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473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栽培装置,包括栽培主体、连接主体和透水主体,所述连接主体插接在栽培主体的内部,所述透水主体均匀等距螺纹连接在栽培主体的下端,所述栽培主体包括培养箱、插孔和第一螺纹孔,所述插孔均匀开设在培养箱的四周,所述第一螺纹孔均匀等距开设在培养箱的下端,所述连接主体包括第一固定主体和第二固定主体,所述第二固定主体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主体的后端,所述透水主体包括圆筒、固定圈、螺纹和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水面栽培装置多数采用竹筏组成,不仅生产不便,且容易损坏,而水稻属于高杆植物,直接放置在水面栽培容易倒伏,导致水稻产量降低的问题。

A cultivation device for rice pla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栽培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设备
,具体为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属谷类,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区别于旱稻。收获的稻粒称为稻谷,有一层外壳,碾磨时常把外壳连同米糠层一起去除,有时再加上一薄层葡萄糖和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泽。碾磨时只去掉外壳的稻米叫糙米,富含淀粉,并含约8%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含硫胺、烟酸、核黄素、铁和钙。碾去外壳和米糠的大米叫精米或白米,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米的食用方法多为煮成饭。在东方、中东及许多其他地区,米可配以各种汤、配菜、主茶食用。碾米的副产品包括米糠、磨得很细的米糠粉和从米糠提出的淀粉,均用作饲料。加工米糠得到的油既可作为食品也可用于工业。碎米用于酿酒、提取酒精和制造淀粉及米粉。由于近年来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水面栽培水稻的技术也就应运而生,而现有的水面栽培装置多数采用竹筏组成,不仅生产不便,且容易损坏,而水稻属于高杆植物,直接放置在水面栽培容易倒伏,导致水稻产量降低,所以急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新型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栽培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栽培装置,包括栽培主体、连接主体和透水主体,所述连接主体插接在栽培主体的内部,所述透水主体均匀等距螺纹连接在栽培主体的下端,所述栽培主体包括培养箱、插孔和第一螺纹孔,所述插孔均匀开设在培养箱的四周,所述第一螺纹孔均匀等距开设在培养箱的下端,所述连接主体包括第一固定主体和第二固定主体,所述第二固定主体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主体的后端,所述透水主体包括圆筒、固定圈、螺纹和滤网,所述固定圈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圆筒的上端,所述螺纹开设在固定圈的外侧端,所述滤网固定连接在圆筒的内侧端底部,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包括支架、螺丝、固定环、螺纹槽和第二螺纹孔,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在支架的侧端,所述螺纹槽开设在固定环的后端,所述螺丝螺纹连接在螺纹槽的内侧端,所述第二螺纹孔开设在支架的后端。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孔与螺纹相适配,且圆筒通过固定圈外侧端开设的螺纹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孔的内侧端,所述螺丝与螺纹槽和第二螺纹孔相适配,且第一固定主体和第二固定主体通过螺丝进行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第二固定主体结构相同,且第一固定主体和第二固定主体插接在插孔的内侧端。优选的,所述培养箱、固定圈和滤网内部相贯通。优选的,所述圆筒远离固定圈的上端支撑安装在培养箱的下端。优选的,所述插孔和支架的直径相同,所述圆筒的内径和滤网的直径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第一螺纹孔均匀等距开设在培养箱的下端,方便了透水主体的固定安装,透水主体的设置使水分通过透水主体充分进入培养箱的内部,利于了水稻的生长,滤网的设置防止了水中的污垢进入透水主体的内部造成其内部堵塞,从而导致水分不能进入培养箱的内部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利用螺丝与螺纹槽和第二螺纹孔相适配的关系,使用单个螺丝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主体内部的固定环的内侧端和第二固定主体内部的第二螺纹孔的内侧端,再使用另一个螺丝螺纹连接在第二固定主体内部的固定环的内侧端和第一固定主体内部的第二螺纹孔的内侧端,将第二固定主体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主体的后端,从而将多个培养箱进行固定安装,使其组合成实际需要的面积大小再进行使用,培养箱、固定圈和滤网内部相贯通,方便了水分经过滤网、圆筒和固定圈再进入培养箱的内部,圆筒的内径和滤网的直径相同,防止了水中的污垢从圆筒和滤网的连接处进入圆筒的内部导致其堵塞,该装置结构简单,且安装和使用极其方便,适合大规模生产并使用,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更好的满足使用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栽培主体拆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主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透水主体拆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固定主体拆分示意图。图中:1-栽培主体、2-连接主体、3-透水主体、4-培养箱、5-插孔、6-第一螺纹孔、7-第一固定主体、8-第二固定主体、9-圆筒、10-固定圈、11-螺纹、12-滤网、13-支架、14-螺丝、15-固定环、16-螺纹槽、17-第二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栽培装置,包括栽培主体1、连接主体2和透水主体3,连接主体2插接在栽培主体1的内部,透水主体3均匀等距螺纹连接在栽培主体1的下端,栽培主体1包括培养箱4、插孔5和第一螺纹孔6,插孔5均匀开设在培养箱4的四周,第一螺纹孔6均匀等距开设在培养箱4的下端,方便了透水主体3的固定安装,连接主体2包括第一固定主体7和第二固定主体8,第二固定主体8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主体7的后端,透水主体3包括圆筒9、固定圈10、螺纹11和滤网12,透水主体3的设置使水分通过透水主体3充分进入培养箱4的内部,利于了水稻的生长,固定圈10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圆筒9的上端,螺纹11开设在固定圈10的外侧端,滤网12固定连接在圆筒9的内侧端底部,滤网12的设置防止了水中的污垢进入透水主体3的内部造成其内部堵塞,从而导致水分不能进入培养箱4的内部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第一固定主体7包括支架13、螺丝14、固定环15、螺纹槽16和第二螺纹孔17,固定环15固定连接在支架13的侧端,螺纹槽16开设在固定环15的后端,螺丝14螺纹连接在螺纹槽16的内侧端,第二螺纹孔17开设在支架13的后端,利用螺丝14与螺纹槽16和第二螺纹孔17相适配的关系,使用单个螺丝14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主体7内部的固定环15的内侧端和第二固定主体8内部的第二螺纹孔17的内侧端,再使用另一个螺丝14螺纹连接在第二固定主体8内部的固定环15的内侧端和第一固定主体7内部的第二螺纹孔17的内侧端,将第二固定主体8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主体7的后端,从而将多个培养箱4进行固定安装,使其组合成实际需要的面积大小再进行使用。第一螺纹孔6与螺纹11相适配,且圆筒9通过固定圈10外侧端开设的螺纹11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孔6的内侧端,螺丝14与螺纹槽16和第二螺纹孔17相适配,且第一固定主体7和第二固定主体8通过螺丝14进行螺纹连接,第一固定主体7和第二固定主体8结构相同,且第一固定主体7和第二固定主体8插接在插孔5的内侧端,培养箱4、固定圈10和滤网12内部相贯通,方便了水分经过滤网12、圆筒9和固定圈10再进入培养箱4的内部,圆筒9远离固定圈10的上端支撑安装在培养箱4的下端,插孔5和支架13的直径相同,圆筒9的内径和滤网12的直径相同,防止了水中的污垢从圆筒9和滤网12的连接处进入圆筒9的内部导致其堵塞,该装置结构简单,且安装和使用极其方便,适合大规模生产并使用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工作原理: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数量的培养箱4将其挨个紧贴在一起,选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栽培装置,包括栽培主体(1)、连接主体(2)和透水主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2)插接在栽培主体(1)的内部,所述透水主体(3)均匀等距螺纹连接在栽培主体(1)的下端,所述栽培主体(1)包括培养箱(4)、插孔(5)和第一螺纹孔(6),所述插孔(5)均匀开设在培养箱(4)的四周,所述第一螺纹孔(6)均匀等距开设在培养箱(4)的下端,所述连接主体(2)包括第一固定主体(7)和第二固定主体(8),所述第二固定主体(8)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主体(7)的后端,所述透水主体(3)包括圆筒(9)、固定圈(10)、螺纹(11)和滤网(12),所述固定圈(10)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圆筒(9)的上端,所述螺纹(11)开设在固定圈(10)的外侧端,所述滤网(12)固定连接在圆筒(9)的内侧端底部,所述第一固定主体(7)包括支架(13)、螺丝(14)、固定环(15)、螺纹槽(16)和第二螺纹孔(17),所述固定环(15)固定连接在支架(13)的侧端,所述螺纹槽(16)开设在固定环(15)的后端,所述螺丝(14)螺纹连接在螺纹槽(16)的内侧端,所述第二螺纹孔(17)开设在支架(13)的后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栽培装置,包括栽培主体(1)、连接主体(2)和透水主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2)插接在栽培主体(1)的内部,所述透水主体(3)均匀等距螺纹连接在栽培主体(1)的下端,所述栽培主体(1)包括培养箱(4)、插孔(5)和第一螺纹孔(6),所述插孔(5)均匀开设在培养箱(4)的四周,所述第一螺纹孔(6)均匀等距开设在培养箱(4)的下端,所述连接主体(2)包括第一固定主体(7)和第二固定主体(8),所述第二固定主体(8)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主体(7)的后端,所述透水主体(3)包括圆筒(9)、固定圈(10)、螺纹(11)和滤网(12),所述固定圈(10)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圆筒(9)的上端,所述螺纹(11)开设在固定圈(10)的外侧端,所述滤网(12)固定连接在圆筒(9)的内侧端底部,所述第一固定主体(7)包括支架(13)、螺丝(14)、固定环(15)、螺纹槽(16)和第二螺纹孔(17),所述固定环(15)固定连接在支架(13)的侧端,所述螺纹槽(16)开设在固定环(15)的后端,所述螺丝(14)螺纹连接在螺纹槽(16)的内侧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贤安
申请(专利权)人:彭水县贤安水稻种植家庭农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