第4项专利技术的释放阀73、74中,由于将流体阻力赋予可动阀体30的推压力作为闭塞位置保持装置的保持力,所以能够削减部件的数目。第6项专利技术在第6项专利技术的释放阀60、73中,当构成开闭密封装置的第二O型圈42将可动阀体30从外阀杆62的大径嵌合部26一侧插入时,在第一大径嵌合部64压扁之后、在第二大径嵌合部63复原为原来状态,阻止可动阀体30的拔出。这样,由于不需要另外设置防止可动阀体30拔出的部件,所以能够削减部件的数目及简化安装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释放阀及阀的侧剖视图。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释放阀(20、60、73、74、96),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两端开放的筒形、轴向并排具有内径相互不同的大径嵌合部(26、66、98)与小径嵌合部(28)的外阀杆(21、37、63、77);呈两端开放的筒形、跨越嵌合在所述小 径嵌合部(28)及所述大径嵌合部(26、66、98)的内侧,可以在所述小径嵌合部(28)侧的开放位置与所述大径嵌合部(26、66、98)侧的闭塞位置之间直线运动的可动阀体(30、81、87);共同贯通所述外阀杆(21、37、63、7 7)及所述可动阀体(30、81、87)的内侧,使压缩流体从一端向另一端流动的连通空间(20R);设置在所述可动阀体(30、81、87)与所述小径嵌合部(28)之间,将所述可动阀体(30、81、87)与所述外阀杆(21、37、63、7 7)之间的周面间隙(45)中的、从所述小径嵌合部(28)侧向所述连通空间(20R)的路径闭塞的常闭密封装置(41);设置在所述可动阀体(30、81、87)与所述大径嵌合部(26、66、98)之间,当所述可动阀体(30、81、87)移 动到所述闭塞位置时,将所述周面间隙(45)中的、从所述大径嵌合部(26、66、98)一侧向所述连通空间(20R)的路径闭塞,另一方面,当所述可动阀体(30、81、87)移动到所述开放位置时,将其路径开放的开闭密封装置(42);无论所 述外阀杆(21、37、63、77)中可动阀体(30、81、87)的位置如何,都通常将所述周面间隙(45)向所述外阀杆(21、37、63、77)的外侧开放的释放孔(46);由施力或摩擦将所述可动阀体(30、81、87)保持在所述闭塞位 置的闭塞位置保持装置(38、41、82);以及从所述可动阀体(30、81、87)向所述大径嵌合部(26、66、98)的内侧突出,当所述可动阀体(30、81、87)处在所述闭塞位置、所述连通空间(20R)的内部压力达到规定的值以上时, 用于使所述可动阀体(30、81、87)移动到所述开放位置一侧的受压壁(31、71、79、88)。...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粥川久
申请(专利权)人:太平洋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