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5670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02:02
本方案公开了茶叶加工技术领域的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将茶鲜叶薄摊在通风环境下,于萎凋槽中萎凋16~18h,得到萎凋叶;萎凋叶置于揉捻机内揉捻90~120min;揉捻后的茶叶放入发酵室中,在温度为40~50℃、相对湿度为70~80%的环境下发酵4~6h;发酵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于130~160℃加热干燥8~12min后取出;干燥后的茶叶置于理条机中进行理条做形,时间为30~40min;理条做形后的茶叶置于提香机中,提香机的温度为120~130℃,加热时间为25~35min;提香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于100~110℃干燥至茶叶水分含量为4%既得红茶成品。本方案得到的红茶颗粒分明、外形扁平、金豪显露,口感醇厚,冲泡后的茶汤色泽透亮。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black t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红茶是我国的六大茶类之一,同时我国也是红茶的发源地。现代研究表明,红茶当中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这些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增强毛细血管功能、抗突变等功能。因此经常喝红茶及有益于人体健康。喝红茶还能增加肝脏当中维生素B1的含量,这意味着常喝红茶有助于促进肝脏中酶的分泌,帮助肝细胞正常运行,减轻肝细胞的代谢负担等。红茶是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但现有的红茶的加工方法均存在如下不足:红茶加工工艺的单调,所制得的红茶外形、色泽不佳;涩味较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以解决现有红茶加工工艺获得的红茶外形、色泽不佳的技术问题。本方案中的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萎凋:将茶鲜叶薄摊在通风环境下,于萎凋槽中萎凋16~18h,得到萎凋叶;步骤二、揉捻:将萎凋叶置于揉捻机内进行揉捻,时间为90~120min;步骤三、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放入发酵室中,在温度为40~50℃、相对湿度为70~80%的环境下发酵4~6h;步骤四、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于130~160℃加热干燥8~12min后取出;步骤五、理条做形:将干燥后的茶叶置于理条机中进行理条做形,时间为30~40min;步骤六、提香:理条做形后的茶叶置于提香机中,提香机的温度为120~130℃,加热时间为25~35min;步骤七、烘干:提香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于100~110℃干燥至茶叶水分含量为4%既得红茶成品。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是:茶叶揉捻之前,于通风环境下萎凋16~18h,经过这段时间的失水,降低茶叶细胞的张力,使叶梗由脆变软,增加芽叶的韧性,便于揉捻成条和理条做形;再者,由于水分的散失而引起茶梢中的内含物质的一系列化学变化,为形成红茶色香味的特定品质,奠定物质变化的基础。经过90~120min的揉捻,揉捻机内的茶叶基本成条,茶叶的细胞破碎,内部的茶汁溢出,茶汁附着在茶叶的表面,使得茶条表面具有粘性,促进茶叶外形的形成,为理条做形奠定了基础。发酵是获得红茶特有口感和特有色泽的关键步骤,而红茶冲泡后的茶汤色泽,主要是茶红素呈现的,而茶红素的形成过程是:儿茶素在多酚氧化酶催化下形成邻醌,进而增加了邻醌聚合成联苯酚醌的量,因为联苯酚醌还会经歧化作用产生茶黄素和双黄烷醇,茶黄素和双黄烷醇再于过氧化酶的催化下氧化形成茶红素。本方案中揉捻后的茶叶在40~50℃、相对湿度为70~80%的环境下发酵4~6h,能够促进儿茶素在多酚氧化酶催化下形成邻醌,进而增加获得茶红素的量,使得红茶的色泽品质得到提升。经发酵后于130~160℃加热干燥8~12min后茶叶还处于湿润柔软的状态,水分含量大约在60%左右,此状态下的茶叶还可进行进一步的造型。在揉捻奠定的基础上,以及茶叶含水量大约60%左右的状态下,本方案结合理条做形的操作,将干燥后的茶叶置于理条机中做形30~40min,使得最后得到的红茶外形呈扁平状态,且每一颗茶叶都能够牢固的卷曲呈扁平状态,提升了茶叶的外形品质。在以上步骤的基础上,最后经过于120~130℃,加热时间为25~35min的提香操作和100~110℃干燥至茶叶水分含量为4%的严格控制,最终得到的红茶颗粒分明、外形扁平、金豪显露,口感醇厚,冲泡后的茶汤色泽透亮。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揉捻机内茶叶的投放量为揉捻机容量的65%~75%。按照65%~75%的容积比例向揉捻机中投放茶叶,茶叶之间的松紧度合适,茶叶相互之间能够通过摩擦促进细胞破裂,加快茶汁的浸出。揉捻过程中不会出现部分茶叶茶汁浸出量少或者茶叶过分拥挤而使得部分茶叶的叶片稀碎。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发酵的温度为45℃、相对湿度为70%、发酵时间为4h。此条件下发酵得到的红茶口感、色泽更佳。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进行干燥之前,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紫外灭菌,具体为:将发酵的茶叶摊放至2~3cm厚,紫外灯照射15~20s。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萎凋:将茶鲜叶薄摊在通风环境下,于萎凋槽中萎凋18h,得到萎凋叶;步骤二、揉捻:将萎凋叶置于揉捻机内进行揉捻,时间为90min;揉捻机内茶叶的投放量为揉捻机容量的65%~75%;步骤三、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放入发酵室中,在温度为45℃、相对湿度为70%的环境下发酵4h;步骤四、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于155~160℃加热干燥12min后取出;步骤五、理条做形:将干燥后的茶叶置于理条机中进行理条做形,时间为35min;步骤六、提香:理条做形后的茶叶置于提香机中,提香机的温度为125~130℃,加热时间为25min;步骤七、烘干:提香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于100~110℃干燥至茶叶水分含量为4%既得红茶成品。实施例2: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萎凋:将茶鲜叶薄摊在通风环境下,于萎凋槽中萎凋16h,得到萎凋叶;步骤二、揉捻:将萎凋叶置于揉捻机内进行揉捻,时间为100min;揉捻机内茶叶的投放量为揉捻机容量的65%~75%;步骤三、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放入发酵室中,在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75%的环境下发酵6h;步骤四、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于130~140℃加热干燥10min后取出;步骤五、理条做形:将干燥后的茶叶置于理条机中进行理条做形,时间为30min;步骤六、提香:理条做形后的茶叶置于提香机中,提香机的温度为120~125℃,加热时间为30min;步骤七、烘干:提香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于100~110℃干燥至茶叶水分含量为4%既得红茶成品。实施例3: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萎凋:将茶鲜叶薄摊在通风环境下,于萎凋槽中萎凋17h,得到萎凋叶;步骤二、揉捻:将萎凋叶置于揉捻机内进行揉捻,时间为120min;揉捻机内茶叶的投放量为揉捻机容量的65%~75%;步骤三、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放入发酵室中,在温度为50℃、相对湿度为80%的环境下发酵5h;步骤四、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于140~155℃加热干燥8min后取出;步骤五、理条做形:将干燥后的茶叶置于理条机中进行理条做形,时间为40min;步骤六、提香:理条做形后的茶叶置于提香机中,提香机的温度为120~125℃,加热时间为35min;步骤七、烘干:提香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于100~110℃干燥至茶叶水分含量为4%既得红茶成品。实施例4: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萎凋:将茶鲜叶薄摊在通风环境下,于萎凋槽中萎凋18h,得到萎凋叶;步骤二、揉捻:将萎凋叶置于揉捻机内进行揉捻,时间为90min;揉捻机内茶叶的投放量为揉捻机容量的65%~75%;步骤三、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放入发酵室中,在温度为45℃、相对湿度为70%的环境下发酵4h;步骤四、灭菌: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紫外灭菌,具体为:将发酵的茶叶摊放至2~3cm厚,紫外灯照射15~20s;步骤五、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于155~160℃加热干燥12min后取出;步骤六、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萎凋:将茶鲜叶薄摊在通风环境下,于萎凋槽中萎凋16~18h,得到萎凋叶;步骤二、揉捻:将萎凋叶置于揉捻机内进行揉捻,时间为90~120min;步骤三、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放入发酵室中,在温度为40~50℃、相对湿度为70~80%的环境下发酵4~6h;步骤四、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于130~160℃加热干燥8~12min后取出;步骤五、理条做形:将干燥后的茶叶置于理条机中进行理条做形,时间为30~40min;步骤六、提香:理条做形后的茶叶置于提香机中,提香机的温度为120~130℃,加热时间为25~35min;步骤七、烘干:提香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于100~110℃干燥至茶叶水分含量为4%既得红茶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萎凋:将茶鲜叶薄摊在通风环境下,于萎凋槽中萎凋16~18h,得到萎凋叶;步骤二、揉捻:将萎凋叶置于揉捻机内进行揉捻,时间为90~120min;步骤三、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放入发酵室中,在温度为40~50℃、相对湿度为70~80%的环境下发酵4~6h;步骤四、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于130~160℃加热干燥8~12min后取出;步骤五、理条做形:将干燥后的茶叶置于理条机中进行理条做形,时间为30~40min;步骤六、提香:理条做形后的茶叶置于提香机中,提香机的温度为120~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彬彬陈其波欧毅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凤冈县浪竹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