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701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包括:发热模块,由低压电热膜和两个接线端子构成,其工作电压与车用蓄电池输出电压相匹配;红外线反射膜,贴敷于低压电热膜的背面;绝热保温棉,贴敷于红外线反射膜的背面;发热模块保护饰面,贴敷于低压电热膜的正面,该发热模块保护饰面与蓄电池接触。所述低压电热膜由薄膜状的电加热涂层和压敷于电加热涂层两侧边的两个电极组成;两个电极分别与两个接线端子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的发热模块采用高能效电热膜制成,通过调节电极间距及电加热涂层的电阻做到电热膜工作电压与蓄电池电压的匹配,并使电热膜在此电压下产生使蓄电池达到最佳工作温度范围的热量。

A antifreeze jacket for vehicle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设备配件领域,具体地是一种车用蓄电池提供防冻保暖功能的防冻护套。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或电瓶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代步工具。但是由于车用蓄电池本身的特性,在环境温度低于其最佳工作温度(约25°C)时,温度每下降1°C,电池的容量就降低约0.8%,这使得在寒冷的冬季驾车族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低温下车用蓄电池的效率明显降低,有人甚至因为这个原因在寒冷的天气都不敢开车。在汽车和电瓶车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在寒冷的冬季如何维持蓄电池的效率已经成为一个困扰用车族的问题,因此需要为车用蓄电池设计一款能提供冻保暖功能的防冻护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包括:发热模块,由低压电热膜和两个接线端子构成,其工作电压与车用蓄电池输出电压相匹配;红外线反射膜,贴敷于低压电热膜的背面;绝热保温棉,贴敷于红外线反射膜的背面;发热模块保护饰面,贴敷于低压电热膜的正面,该发热模块保护饰面与蓄电池接触;所述低压电热膜由薄膜状的电加热涂层和压敷与电加热涂层两侧边的两个电极组成;两个电极分别与两个接线端子连接。作为优选的,还包括温度控制模块,由单片机智能控制电路构成,其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贴敷于发热模块保护饰面上,用于监测蓄电池外壳温度。作为优选的,所述发热模块保护饰面采用导热性好的轻薄材料制成。作为优选的,所述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呈上下开口的“口”字形。作为优选的,所述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呈上方开口、上方带盖的“口”字形。作为优选的,所述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呈长条形薄毯状。作为优选的,所述低压电热膜的两个电极之间的间隔小于车用蓄电池的高度。作为优选的,所述电加热涂层由高导电率浆料涂布在绝缘薄膜衬底上制成;所述电加热涂层涂布厚度为20μm-300μm,电加热涂层的方阻为80Ω-300Ω。作为优选的,所述加热模块施加12V-24V的电压时,单位面积的发热量为50-250瓦/平方米,发热温度在30-40°C之间。优选的,所述温度控制模块,采用温度控制开关代替单片机智能控制电路。本专利技术的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的优点是:1、该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的发热模块由低压电热膜加接线端子构成,该低压电热膜一昼夜能耗仅占蓄电池容量的约20%,实际使用时不仅不会对蓄电池的效率构成不良影响,而且由于它将蓄电池的温度维持在最佳温度工作区,可以有效地提高蓄电池的工作效率;该低压电热膜,功耗低,可以在冬季通常的室温下将发热膜表面的温度维持在30°C以上;2、电热膜的背面贴敷一层红外线反射膜,使发热模块产生的热量向内传递;反射膜的背面衬有一块绝热保温棉,该绝热保温棉主要起两个作用,一方面阻止发热模块产生的热量向蓄电池外侧传递,另一方面对发热模块及反射层起保护作用;3、发热模块保护饰面,该饰面选用导热性好的轻薄材料制成,有利于发热模块与蓄电池之间的热量传递;安装在发热模块与蓄电池接触的一侧,一方面对发热模块起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对发热模块起装饰作用;4、温度控制模块由温度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开关构成,根据用车环境的不同,使用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作温度对蓄电池进行防冻保护;5、发热模块自身的功耗非常低,使得其在使用时不至于由于自身耗电过多导致蓄电池耗电过多并至失效;6、该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解决了在寒冷的冬季如何维持蓄电池的效率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材料层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发热模块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实施例一的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实施例二的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实施例三的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发热模块;1-1、低压电热膜;1-2、电极;2、红外线反射膜;3、绝热保温棉;4、发热模块保护饰面;5、温度控制模块;6、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2所示,一种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其主体材料为层结构,包括:发热模块1,由低压电热膜1-1和两个接线端子构成,其工作电压与车用蓄电池输出电压相匹配;红外线反射膜2,贴敷于低压电热膜1-1的背面,使发热模块产生的热量向内传递;绝热保温棉3,贴敷于红外线反射膜2的背面,该绝热保温棉3主要起两个作用,一方面阻止发热模块产生的热量向蓄电池外侧传递,另一方面对发热模块及反射层起保护作用;发热模块保护饰面4,采用导热性好的轻薄材料制成,贴敷于低压电热膜1-1的正面,该发热模块保护饰面4与蓄电池接触;该发热模块保护饰面4,一方面对发热模块起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对发热模块起装饰作用,为有利于发热模块与蓄电池之间的热量传递;所述低压电热膜1-1由薄膜状的电加热涂层和压敷与电加热涂层两侧边的两个电极1-2组成;两个电极1-2分别与两个接线端子电连接。还包括温度控制模块5,由单片机智能控制电路构成,其连接有温度传感器6;所述温度传感器6,贴敷于发热模块保护饰面4上,用于监测蓄电池外壳温度。当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温度达到或超过设定的温度上限时,温度控制模块5会对负载断电,加热模块停止工作,避免蓄电池过热;当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温度到达或低于设定的温度下限时,温度控制模块5接通负载电源,加热模块进入加热工作状态,从而使蓄电池温度控制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达到控温目的。根据用车环境的不同,使用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作温度对蓄电池进行防冻保护。本专利技术中低压电热膜1-1的制备方法是:首先,将高导电率浆料的材料称量到位,加入封闭塑料罐或金属罐中,用磁力或刚玉搅拌20小时以上,待其成为均匀的糊状,即可使用;将预备好的高导电率浆料均匀涂布在绝缘薄膜衬底上制成低压电热膜,电极采用两条铜箔压敷在低压电热膜的两侧,使其与涂层保持良好的接触。当低压电热膜上的电加热涂层涂布厚度达到20μm-300μm时,电加热涂层的方阻达到80-300Ω。进一步的说明,发热模块采用低压电热膜1-1制成,通过调节电极1-2间距及电加热涂层的电阻做到电热膜工作电压与蓄电池电压的匹配,并使电热膜在此电压下产生使蓄电池达到最佳工作温度范围的热量。这样使用者可以用需要做防冻保护的蓄电池直接给发热模块提供能源,而不需要另外再外接电源。所述加热模块施加12V-24V的电压时,单位面积的发热量为50-250瓦/平方米,发热温度在30-40°C之间。该发热模块的设计,使得其在选定的电压下能够产生使蓄电池达到最佳工作温度的热量;同时发热模块自身的功耗非常低,一个加热模块的功耗只有10W左右,使得其在使用时不至于由于自身耗电过多导致蓄电池耗电过多并至失效。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温度控制模块5,还可以采用温度控制开关(例如KSD控温开关)代替单片机智能控制电路。它的特点是体积小、结构简单、不涉及到复杂的电路设计、成本低,而是利用金属的热敏记忆特性,当温度低时自动接通电路,温度高时自动断开,温度范围可选(比如低于15°C导通,高于40°C断开)。当然,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发热模块保护饰面4也可以取消,发热模块本身已经具有一层保护膜,直接在该保护膜上印制文字或图案,也可以起到装饰作用,不影响防冻护套的使用效果。实施例一:如附图3所示,一种车用蓄电池防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模块,由低压电热膜和两个接线端子构成,其工作电压与车用蓄电池输出电压相匹配;红外线反射膜,贴敷于低压电热膜的背面;绝热保温棉,贴敷于红外线反射膜的背面;发热模块保护饰面,贴敷于低压电热膜的正面,该发热模块保护饰面与蓄电池接触;所述低压电热膜由薄膜状的电加热涂层和压敷与电加热涂层两侧边的两个电极组成;两个电极分别与两个接线端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模块,由低压电热膜和两个接线端子构成,其工作电压与车用蓄电池输出电压相匹配;红外线反射膜,贴敷于低压电热膜的背面;绝热保温棉,贴敷于红外线反射膜的背面;发热模块保护饰面,贴敷于低压电热膜的正面,该发热模块保护饰面与蓄电池接触;所述低压电热膜由薄膜状的电加热涂层和压敷与电加热涂层两侧边的两个电极组成;两个电极分别与两个接线端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控制模块,由单片机智能控制电路构成,其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贴敷于发热模块保护饰面上,用于监测蓄电池外壳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模块保护饰面采用导热性好的轻薄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蓄电池防冻护套呈上下开口的“口”字形。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胜茂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来福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