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体与麦芒仿生双驱动逆向肠道菌群移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5782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02:59
一种磁体与麦芒仿生双驱动逆向肠道菌群移植装置,包括头尾两端均开放的管路本体,在管路本体的头端设置有滑动外套和体内磁体,体内磁体设置在管路本体的外壁,滑动外套上端闭合,包裹附着于管路本体的内壁和体内磁体的外表面,滑动外套的外壁设置有仿麦芒结构,滑动外套的内壁和外壁尾部分别对应连接有牵拉线,管路本体的尾端设置有粘扣,粘扣分布于管路本体的内外壁,牵拉线均连接固定在粘扣上,管路本体头端位置的侧壁上设置有侧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明显缩短置管时间,能插入较深部位后注入含菌液,保证疗效,消除传统经口进行肠道菌群移植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同时可避免胃液等对菌群活性的影响,实现经下消化道注入含有要移植的肠道菌群液体的目的。

A bionic double drive reverse intestinal flora transplantation device with magnet and wheat aw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体与麦芒仿生双驱动逆向肠道菌群移植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磁体与麦芒仿生双驱动逆向肠道菌群移植装置。
技术介绍
肠道菌群不仅在数量上庞大,在功能上也尤为重要,肠道菌群不仅参与人体的能量代谢,并且在免疫系统调节机制中也承担着至关重要的生理功能。然而在过去的数年里,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以及高龄、住院时间长、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或既往感染病史等原因,破坏了肠道菌群的正常结构,打破了肠道菌群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导致多种肠道疾病发生,如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尤其是艰难梭菌感染越来越普遍,其导致的肠炎是因抗生素使用过量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最典型的例子。菌群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增强,甚至超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因。抗生素治疗后极易形成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难以治愈。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态失调性疾病的高发及现有治疗措施的缺陷,肠道菌群移植逐渐被重视起来应用于各项临床研究及治疗。肠道菌群移植是一种改变肠道菌群和对抗“超级细菌”的新兴治疗方法,是将健康者粪便通过鼻肠管或灌肠等方式输入患者小肠或结直肠中,利用健康者粪便中的一些有益菌群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菌群的治疗方法。肠道菌群移植已被证实能够持久改变受体的肠道微生物群,并且对复发型艰难梭菌感染疗效显著。肠道菌群移植主要是通过上消化道、中消化道、下消化道三种途径来实现。口服粪菌胶囊是上消化道主要途径;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或胃镜等给入是中消化道的主要途径;结肠镜、灌肠给入是下消化道的主要途径。一些医学文献中表明通过下消化道移植粪便微生物或许有较高的治愈率。虽然目前肠道菌群移植途径有很多,但没有一种专门针对肠道菌群移植的医疗器械,以上几种都存在较明显缺陷。口服冰冻粪菌胶囊虽然很方便,但服用时需解冻,花费高,而且消化液对菌群数量和丰富性产生影响,影响疗效。目前采用口服粪菌胶囊的研究和实验非常少,关于冰冻粪菌胶囊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证实。鼻肠管较结肠镜细很多,是经口插入至肠内的一种管路,经鼻肠管给入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缺陷:输入粪液时会让病人在感官和视觉上难以接受,给病人造成很大的心里负担;置管速度慢,严重影响治疗进程。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但插入深度只能达到20cm左右,大概在乙状结肠处。而病变部位多位于回盲部或者空回肠,灌肠法插入深度远远不能满足治疗要求。此外,由于插入深度浅,灌入粪液后病人极易产生便意和排泻感,排出后影响治疗甚至治疗中断。结肠镜在目前肠道菌群移植的研究和实验中运用较多,虽可插入较深部位,治疗效果有保障,但病人会明显感觉腹痛腹胀。而且安全隐患大,发生穿孔、出血、心肺相关并发症的危险性高。肠镜非常笨拙,操作极不方便,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体与麦芒仿生双驱动逆向肠道菌群移植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体与麦芒仿生双驱动逆向肠道菌群移植装置,包括头尾两端均开放的管路本体6,在管路本体6的头端设置有滑动外套1和体内磁体3,在体外有与体内磁体3配合使用的腹壁外磁体4,其中,体内磁体3设置在管路本体6的外壁,滑动外套1上端闭合,包裹附着于管路本体6的内壁和体内磁体3的外表面,所述滑动外套1的外壁设置有仿麦芒结构2,滑动外套1的内壁和外壁尾部分别对应连接有若干牵拉线7,管路本体6的尾端设置有粘扣9,粘扣9分布于管路本体6的内外壁,滑动外套1内壁连接的牵拉线7从管路本体6管内,滑动外套1外壁连接的牵拉线7从管路本体6管外,均连接固定在粘扣9上,所述管路本体6的头端位置的侧壁上设置有做为液体流出通道的侧孔5。所述管路本体6长145-250cm,有刻度线8,可在X线下显影。所述滑动外套1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滑动外套1与体内磁体3之间有润滑液。所述仿麦芒结构2由若干细须组成,各细须以滑动外套1的长度方向为轴形成聚拢效果,聚拢头端朝向滑动外套1的头端,发散尾端朝向滑动外套1的尾端,从而在牵引反方向上形成阻力。所述细须由天然麦芒、猪鬃、马鬃等具有一定柔韧性、耐酸碱腐蚀性材料制成,头钝圆,长3.5~5mm,头端直径0.5mm,尾端直径1mm,均交替排列。所述管路本体6的尾端有145cm、155cm、165cm、175cm、185cm、195cm、215cm等刻度线8,用以辅助判断管路插入体内的大概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明显缩短置管时间,减轻病人痛苦感。2.能插入较深部位后注液,保证疗效。3.能消除传统经口进行肠道菌群移植给患者带来的不适与拒绝。4.避免胃液等消化液对菌群活性的影响,实现经下消化道注液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截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磁体与麦芒仿生双驱动逆向肠道菌群移植装置,包括管路本体6,管路本体6长175cm,是头尾两端均开放的通透管,在管路本体6的头端设置有滑动外套1和体内磁体3,在体外有与体内磁体3配合使用的腹壁外磁体4。管路本体6的头端位置的侧壁上设置有做为液体流出通道的侧孔5,侧孔5可位于不同的轴线上(即在周向上有多个不连通的侧孔5)以保证流出效果,侧孔5不能被滑动外套1所包裹。管路本体6的尾端有145cm和155cm的刻度线8,用以辅助判断管路插入体内的大概位置。其中,体内磁体3设置在管路本体6的外壁,滑动外套1上端闭合,包裹附着于管路本体6的内壁和体内磁体3的外表面,滑动外套1与体内磁体3之间有润滑液。滑动外套1用橡胶或其他生物相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外壁设置有仿麦芒结构2,仿麦芒结构2由若干细须组成,细须由天然麦芒、猪鬃、马鬃等具有一定柔韧性、耐酸碱腐蚀性材料制成,头钝圆,长3.5~5mm,头端直径0.5mm,尾端直径1mm,均交替排列。各细须以滑动外套1的长度方向为轴形成聚拢效果,聚拢头端朝向滑动外套1的头端,发散尾端朝向滑动外套1的尾端,从而在牵引反方向上形成阻力。滑动外套1的内壁和外壁尾部分别对应连接有两根牵拉线7,牵拉线7共有四根,分为两组。管路本体6的尾端设置有粘扣9,粘扣9分布于管路本体6的内外壁,滑动外套1内壁连接的两根牵拉线7从管路本体6管内,滑动外套1外壁连接的两根牵拉线7从管路本体6管外,均连接固定在粘扣9上,根据以上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本专利技术适用于肠道菌群移植,操作时,患者采取侧卧位背向操作者,操作者在床旁将管路本体6经肛门插入体内。腹壁外磁体4移动,在肠蠕动下与仿麦芒结构2为管路本体6的逆行提供联合动力,驱动管路本体6可以快速逆行向上爬行达到回盲部。经相关检查确认管路到达相应部位后,将粘扣9下的四根牵拉线7剪断,操作者将管路本体6内壁的两根牵拉线7缓缓迁出,由于润滑液的作用,整个滑动外套1很容易随牵拉线7完全滑至管内。此时向管路本体6输入液体进行肠道菌群移植,结束后将管路本体6拔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体与麦芒仿生双驱动逆向肠道菌群移植装置,包括头尾两端均开放的管路本体(6),其特征在于,在管路本体(6)的头端设置有滑动外套(1)和体内磁体(3),在体外有与体内磁体(3)配合使用的腹壁外磁体(4),其中,体内磁体(3)设置在管路本体(6)的外壁,滑动外套(1)上端闭合,包裹附着于管路本体(6)的内壁和体内磁体(3)的外表面,所述滑动外套(1)的外壁设置有仿麦芒结构(2),滑动外套(1)的内壁和外壁尾部分别对应连接有若干牵拉线(7),管路本体(6)的尾端设置有粘扣(9),粘扣(9)分布于管路本体(6)的内外壁,滑动外套(1)内壁连接的牵拉线(7)从管路本体(6)管内,滑动外套(1)外壁连接的牵拉线(7)从管路本体(6)管外,均连接固定在粘扣(9)上,所述管路本体(6)的头端位置的侧壁上设置有做为液体流出通道的侧孔(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体与麦芒仿生双驱动逆向肠道菌群移植装置,包括头尾两端均开放的管路本体(6),其特征在于,在管路本体(6)的头端设置有滑动外套(1)和体内磁体(3),在体外有与体内磁体(3)配合使用的腹壁外磁体(4),其中,体内磁体(3)设置在管路本体(6)的外壁,滑动外套(1)上端闭合,包裹附着于管路本体(6)的内壁和体内磁体(3)的外表面,所述滑动外套(1)的外壁设置有仿麦芒结构(2),滑动外套(1)的内壁和外壁尾部分别对应连接有若干牵拉线(7),管路本体(6)的尾端设置有粘扣(9),粘扣(9)分布于管路本体(6)的内外壁,滑动外套(1)内壁连接的牵拉线(7)从管路本体(6)管内,滑动外套(1)外壁连接的牵拉线(7)从管路本体(6)管外,均连接固定在粘扣(9)上,所述管路本体(6)的头端位置的侧壁上设置有做为液体流出通道的侧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体与麦芒仿生双驱动逆向肠道菌群移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本体(6)长145-250cm,有刻度线(8),且可在X线下显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体与麦芒仿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毅杜妍莹马锋单丽宇吴荣谦袁力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