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402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1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连接器(7)包括:外周壁(11),其在其内侧形成凹部(11A),配对连接器(9)要配合到凹部(11A)中;圆筒部(15),其设在外周壁(11)内侧,具有内周表面(15A),并构造成将配对连接器(9)的配对端子(20)接收在内周表面(15A)内侧;端子(16),其具有布置在内周表面(15A)内侧的接触部(16C),当接触部(16C)接触配对端子(20)时,端子(16)电连接到配对端子(20);和冷却机构(18),其具有吸热部(18A1)和散热部(18A2),吸热部(18A1)设在相对于内周表面(15A)与接触部(16C)相反的位置处。冷却机构(18)在散热部(18A2)处散发在接触部(16C)生成且通过内周表面(15A)传递到吸热部(18A1)的热。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本非临时申请基于2018年4月24日提交给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082737号,在此通过援引将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
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例如用于在车载电池和设置在车辆的外部的充电器之间建立电连接(见日本国家专利特开第2017-507640号)。车辆包括称为入口的连接器,并且入口经由电线被电连接到车载电池。充电器包括线缆,并且称为充电连接器的连接器被设置在线缆的末端处。在这些连接器被连接的情况下,充电器对车载电池充电。在日本国家专利特开第2017-507640号中公开的每个连接器包括保持电触点(端子)的框架,并且框架具有内部腔体。流体通过冷却导管供给到框架的内部腔体中。日本国家专利特开第2017-507640号描述了框架可以用于将电触点定向到它的正确位置中,在使用期间(例如,当将连接器插入到车辆中或从车辆移除连接器时)结构地支撑电触点,并且在大量热生成的点处提供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连接器的端子具有基部和接触部,其中基部被连接到电线,并且接触部作为用于接触配对连接器的端子(配对端子)的部分。在导电期间,连接器的端子可能在接触部处生成热。在日本国家专利特开第2017-507640号中公开的框架中,通过流经内部腔体的内部中的流体,在设置在端子的电线侧上的基部的位置处进行冷却(对端子热吸收)。即,在日本国家专利特开第2017-507640号中公开的框架中,内部腔体仅被形成在与端子的以上基部对应的位置处。端子的以上基部不接触配对端子,并且端子的以上基部与以上接触部间隔开固定距离。在日本国家专利特开第2017-507640号的构造中,框架的内部腔体(流体)不到达框架的位于以上接触部的附近中的部分。在与以上接触部间隔固定距离的位置处进行冷却(对端子的热吸收)以及就有效吸收和散发在端子的以上接触部处生成的热而言,存在改进空间。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具有能够通过有效吸收和散发在端子的接触部处生成的热来抑制端子及端子的周围元件的温度的升高的构造。基于本公开的连接器是要被连接到配对连接器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外周壁,所述外周壁在所述外周壁的内侧形成凹部,配对连接器要被配合到所述凹部中;圆筒部,所述圆筒部被设置在外周壁的内侧,所述圆筒部具有内周表面,并且所述圆筒部被构造成将配对连接器的配对端子接收在内周表面的内侧;端子,所述端子具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被布置在内周表面的内侧,当接触部接触配对端子时,所述端子要被电连接到配对端子;以及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具有吸热部和散热部,所述吸热部被设置在相对于内周表面与接触部相反的位置处,冷却机构在所述散热部处散发在接触部处生成并且通过内周表面传递到吸热部的热。利用以上构造,冷却机构的吸热部被设置在接触部的附近。因此,通过有效地吸收在端子的接触部处生成的热并且在散热部处散热,可以有效地抑制端子及端子的周围元件的温度的升高。在以上连接器中,所述冷却机构可以包括热管,所述热管具有制冷剂,所述制冷剂被密封在所述热管中。利用以上构造,当与冷却机构仅由金属构件构成的情形相比时,热可以被制冷剂有效地传输。在以上连接器中,制冷剂可以包括气液两相制冷剂,并且热管可以具有蒸发部和冷凝部,其中制冷剂在所述蒸发部处蒸发,并且制冷剂在所述冷凝部处冷凝,并且所述热管可以根据制冷剂的相变来传输热。利用以上构造,即使当热管不包括诸如用于使制冷剂循环的泵的动力源时,热仍可以根据制冷剂的相变移动。在以上连接器中,热管可以是环型管,该环型管具有第一流动部和第二流动部,第一流动部允许制冷剂从蒸发部流到冷凝部,第二流动部允许制冷剂从冷凝部流到蒸发部而不流经第一流动部。当与所谓的单管型热管中的循环相比时,以上构造可以获得制冷剂的高速循环,并且可以进一步有效抑制端子及端子的周围元件的温度的升高。在以上连接器中,蒸发部可以被设置在与吸热部隔开的位置处,并且冷却机构可以进一步具有金属热传递部,金属热传递部连接吸热部和蒸发部。利用以上构造,因为设置了金属热传递部,所以可以预期容易且便宜地制造冷却机构。在以上连接器中,冷却机构可以由仅金属构件构成。利用以上构造,当与冷却机构包括热管的情形相比时,可以预想容易且便宜地制造冷却机构。在以上连接器中,散热部可以被布置成接触被连接到端子的电线。利用以上构造,电线具有比端子的热容量大的热容量,并且可以适当地执行与散热部的热交换。在以上连接器中,冷却机构可以进一步包括冷却装置,冷却装置通过空冷方法或液冷方法使散热部冷却。以上构造可以提高通过冷却机构获得的散热效率,并且因此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抑制端子及端子的周围元件的温度的升高。当结合附图时,从本公开的以下详细描述,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车辆1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入口7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入口7的前视图。图4是沿着图3中的线IV-IV截取的、在箭头指示的方向上观察的横截面视图。图5是示出充电连接器9被配合到第一实施例中的入口7中的方式的横截面视图。图6是用于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入口7中包括的热管18H的透视图。图7是用于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入口7A中包括的冷却机构18的横截面视图。图8是示出第三实施例中的入口7B的横截面视图。图9是示出第四实施例中的入口7C的横截面视图。图10是示出第五实施例中的入口7D的透视图。图11是示出第六实施例中的充电连接器9A的透视图。图12是沿着图11中的线XII-XII截取的、在箭头指示的方向上观察的横截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第一至第六实施例。在以下描述中,相同或对应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并且可以不重复其冗余描述。如以下详细描述的,在第一至第五实施例(图1至图10)中,设置在车辆侧上的入口(入口7、7A、7B、7C、7D)对应于“连接器”,并且在第六实施例(图11、图12)中,充电连接器9A对应于“连接器”。[第一实施例](车辆1)如在图1中所示,车辆1包括车身2、燃料罐3、车载电池4、覆盖件5和入口6和7。燃料罐3和车载电池4被安装在车身2内。覆盖件5被设置在车身2的侧表面中。开口被形成在车身2中,并且覆盖件5打开和关闭开口。当覆盖件5被打开时,入口6和7被露出。在充电连接器8被连接到入口6的情况下,在车载电池4上进行正常充电。正常充电是从普通商用电源,诸如例如100V或200V的电源充电。在充电连接器9(配对连接器)被连接到入口7(连接器)的情况下,在车载电池4上进行快速充电。快速充电是例如供给20kW、50kW、120kW或更高的电力的充电。(入口7)图2和图3是分别示出入口7的透视图和前视图,并且图4是沿着图3中的线IV-IV截取的、在箭头指示的方向上观察的横截面视图。图5是示出充电连接器9被配合到入口7中的方式的横截面视图。参考图图2至图5,入口7包括基板10、外周壁11、底壁12、信号连接部13A和13B、电连接部14A和14B和冷却机构18(图4、图5)。基板10具有大体上矩形外形,并且外周壁11具有圆筒形状。外周壁11被设置成穿过基板10,并且外周壁11的在一侧(图4中的右侧)上的端部被底壁12封闭。基板10、外周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要被连接到配对连接器的连接器,包括:外周壁,所述外周壁在所述外周壁的内侧形成凹部,所述配对连接器被配合到所述凹部中;圆筒部,所述圆筒部被设置在所述外周壁的内侧,所述圆筒部具有内周表面,并且所述圆筒部被构造成将所述配对连接器的配对端子接收在所述内周表面的内侧;端子,所述端子具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被布置在所述内周表面的内侧,当所述接触部接触所述配对端子时,所述端子被电连接到所述配对端子;以及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具有吸热部和散热部,所述吸热部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内周表面与所述接触部相反的位置处,所述冷却机构在所述散热部处散发在所述接触部处生成并且通过所述内周表面传递到所述吸热部的热。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4.24 JP 2018-0827371.一种要被连接到配对连接器的连接器,包括:外周壁,所述外周壁在所述外周壁的内侧形成凹部,所述配对连接器被配合到所述凹部中;圆筒部,所述圆筒部被设置在所述外周壁的内侧,所述圆筒部具有内周表面,并且所述圆筒部被构造成将所述配对连接器的配对端子接收在所述内周表面的内侧;端子,所述端子具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被布置在所述内周表面的内侧,当所述接触部接触所述配对端子时,所述端子被电连接到所述配对端子;以及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具有吸热部和散热部,所述吸热部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内周表面与所述接触部相反的位置处,所述冷却机构在所述散热部处散发在所述接触部处生成并且通过所述内周表面传递到所述吸热部的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冷却机构包括热管,所述热管具有制冷剂,所述制冷剂被密封在所述热管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制冷剂包括气液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井邦彦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