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式接触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618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式接触开关,涉及接触开关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本体,本体的上表面中部设有按钮,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底座,安装底座包括固定连接的上柱体和下柱体,上柱体与下柱体连接处的周侧壁上设有多个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安装杆,滑动安装杆与下柱体下端的平面平行的一端上阵列有多个内螺纹通孔,两两内螺纹通孔之间的杆壁上均设有折断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安装底座和滑动安装杆,通过将滑动安装杆滑动到合适的角度,沿着折断槽折断多余的滑动安装杆,将整体固定住,以适应不同安装环境的需求,解决了现在接触开关安装不方便的问题,也起到绿色环保的作用,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式接触开关
本技术属于接触开关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式接触开关。
技术介绍
接触开关是一种电子开关,属于电子元器件类,最早出现在日本使用时以满足操作力的条件向开关操作方向施压开关功能闭合接通,当撤销压力时开关即断开,其内部结构是靠金属弹片受力变化来实现通断的。但是现在的家用式接触开关安装十分古板,必须安装在固定的地点,且通常还需要挖安装孔才能实现安装工序,通常家里的很多地方不适合挖安装孔(如大理石墙面和底面)和固定安装(有时仅需悬挂),现在的接触开关不能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式接触开关,通过设置安装底座和滑动安装杆,通过将滑动安装杆滑动到合适的角度,沿着折断槽折断多余的滑动安装杆,将整体固定住,以适应不同安装环境的需求,同时也能对其进行重复利用,解决了现在接触开关安装不方便的问题,也起到绿色环保的作用,适合推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式接触开关,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中部设有按钮,所述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包括固定连接的上柱体和下柱体;所述上柱体与下柱体连接处的周侧壁上设有多个滑槽,滑槽的上端设有沿其弧度方向的第一限位槽,滑槽的下端连接下柱体;所述下柱体上阵列有多个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处于第一限位槽的正下方,且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完全相同;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安装杆,滑动安装杆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另一端伸出滑槽,且与下柱体下端的平面平行;所述滑动安装杆与下柱体下端的平面平行的一端上阵列有多个内螺纹通孔,两两内螺纹通孔之间的杆壁上均设有折断槽。进一步地,所述每个滑槽的一端均设有安装滑动安装杆用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卡合连接有卡块。进一步地,所述上柱体和下柱体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且上柱体的直径小于下柱体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上表面设有荧光条,按钮处于荧光条的中部。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安装底座和滑动安装杆,通过将滑动安装杆滑动到合适的角度,沿着折断槽折断多余的滑动安装杆,将整体固定住,以适应不同安装环境的需求,同时也能对其进行重复利用,解决了现在接触开关安装不方便的问题,也起到绿色环保的作用,适合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式接触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本体1、按钮11、安装底座2、上柱体21、下柱体22、第二限位槽23、滑槽3、第一限位槽31、滑动安装杆4、内螺纹通孔5、折断槽6、安装槽7、卡块8、荧光条9。具体实施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中”、“壁”、“内”、“外”、“端”、“侧”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一并参阅图1-图4所示,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式接触开关,包括本体1,本体1的上表面中部设有按钮11,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荧光条9,按钮11处于荧光条9的中部,便于人们在夜间使用时能够准确的寻找到按钮11,本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底座2;安装底座2包括固定连接的上柱体21和下柱体22,上柱体21和下柱体22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且上柱体21的直径小于下柱体22的直径,且上柱体21和下柱体22的中轴线处设有供电线通过的穿线孔;上柱体21与下柱体22连接处的周侧壁上设有多个滑槽3,滑槽3的上端设有沿其弧度方向的第一限位槽31,滑槽3的下端连接下柱体22;下柱体22上阵列有多个第二限位槽23,第二限位槽23处于第一限位槽31的正下方,且第一限位槽31与第二限位槽23完全相同;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安装杆4,滑动安装杆4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限位槽31和第二限位槽23内,另一端伸出滑槽3,且与下柱体22下端的平面平行,通过将滑动安装杆4在滑槽3内滑动到适合安装或者悬挂的地方,通过第一限位槽31和第二限位槽23进行限位。滑动安装杆4与下柱体22下端的平面平行的一端上阵列有多个内螺纹通孔5,两两内螺纹通孔5之间的杆壁上均设有折断槽6,根据实际的安装需求,进行折断多余的杆壁,以适应安装环境,保持整体美观度;固定时,通过螺钉与内螺纹通孔5螺纹配合固定在适合固定的墙面上,或者直接挂在需要悬挂的地方。优选的,每个滑槽3的一端均设有安装滑动安装杆4用的安装槽7,安装槽7内卡合连接有卡块8,通过安装槽7安装和取下滑动安装杆4,然后通过卡块8将其封闭,避免滑动安装杆4掉落出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据实际的安装环境的需求,将滑动安装杆4滑动到合适的角度,沿着折断槽6折断多余的滑动安装杆4,以适应安装环境,保持整体美观度,固定时,通过螺钉与内螺纹通孔5螺纹配合固定在墙面上,或者直接挂在需要悬挂的地方完成安装步骤,当需要拆卸维修时,直接根据折断槽6,取下进行维修,维修好之后通过取下卡块8,将折断后废弃的滑动安装杆4取出,再安装新的滑动安装杆4,然后通过卡块8将其封闭,再固定。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式接触开关,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的上表面中部设有按钮(1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底座(2);所述安装底座(2)包括固定连接的上柱体(21)和下柱体(22);所述上柱体(21)与下柱体(22)连接处的周侧壁上设有多个滑槽(3),滑槽(3)的上端设有沿其弧度方向的第一限位槽(31),滑槽(3)的下端连接下柱体(22);所述下柱体(22)上阵列有多个第二限位槽(23),第二限位槽(23)处于第一限位槽(31)的正下方,且第一限位槽(31)与第二限位槽(23)完全相同;所述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安装杆(4),滑动安装杆(4)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限位槽(31)和第二限位槽(23)内,另一端伸出滑槽(3),且与下柱体(22)下端的平面平行;所述滑动安装杆(4)与下柱体(22)下端的平面平行的一端上阵列有多个内螺纹通孔(5),两两内螺纹通孔(5)之间的杆壁上均设有折断槽(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家用式接触开关,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的上表面中部设有按钮(1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底座(2);所述安装底座(2)包括固定连接的上柱体(21)和下柱体(22);所述上柱体(21)与下柱体(22)连接处的周侧壁上设有多个滑槽(3),滑槽(3)的上端设有沿其弧度方向的第一限位槽(31),滑槽(3)的下端连接下柱体(22);所述下柱体(22)上阵列有多个第二限位槽(23),第二限位槽(23)处于第一限位槽(31)的正下方,且第一限位槽(31)与第二限位槽(23)完全相同;所述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安装杆(4),滑动安装杆(4)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限位槽(31)和第二限位槽(23)内,另一端伸出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杨竣杨剑斌徐翠英
申请(专利权)人:淳安千岛湖新北杨竣电子仪器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