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990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1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其中,机器人包括:机体,机体内具有容纳空间,机器人的线缆设置在容纳空间内;防护罩,防护罩用于环绕机器人的驱动件设置,驱动件用于驱动机器人的关节运动;防护罩的侧壁与容纳空间的至少部分侧壁之间构成环形腔,线缆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环形腔内;固定组件,固定组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固定组件的至少部分与线缆的外表面连接,以将线缆固定在容纳空间内;固定组件具有用于供线缆穿过的通过空间,以将线缆固定在通过空间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的线缆容易磨损的问题。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3C产品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小负载机器人出现在市场上。但是,由于机器人的负载小,其本体的空间结构也随之变小,因此,导致了本身内部空间留给线缆走线的空间不足,即使将线缆防止于机器人内部,也容易产生线缆磨损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的线缆容易磨损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包括:机体,机体内具有容纳空间,机器人的线缆设置在容纳空间内;防护罩,防护罩用于环绕机器人的驱动件设置,驱动件用于驱动机器人的关节运动;防护罩的侧壁与容纳空间的至少部分侧壁之间构成环形腔,线缆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环形腔内;固定组件,固定组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固定组件的至少部分与线缆的外表面连接,以将线缆固定在容纳空间内;固定组件具有用于供线缆穿过的通过空间,以将线缆固定在通过空间内。进一步地,机器人具有底座,底座内具有第一容纳空间,线缆具有第一支线和第二支线,第一支线的第一端和第二支线的第一端分别与航空插头连接,固定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固定在第一容纳空间的内壁上;第一压板,第一压板的至少部分与第一支撑板相对间隔设置,以在第一压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构成用于供第一支线穿过的第一通过空间。进一步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二压板,第二压板与第一压板之间具有预定距离,第二压板的至少部分与第一支撑板相对间隔设置,以在第二压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构成用于供第二支线穿过的第二通过空间。进一步地,机体具有第一轴体,第一轴体内具有第二容纳空间,机器人的一轴电机组件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内,线缆具有第一支线和第二支线,固定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机器人的关节二上;第三压板,第三压板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支撑板相对间隔设置,以在第三压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构成用于供第一支线穿过的第三通过空间,第一支线穿过第三通过空间后延伸至关节二的上方。进一步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关节二上,第三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相对设置;第四压板,第四压板的至少部分与第三支撑板相对间隔设置,以在第四压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构成用于供第二支线穿过的第四通过空间。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板包括:导向板,导向板上具有用于导线的导向槽;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板分别设置在导向板的两侧并与导向板连接,以使第三压板通过两个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支撑板连接。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板还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与关节二的安装平台连接,安装板与导向板连接,安装板与导向板之间具有预定夹角,以使第一支线通过导向板导向后延伸至关节二的上方。进一步地,导向板与安装板之间通过弧形过渡面连接。进一步地,机体包括第二轴体,第二轴体内具有第三容纳空间,机器人的二轴电机组件设置在第三容纳空间内,固定组件还包括:第四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的至少部分安装在二轴电机组件的连接端面上,第四支撑板具有第一板体,第一板体设置在二轴电机组件的侧方,第一板体沿第二轴体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五压板,第五压板连接在第一板体的侧方,第五压板的至少部分与第一板体相间隔地设置,以在第五压板与第一板体之间构成用于供线缆通过的第五通过空间。进一步地,第四支撑板还包括第二板体,第二板体的至少部分设置在二轴电机组件的上方,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连接,线缆经过第一板体后延伸至第二板体上,固定组件还包括:第六压板,第六压板连接在第二板体的上方,第六压板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板体相间隔地设置,以在第六压板与第二板体之间构成用于供线缆通过的第六通过空间。进一步地,机体还包括第三轴体,第三轴体具有第四容纳空间,机器人的三轴电机组件设置在第四容纳空间内,线缆的至少部分由三轴电机组件的侧方延伸至三轴电机组件的上方。进一步地,机体还包括第四轴体,第四轴体具有第五容纳空间,第四容纳空间与第五容纳空间之间通过穿线管连通,线缆的至少部分穿过穿线管后至第五容纳空间内。进一步地,机体还包括第五轴体和第六轴体,第五轴体具有第六容纳空间,第六容纳空间和第五容纳空间之间通过通过孔连通,线缆的至少部分穿过通过孔后与机器人的六轴电机组件连接。进一步地,固定组件还包括:护线套,护线套的至少部分安装在通过孔内,护线套上设置有对线缆进行导向的导向端面,护线套上设置有连接盘,护线套通过连接盘与机体连接;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与连接盘连接,固定支架的至少部分与连接盘之间具有间隔,以在连接盘与固定支架之间构成用于供线缆通过的第七通过空间。进一步地,连接盘上设置有安装孔,固定支架包括: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与连接盘相对间隔设置;连接柱,连接柱为两个,两个连接柱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板连接,连接柱上设置有连接孔,以通过使连接件的至少部分依次穿过连接孔和安装孔将固定支架与连接盘连接。进一步地,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第三容纳空间、第四容纳空间和第五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第三容纳空间、第四容纳空间和第五容纳空间均连通,机器人的一轴电机组件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内,机器人的二轴电机组件设置在第三容纳空间内,机器人的三轴电机组件设置在第四容纳空间内,其中,线缆由机器人的底座内分为第一支线和第二支线,第一支线和第二支线分别布置在关节二的两侧,并朝向第三容纳空间延伸,在第三容纳空间内汇成一股线缆,一股线缆设置在二轴电机组件的侧方,并依次穿过第四容纳空间和第五容纳空间,以与机器人的六轴电机组件连接。进一步地,固定组件为多个,多个固定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第三容纳空间、第四容纳空间和第五容纳空间内,以用于固定线缆。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器人,包括机体、防护罩和固定组件,机体内具有容纳空间,机器人的线缆设置在容纳空间内,防护罩用于环绕机器人的驱动件设置,驱动件用于驱动机器人的关节运动;防护罩的侧壁与容纳空间的至少部分侧壁之间构成环形腔,线缆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环形腔内,固定组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固定组件的至少部分与线缆的外表面连接,以将线缆固定在容纳空间内;固定组件具有用于供线缆穿过的通过空间,以将线缆固定在通过空间内,这样设置大大改善了机器人的外观效果,并且不影响线缆的特性,其中,线缆的外表面可以采用油脂润滑,能够避免小空间带来的线缆容易损坏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器人的第一视角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器人的第二视角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底座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底座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轴体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轴体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支撑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压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护线套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支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罩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内具有容纳空间(10),所述机器人的线缆(2)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10)内;防护罩(17),所述防护罩(17)用于环绕所述机器人的驱动件设置,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机器人的关节运动;所述防护罩(17)的侧壁与所述容纳空间(10)的至少部分侧壁之间构成环形腔(101),所述线缆(2)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环形腔(101)内;固定组件(3),所述固定组件(3)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10)内,所述固定组件(3)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线缆(2)的外表面连接,以将所述线缆(2)固定在所述容纳空间(10)内;所述固定组件(3)具有用于供所述线缆(2)穿过的通过空间,以将所述线缆(2)固定在所述通过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内具有容纳空间(10),所述机器人的线缆(2)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10)内;防护罩(17),所述防护罩(17)用于环绕所述机器人的驱动件设置,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机器人的关节运动;所述防护罩(17)的侧壁与所述容纳空间(10)的至少部分侧壁之间构成环形腔(101),所述线缆(2)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环形腔(101)内;固定组件(3),所述固定组件(3)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10)内,所述固定组件(3)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线缆(2)的外表面连接,以将所述线缆(2)固定在所述容纳空间(10)内;所述固定组件(3)具有用于供所述线缆(2)穿过的通过空间,以将所述线缆(2)固定在所述通过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具有底座(4),所述底座(4)内具有第一容纳空间(40),所述线缆(2)具有第一支线(21)和第二支线(22),所述第一支线(2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线(22)的第一端分别与航空插头连接,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第一支撑板(31),所述第一支撑板(31)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40)的内壁上;第一压板(32),所述第一压板(32)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31)相对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一压板(32)与所述第一支撑板(31)之间构成用于供所述第一支线(21)穿过的第一通过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还包括:第二压板(33),所述第二压板(33)与所述第一压板(32)之间具有预定距离,所述第二压板(33)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31)相对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二压板(33)与所述第一支撑板(31)之间构成用于供所述第二支线(22)穿过的第二通过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具有第一轴体(11),所述第一轴体(11)内具有第二容纳空间(110),所述机器人的一轴电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10)内,所述线缆(2)具有第一支线(21)和第二支线(22),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第二支撑板(34),所述第二支撑板(34)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机器人的关节二上;第三压板(35),所述第三压板(35)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4)相对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三压板(35)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4)之间构成用于供所述第一支线(21)穿过的第三通过空间,所述第一支线(21)穿过所述第三通过空间后延伸至所述关节二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还包括:第三支撑板(36),所述第三支撑板(36)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关节二上,所述第三支撑板(36)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4)相对设置;第四压板(37),所述第四压板(37)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三支撑板(36)相对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四压板(37)与所述第三支撑板(36)之间构成用于供所述第二支线(22)穿过的第四通过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4)包括:导向板(340),所述导向板(340)上具有用于导线的导向槽(3401);第二连接板(341),所述第二连接板(341)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341)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板(340)的两侧并与所述导向板(340)连接,以使所述第三压板(35)通过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34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4)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4)还包括:安装板(342),所述安装板(342)与所述关节二的安装平台连接,所述安装板(342)与所述导向板(340)连接,所述安装板(342)与所述导向板(340)之间具有预定夹角,以使所述第一支线(21)通过所述导向板(340)导向后延伸至所述关节二的上方。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340)与安装板(342)之间通过弧形过渡面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包括第二轴体(12),所述第二轴体(12)内具有第三容纳空间(120),所述机器人的二轴电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纳空间(120)内,所述固定组件(3)还包括:第四支撑板(38),所述第四支撑板(38)的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二轴电机组件的连接端面上,所述第四支撑板(38)具有第一板体(370),所述第一板体(370)设置在所述二轴电机组件的侧方,所述第一板体(370)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荣佳董泽锋高小云徐晓应刘亚纯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