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木薯渣和辣蓼为原料发酵生产饲料添加剂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46219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0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利用木薯渣和辣蓼为原料发酵生产饲料添加剂设备及方法,其中所述混合搅拌器包括:混合进液口、磁性去金属器、侧门、混合搅拌叶轮、抗氧化剂加注口、混合出液口;位于一侧的混合进液口与位于另一侧的混合出液口贯通;在混合出液口内侧设有混合搅拌叶轮,表面固定一定数量叶片,其受到电机驱动、促进溶液相互混溶;在混合搅拌器内部一侧设有磁性去金属器,防水结构、底部吸盘随活动臂水平移动;在其对面设有侧门,磁性去金属器活动臂在侧门卸载被吸附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利用木薯渣和辣蓼为原料发酵生产饲料添加剂设备及方法,该装置采用自动控制,操作简单方便,工作效率高,具体有较强的稳定性。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feed additive by fermentation of cassava residue and Polygonum hydropi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木薯渣和辣蓼为原料发酵生产饲料添加剂设备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饲料
,具体涉及利用木薯渣和辣蓼为原料发酵生产饲料添加剂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木薯渣(Cassavapulp)是一种工业废弃物,产自于木薯淀粉工业。全国年产木薯1000多万吨,而木薯淀粉工业产生的木薯渣以干物质计约有30万吨左右。大量的木薯渣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必然会导致环境污染。事实上木薯渣由于含水量较高,很容易滋生微生物,内部的氰苷类物质容易转化为氢氰酸等剧毒物质,污染土壤和大气。木薯渣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淀粉,少部分的蛋白质(4%左右)。由于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较低,木薯渣并不是一种理想的饲料或者饲料添加剂。因此,对木薯渣的合理转化和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辣蓼和木薯渣作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前景一直都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中国专利CN102228152A将辣蓼作为辅料的一种,提取混合植物有效成分,该提取物用作猪饲料添加剂,具有抗病促生长功效。中国专利CN101385803A利用辣蓼作为辅料的一种,通过浸提获得复方中草药药剂,用于治疗畜禽腹泻具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中国专利CN102228152A和CN101385803A均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辣蓼和其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提取,不可避免的,一些高温敏感成分就会损失,同时这两项专利的工序非常繁复,生产成本较高。目前,有关生物法利用辣蓼和木薯渣为原料发酵生产饲料添加剂设备,效率低下、产出率低、自动化程度差、产品不稳定、资源浪费大。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些木薯渣综合利用装置和处理方法的有效途径。有效降解及利用木薯渣既可满足资源需求,减轻环境压力,又可创造市场价值。利用木薯渣为碳源生产高活性的饲料添加剂,是有效利用木薯渣的一种途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木薯渣和辣蓼为原料发酵生产饲料添加剂设备,包括:溶解槽1,输送泵2,调配池3,蒸馏塔输入泵4,蒸馏塔5,滴流床反应器6,沉淀物排放管7,取样排气管8,高位出料管9,气液分离器10,电控箱11,接种取样回流管12,主发酵箱13,支架14,调节轮15;位于一侧的溶解槽1通过输送泵2与位于左上部的主发酵箱13连通,主发酵箱13顶部为可控开启封闭结构;主发酵箱13下部设有调配池3、上部一侧设有接种取样回流管12,其与两者管道连通,其中接种取样回流管12用于接种、取样,并将排出水回流到溶解槽1中;在支架14上部设有电控箱11;支架14一侧设有蒸馏塔5,所述蒸馏塔5竖直放置、底部与外部蒸汽连通,蒸馏塔5中空结构,其外壳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蒸馏塔5通过蒸馏塔输入泵4与主发酵箱13连通,蒸馏塔5与上部的气液分离器10连通;所述滴流床反应器6采用气液并流模式分别与气液分离器10、蒸馏塔5连通;滴流床反应器6下部设有沉淀物排放管7、上部设有高位出料管9、腰部设有取样排气管8,滴流床反应器6与三者连通;所述调节轮15位于蒸馏塔5底部,其数量为四个;所述输送泵2、蒸馏塔输入泵4与电控箱11导线控制链接。进一步的,所述滴流床反应器6包括:清洗喷淋装置6-1,催化剂添加管6-2,混合搅拌器6-3,搅拌电机6-4,自动清洗机6-5,波纹发生器6-6;位于一侧的清洗喷淋装置6-1,其一端与外部清水泵连通,另一端产生5个水平指向的喷头;在清洗喷淋装置6-1一侧设有催化剂添加管6-2,催化剂添加管6-2圆环形、中空结构、垂直布局,在其表面设有大量通孔;在催化剂添加管6-2一侧设有混合搅拌器6-3,所述混合搅拌器6-3与其右侧的搅拌电机6-4驱动连接,搅拌电机6-4防水设计;在滴流床反应器6内部一侧设有自动清洗机6-5,其与电控箱11无线控制连接;所述波纹发生器6-6位于滴流床反应器6内部、混合搅拌器6-3一侧。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搅拌器6-3包括:混合进液口6-3-1,磁性去金属器6-3-2,侧门6-3-3,混合搅拌叶轮6-3-4,抗氧化剂加注口6-3-5,混合出液口6-3-6;位于一侧的混合进液口6-3-1与位于另一侧的混合出液口6-3-6贯通;在混合出液口6-3-6内侧设有混合搅拌叶轮6-3-4,表面固定一定数量叶片,其受到电机驱动、促进溶液相互混溶;在混合搅拌器6-3内部一侧设有磁性去金属器6-3-2,防水结构、底部吸盘随活动臂水平移动;在其对面设有侧门6-3-3,磁性去金属器6-3-2活动臂在侧门6-3-3卸载被吸附物;在混合搅拌器6-3底部一侧设有抗氧化剂加注口6-3-5。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清洗机6-5包括:清洗壳体6-5-1,电池电机储藏盒6-5-2,信号收发器6-5-3,爬行吸附装置6-5-4,清洗器6-5-5,探寻污渍仪6-5-6;自动清洗机6-5自身为防水结构;所述清洗壳体6-5-1中心处设有电池电机储藏盒6-5-2,抽拉快装结构,内部设有电池、驱动电机、真空泵,所述电池电机储藏盒6-5-2一侧设有信号收发器6-5-3;所述爬行吸附装置6-5-4位于清洗壳体6-5-1顶角,4个爬行吸附装置6-5-4共同组成运动机构;所述清洗器6-5-5位于清洗壳体6-5-1中心下部,清洗器6-5-5下表面设有探寻污渍仪6-5-6;所述电池电机储藏盒6-5-2、信号收发器6-5-3及探寻污渍仪6-5-6与电控箱11无线控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爬行吸附装置6-5-4包括:左右摆臂6-5-4-1,伸展臂6-5-4-2,伸展液压机6-5-4-3,垂向移动臂6-5-4-4,垂向液压机6-5-4-5,定位盘6-5-4-6,吸附盘6-5-4-7,固定柱6-5-4-8,吸附盘弹簧6-5-4-9;所述左右摆臂6-5-4-1端部设有伸展臂6-5-4-2,所述伸展臂6-5-4-2与左右摆臂6-5-4-1转动连接,并以左右摆臂6-5-4-1为转动轴上下摆动,两者之间设有伸展液压机6-5-4-3,所述伸展液压机6-5-4-3与电控箱11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垂向移动臂6-5-4-4位于伸展臂6-5-4-2端部,垂向移动臂6-5-4-4与伸展臂6-5-4-2转动连接,垂向移动臂6-5-4-4与伸展臂6-5-4-2之间设有垂向液压机6-5-4-5,所述垂向液压机6-5-4-5与电控箱11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定位盘6-5-4-6位于垂向移动臂6-5-4-4下表面,定位盘6-5-4-6下方设有吸附盘6-5-4-7,所述吸附盘6-5-4-7与定位盘6-5-4-6之间通过固定柱6-5-4-8固定连接,固定柱6-5-4-8内部设有气管,气管一端与真空泵连通,另一端与吸附盘6-5-4-7连通;所述吸附盘弹簧6-5-4-9一端连接定位盘6-5-4-6、另一端与吸附盘6-5-4-7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清洗器6-5-5包括:清洗驱动机6-5-5-1,风扇6-5-5-2,传动齿轮6-5-5-3,旋转盘6-5-5-4,保洁刷头6-5-5-5,清水管线6-5-5-6;所述清洗驱动机6-5-5-1与电控箱11无线控制连接,清洗驱动机6-5-5-1输出端设有风扇6-5-5-2,清洗结束后吹干表面;所述传动齿轮6-5-5-3位于风扇6-5-5-2下方,传动齿轮6-5-5-3与清洗驱动机6-5-5-1输出主轴啮合连接;所述旋转盘6-5-5-4位于传动齿轮6-5-5-3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利用木薯渣和辣蓼为原料发酵生产饲料添加剂设备,包括:溶解槽(1),输送泵(2),调配池(3),蒸馏塔输入泵(4),蒸馏塔(5),滴流床反应器(6),沉淀物排放管(7),取样排气管(8),高位出料管(9),气液分离器(10),电控箱(11),接种取样回流管(12),主发酵箱(13),支架(14),调节轮(15);其特征在于,位于一侧的溶解槽(1)通过输送泵(2)与位于左上部的主发酵箱(13)连通,主发酵箱(13)顶部为可控开启封闭结构;主发酵箱(13)下部设有调配池(3)、上部一侧设有接种取样回流管(12),其与两者管道连通,其中接种取样回流管(12)用于接种、取样,并将排出水回流到溶解槽(1)中;在支架(14)上部设有电控箱(11);支架(14)一侧设有蒸馏塔(5),所述蒸馏塔(5)竖直放置、底部与外部蒸汽连通,蒸馏塔(5)中空结构,其外壳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蒸馏塔(5)通过蒸馏塔输入泵(4)与主发酵箱(13)连通,蒸馏塔(5)与上部的气液分离器(10)连通;所述滴流床反应器(6)采用气液并流模式分别与气液分离器(10)、蒸馏塔(5)连通;滴流床反应器(6)下部设有沉淀物排放管(7)、上部设有高位出料管(9)、腰部设有取样排气管(8),滴流床反应器(6)与三者连通;所述调节轮(15)位于蒸馏塔(5)底部,其数量为四个;所述输送泵(2)、蒸馏塔输入泵(4)与电控箱(11)导线控制链接;所述滴流床反应器(6)设有混合搅拌器(6‑3);所述混合搅拌器(6‑3)与其右侧的搅拌电机(6‑4)驱动连接;所述混合搅拌器(6‑3)包括:混合进液口(6‑3‑1),磁性去金属器(6‑3‑2),侧门(6‑3‑3),混合搅拌叶轮(6‑3‑4),抗氧化剂加注口(6‑3‑5),混合出液口(6‑3‑6);位于一侧的混合进液口(6‑3‑1)与位于另一侧的混合出液口(6‑3‑6)贯通;在混合出液口(6‑3‑6)内侧设有混合搅拌叶轮(6‑3‑4),表面固定一定数量叶片,其受到电机驱动、促进溶液相互混溶;在混合搅拌器(6‑3)内部一侧设有磁性去金属器(6‑3‑2),防水结构、底部吸盘随活动臂水平移动;在其对面设有侧门(6‑3‑3),磁性去金属器(6‑3‑2)活动臂在侧门(6‑3‑3)卸载被吸附物;在混合搅拌器(6‑3)底部一侧设有抗氧化剂加注口(6‑3‑5)。...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木薯渣和辣蓼为原料发酵生产饲料添加剂设备,包括:溶解槽(1),输送泵(2),调配池(3),蒸馏塔输入泵(4),蒸馏塔(5),滴流床反应器(6),沉淀物排放管(7),取样排气管(8),高位出料管(9),气液分离器(10),电控箱(11),接种取样回流管(12),主发酵箱(13),支架(14),调节轮(15);其特征在于,位于一侧的溶解槽(1)通过输送泵(2)与位于左上部的主发酵箱(13)连通,主发酵箱(13)顶部为可控开启封闭结构;主发酵箱(13)下部设有调配池(3)、上部一侧设有接种取样回流管(12),其与两者管道连通,其中接种取样回流管(12)用于接种、取样,并将排出水回流到溶解槽(1)中;在支架(14)上部设有电控箱(11);支架(14)一侧设有蒸馏塔(5),所述蒸馏塔(5)竖直放置、底部与外部蒸汽连通,蒸馏塔(5)中空结构,其外壳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蒸馏塔(5)通过蒸馏塔输入泵(4)与主发酵箱(13)连通,蒸馏塔(5)与上部的气液分离器(10)连通;所述滴流床反应器(6)采用气液并流模式分别与气液分离器(10)、蒸馏塔(5)连通;滴流床反应器(6)下部设有沉淀物排放管(7)、上部设有高位出料管(9)、腰部设有取样排气管(8),滴流床反应器(6)与三者连通;所述调节轮(15)位于蒸馏塔(5)底部,其数量为四个;所述输送泵(2)、蒸馏塔输入泵(4)与电控箱(11)导线控制链接;所述滴流床反应器(6)设有混合搅拌器(6-3);所述混合搅拌器(6-3)与其右侧的搅拌电机(6-4)驱动连接;所述混合搅拌器(6-3)包括:混合进液口(6-3-1),磁性去金属器(6-3-2),侧门(6-3-3),混合搅拌叶轮(6-3-4),抗氧化剂加注口(6-3-5),混合出液口(6-3-6);位于一侧的混合进液口(6-3-1)与位于另一侧的混合出液口(6-3-6)贯通;在混合出液口(6-3-6)内侧设有混合搅拌叶轮(6-3-4),表面固定一定数量叶片,其受到电机驱动、促进溶液相互混溶;在混合搅拌器(6-3)内部一侧设有磁性去金属器(6-3-2),防水结构、底部吸盘随活动臂水平移动;在其对面设有侧门(6-3-3),磁性去金属器(6-3-2)活动臂在侧门(6-3-3)卸载被吸附物;在混合搅拌器(6-3)底部一侧设有抗氧化剂加注口(6-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木薯渣和辣蓼为原料发酵生产饲料添加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流床反应器(6)包括:清洗喷淋装置(6-1),催化剂添加管(6-2),混合搅拌器(6-3),搅拌电机(6-4),自动清洗机(6-5),波纹发生器(6-6);位于一侧的清洗喷淋装置(6-1),其一端与外部清水泵连通,另一端产生5个水平指向的喷头;在清洗喷淋装置(6-1)一侧设有催化剂添加管(6-2),催化剂添加管(6-2)圆环形、中空结构、垂直布局,在其表面设有大量通孔;在催化剂添加管(6-2)一侧设有混合搅拌器(6-3),所述混合搅拌器(6-3)与其右侧的搅拌电机(6-4)驱动连接,搅拌电机(6-4)防水设计;在滴流床反应器(6)内部一侧设有自动清洗机(6-5),其与电控箱(11)无线控制连接;所述波纹发生器(6-6)位于滴流床反应器(6)内部、混合搅拌器(6-3)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木薯渣和辣蓼为原料发酵生产饲料添加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清洗机(6-5)包括:清洗壳体(6-5-1),电池电机储藏盒(6-5-2),信号收发器(6-5-3),爬行吸附装置(6-5-4),清洗器(6-5-5),探寻污渍仪(6-5-6);自动清洗机(6-5)自身为防水结构;所述清洗壳体(6-5-1)中心处设有电池电机储藏盒(6-5-2),抽拉快装结构,内部设有电池、驱动电机、真空泵,所述电池电机储藏盒(6-5-2)一侧设有信号收发器(6-5-3);所述爬行吸附装置(6-5-4)位于清洗壳体(6-5-1)顶角,4个爬行吸附装置(6-5-4)共同组成运动机构;所述清洗器(6-5-5)位于清洗壳体(6-5-1)中心下部,清洗器(6-5-5)下表面设有探寻污渍仪(6-5-6);所述电池电机储藏盒(6-5-2)、信号收发器(6-5-3)及探寻污渍仪(6-5-6)与电控箱(11)无线控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木薯渣和辣蓼为原料发酵生产饲料添加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爬行吸附装置(6-5-4)包括:左右摆臂(6-5-4-1),伸展臂(6-5-4-2),伸展液压机(6-5-4-3),垂向移动臂(6-5-4-4),垂向液压机(6-5-4-5),定位盘(6-5-4-6),吸附盘(6-5-4-7),固定柱(6-5-4-8),吸附盘弹簧(6-5-4-9);所述左右摆臂(6-5-4-1)端部设有伸展臂(6-5-4-2),所述伸展臂(6-5-4-2)与左右摆臂(6-5-4-1)转动连接,并以左右摆臂(6-5-4-1)为转动轴上下摆动,两者之间设有伸展液压机(6-5-4-3),所述伸展液压机(6-5-4-3)与电控箱(11)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垂向移动臂(6-5-4-4)位于伸展臂(6-5-4-2)端部,垂向移动臂(6-5-4-4)与伸展臂(6-5-4-2)转动连接,垂向移动臂(6-5-4-4)与伸展臂(6-5-4-2)之间设有垂向液压机(6-5-4-5),所述垂向液压机(6-5-4-5)与电控箱(11)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定位盘(6-5-4-6)位于垂向移动臂(6-5-4-4)下表面,定位盘(6-5-4-6)下方设有吸附盘(6-5-4-7),所述吸附盘(6-5-4-7)与定位盘(6-5-4-6)之间通过固定柱(6-5-4-8)固定连接,固定柱(6-5-4-8)内部设有气管,气管一端与真空泵连通,另一端与吸附盘(6-5-4-7)连通;所述吸附盘弹簧(6-5-4-9)一端连接定位盘(6-5-4-6)、另一端与吸附盘(6-5-4-7)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木薯渣和辣蓼为原料发酵生产饲料添加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器(6-5-5)包括:清洗驱动机(6-5-5-1),风扇(6-5-5-2),传动齿轮(6-5-5-3),旋转盘(6-5-5-4),保洁刷头(6-5-5-5),清水管线(6-5-5-6);所述清洗驱动机(6-5-5-1)与电控箱(11)无线控制连接,清洗驱动机(6-5-5-1)输出端设有风扇(6-5-5-2),清洗结束后吹干表面;所述传动齿轮(6-5-5-3)位于风扇(6-5-5-2)下方,传动齿轮(6-5-5-3)与清洗驱动机(6-5-5-1)输出主轴啮合连接;所述旋转盘(6-5-5-4)位于传动齿轮(6-5-5-3)下表面,旋转盘(6-5-5-4)数量为3组,旋转盘(6-5-5-4)下表面设有保洁刷头(6-5-5-5);所述清水管线(6-5-5-6)位于传动齿轮(6-5-5-3)上表面,清水管线(6-5-5-6)与旋转盘(6-5-5-4)相互贯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木薯渣和辣蓼为原料发酵生产饲料添加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4)包括:支架驱动机(14-1),传动箱(14-2),支架齿轮(14-3),支架轨道(14-4),支架壳(14-5),配重体(14-6),支撑体(14-7);所述支架壳(14-5)位于支架(14)底座的上部,两者独立;所述支架壳(14-5)为中空结构,支架轨道(14-4)设于支架壳(14-5)内部,并与支架(14)底座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体(14-7)布置于传动箱(14-2)一侧、两者连接;在传动箱(14-2)内部设有支架齿轮(14-3),其与支架轨道(14-4)表面齿条啮合连接;所述支撑体(14-7)通过支架齿轮(14-3)与支架轨道(14-4)的啮合实现与在支架轨道(14-4)上的滑动;所述配重体(14-6)位于支撑体(14-7)外侧,两者固定,配重体(14-6)端部伸出支架壳(14-5)外部,其腰部与支架壳(14-5)固定连接;所述支架驱动机(14-1)位于传动箱(14-2)下端一侧,支架驱动机(14-1)与支架齿轮(14-3)传动连接,支架驱动机(14-1)通过导线与电控箱(11)控制相连,支架驱动机(14-1)驱动支架齿轮(14-3)转动并带动传动箱(14-2)、支架壳(14-5)、配重体(14-6)、支撑体(14-7)沿着支架轨道(14-4)上升或下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木薯渣和辣蓼为原料发酵生产饲料添加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轮(15)包括:调节轮U板(15-1),润滑油箱(15-2),移动轮转轴(15-3),移动轮(15-4),喷油嘴(15-5),轮轨道(15-6);所述调节轮U板(15-1)为倒凹型结构、钢板制作,两侧侧壁倒梯形设计;所述移动轮转轴(15-3)连接在调节轮U板(15-1)两侧侧壁之间,移动轮转轴(15-3)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移动轮转轴(15-3)上设有移动轮(15-4);所述移动轮(15-4)与移动轮转轴(15-3)转动连接,移动轮(15-4)的外部电机与电控箱(11)导线控制连接;所述轮轨道(15-6)位于移动轮(15-4)下部、两者滚动连接;所述润滑油箱(15-2)固定连接在调节轮U板(15-1)一侧侧壁外部,喷油嘴(15-5)固定连接在调节轮U板(15-1)上壁内侧,润滑油箱(15-2)通过其内部导油管与喷油嘴(15-5)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木薯渣和辣蓼为原料发酵生产饲料添加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箱(15-2)包括:润油泵(15-2-1),分配箱(15-2-2),过滤箱(15-2-3),注油管(15-2-4),散热器(15-2-5),固定板(15-2-6),定位套筒(15-2-7),注油管出口(15-2-8);位于底部的润油泵(15-2-1)与上部的分配箱(15-2-2)连通,分配箱(15-2-2)长方形箱体、两端短轴为半圆形,内设两组搅拌叶轮、直径大小不同,大搅拌叶轮直径30cm,小搅拌叶轮直径9cm,两者水平并排布局、不同向搅拌,分配箱(15-2-2)两半圆端点处向上伸出两支管,通过阀门与过滤箱(15-2-3)连通,两支管直径不同,粗管直径8cm,细管直径2cm,分别布置在大搅拌叶轮、小搅拌叶轮一边,以控制不同粘稠度润滑油进入过滤箱(15-2-3);过滤箱(15-2-3)位于分配箱(15-2-2)上部,两者贯通,过滤箱(15-2-3)内设过滤网、沉淀室、网杂质清除器;散热器(15-2-5)位于过滤箱(15-2-3)上部,散热器(15-2-5)紫铜材质,由多组铜板叠加组成且铜板间存在间隙;散热器(15-2-5)外表面缠绕注油管(15-2-4),该缠绕段耐压紫铜材质,注油管(15-2-4)一端与过滤箱(15-2-3)贯通,另一端穿过定位套筒(15-2-7)与注油管出口(15-2-8)连通;所述固定板(15-2-6)一端套接在定位套筒(15-2-7)外表面,另一端与固定壁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木薯渣和辣蓼为原料发酵生产饲料添加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嘴(15-5)包括:主分路管(15-5-1),罩面壳体(15-5-2),倾角喷油体(15-5-3),喷油调节嘴(15-5-4);所述罩面壳体(15-5-2)为中空上部封闭底部敞口的倒置圆台结构,罩面壳体(15-5-2)正上方设有主分路管(15-5-1),其中主分路管(15-5-1)底端插入罩面壳体(15-5-2)内,主分路管(15-5-1)顶端与上部的导油管贯通连接;所述倾角喷油体(15-5-3)位于罩面壳体(15-5-2)内部,倾角喷油体(15-5-3)的数量为4~8个,相邻倾角喷油体(15-5-3)以主分路管(15-5-1)为中心轴等角度分布,每个倾角喷油体(15-5-3)通过分油管与主分路管(15-5-1)贯通连接;所述喷油调节嘴(15-5-4)固定连接在罩面壳体(15-5-2)下部、可控调节收放结构,控制喷射流量和角度;所述倾角喷油体(15-5-3)包括:进油口(15-5-3-1),切向出油口(15-5-3-2),喷油壳体(15-5-3-3),交错阻流板(15-5-3-4),壳体驱动器(15-5-3-5),壳体加强箍(15-5-3-6);在喷油壳体(15-5-3-3)顶部设有进油口(15-5-3-1),在喷油壳体(15-5-3-3)侧壁设有大量切向出油口(15-5-3-2),润滑油沿着喷油壳体(15-5-3-3)表面切向喷出;在喷油壳体(15-5-3-3)内壁设有大量交错阻流板(15-5-3-4),交错固定在内壁表面,交错阻流板(15-5-3-4)薄板不锈钢结构,长度为喷油壳体(15-5-3-3)长度的4/5,高度为喷油壳体(15-5-3-3)半径的1/10;喷油壳体(15-5-3-3)外部设有壳体加强箍(15-5-3-6)、壳体驱动器(15-5-3-5);其中壳体驱动器(15-5-3-5)上下2组,并同时带动喷油壳体(15-5-3-3)转动;所述壳体驱动器(15-5-3-5)包括:壳体法兰(15-5-3-5-1),轴一(15-5-3-5-2),圆周齿条(15-5-3-5-3),连接板(15-5-3-5-4),水平定位轮(15-5-3-5-5),圆周驱动轮(15-5-3-5-6),轴二(15-5-3-5-7);在喷油壳体(15-5-3-3)外部环绕着圆周齿条(15-5-3-5-3),两者通过连接板(15-5-3-5-4)固定连接;在圆周齿条(15-5-3-5-3)上下各设一组水平定位轮(15-5-3-5-5),以防止圆周驱动轮(15-5-3-5-6)跑偏,水平定位轮(15-5-3-5-5)绕轴一(15-5-3-5-2)转动;在水平定位轮(15-5-3-5-5)两侧各设一组圆周驱动轮(15-5-3-5-6),两者固定连接;轴二(15-5-3-5-7)驱动圆周驱动轮(15-5-3-5-6)转动,圆周驱动轮(15-5-3-5-6)齿轮结构与圆周齿条(15-5-3-5-3)啮合传动;所述壳体法兰(15-5-3-5-1)实现喷油壳体(15-5-3-3)上下对接;所述圆周齿条(15-5-3-5-3)包括:圆周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瑛范宁范毓纯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绿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