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油库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489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0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回收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维护的储油库油气回收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储油库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呈圆筒状的罐身以及设置在罐身上下两端的呈半球形的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罐身上下两端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一圈环形的第一连接边,所述上端盖下部的外侧壁上和下端盖上部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一圈与第一连接边相配合的第二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之间夹设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上对应设置有多组螺栓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快速的将上端盖和下端盖从罐身上拆除,便于对罐体内部进行清洁维护。

An oil and gas recovery and treatment device for oil sto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油库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气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储油库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汽油作为当前多数机动车的燃料油,从炼油厂出厂到最终作为汽车的燃料使用至少要经过4个装卸环节,而石油及其产品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合的混合物,其中的轻烃组分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故而在每个环节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行业俗称“油气”。而油气对增强大气氧化性的作用比氮氧化物NOx更加重要,是形成二次颗粒物,造成严重雾霾污染的最重要污染物。近几年在油气的输送与保存等方面的油气蒸发损耗问题十分严峻,不但降低了油气成品质量,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卫生,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油气回收吸附脱附罐是油气回收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设备,其一般包括一个罐体,罐体的顶部设置排空管、底部设置进气管和抽真空管,进气管与储油装置的油气泻出口连通,排空管处设置油气浓度传感器,抽真空管通过管路和真空泵与吸收塔连接。罐体内的上部和下部设置筛板,筛板之间充填活性炭等吸附介质。工作主要分为两大步骤,一是吸附:此时抽真空管的阀门关闭,含有油气的空气经进气管进入罐体内,油气被吸附介质吸收,而清洁的空气经排空管排出。当排空管处的浓度传感器检测到油气浓度过高时,说明吸附饱和。进入脱附步骤:此时关闭进气管和排空管处的阀门,打开抽真空管处的阀门和抽真空泵,从而通过抽吸的方式将高浓度油气排入吸收塔内进行分离处理。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吸附介质通常采用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等,在长期使用后,吸附介质容易堵塞筛板上的通孔,影响了吸附的效果。为此,工作人员不得不打开罐体对筛板上的堵塞处进行清洁、维护,而现有的吸附脱附罐不便于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维护的储油库油气回收处理装置。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储油库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呈圆筒状的罐身以及设置在罐身上下两端的呈半球形的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与罐体内部连通的排空管,所述下端盖上设置有与罐体内部连通的进气管和抽真空管;所述罐身上下两端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一圈环形的第一连接边,所述上端盖下部的外侧壁上和下端盖上部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一圈与第一连接边相配合的第二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之间夹设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上对应设置有多组螺栓孔,所述罐身与上端盖之间、罐身与下端盖之间均通过穿设在螺栓孔内的双头螺栓锁紧;所述上端盖上下两端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一圈环形的第一夹持肩台,所述上端盖下部的内侧壁上和下端盖上部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一圈与第一夹持肩台相配合的第二夹持肩台;所述第一夹持肩台和第二夹持肩台之间夹设有筛板组件;所述筛板组件之间的罐身内部填充有活性炭颗粒。优选的,每一组所述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上均设置有至少6组螺栓孔。优选的,所述筛板组件由两层不锈钢筛板和设置在两层不锈钢筛板之间的两层无纺布构成。优选的,所述排空管位于上端盖顶部的中心。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位于下端盖的一侧。优选的,所述抽真空管位于下端盖底部的中心。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相对的一面均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凸棱,所述密封垫圈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与凸棱相配合的定位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方便快速的将上端盖和下端盖从罐身上拆除,便于对罐体内部进行清洁维护。具体来说,本技术的罐体采用罐身、上端盖和下端盖的分段设置,更加的便于加工和运输。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部分活性炭颗粒或杂质会堵塞筛板组件,需要进行清理。工作人员只需要拧松双头螺栓,即可快速的将上端盖和下端盖从罐身上取下,然后将筛板组件、活性炭颗粒全部取出,分别进行清理,避免筛板组件堵塞、充分回复活性炭的吸附活性。清理完成后,先将下端盖及下方的筛板组件与罐身组装好,然后装入活性炭颗粒,最后再将上端盖及上方的筛板组件与罐身组装好即可。另外,优选设置的凸棱和定位槽能够方便的对第一连接边、第二连接边和密封垫圈进行定位,使用更加的方便,且进一步提升了密封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密封垫圈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3所示的一种储油库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呈圆筒状的罐身1以及设置在罐身1上下两端的呈半球形的上端盖2和下端盖3。所述上端盖2上设置有与罐体内部连通的排空管4,所述下端盖3上设置有与罐体内部连通的进气管5和抽真空管6。通常,所述排空管4位于上端盖2顶部的中心。所述进气管5位于下端盖3的一侧,如图1中在左侧,当然也可以是在右侧。所述抽真空管6位于下端盖3底部的中心。结合图1和2所示,本技术所述罐身1上下两端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一圈环形的第一连接边7,所述上端盖2下部的外侧壁上和下端盖3上部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一圈与第一连接边7相配合的第二连接边8。所述第一连接边7和第二连接边8之间夹设有密封垫圈9,所述密封垫圈9、第一连接边7和第二连接边8上对应设置有多组螺栓孔,所述罐身1与上端盖2之间、罐身1与下端盖3之间均通过穿设在螺栓孔内的双头螺栓10锁紧,所述的双头螺栓10一般包括栓体和螺母,此处不再赘述。每一组所述第一连接边7和第二连接边8上均设置有至少6组螺栓孔,如图3中所示为8组螺栓孔。所述上端盖2上下两端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一圈环形的第一夹持肩台11,所述上端盖2下部的内侧壁上和下端盖3上部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一圈与第一夹持肩台11相配合的第二夹持肩台12。所述第一夹持肩台11和第二夹持肩台12之间夹设有筛板组件。所述筛板组件之间的罐身1内部填充有活性炭颗粒13。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筛板组件最好是由两层不锈钢筛板14和设置在两层不锈钢筛板14之间的两层无纺布15构成。既能保证筛板组件自身的强度,又能保证过滤的效果。防止活性炭颗粒13和杂质跑出。本技术的罐体采用罐身1、上端盖2和下端盖3的分段设置,更加的便于加工和运输。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部分活性炭颗粒13或杂质会堵塞筛板组件,需要进行清理。工作人员只需要拧松双头螺栓10,即可快速的将上端盖2和下端盖3从罐身1上取下,然后将筛板组件、活性炭颗粒13全部取出,分别进行清理,避免筛板组件堵塞、充分回复活性炭的吸附活性。清理完成后,先将下端盖及下方的筛板组件与罐身1组装好,然后装入活性炭颗粒13,最后再将上端盖2及上方的筛板组件与罐身1组装好即可。另外,本技术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所述第一连接边7和第二连接边8相对的一面均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凸棱16,所述密封垫圈9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与凸棱16相配合的定位槽17。凸棱16和定位槽17的设置能够方便的对第一连接边7、第二连接边8和密封垫圈9进行定位,使用更加的方便,且进一步提升了密封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油库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包括呈圆筒状的罐身(1)以及设置在罐身(1)上下两端的呈半球形的上端盖(2)和下端盖(3);所述上端盖(2)上设置有与罐体内部连通的排空管(4),所述下端盖(3)上设置有与罐体内部连通的进气管(5)和抽真空管(6);所述罐身(1)上下两端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一圈环形的第一连接边(7),所述上端盖(2)下部的外侧壁上和下端盖(3)上部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一圈与第一连接边(7)相配合的第二连接边(8);所述第一连接边(7)和第二连接边(8)之间夹设有密封垫圈(9),所述密封垫圈(9)、第一连接边(7)和第二连接边(8)上对应设置有多组螺栓孔,所述罐身(1)与上端盖(2)之间、罐身(1)与下端盖(3)之间均通过穿设在螺栓孔内的双头螺栓(10)锁紧;所述上端盖(2)上下两端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一圈环形的第一夹持肩台(11),所述上端盖(2)下部的内侧壁上和下端盖(3)上部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一圈与第一夹持肩台(11)相配合的第二夹持肩台(12);所述第一夹持肩台(11)和第二夹持肩台(12)之间夹设有筛板组件;所述筛板组件之间的罐身(1)内部填充有活性炭颗粒(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油库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包括呈圆筒状的罐身(1)以及设置在罐身(1)上下两端的呈半球形的上端盖(2)和下端盖(3);所述上端盖(2)上设置有与罐体内部连通的排空管(4),所述下端盖(3)上设置有与罐体内部连通的进气管(5)和抽真空管(6);所述罐身(1)上下两端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一圈环形的第一连接边(7),所述上端盖(2)下部的外侧壁上和下端盖(3)上部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一圈与第一连接边(7)相配合的第二连接边(8);所述第一连接边(7)和第二连接边(8)之间夹设有密封垫圈(9),所述密封垫圈(9)、第一连接边(7)和第二连接边(8)上对应设置有多组螺栓孔,所述罐身(1)与上端盖(2)之间、罐身(1)与下端盖(3)之间均通过穿设在螺栓孔内的双头螺栓(10)锁紧;所述上端盖(2)上下两端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一圈环形的第一夹持肩台(11),所述上端盖(2)下部的内侧壁上和下端盖(3)上部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一圈与第一夹持肩台(11)相配合的第二夹持肩台(12);所述第一夹持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承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蜀兴鸿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