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机体,机体中安装有前置镜头模组、后置镜头模组和光变镜头模组,光变镜头模组的进光孔位于该光变镜头模组长度方向的一端,机体的侧面开设有供光线进入光变镜头模组的窗口。该移动终端通过在机体中设置前置镜头模组、后置镜头模组和光变镜头模组,而在机体的侧面开设窗口,而光变镜头模组位于窗口对应位置,从而可以使用长度更大、变焦倍数更多、尺寸更大的光变镜头模组,并且无需三棱镜,外部光线可以直接从窗口进入光变镜头模组,光损小,成像效果更好;而在正常拍照时,可以使用前置镜头模组和后置镜头模组,使用更为方便;而在远距离拍摄时,可以使用光变镜头模组,成像质量更高。
mobil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设备。由于移动终端可以实现随走随拍,及时拍照,其摄像功能在生活中使用也越来越多。因而,人们对移动终端摄像功能好坏也越来越重视,摄像功能的好坏,已经成为移动终端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拍摄质量,当前移动终端采用的方式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在移动终端背面设置多个不同焦距的镜头模组,通过不同镜头模组的切换,以实现拍摄不同距离景物;但受限于移动终端厚度,使用的镜头模组长度较小,导致变焦倍数受限。另一种是在移动终端的背面设置折叠式光变镜头模组,光变镜头模组中设置三棱镜,以将外部光线折射90度后传送到镜头模组,这种结构可以采用具有长度较大,具有较大变焦倍数的模组。但光线通过三棱镜折射90度时,会产生较大的损耗,导致成像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移动终端的镜头模组变焦倍数与成像效果差不能兼顾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中安装有前置镜头模组和后置镜头模组所述机体的前面开设有供光线进入所述前置镜头模组的前摄像孔,所述机体的背面开设有供光线进入所述后置镜头模组的后摄像孔,所述机体中还安装有光变镜头模组,所述光变镜头模组的进光孔位于该光变镜头模组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机体的侧面开设有供光线进入所述光变镜头模组的窗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变镜头模组包括框架、安装于所述框架中的变焦镜头和设于所述框架一端的感光芯片,所述进光孔设于所述框架的另一端,所述框架安装于所述机体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变镜头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变焦镜头与所述感光芯片之间的滤光片,所述框架的一端设有支撑所述滤光片的支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焦镜头包括若干镜片、支撑各所述镜片的镜筒和用于带动所述镜筒沿该镜筒的轴向与带动所述镜筒沿于垂直该镜筒轴向移动的防抖变焦模块,所述防抖变焦模块与所述镜筒相连。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抖变焦模块包括安装于所述镜筒上的磁体和驱动所述磁体沿该镜筒的轴向与带动所述镜筒沿于垂直该镜筒轴向移动的线圈。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镜片的外形呈长方形,所述镜筒的横截面的外形呈长方形,所述进光孔呈长方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侧面安装于控制所述防抖变焦模块集成电路,所述框架的侧面设有罩于所述集成电路上的挡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窗口的长度大于所述进光孔的长度,所述窗口的宽度大于所述进光孔的宽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体上安装有盖于所述窗口上的透光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光孔上盖设有透光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变镜头模组的进光孔位于所述机体的顶侧,所述机体的顶侧面上对应于所述进光孔的位置开设有所述窗口;或者,所述光变镜头模组的进光孔位于所述机体的左侧,所述机体的左侧面上对应于所述进光孔的位置开设有所述窗口;或者,所述光变镜头模组的进光孔位于所述机体的右侧,所述机体的右侧面上对应于所述进光孔的位置开设有所述窗口;所述光变镜头模组的进光孔位于所述机体的底侧,所述机体的底侧面上对应于所述进光孔的位置开设有所述窗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体的至少相邻两个侧边开设有所述窗口,所述机体中对应于各所述窗口的位置安装有所述光变镜头模组;或者,所述机体的至少相对两个侧边开设有所述窗口,所述机体中对应于各所述窗口的位置安装有所述光变镜头模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体的至少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窗口,所述机体中对应于各所述窗口的位置安装有所述光变镜头模组。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之一:该移动终端通过在机体中设置前置镜头模组、后置镜头模组和光变镜头模组,而在机体的侧面开设窗口,而光变镜头模组位于窗口对应位置,从而可以使用长度更大、变焦倍数更多、尺寸更大的光变镜头模组,并且无需三棱镜,外部光线可以直接从窗口进入光变镜头模组,光损小,成像效果更好;而在正常拍照时,可以使用前置镜头模组和后置镜头模组,使用更为方便;而在远距离拍摄时,可以使用光变镜头模组,成像质量更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移动终端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移动终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移动终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移动终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移动终端中光变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光变镜头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的移动终端中光变镜头模组拍摄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移动终端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移动终端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移动终端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移动终端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移动终端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100-移动终端;10-机体;11-侧面;111-顶侧面;112-底侧面;113-左侧面;114-右侧面;12-窗口;121-透光板;13-前摄像孔;131-前置通光片;14-后摄像孔;141-后置通光片;21-前置镜头模组;22-后置镜头模组;30-光变镜头模组;31-框架;311-进光孔;312-透光片;313-挡板;32-感光芯片;33-滤光片;34-支架;35-变焦镜头;36-镜片;37-镜筒;38-防抖变焦模块;381-磁体;382-线圈;39-集成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移动终端,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中安装有前置镜头模组和后置镜头模组所述机体的前面开设有供光线进入所述前置镜头模组的前摄像孔,所述机体的背面开设有供光线进入所述后置镜头模组的后摄像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中还安装有光变镜头模组,所述光变镜头模组的进光孔位于该光变镜头模组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机体的侧面开设有供光线进入所述光变镜头模组的窗口。
【技术特征摘要】
1.移动终端,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中安装有前置镜头模组和后置镜头模组所述机体的前面开设有供光线进入所述前置镜头模组的前摄像孔,所述机体的背面开设有供光线进入所述后置镜头模组的后摄像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中还安装有光变镜头模组,所述光变镜头模组的进光孔位于该光变镜头模组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机体的侧面开设有供光线进入所述光变镜头模组的窗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变镜头模组包括框架、安装于所述框架中的变焦镜头和设于所述框架一端的感光芯片,所述进光孔设于所述框架的另一端,所述框架安装于所述机体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变镜头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变焦镜头与所述感光芯片之间的滤光片,所述框架的一端设有支撑所述滤光片的支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包括若干镜片、支撑各所述镜片的镜筒和用于带动所述镜筒沿该镜筒的轴向与带动所述镜筒沿于垂直该镜筒轴向移动的防抖变焦模块,所述防抖变焦模块与所述镜筒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变焦模块包括安装于所述镜筒上的磁体和驱动所述磁体沿该镜筒的轴向与带动所述镜筒沿于垂直该镜筒轴向移动的线圈。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镜片的外形呈长方形,所述镜筒的横截面的外形呈长方形,所述进光孔呈长方形。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侧面安装于控制所述防抖变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洲川,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