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扩张的椎间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468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0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扩张融合装置,其能够被安装在椎间盘空间内以维持正常的椎间盘间隔并恢复脊柱稳定性,从而便于椎间融合。本文所述的融合装置能够以最小至无撑开高度而被安装在椎间盘空间内,并且融合装置在被植入时能够维持相邻椎体之间的正常距离。

Expandab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扩张的椎间融合装置交叉申请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月1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号62/444,663(代理人案卷号51624-703.101)、2017年3月14日提交的62/471,206(代理人案卷号51624-703.202)、和2017年4月4日提交的62/481,565(代理人案卷号51624-703.103)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医疗装置和方法,并且更优选地涉及用于促进椎间融合的装置和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能够被插入在相邻椎骨之间以促进融合过程的可扩张融合装置。用于处理与椎间盘相关联的疼痛的常见过程是使用椎间融合装置来融合一个或多个相邻椎体,所述椎间盘由于诸如创伤或老化等各种因素而变得退化。通常,为了融合相邻的椎体,首先部分或完全移除椎间盘。然后通常将椎间融合装置插入在相邻椎骨之间以维持正常的椎间盘间隔并恢复脊柱稳定性,从而促进椎间融合。本领域中存在许多用于实现椎间融合的已知的传统融合装置和方法。这些包括螺钉和杆布置、实心骨移植物、以及包括笼体或其他植入机构的融合装置,其通常填塞有骨和/或骨生长诱导物质。将这些装置植入在相邻椎体之间,以便将椎体融合在一起,减轻相关联的疼痛。然而,存在与已知的传统融合装置和方法相关联的挑战。例如,用于安装传统融合装置的现有方法可能需要在植入融合装置之前使相邻的椎体撑开以使患病的椎间盘空间恢复到其正常或健康的高度。为了在插入融合装置后就维持该高度,融合装置的高度通常维度大于初始撑开高度。这种高度差异可能使外科医生难以将融合装置安装在撑开的椎间空间中。如此,需要一种能够以最小到没有撑开高度而被安装在椎间盘空间内的融合装置,以及需要一种能够在被植入时维持相邻椎体之间的正常距离的融合装置。椎间融合手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是椎间移植物或笼体下沉,通过使用较大足迹的椎间笼体或移植物来将其最小化或减轻。这通常是困难的,因为为了最小化与脊柱手术相关联的创伤和发病率,通常有利的是利用可能的最小外科进入通道来实现手术目标。如此,需要一种能够通过相对较小的手术通道被插入并且然后能够被扩张到适于抵抗下沉的更大足迹的融合装置。本装置优选地能够满足这两个标准——能够以最小到使椎间撑开最小或无椎间撑开并且以最小宽度通过相对小的手术通道而被插入然后部扩张并被维持在适于抵抗下沉的更大足迹并且被维持在适于减压神经元和维持椎间高度以及相邻椎体的理想对准的目的的更大高度。本文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将满足这些目标中的至少一些。
技术介绍
8,568,481;8926704;9474625;9138328;9445918;2016/0317315;2016/0324654;US20170056200A1;US9801734;US9795493;US9717601;US6821298;US20110035011A1;US9445918;US9480574;US6176882;US8105382;US8568481;US20160302940;US9561116;US9278008。
技术实现思路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扩张融合装置,其能够通过相对较小的手术通道以最小至无椎间撑开并且以最小宽度被插入,然后被扩张并被维持在适于抵抗下沉的较大足迹处并且被维持在适于减压神经元并维持椎间高度以及相邻椎体的理想对准的目的的更大高度。在一个实施例中,融合装置包括近侧楔形件、远侧楔形件、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三斜面、第四斜面、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三端板、第四端板、致动器和保持构件,其被设计来约束致动器相对于近侧楔形件的线性运动。致动器能够将近侧楔形件和远侧楔形件拉到一起或彼此分开,迫使第一斜面远离第四斜面并迫使第二斜面远离第三斜面并且还迫使第一斜面远离或朝向第二斜面斜面并且迫使第三斜面远离或朝向第四斜面,以使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彼此向外移动并进入到扩张构造中。本文提供的第一方面是一种用于植入在两个相邻椎骨之间的可扩张融合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包括驱动特征和纵轴线的致动器;耦合到所述致动器的楔形件组件;与所述楔形件组件可滑动地耦合的斜面组件;与所述斜面组件可滑动地耦合的上端板组件;与所述斜面组件可滑动地耦合的下端板组件。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具有宽度,所述宽度包括所述上端板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外部宽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具有高度,所述高度包括所述上端板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之间的外部距离。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上的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增加了所述宽度而不增加所述高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的超过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增加了所述高度和所述宽度中的至少一个。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数量的致动是约0.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数量的致动是至少约0.5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数量的致动是至多约10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数量的致动是约0.5次致动至约1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1.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1.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6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6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或约8次致动至约10次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植入在两个相邻椎骨之间的可扩张融合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包括驱动特征和纵轴线的致动器;耦合到所述致动器的楔形件组件;与所述楔形件组件可滑动地耦合的斜面组件;与所述斜面组件可滑动地耦合的上端板组件;和与所述斜面组件可滑动地耦合的下端板组件;其中,所述装置具有宽度,所述宽度包括所述上端板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外部宽度;其中,所述装置具有高度,所述高度包括所述上端板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之间的外部距离;其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上的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增加了所述宽度而不增加所述高度;并且其中,通过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的超过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增加了所述高度和所述宽度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10 US 62/444,663;2017.03.14 US 62/471,206;1.一种用于植入在两个相邻椎骨之间的可扩张融合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包括驱动特征和纵轴线的致动器;耦合到所述致动器的楔形件组件;与所述楔形件组件可滑动地耦合的斜面组件;与所述斜面组件可滑动地耦合的上端板组件;和与所述斜面组件可滑动地耦合的下端板组件;其中,所述装置具有宽度,所述宽度包括所述上端板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外部宽度;其中,所述装置具有高度,所述高度包括所述上端板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之间的外部距离;其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上的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增加了所述宽度而不增加所述高度;并且其中,通过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的超过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增加了所述高度和所述宽度中的至少一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通过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的超过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驱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增加了所述高度和所述宽度二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通过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的超过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的第三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增加了所述高度而不增加所述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一旦所述驱动特征被至少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致动,所述装置的所述宽度到达顶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一旦所述驱动器被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致动,所述装置的所述高度达到顶点。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高度增加至多约400%。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使所述装置的所述宽度增加至多约15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致动器具有远端和近端,其中所述远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第一螺纹特征,其中所述近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第二螺纹特征,并且其中所述近端包括所述驱动特征。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螺纹特征和所述第二螺纹特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围绕所述致动器设置在外部的螺纹。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螺纹特征和所述第二螺纹特征具有相反的螺纹方向。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楔形件组件包括远侧楔形件和近侧楔形件。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特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致动使所述远侧楔形件和所述近侧楔形件朝向彼此会聚。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远侧楔形件包括第三螺纹特征,并且其中所述第三螺纹特征可螺纹耦合到所述第一螺纹特征。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近侧楔形件包括第四螺纹特征,并且其中所述第四螺纹特征可螺纹耦合到所述第二螺纹特征。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螺纹特征包括设置在所述远侧楔形件内部的螺纹。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四螺纹特征包括设置在所述近侧楔形件内部的螺纹。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斜面组件包括第一远侧斜面、第二远侧斜面、第一近侧斜面和第二近侧斜面。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楔形件组件和所述斜面组件、所述斜面组件和所述上端板组件、以及所述斜面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所述可滑动耦合与所述纵轴线成横向角度。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横向角度为约0度至约90度。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楔形件组件和所述斜面组件、所述斜面组件和所述上端板组件、以及所述斜面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所述可滑动耦合包括凸部和槽,其中所述凸部从所述楔形件组件、所述斜面组件、所述上端板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并且其中所述槽被设置在所述上端板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中。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凸部包括销、脊部、凹坑、螺栓、螺钉、轴承或其任何组合。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槽包括通槽、盲槽、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肖什塔耶夫
申请(专利权)人:整体植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