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微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43744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微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输入线、箱体、输出线和连接柱,所述箱体的下端面中间处固定有底座,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有蓄电池,所述箱体的上端面固定有光伏变流箱,所述光伏变流箱的前端面开口处通过铰链转动安装有箱门,所述箱门的中间处嵌入安装有观测窗,所述箱门的前端面开设有散热口,所述连接柱共设有两个,且两个连接柱通过固定块分别固定在光伏变流箱的两侧下端,所述连接柱上等距转动安装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下端固定有安装座,所述连接柱上等距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柱上等距固定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位于转动套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便于安装,提高工作效率和体积小,便于操作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微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发电装置
,具体为一种智能微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智能微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现有的光伏发电装置多连接不够稳定,安装起来较为繁琐,在后期的检修和拆卸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劳动时间,增加劳动的强度,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现有装置多体型较大,需占用大量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微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具备便于安装,提高工作效率和体积小,便于操作的优点,解决现有装置不便安装,体积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微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输入线、箱体、输出线和连接柱,所述箱体的下端面中间处固定有底座,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有蓄电池,所述箱体的上端面固定有光伏变流箱,所述光伏变流箱的前端面开口处通过铰链转动安装有箱门,所述箱门的中间处嵌入安装有观测窗,所述箱门的前端面开设有散热口,所述连接柱共设有两个,且两个连接柱通过固定块分别固定在光伏变流箱的两侧下端,所述连接柱上等距转动安装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下端固定有安装座,所述连接柱上等距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柱上等距固定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位于转动套的两侧,所述输入线和输出线的一端均固定有安装头,且输入线和输出线通过安装头分别螺纹安装在光伏变流箱两侧的安装座内。优选的,所述箱门背离铰链的一侧中间处固定有把手,所述散热口共设有两个,且两个散热口均位于观测窗的下侧。优选的,所述光伏变流箱的内部固定有光伏变流器,且光伏变流器与蓄电池电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的内部固定有主线路,且主线路连接光伏变流器,所述安装座的内部通过导联线与主线路相连接,且导联线穿过凹槽。优选的,所述转动套和凹槽均设有六个,且转动套与凹槽相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安装座和转动套,工作人员将光伏板产生电源的输入线通过安装头转动安装在安装座上,光伏板电源通过安装头、安装座和导联线进入连接柱的主线路,通过主线路进入光伏变流箱内,经过光伏变流器后进入蓄电池进行存储,将配电柜用电的输出线通过安装头转动安装在光伏变流箱另一侧的安装座上,电源通过蓄电池流入输出线后,通向配电柜进行供电,通过安装座的设置提高了安装盒拆卸的效率,当发生输入线和输出线的损坏时,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有效的提高安装和拆卸的效率,且外部线路经过光伏变流箱内的光伏变流器,当发生短路等情况时不会损伤装置内部的元件,提高了安全性能,且本装置将光伏变流箱和蓄电池有效的相结合,有效减少了体积,便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转动套结构示意图。图中:1、光伏变流箱;2、箱门;3、固定块;4、安装头;5、输入线;6、箱体;7、蓄电池;8、底座;9、输出线;10、散热口;11、把手;12、观测窗;13、连接柱;14、限位块;15、安装座;16、转动套;17、导联线;18、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智能微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输入线5、箱体6、输出线9和连接柱13,箱体6的下端面中间处固定有底座8,箱体6的内部固定有蓄电池7,箱体6的上端面固定有光伏变流箱1,光伏变流箱1的前端面开口处通过铰链转动安装有箱门2,箱门2的中间处嵌入安装有观测窗12,箱门2的前端面开设有散热口10,箱门2背离铰链的一侧中间处固定有把手11,散热口10共设有两个,且两个散热口10均位于观测窗12的下侧,光伏变流箱1的内部固定有光伏变流器,且光伏变流器与蓄电池7电连接。连接柱13共设有两个,且两个连接柱13通过固定块3分别固定在光伏变流箱1的两侧下端,连接柱13上等距转动安装有转动套16,转动套16的下端固定有安装座15,连接柱13上等距开设有凹槽18,连接柱13上等距固定有限位块14,且限位块14位于转动套16的两侧,连接柱13的内部固定有主线路,且主线路连接光伏变流器,安装座15的内部通过导联线17与主线路相连接,且导联线17穿过凹槽18,转动套16和凹槽18均设有六个,且转动套16与凹槽18相对应。输入线5和输出线9的一端均固定有安装头4,且输入线5和输出线9通过安装头4分别螺纹安装在光伏变流箱1两侧的安装座15内,工作人员将光伏板产生电源的输入线5通过安装头4转动安装在安装座15上,光伏板电源通过安装头4、安装座15和导联线17进入连接柱13的主线路,通过主线路进入光伏变流箱1内,经过光伏变流器后进入蓄电池7进行存储,将配电柜用电的输出线9通过安装头4转动安装在光伏变流箱1另一侧的安装座15上,电源通过蓄电池7流入输出线9后,通向配电柜进行供电,通过安装座15的设置提高了安装盒拆卸的效率,当发生输入线5和输出线9的损坏时,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有效的提高安装和拆卸的效率,且外部线路经过光伏变流箱1内的光伏变流器,当发生短路等情况时不会损伤装置内部的元件,提高了安全性能,且本装置将光伏变流箱1和蓄电池7有效的相结合,有效减少了体积,便于操作。工作原理:本技术工作中,输入线5通过安装头4转动安装在光伏变流箱1一侧的安装座15上,光伏板电源通过安装头4、安装座15和导联线17进入连接柱13的主线路,通过主线路进入光伏变流箱1内,经过光伏变流器后进入蓄电池7进行存储,将输出线9通过安装头4转动安装在光伏变流箱1另一侧的安装座15上,电源通过蓄电池7流入输出线9后,通向配电柜进行供电。以上即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微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输入线(5)、箱体(6)、输出线(9)和连接柱(1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6)的下端面中间处固定有底座(8),所述箱体(6)的内部固定有蓄电池(7),所述箱体(6)的上端面固定有光伏变流箱(1),所述光伏变流箱(1)的前端面开口处通过铰链转动安装有箱门(2),所述箱门(2)的中间处嵌入安装有观测窗(12),所述箱门(2)的前端面开设有散热口(10),所述连接柱(13)共设有两个,且两个连接柱(13)通过固定块(3)分别固定在光伏变流箱(1)的两侧下端,所述连接柱(13)上等距转动安装有转动套(16),所述转动套(16)的下端固定有安装座(15),所述连接柱(13)上等距开设有凹槽(18),所述连接柱(13)上等距固定有限位块(14),且限位块(14)位于转动套(16)的两侧,所述输入线(5)和输出线(9)的一端均固定有安装头(4),且输入线(5)和输出线(9)通过安装头(4)分别螺纹安装在光伏变流箱(1)两侧的安装座(15)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微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输入线(5)、箱体(6)、输出线(9)和连接柱(1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6)的下端面中间处固定有底座(8),所述箱体(6)的内部固定有蓄电池(7),所述箱体(6)的上端面固定有光伏变流箱(1),所述光伏变流箱(1)的前端面开口处通过铰链转动安装有箱门(2),所述箱门(2)的中间处嵌入安装有观测窗(12),所述箱门(2)的前端面开设有散热口(10),所述连接柱(13)共设有两个,且两个连接柱(13)通过固定块(3)分别固定在光伏变流箱(1)的两侧下端,所述连接柱(13)上等距转动安装有转动套(16),所述转动套(16)的下端固定有安装座(15),所述连接柱(13)上等距开设有凹槽(18),所述连接柱(13)上等距固定有限位块(14),且限位块(14)位于转动套(16)的两侧,所述输入线(5)和输出线(9)的一端均固定有安装头(4),且输入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博屹
申请(专利权)人:嬴伏清洁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