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视联网的组帧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7113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视联网的组帧方法和装置,其中,视联网包括视联网终端,以及通过视联网与视联网终端连接的视联网服务器;方法包括:视联网终端接收视频信息获取指令;视联网终端依据视频信息获取指令,调用一个或多个接收线程接收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视频包信息;视联网终端采用接收到的视频包信息,生成视频帧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视联网终端在接收到视频信息获取指令后,调用一个或多个接收线程接收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视频包信息,然后采用视频包信息生成视频帧信息,从而实现在视联网中对拆包视频进行还原,并且流畅播放视频画面,有效避免因为无法接收视频数据而产生花屏。

A framing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visual networ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视联网的组帧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视联网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视联网的组帧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常用的通信协议标准,人们经常会通过以太网进行视频传输。由于标准以太网接口缺省的MTU为1500字节,以及自定义协议的负载限制,对于超过最大负载长度的视频帧需要拆包进行发送。则在接收端需要对接收到的包进行还原,解码播放。视联网是网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一个实时网络,能够实现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将众多以太网应用推向高清视频化,高清面对面。视联网采用实时高清视频交换技术,可以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将所需的服务,如高清视频会议、视频监控、智能化监控分析、应急指挥、数字广播电视、延时电视、网络教学、现场直播、VOD点播(VideoOnDemand,视频点播技术)、电视邮件、个性录制、内网(自办)频道、智能化视频播控、信息发布等数十种视频、语音、图片、文字、通讯、数据等服务全部整合在一个系统平台,通过电视或电脑实现高清品质视频播放。在视联网终端之间传输多媒体信息时,由于需要传输的视频数据过大,会出现无法传输该多媒体信息,或者传输的多媒体信息不完整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联网的组帧方法,所述视联网包括视联网终端,以及通过所述视联网与所述视联网终端连接的视联网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所述视联网终端接收视频信息获取指令;所述视联网终端依据所述视频信息获取指令,调用一个或多个接收线程接收所述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视频包信息;所述视联网终端采用接收到的视频包信息,生成视频帧信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联网的组帧装置,所述视联网包括视联网终端,以及通过所述视联网与所述视联网终端连接的视联网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所述视联网终端接收视频信息获取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所述视联网终端依据所述视频信息获取指令,调用一个或多个接收线程接收所述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视频包信息;生成模块,用于所述视联网终端采用接收到的视频包信息,生成视频帧信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所述视联网终端在接收到视频信息获取指令后,调用一个或多个接收线程接收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视频包信息,并生成帧队列。将视频包信息中的包数据挂载到帧队列中,当帧队列的索引信息与包数据帧标识信息匹配,且包数据的包排序信息连续,且帧队列的数据长度信息与包数据包长度信息匹配时,视联网终端采用所述包数据,生成视频帧信息,从而实现在视联网中对拆包视频进行还原,解决了在视联网下无法单次传输数据量较大的视频数据,优选地,使得视联网终端在视联网中,进行可视电话或者视频会议业务时,可以实现流畅播放视频画面,有效避免因为无法接收视频数据而产生花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视联网的组网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节点服务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接入交换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以太网协转网关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视联网的组帧方法实施例一的步骤流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视联网的组帧方法实施例二的步骤流程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视联网的组帧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视联网是网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一个实时网络,能够实现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将众多以太网应用推向高清视频化,高清面对面。视联网采用实时高清视频交换技术,可以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将所需的服务,如高清视频会议、视频监控、智能化监控分析、应急指挥、数字广播电视、延时电视、网络教学、现场直播、VOD点播、电视邮件、个性录制(PVR)、内网(自办)频道、智能化视频播控、信息发布等数十种视频、语音、图片、文字、通讯、数据等服务全部整合在一个系统平台,通过电视或电脑实现高清品质视频播放。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下对视联网进行介绍:视联网所应用的部分技术如下所述:网络技术(NetworkTechnology)视联网的网络技术创新改良了传统以太网(Ethernet),以面对网络上潜在的巨大视频流量。不同于单纯的网络分组包交换(PacketSwitching)或网络电路交换(CircuitSwitching),视联网技术采用PacketSwitching满足Streaming需求。视联网技术具备分组交换的灵活、简单和低价,同时具备电路交换的品质和安全保证,实现了全网交换式虚拟电路,以及数据格式的无缝连接。交换技术(SwitchingTechnology)视联网采用以太网的异步和包交换两个优点,在全兼容的前提下消除了以太网缺陷,具备全网端到端无缝连接,直通用户终端,直接承载IP数据包。用户数据在全网范围内不需任何格式转换。视联网是以太网的更高级形态,是一个实时交换平台,能够实现目前以太网无法实现的全网大规模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将众多网络视频应用推向高清化、统一化。服务器技术(ServerTechnology)视联网和统一视频平台上的服务器技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器,它的流媒体传输是建立在面向连接的基础上,其数据处理能力与流量、通讯时间无关,单个网络层就能够包含信令及数据传输。对于语音和视频业务来说,视联网和统一视频平台流媒体处理的复杂度比数据处理简单许多,效率比传统服务器大大提高了百倍以上。储存器技术(StorageTechnology)统一视频平台的超高速储存器技术为了适应超大容量和超大流量的媒体内容而采用了最先进的实时操作系统,将服务器指令中的节目信息映射到具体的硬盘空间,媒体内容不再经过服务器,瞬间直接送达到用户终端,用户等待一般时间小于0.2秒。最优化的扇区分布大大减少了硬盘磁头寻道的机械运动,资源消耗仅占同等级IP以太网的20%,但产生大于传统硬盘阵列3倍的并发流量,综合效率提升10倍以上。网络安全技术(NetworkSecurityTechnology)视联网的结构性设计通过每次服务单独许可制、设备与用户数据完全隔离等方式从结构上彻底根除了困扰以太网的网络安全问题,一般不需要杀毒程序、防火墙,杜绝了黑客与病毒的攻击,为用户提供结构性的无忧安全网络。服务创新技术(ServiceInnovationTechnology)统一视频平台将业务与传输融合在一起,不论是单个用户、私网用户还是一个网络的总合,都不过是一次自动连接。用户终端、机顶盒或PC直接连到统一视频平台,获得丰富多彩的各种形态的多媒体视频服务。统一视频平台采用“菜谱式”配表模式来替代传统的复杂应用编程,可以使用非常少的代码即可实现复杂的应用,实现“无限量”的新业务创新。视联网的组网如下所述:视联网是一种集中控制的网络结构,该网络可以是树型网、星型网、环状网等等类型,但在此基础上网络中需要有集中控制节点来控制整个网络。如图1所示,视联网分为接入网和城域网两部分。接入网部分的设备主要可以分为3类:节点服务器,接入交换机,终端(包括各种机顶盒、编码板、存储器等)。节点服务器与接入交换机相连,接入交换机可以与多个终端相连,并可以连接以太网。其中,节点服务器是接入网中起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可控制接入交换机和终端。节点服务器可直接与接入交换机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视联网的组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联网包括视联网终端,以及通过所述视联网与所述视联网终端连接的视联网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所述视联网终端接收视频信息获取指令;所述视联网终端依据所述视频信息获取指令,调用一个或多个接收线程接收所述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视频包信息;所述视联网终端采用接收到的视频包信息,生成视频帧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视联网的组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联网包括视联网终端,以及通过所述视联网与所述视联网终端连接的视联网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所述视联网终端接收视频信息获取指令;所述视联网终端依据所述视频信息获取指令,调用一个或多个接收线程接收所述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视频包信息;所述视联网终端采用接收到的视频包信息,生成视频帧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信息获取指令包括:帧长度信息;所述包信息包括多个包数据;所述视联网终端采用接收到的视频包信息,生成视频帧信息的步骤包括:所述视联网终端依据所述视频信息获取指令,生成与所述帧长度信息匹配的帧队列;所述视联网终端将所述包数据挂载至所述帧队列;所述视联网终端判断所述帧队列中的包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所述帧队列中的包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则生成视频帧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数据包括节点标识信息,所述将所述包数据挂载至所述帧队列的步骤,包括:所述视联网终端采用所述节点信息相同的包数据生成包节点;所述视联网终端将所述包节点挂载至所述帧队列。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数据设置有帧标识信息;所述帧队列包括多个子帧,所述子帧设置有索引信息;所述判断所述帧队列中的包数据是否满足预设规则的步骤,包括:所述视联网终端判断所述索引信息与所述帧标识信息是否匹配;若否,则重新将所述包数据挂载至所述帧队列。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数据还包括包排序信息;所述判断所述帧队列中的包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还包括:所述视联网终端判断所述包排序信息是否连续;若否,则重新将所述包数据挂载至所述帧队列。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帧设置有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伟明刘苹苹牛永会王艳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视联动力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